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食品专业生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实施途径*

2022-06-17吴富旺钟林睿梁玮庭上官国莲何梦辉

云南化工 2022年5期
关键词:生物化学育人思政

吴富旺,钟林睿,梁玮庭,上官国莲,何梦辉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 佛山 528225)

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思想政治工作需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各类课程应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做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目前,各高校广泛开展专业课程思政实践探索。其中,生物化学,作为生物、食品、医药、农学等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课程内容不仅高度专业性,而且富含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等原理和方法论,能与人们日常生活、身体健康、社会热点等紧密相联,具有挖掘和整理大量思政教育元素的资源库[1]。但是,不同院校专业的生物化学课程建设过程中会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在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目标等方面“百花争鸣”[2]。本文结合佛山科学技术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实践,探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实施途径。

1 在课程大纲中贯穿“三全育人”的理念

传统课程大纲主要是从教学的角度出发,对教学目的、内容、重难点等方面作具体阐明,在教学方式上重视知识传承及科学结论,而涉及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则相对较少。“三全育人”强调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需深刻理解“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理念,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课程思政,作为落实“三全育人”的一项重要措施,需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课程教学计划、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管理等过程中,引导学生将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转化为德智素养,并将个人发展与国家、社会发展相结合,激发学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学习的热情和动力,使其最终正确认识自身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责任和价值[3]。因此,所有思政类课程大纲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铸魂育人为最终目标;同时应分别从“三全育人”的实施者、理念、方法、形式、类型等多个方面,梳理课程所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和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有机统一。例如,生物化学、微生物学、食品化学、食品安全学等,作为食品专业的基础课,授课教师在各门课程讲解过程中涉及知识点的交叉内容,从这个角度可以实现专任教师的全员育人;在开展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师又可与专任老师形成育人联动,理论与实践教学相融合。在专业实践中,学生在食品加工与检测等岗位能够得到充分锻炼,不仅充分利用生物化学等课程的理论知识,而且更加体现了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同时也保证校内和校外思政教育过程的全覆盖。因此,课程思政大纲设置的教学目标和实施内容应紧扣“三全育人”理念,才能实现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目的。

2 在教学目标中挖掘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的结合点

课程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开展教学活动。其中,传统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互动目标,可分为课程目标、课堂教学目标和教育成才目标;而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应包括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因此,课程思政除了要完成传统教学目标以外,还应结合培养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升华[4]。例如,在绪论中,列举中国劳动人民8000多年酿酒文化、2500多年的酱醋文化,以及屠呦呦发现青蒿素,让同学们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智慧对生物化学学科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贡献;在蛋白质章节讲解过程中,可引入吴宪先生首次提出蛋白质变性理论、2018年长春长生问题疫苗事件、“熟蛋返生孵小鸡”论文事件等,让学生将蛋白质变性知识点与社会民生相联系,而中国科学家第一次成功合成牛胰岛素的伟大创举又可进一步激发同学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在糖代谢和蛋白质代谢章节中,糖酵解产生的乳酸通过Cori循环重新在肝脏中合成葡萄糖,错误折叠蛋白通过泛素化蛋白酶体降解成氨基酸重新作为新蛋白合成的原料,这些新陈代谢知识点可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相结合;许晓东副教授团队攻克的“可入教科书级”的科研成果:首次在病毒中发现朊病毒,施一公教授团队揭示了系列蛋白质及其复合体的三维结构,这些中国科学家原创性的成果,可再次激发学生的科研创新精神;通过维生素和辅酶生化作用的讲解,增强学生的食品营养和安全意识,进一步确认食品专业的重要性;糖、脂类和蛋白质代谢等三大代谢,不仅是课程的核心专业内容,同时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辩证思维;通过三聚氰胺和基因编辑等事件,教育学生必须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新冠肺炎疫情,结合核酸结构、PCR、基因表达、蛋白质结构、抗原抗体、疫苗种类等知识,让学生树立报效祖国、回报社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由此可见,生物化学课程蕴含丰富的思政教育元素,教师应合理安排课程内容,规划好教案,讲好科学故事,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受到思政教育的启发,达成专业知识传授和思政教育的双重教学目标。

