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好中国现代化的开路先锋
——“两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交通运输建言辑录

2022-06-17本刊编辑部

人民交通 2022年6期
关键词:两会粤港澳人大代表

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胜利闭幕。会议期间,与会的交通运输界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同全体参会代表委员一道,围绕如何加速交通运输建设议题,建言献策,协商议政,传递出了强劲声音。

过去一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胜利召开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制定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

与会交通运输界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对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这一段总结感同身受,就近年来交通运输领域取得的成就及其对人民生产生活产生的深刻影响,畅谈了自己的体会。

一条条线路、一项项工程从蓝图变为现实。以干线铁路和城际铁路为主骨架的多层级轨道交通网初具规模,公路交通网络日益完善通畅,机场群、港口群发展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交通大学教授钟章队对京津冀三省市着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予以高度评价。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厅长陆永泉介绍了江苏在交通建设上推进“快联快通”方面的实践。他说:“聚焦‘一体化’和‘高质量’,我们加强与兄弟省市沟通与协作,到2021年底,江苏与沪浙皖省际高铁接口已达到9 个,省际高速公路接口达到22 个,累计开通省际毗邻公交线路51 条,并全面启动社保卡加载交通出行功能工作。”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交通运输厅党委书记、厅长王爱和在回顾江西去年以来交通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时说:2021年,江西省交通运输厅坚持“项目为王”理念,全力推进一批扬优势的大项目,攻坚一批补短板的难项目,布局一批增后劲的新项目,建成萍莲高速、井冈山航电枢纽等一批公路水运重大项目,全年实现公路水路交通固定资产投资851 亿元。2022 年1 月,全省公路水路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47.3 亿元,同比增长6%,实现“开门红”。

“2020 年3 月,四川省在全国率先实施乡村运输‘金通工程’,着力解决非法营运‘顽疾’和群众安全出行问题。次年,全省乡村客运安全事故同比下降33%,大部分乡村客运线路经营收入增加20%以上,受到人民群众的点赞!”

一直把乡村运输作为关注重点的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厅长罗佳明在介绍了四川全省21 个市州、183 个县全部实现统一监管投诉平台等“四个统一”的实践后,这样描述了交通建设给沿线群众生产生活带来的变化。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强调了建设综合立体交通网等重大命题。指出: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和“十四五”规划,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建设重点水利工程、综合立体交通网、重要能源基地和设施,加快城市燃气管道等管网更新改造,完善防洪排涝设施,继续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

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佘才高结合长三角交通网络建设由此谈起了南京都市圈联通。建议“加快出台新一轮国家公路网规划,并与《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衔接,从而引领南京都市圈交通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他建议从国家层面加强对南京都市圈高速公路环线,包括锦文路过江通道等重点高速公路项目建设指导。

全国人大代表、盐城市交通运输局局长宋勇在谈到加快推进江苏沿海新高铁,深度融入长三角话题时表达了一种急切,希望能将江苏新的沿海高铁作为具有通道功能的干线铁路纳入国家铁路网顶层规划设计。他强调,建设沿海全线350公里时速高速铁路,可以充分发挥路网功能,提高运输组织灵活性,提升通道能力,对于江苏沿海区域而言,也有助于吸引更多产业要素资源聚集,推动江苏沿海地区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通了高速公路,我们还想有一条高铁。”来自广东三洞村的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连平县顺意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谢舒雯在会上谈了新愿望。“高铁开通后,能够有更多的人来到我们山区体验乡村文化,助我们创造财富。”她说。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阐述:增强区域发展平衡性协调性。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

报告由此再一次引发了参加两会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对京津冀协同发展以及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的热议。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交通大学教授钟章队建议加强顶层设计,国家有关部门加强指导,京津冀三地联合制定不同交通方式一体化发展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方案,大力推进区域铁路、都市快轨和城市轨道交通之间的互联互通、融合发展、有序衔接、无缝换乘,促进不同轨道交通运输之间的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构建更高水平的市域、都市圈综合轨道交通网络,以区域交通的高质量发展为打造更高水平的“轨道交通上的中国”提供样板。

