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立浧:祖国的需要是毕生的追求

2022-06-18

学苑创造·C版 2022年8期
关键词:特高压直流工友

李立浧,1941年7月8日出生于江苏盐城,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的电网工程专家、直流输电专家,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部级科技进步奖7项,授权专利8项。

李立浧被誉为“中国直流输电第一人”。他带动了中国和世界特高压直流输电大规模发展,使电工装备成为中国制造的“金色名片”。他的人生格言是:祖国的需要是我毕生的追求,也是我不变的初心。

[黄河流域:去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1968年9月,李立浧带着装满书的行李箱,坐着“哐当哐当”的绿皮火车驶向甘肃。一路上,李立浧见到很多用黄土压成的“干打垒”墙,到处都是贫困的农村。他选择这里,是因为当时国内最大的刘家峡水电站和中国第一条330千伏超高压输电线路都在这里如火如荼地建设着。

李立浧没有想到,自己初到甘肃送变电工程公司得到的第一个指令是:“男的当送电工,女的留在变电所。”送电工是输电线路施工,到野外挖基础、爬电杆、架电线。“还好,做的事和力学有些关系。”他自己安慰自己。

但李立浧也有自己的“倔强”,肯定不会一辈子干这个,他要发挥所学,为祖国做更多贡献。就这样,李立浧白天和工友们一起挥汗,晚上在煤油灯下看自己带来的书。书看完了,他就到兰州新华书店买新书。看李立浧抱着书进进出出的身影,工友们都觉得他是个“书呆子”。

在我国330千伏双分裂导线第一次施工中,由于缺乏相关知识,一个月都没能架成一档线,这可愁坏了大家。这时,李立浧利用所学知识反复计算验证,终于找到了最佳答案。在他的巧妙设计下,5天就架好了一档线。工友们这才知道,原来李立浧的书可没有白读。他也逐步开始负责甘肃送变电工程公司的技术工作,成为总工程师。

在这里,李立浧经历了电网建设的全部环节。输变电的每一个细节都在他的脑子里,需要时,随时可以在大脑里调阅这些信息。十几年的日积月累,为李立浧迎接未来挑战攒下了“通行证”。

[长江流域:组织中国直流输电“黄埔军校”]

这张“通行证”换来了“一纸调令”——李立浧被调往武汉,筹备建设我国第一个 ±5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葛洲坝至上海直流输电工程。李立浧担任技术和工程负责人,以及对外谈判总代表,主持项目的技术攻关,组织工程建设,负责引进技术谈判。

当时,大家对直流输电知之甚少,仅仅学习了有限的书本知识,完全没有工程实践。困难之多,超乎想象。但是,能够借助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直流输电技术,是非常难得的学习建设直流的机会。

李立浧非常清醒:不管如何困难,都必须通过这个工程实现引进技术为我所用,在消化吸收中创新。他认为外国专家也不是万能的,他们搞一个工程也会遇到很多问题。所以碰到不明白的地方,李立浧就不停地和外国专家讨论。这种问题导向的沟通方式让李立浧成为外国专家口中的“Mr. Question(问题先生)”。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反思问题。结合葛上直流工程的建设,李立浧组织了一系列直流培训班,让所有人都参加不同层次的技术培训。这样,到工程建设结束时,我国不仅基本掌握了高压直流输电技术,还培养了一大批直流输电技术人才,葛上直流工程成为中国直流输电领域的“黄埔军校”。

[珠江流域:为中国直流输电工程提供技术范本]

中国的经济在高速发展,广东被“电荒”困扰,导致很多工厂开三停四,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响应国家的召唤,李立浧马不停蹄地从长江畔转战珠江岸。随着±500千伏天生桥至广东直流输电工程、贵广直流输电工程的投运,西部清洁水电源源不断地送往广东,广东的“困扰”解除了。此外,李立浧还大胆主持编制了贵广直流工程设备技术规范,结束了我国巨资聘请外国咨询公司编制技术规范的历史。

李立浧跨越了一河二江,但他的特高压直流输电闯关之路才刚刚开始。21世纪初,西南水电开发需求强烈,一批大型水电站陆续开建,要将西部水电跨越大半个祖国调往东部地区,就必须提高电压等级。中国提出建设±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输电工程,但国际上既没有现成的设备,也没有任何工程和运行经验可以参考。李立浧说:“不能因为国外没有,我们就不能搞、不敢搞!”何况国内已经有建设多条±5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的经验,中国人也可以站在世界之巅,引领未来技术发展。

最终,世界首个“云南至广东±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不仅建成了,还一举创造37项世界第一,缔造了能源运输史上的奇迹,将输电技术从“高速公路”提速至“直飞航班”。

猜你喜欢

特高压直流工友
特高压
水管哭了
交流特高压输电线路运行维护现状综述
基于直流侧电压不均衡的CHB多电平逆变器SHEPWM控制技术
直流屏直流正极接地故障分析
春·工友
一起直流系统复杂接地故障的查找及分析
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确立中国标准体系
下坡时会遇见他们
向“桥”里的工友们看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