APP下载

基础教育学业质量监测体系的构建与运用

2022-06-18华杰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19期
关键词:建构应用

摘要:基础教育学业质量监测是诊断改进教育教学重要手段。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在全市率先将大数据引入监测领域,以先进的测量评价技术为支撑,充分利用“互联网+云计算”,按照“监测分析-诊断反馈-研究指导”的工作思路,构建了“麒麟区学业质量监测平台”形成了完善的教育学业质量监测体系。学业质量监测体系的建立,增强了教育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提升教育教学管理的科学性,实现教育教学指导的精准性。

关键词:学业质量监测体系;建构;应用

建立学业质量监测制度,是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全面实现素质教育,促进教育质量提升,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举措,是创新教育管理模式,服务教育科学决策,引导教育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云南省麒麟区通过构建学业质量监测体系,充分发挥学业质量监测对教育教学的改进功能,实现“管理教学、研究教学、改进教学、提升质量”的目标,既充分体现学业质量监测的价值,也切实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具有典型意义。

一、构建学业质量监测体系

(一)科学研发学业质量监测工具。学业质量监测与传统的考试存在一定的差异,学生学业质量监测主要是为检测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在学科学习中形成的“基本素养”和“基本活动经验”。工具的研制基于指标框架命题,内容覆盖面广泛,坚持能力导向,强调综合运用和问题解决能力。监测结果不以单一的分数形式呈现,不公布分数、不排队、不排名、不评优评级。命题前需明确本次命题需要涵盖的内容和认知领域,以内容和认知两个维度制定命题双向细目表,同时明确各个内容和认知维度题量的分布。内容维度的确定主要依据学科课程标准、教材与教学现状。为保证试题的科学性、准确性和规范性,在试题编制过程中均需要有不同的专家对试题进行审核。每次审核要确保内容和能力维度上尽量覆盖既定双向细目表,对题目的难度做出合理的范围设定,对题目情境材料做出适当的引导,确保题目情境要适合学情教情。

(二)加强组织领导。学业质量监测的目的在于诊断改进教育教学,为此,云南省麒麟区在全市率先将大数据引入监测领域,引进先进的测量评价技术,利用“互联网+云计算”,按照“监测分析-诊断反馈-研究指导”的工作思路,构建了“麒麟区学业质量监测平台”明确了管理体制,经费投入,制订了标准和规范,从工作原则、组织形式、工作程序、监测内容、结果运用,做了规范性界定,为监测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保障。经过几年的摸索和实践,全区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学业质量监测体系。

(三)加强监测队伍建设。素质优良的学业质量监测队伍是做好监测工作的前提,为建设我区的学业质量监测队伍,教育行政部门选派人员先后参加了教育部、省教育厅组织的监测理念、方法与技术培训。组织教研员到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就监测技术与监测结果应用进行考察学习与交流。

二、强化监测结果的分析运用

(一)增强了教育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学业质量监测能全面揭示学校的教育教学状况以及影响教育教学的相关因素,从而为学校和教研部门提供教育教学改进的数据实证。将学生的学业测试结果与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对照,能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将学生在不同测查指标上的表现进行比较分析,能了解学生对哪些教学内容掌握较好,对哪些教学内容掌握较差。更重要的是,将学生的学业测试成绩与背景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关联性分析,能揭示影响学生学业表现的关键性因素以及客观的教学规律。监测结果的反馈,带来了教师对教学的反思,促使各学科教师主动在校内、学区内作经验交流,对反映出的问题作诊断分析,教师更加关注、关爱学习落后和习惯不良的学生,采取个性化、有针对性的措施,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努力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提升教育教学管理的科学性。教学质量管理是影响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因素,是制约学校发展的重要环节。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监测,能有效调动学校研究教学、聚焦教学的积极性,促进学校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学业质量监测的实施进一步增强了校长的质量意识,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和教育教学改革得到有效强化。广大教师转变了教学观,注重提升专业素养,重视教学诊断分析,关注学情,立足课堂,研读课标,创新课堂教学方式,使学校教学走上了协调、健康、持续发展之路。同时,各校积极进行管理模式改革,寻求提高管理效能的方法。多年实践表明,学业质量监测工作使有效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管理的科学化。

(三)实现教育教学指导的精准性。在未开展学业质量监测以前,教研员在教学调研中所发现的问题,哪些是个性问题,哪些又是共性问题,哪些概念是知识的“节点”,哪些知识技能是学生学习的难点,由于缺少实证,只能凭借主观经验进行判断,因此在教学指导中存在效率不高,针对性不强的问题。自开展学业质量监测以来,监测数据结果为教研部门的教学研究与指导提供了全样本的数据支撑。通过学业监测平台大数据的使用,可以从学生的作答情况,看出学生对概念知识的理解程度,为教研员的研究与指导提供了详细的数据实证。同时,教研室组织学科专家团队,从研究层面上不断提高数据分析技术,挖掘数据信息,加强数据的分析应用,从数据中查找教学问题,深入相关学校进行教学质量调研和研判,认真分析其原因,提出下步教学改进意见及措施,进一步提升了学科教育教学指导的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学业质量监测进一步更新了广大教育干部、教师的质量观和评价观,推动了教学质量管理的科学化,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升了干部、教师队伍的业务能力,提高了教研部门指导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各学校把学业质量监控中发现的问题转化成教学研究的课题,深入开展以问题为中心的校本教研活动,经常性地进行“研究性实践”,反思交流,经验共享,有效改进,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在全区范围内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三、使用监测结果需注意的问题

监测结果能为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研究人员、一线的教师、校长提供丰富的数据信息,但在结果的使用中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一)思想上高度重视,充分认识评价的意义和价值。要将监测结果用于实际工作改进中,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指导、激励功能,避免将评价流于形式、或将结果束之高阁。

(二)要有专业力量对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和解读。要防止对数据结果的误读和误解,同时要避免只简单分析个别数据、忽视数据之间关联性的挖掘;避免只简单分析数据本身,忽视对数据背后意义的探索。

(三)正确使用监测结果,避免利用报告结果对学生、学校进行排名排队。指导各级行政人员、学校、教师等充分理解评价结果的含义,避免将监测结果甄别化、评价目的功利化、评价导向扭曲化;避免用监测结果给学校、教师施压,要把重点放在如何改进教育教学上。

(四)综合、全面的认识监测结果,而不是只关注某一个方面的结果。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业成绩,还应该关注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不仅要关注结果,还应该关注学校、家庭、个体等方面的影响过程。

(五)根据监测结果提出改进方案、行动计划。指导各学校、教师针对评价结果反映的情况,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开展反思,制定改进方案和计划,严格落实,对并改进效果进行追踪监督。

(六)加强监测结果运用的制度建设。要建立监督机制、信息公开机制、监测结果使用的二次评估制度等,确保监测结果得到充分应用。

参考文献:

[1]陳慧娟,辛涛.我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体系的演讲与未来走向[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1,39(4):42-52.

作者简介:华杰(1978—),男,云南省麒麟区教育体育局党组成员、教研室主任,中学高级教师,主研方向为教育教学质量监测和评价。627EC404-577B-4A2C-A446-0AEDABAE0864

猜你喜欢

建构应用
建构模型 探求最值
多元建构,让研究深度发生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祖辈学堂:幼儿园隔代开展家庭教育的实践建构
建构游戏玩不够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分析膜技术及其在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