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政府参事室参事杨茂荣从天津如何主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更好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角度,建议“要加强海、铁、路、空联动,深化区域港口群、机场群协作,高水平构建互联互通综合交通网络”。杨茂荣表示,天津将加大交通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加强与京冀的联通,加快建成京唐高铁、京滨高铁宝坻至北辰段,加快津兴高铁、津静线市域(郊)铁路建设。强化与北京高密度路网对接,加快建设航空口岸大通关基地,打造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和区域航空枢纽。加速提升港口能级,推进天津港集疏运专用货运通道规划建设,加快打造“公转铁”“散改集”双示范港口。

会上,住鄂全国政协委员以“联名提案”的形式建议赋予长江中游城市群“综合交通枢纽第五极”战略定位,希望国家发展改革委支持以武汉天河机场-鄂州花湖机场“航空客货双枢纽”为核心,打造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引导现代物流、高端制造、生物医药等适空产业聚集,形成特色产业集群,推动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联名提案”还建议完善多式联运体系,希望国家民航总局支持鄂州花湖机场构建“国内重点城市快线+圈内国际及地区航线+洲际直航”网络,打通连接世界、服务全国的“天上一张网”;交通运输部支持加快鄂州花湖机场周边高速公路、铁路、港口建设,将其纳入国家重点项目库,建立以鄂州花湖机场为核心,铁水公空多式联运、高效集成的“4×4”集疏运体系,实现“1313”的通达目标,形成“地上一张网”。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同样也是两会代表委员尤其是粤港澳代表委员关注的热点。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专门向大会提交了《关于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轨道交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全国政协委员、民进广东省委会主委鲁修禄建议,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项目建设标准应统一为国铁城际标准,车辆选型统一采用国铁标准的CRH6型城际动车组,尽快形成统一的建设运营管理体系。

鲁修禄还提出了重点扶持粤港澳大湾区轨道交通装备龙头企业,积极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轨道交通产业联盟和大湾区轨道交通持续加大科技赋能力度建议。他说,要“借鉴中车广东公司的发展经验,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轨道交通产业集中发展,形成更大规模产业集群”。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提升积极的财政政策效能,强调要用好政府投资资金,带动扩大有效投资。强化绩效导向,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开工一批具备条件的重大工程、新型基础设施、老旧公用设施改造等建设项目。

报告体现出的国家在重大项目建设方面的决心使代表和委员深受鼓舞。罗佳明代表表示,四川交通将坚持深度挖潜、跳起摸高,确保全年公路水路建设完成投资1500 亿元以上,同时全面启动“十四五”规划内项目前期工作,确保成渝扩容等10 个高速公路项目共计1170 公里取得工可批复,再储备马尔康至康定等9 个高速公路项目,共计1011 公里。

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特别强调要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完善数字经济治理,释放数据要素潜力,更好赋能经济发展、丰富人民生活。智能交通、数字交通等因此成为两会上的热词。

全国政协委员、百度董事长兼CEO 李彦宏会上提交了三份这方面的提案,分别涵盖自动驾驶政策创新、促进智能交通普及缓解交通拥堵、助力碳减排和发展“绿色AI”主题。李彦宏认为,智能交通为缓解交通运输碳排放提供了新的有效路径,车的电动化和智能化、路的网联化、行的共享化是核心着力点。

全国政协委员、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王先进建议“在国家层面组织开展无人驾驶商业化应用试点,支持合规开展商业化运营探索,并加速出台高级别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管理细则,为规范行业创新和产品合规做好指引”。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落实碳达峰行动方案。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完善减污降碳激励约束政策,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一直关注民航“减碳”事业的全国政协常委、中国航空运输协会理事长王昌顺对此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加快可持续航空燃料产业的发展,是解决航空碳排放问题的根本途径。”“我建议建立协同推进机制,由交通运输部门牵头,发展改革、教育、科学技术、工业和信息化、财政等部门配合,定期组织召开会议,研究解决推进中遇到的困难,加强统筹协作。”

全国人大代表、中铁(上海)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传霖建议,在交通运输减排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将绿色智能建造纳入重点研发等科技计划项目,予以财政支持和贷款贴息等优惠政策。

猜你喜欢

两会粤港澳人大代表
人大代表要常回“家”看看
人大代表选举(三首)
编读往来
给人大代表履职戴上“紧箍”
让“人大代表之家”在群众中火起来、亮起来
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工艺美术博览会开幕
摁下粤港澳大湾区“加速键”
马光远 下一个30年看粤港澳大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