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术流”的常熟“新城建”

2022-06-17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22年11期
关键词:新城智能化智慧

2021年,常熟正式投身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一年以来,常熟的“新城建”工作已取得一定成就。智能网联车项目多次受到国家媒体报道,第十二届“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在常熟举办、相关新闻报道在人民网和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朝闻天下》播出,起步较早的江南爱停车公司先后获得苏州市公共停车服务协会颁发的2019年度智能化推广先进单位荣誉和全国道路停车行业联盟颁发的2020年度优秀城市级停车平台服务商和城市级停车管理示范单位荣誉。

以CIM 平台建设为核,攻坚六重点

常熟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建设是常熟市“新城建”工作的核心,工作组已联合苏州工业园区测绘地理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苏州市测绘院有限公司、苏州城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丰图科技等技术团队,编制完成了CIM 平台建设方案,2022年启动建设。

选取常熟站周边区域(约3 平方公里范围)作为CIM 试验区,基于现有时空数据资源,对数据提取、治理、处理、融合和建库,构建出试验区CIM 数据底板,为2022年建设全市CIM 数据底座的推进积累经验。

在CIM 平台建设的基础上,常熟将六管齐下,展开攻坚。

一是推进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新成立的常熟市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工作推进领导小组,负责统筹推进BIM技术应用及相关重点工作实施。在工地建设过程中在工地现场安装鹰眼摄像头、扬尘在线监测设备、车辆出入口抓拍和人脸识别等前端设备,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算法智能化监管建筑工地。截至2021年底,已有多个工程项目开始BIM技术的应用探索。

二是推进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建设。建设“常熟市一网统管平台”,开发布建数据分析、监测预警、风险管控、可视化管理、智能化办公等监测预警平台体系,对社会治理态势统计分析,作出走向分析研判、实时预警通报。推进垃圾分类信息化建设,实现智慧管理垃圾分类,一网化统管、数据化考核,搭建投、收、运、处全流程监管平台。截至2021年底,已有195 个小区、58 处终端实现了信息化管理。

三是智能化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常熟主要针对停车、天然气、水、消火栓、充电桩和路面六大感知度较强的市政基础设施进行建设和智能化改造。

常熟率先在全省范围内建成架构成熟、运行高效的“江南爱停车”智慧停车平台,集停车数据接入、泊位信息发布、停车费支付、大数据统计分析等功能于一体,真正实施无感支付。截至2021年12月,平台接入常熟各类停车场(点)240 个、泊位6.5 万个,总计注册用户约60 万人,平台日活跃用户约7 万人,日均订单10 万次。建设天然气管线光纤安防平台,24 小时不间断监测异常震动信号,对各种挖掘破坏行为提供及时准确的报警。力推供排水一体化,建设“碧水琴川”项目,整合水务多系统集中于一个平台,实现系统间信息交互、信息共享、参数关联、联动互动。对4038 只市政消火栓进行了智能化改造,建成智能消火栓管理系统,实现对消火栓异常状态的实时预警。推进智慧路灯试点建设。截至2021年底,已将5331 盏钠灯替换为LED 灯并安装单灯控制器,对63 台路灯控制箱安装集中控制器,新增智慧路灯11 杆并接入路灯监管平台。加快智能充电桩建设,铺设新能源车充电基础设施。截至2021年底,已在三环内以及梅李、滨江、尚湖等镇区建成共10 个充电站,共计70 余个充电车位,并在海虞、碧溪、支塘、滨江开发区等乡镇布局乡镇充电基础设施。探索搭建路面浮动感知体系。

四是推进智慧城市与智能网联汽车建设,常熟积极响应、大力发展创新驱动、开放协同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着力建设常熟市智能网联车测试基地。建成常熟半开放城市街区、昆承快速路等测试道路,建设C-V2X 测试场景、模拟场景等,推动仿真测试、场景数据库、道路试验测试等技术融合发展,形成综合测试验证能力。按照《江苏省智能网联汽车公共测试道路认定要求》积极向智能整车企业和科技企业、智能零部件企业等提供测试服务和测试数据分析,促进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持续发展。

五是推进城市安全管理建设。重点打造“智慧应急平台”,囊括监督管理、监测预警、指挥调度等在内各类应急管理工作相关信息,一平台统建、一张网通信、一张图标绘和一键通指挥。研发燃气从业人员虚拟仿真教培考平台。平台包含设施设备以及工艺系统等仿真建模,模拟重现燃气门站及输配生产环境及各类事故情况,提升燃气从业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建设智慧燃气平台,对瓶装燃气场站进行可视化管理,配合人工智能算法,对违规行为自动抓拍、预警。在全省范围内首次提出将瓶装燃气实名制登记同公安部门的“数字门牌”结合,确保用气人员、地址真实有效。