3 在教学方法中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原理和方法论

教学方法改革,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改善课堂学习氛围。例如,通过案例导入,可使学生将课本知识与当前科技前沿、民生热点等相结合,领悟理论知识更新的重要性;通过PBL教学,利用课堂讨论,激发学生进行思想交流与碰撞,提高自身思维能力;通过OBE教学方法,借助合作式、项目式、情景式等学习方式,不断完善学生自身综合素质。但是,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堂教学中,才是成功开展课程思政、培养学生正确价值取向的关键。生物化学课程蕴含大量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爱国主义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与科研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等思政元素,所以教师在具体授课过程中可结合主要知识点进行思政教育。特别是,要善于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原理和方法论去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比如,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在生物体内是偶联进行的,分解代谢为合成代谢提供能量、原料,而合成代谢是分解代谢的基础,体现了矛盾对立统一原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化代谢的矛盾双方,全面看待问题,学会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再如,糖代谢作为生物化学知识体系中最主要的内容,在脂代谢、氨基酸代谢和核苷酸代谢处于中心代谢的地位[5],所以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安排了较多的学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教师既要让同学们认识到生物体代谢产能的主要途径为糖酵解-丙酮酸的氧化脱羧-三羧酸循环(主要途径),又要理解乙醛酸途径、磷酸戊糖途径、葡萄糖醛酸代谢途径等过程产能的生物学意义(次要途径);不同代谢途径的运作,不仅体现了生物体内精细化分工协作的自然规律,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矛盾观——矛盾的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原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看待问题、解决事情的时候,要善于抓重点、带全面,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此外,矛盾相互转化原理、普遍性原理、特殊性原理、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主次矛盾关系原理、矛盾主次方面关系原理等辩证思维,在具体的生物化学课程开展过程中还有许多案例,仍有待进一步深度挖掘。

4 在课程考核中巩固思政教育的内容

课程考核,作为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如能合理有效地利用,能够显著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提高其综合素质;同时,课程考核模式和内容的创新是新时期高校教学评价改革的重要内容[6]。生物化学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程,目前采用的考核方式绝大多数为期末闭卷考试,这很大程度取决于本门课程涉及的知识点众多;在考试的题目类型上,主要设置为名词解释、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问答题和论述题等,不仅操作简便,而且能直接反映学生理论知识掌握程度。但是,随着教学深化改革,特别是课程思政的深入开展,传统的知识性课程考核方式已不适应新时期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教学过程中的育人成效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在生物化学课程思政中,可通过修订完善课程考核评价方式,在平时成绩设定中提高思政讨论成绩占比,明确学生需要提升思想政治素养的要求,充分调动学生知识学习、素质锻炼和能力提升的协调发展。在期末考试中,设定思政元素相关的选择题、判断题和简答题,因为适当的素质能力考查不仅有助于学生获得学习成就感,而且也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思政思维。此外,传统试卷压轴论述题建议修改为设置实验结果分析题或科学前沿案例分析题,充分调动学生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原理和方法论,综合运用生物化学的理论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因此,在平时课程考核和期末考试中均需要融入思政元素,从而激发学生对课程思政的参与度,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最终保证生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

5 在教学分享中形成协同发展的意识

“三全育人”首先强调的是全员育人,专任教师如果不积极参与教学改革,课程思政理念就无法全程落实在专业课的课堂上。此外,专业建设层面上的思政意识和决策是开展课程思政的前提,从而引导教师主动落实专业思政教育的任务。但是,由于不同教师的认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存在差异,导致不同专业课程的思政教学效果也不尽如人意。特别是,在网络信息时代,学生不仅获取理论知识的途径更加多样化和便捷化,而且接受专业思政老师的系统理论教育后再学习相近的内容,会存在一定的排斥心理;专业教师如不深化教育改革方式,实施专业课程思政将显得内容重复、形式单一和缺乏活力[7]。因此,专业教师作为课程思政的具体执行者,是课程建设的关键,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引领,在融合思政教育和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勇于尝试教学方法改革和创新。一方面,通过教学研讨、教学讲座和观摩听课等教学分享活动,教师们可以相互学习思政教育经验和体会,进一步深入理解课程思政的内涵及意义;另一方面,通过交流专业课程中思政元素的挖掘、思政载体的构建、教学环节的组织等方法和技能,教师们能不断提高个人政治理论水平和综合能力素质,从而最终起到共同发展的良好氛围。只有将思想政治教育鲜活化,使其在学生的脑海里落地生根,才能真正做到“全员、全程、全方位”思政育人。

在食品专业生物化学课程中实施思政教学的途径如图1所示。

图1 食品专业生物化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施途径

6 总结

课程思政不是改变专业课程属性,也不是将专业课改造成思政课,而是以专业课程为载体,在课程思政理念下,在教学大纲修订中融入“三全育人”的要求,在教学目标上充分挖掘在专业知识中的思政元素,在课堂教学设计中体现“思政”的需要,在教学方法上将专业知识学习和马克思辩证思维相统一,在教学效果上实现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因此,专业课的课程思政需要将思政教育渗透、贯穿于教育和教学的全过程,并建立在一定的专业知识之上,实现道路自信和文化自信;引导学生将国家发展和个人前途相统一,培养人文思维,强化爱国情怀、增进民族文化自信。

猜你喜欢

生物化学育人思政
我校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22年活动计划表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山西省2019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生物化学 临床检验基础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