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美育素养多样化背景下的山区小学学生课堂构建

2022-06-18何淼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19期

何淼

摘要:美育是学生在全面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可是由于以往对美育不够重视,所以山区学生往往对美育内容不够了解,这样就会限制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提升,不利于学生进一步学习。因此,在未来的教育工作中,教师就需要重视山区学生美术素养的培养,以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展开美育教育。本文以美育素养多样化为背景,对基于美育素养多样化背景下的山区小学学生课堂构建进行探析。

关键词:山区学生;美育素养;多样化实践

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当具备的优秀品质,不同学科的核心素养有着一定区别,而想要从美育的角度培養学生的核心素养,那么就需要借助美术教学,以美术课堂为基础从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培养,为充分实现山区学生美育素养多样化奠定基础。

一、美育素养多样化背景下山区小学学生课堂构建的必要

(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全面发展是现代化教育对学生的要求,可是由于教育内容的侧重点存在差异,美育很容易被教育工作者忽视,这个问题在山区教育工作中体现得较为明显,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会对学生的学习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美育素养多样化背景下山区小学学生课堂构建就可以较为有效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从美术课堂的角度促进学生美育素养多样化,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1]

(二)培养学生美术素养

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并不能有效针对学生的美术素养进行培养,这对学生美术素养的提升不利。发展山区学生美育素养多样化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方向,美育内容包括了美术素养培养,因此在美育素养多样化背景下,教师就可以以美育为基础融入美术素养相关内容,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2]

二、美育素养多样化背景下的山区小学学生课堂构建的实际策略

美育素养多样化背景下的山区小学学生课堂构建虽然对学生的学习与提升有着十大帮助,可是在实际的美术课堂构建中,教师很容易遇到一些问题,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对美育素养多样化进行深入探究与研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美育学习环境。

(一)自然美育,以自然为核心展开美育教育

美育并不是一门针对学生思想进行教育的学科,想要有效开展美育教育,那么就需要通过发现美、研究美的手段加深学生对美的认知。而在以往的山区教学中,学生很容易忽视这一点,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对美产生错误认知,不利于学生美育素养的提升。因此,在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借助自然美育,以自然为素材展开美育,引导学生发现自然中的美。自然美育是美育的一种开展形式,在使用自然美育的时候,教师需要借助大好河山的自然景色实施美育,培养学生发现自然美的意识,这种美育模式对实现美育素养多样化有着巨大帮助。[3]

以实际的小学美术课堂为例,在美术教学开展的过程中,首先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引领学生观看课本中与自然美相关的事物,为学生普及自然美的观赏方式和发现技巧,在普及了理论概念之后,美术教师就可以带领山区学生离开课堂,从山区特有的自然景物中发现美。经过理论教学的铺垫,所以在走出教室之后,学生就会自发的应用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内容寻找自己认为美的自然景物。最后教师还可以将学生集中起来,引导学生对这些内容进行探讨,帮助学生更进一步了解自然美,以此保障自然美育的开展。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美育素养就可以得到有效提升。

(二)智慧课堂,网络内容快速拓展美育知识

虽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山区学生也可以接触互联网并利用互联网获取大量知识,可是由于交通、环境等原因,山区学生相较于平原地区的学生而言,在与外界的接触中仍旧会存在一些限制,这种限制就很容易会对山区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智慧课堂,通过智慧课堂对美术课堂进行拓展,这样就可以快速帮助学生接触美育知识,丰富美育素养培养话的多样化。智慧课堂是一种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教学策略,在应用这种教学策略的时候,教师就需要通过互联网、计算机等设备与技术灵活实现信息化教育,确立以美育为基础的美术课堂。

以实际的小学美术课堂为例,首先教师可以借助智慧课堂搜集与美育相关的美术教育资源,然后将这些美术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将其中涉及的美术历史、美术鉴赏、美术技巧相关的内容进行专题教学,学生在这样的交互过程中就可以逐渐提升自己的美术核心素养。不仅如此,在智慧课堂的应用当中,教师还可以选择一些名家作品在课堂中进行展示,帮助学生分析这些作品,这样也可以有效发展山区学生美术素养多样化。

(三)小组合作,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美术作品

仅依靠理论课堂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并不现实,因此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创作属于自己的美术作品。在学生创作属于自己的美术作品时,教师就可以借助小组合作这种教学策略,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共同创作。

以实际的小学美术课堂为例,在学习人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第11课《走进春天》时,教师首先可以为学生指定一个美术创造的主题,如“春”,在指定主题后,教师就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一个小组保障至少五个学生。在完成分组之后,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对这个主题进行探讨,然后共同完成美术作品的绘制。最后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小组的创意进行点评,帮助学生优化美术作品,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

结语:美育素养多样化背景下的山区小学学生课堂构建可以有效提升小学生的美术素养,帮助学生学生奠定美术学习基础。因此教育工作者应当对实现山区学生美育素养多样化给予足够的重视,然后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展开美术课堂,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张晓梅.培养小学生审美意识,提升美育鉴赏能力[J].智力,2021(03):53-54.

[2]林静.美育在小学生评价中的影响[J].新课程,2020(38):201.

[3]喻简黎.美育对小学生素质培养的重要性[J].美术教育研究,2018(16):110+113.177C242F-B81F-49CE-9BE0-DF3B2838F91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