六是推进智慧住区建设。常熟在部分小区进行智慧住区改造,试点先行。目前常熟智慧住区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技防升级改造、智能识别系统建设、物联感知系统建设和智慧社区综合运用平台建设。截至2021年底,在虞山街道、琴川街道率先打造智慧住区示范项目。推进天然气IC 卡表智能化改造,配套建设物联网表数据采集平台。改造后用户可通过微信、支付宝、苏周到等多种平台线上购买天然气,改造后的物联网表还具有数据采集、在线监测、预警、指令下达等功能,一旦出现预警,天然气公司可以远程紧急关阀,防止事故发生。加快智慧住区的智慧电梯改造。常熟正对首期796 台电梯加装设备,对商住场所和住宅小区电梯加装电瓶车、液化气瓶监控装置,管控电瓶车及液化气瓶乘梯引发的消防安全隐患。着力搭建市电梯智慧监管平台,覆盖电梯信息管理、远程监测、应急救援、维保监管、大数据统计分析5 模块,配套客户端及网页端,供使用维保单位查看电梯监测状况并进行处置。

明确计划目标,迅速行动高效推进

根据七大工作任务的推进情况,常熟已落实不少试点项目。

常熟市CIM 平台,计划投资额3000 万元;新城建运行管理(CIM+)平台,为新城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统一应用管理平台,计划投资500 万元。城市公共绿地信息管理系统,普查全市绿化资源,摸清绿化家底,普查结果CIM平台,补充完善城市基础数据库,计划投资300 万元。扬尘治理综合平台二期,将全市所有规模以上工地纳入平台监管,计划投资500万元。开展全市既有建筑普查,建设既有建筑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平台,计划投资2660 万元。燃气运输车辆智能化监管平台,智能化改造燃气运输车辆,实现对驾驶过程中的异常行为和发现的城市基础设施异常状态的自动预警,计划投资300 万元。

放眼未来,常熟将继续把握重点,建设一批优质“新城建”项目,建立健全多元化、多渠道的“新城建”投入体系,充分发挥各级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放大作用,支持优质“新城建”项目落地,重点聚焦市政基础设施、城市公共安全、智慧住区等同老百姓息息相关的领域;突出亮点,打造“新城建”示范区域,在划定的试点区域内大胆试验,试点先行,为后期全面铺开充分积累经验;加强宣传引导,营造“新城建”创新发展的舆论环境,及时宣传“新城建”建设工作新进展、新成效,形成良好的引领示范效应;以及努力完善体系,建立健全长效机制,适时邀请业内专家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授课。

“技术流”加持,亮点纷呈

作为新城建试点城市,常熟在过去的一年里,迈出了颇具特色的新城建步伐,可圈可点的亮点项目指引着常熟奔向新城建的灿烂未来。

城市级停车平台、路面浮动感知体系、高分卫星遥感技术和光纤传感技术是常熟在新城建先行先试中探索得出的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工作经验。

常熟市“江南爱停车”平台通过整合全市停车场,使老百姓只需关注一个微信公众号就可以完成在大部分停车场的自助缴费。菜场、超市、公共厕所附近的道路泊位,在白天快停快走,在夜间免费停放,大大盘活车位周转次数。无感支付的积极推广和对现有停车场进行的ETC 设备改造,能有效缩短缴费等待时间。

路面浮动感知体系利用快递车、外卖车、出租车等丰富的路面浮动感知资源,加装智能化视频采集设备,配合后台人工智能算法,实现对城市实景、市政基础设施的实时感知。浮动感知体系的建设可以大大降低投入成本,只需搭建对应的算法模型,即可实现对不同场景的自动识别。

高分卫星遥感技术的应用是常熟新城建工作的“独家秘诀”。随着商业化高分卫星遥感技术的逐渐成熟,应用场景也在不断拓展中。

2021年,“航天星云· 常熟一号”在酒泉成功发射入轨,利用高分卫星遥感技术,常熟在监测建筑工地变化、市政道路变化、城市建筑变化、房屋道路沉降、城市黑臭水体监测、绿化资源普查等方面进行了大量试验,依托高分卫星遥感技术高分辨、大幅宽、高速数传等特点,实现对城市变化的动态监测,为城市规划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光纤传感技术的运用能有效解决因地下管线防护难度较高而导致的许多难题,一根光缆可覆盖几十公里以上的管线,光缆上任一位置均能感应信号,定位误差小,可根据各种异常震动信号,对各类挖掘破坏行为提供及时准确的报警。

猜你喜欢

新城智能化智慧
智能化战争多维透视
探讨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应用
住宅小区弱电智能化工程建设实现
大型公共建筑智能化系统造价控制
玉树新城
珠江新城夜璀璨
长江新城
智慧新城,和未来的那座桥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