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撮肉松,多少人间情味

2022-06-17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22年21期
关键词:三坊七巷俞平伯肉松

一百多年前的一个大雪夜,8岁的冰心帮着母亲将几十本书刊一卷一卷地装进肉松筒里,那些都是同盟会宣传反清的刊物。她们将肉松筒逐个仔细封好口,第二天寄了出去。不久之后,收到各地的来信说:“肉松收到了,到底是家制的,美味无穷。”冰心天真地问:“那些不是书吗?”母亲轻轻捏了她一把,俯在她耳边叮嘱:“你不要说出去。”

冰心出生于福州三坊七巷,自小就随当军官的父亲辗转上海、烟台等地,但不管到了哪里,故乡的味道总是长留舌尖。年过七旬的冰心曾给家人写信时,提到从小就爱吃的肉松:“昨晚晚饭是在食堂打的饭,还比较烂,加上开水,在医务所炭炉上热了热,就肉松吃了二两,很饱。”

与冰心同年出生的俞平伯也喜欢吃肉松。有一年春天在北京,他和朱自清相约到阳台山大觉寺游玩,午餐就在塔边树下,两人分享自备的食物。俞平伯带的是酱肉、肉松和鸭蛋等,朱自清带的是腌牛肉罐头,此外还有水果、面包之类。不料一阵大风刮过,吹得肉松犹如滿天飞絮。俞平伯晚年,妻弟许宝骙(即下文信中“骙若”)去福建出差,忙碌之余不忘给他捎了些肉松。那肉松柔软而酥脆,入口自融,俞平伯在给朋友的信中提及此事说:“骙若带来惠赐肉松,确是佳品,闽厨风味得快饫……”只是朱自清几十年前便已早逝,这回已无法和当年的老友一起分享了。

一撮肉松,可口贴心暖肚肠,其中究竟包含了多少人间情味,也许只有在父母的爱抚下,在漫长的旅途中,或者在荆榛遍地的困境,在欢聚一堂的时刻……那些亲口尝过的人,才知道。

(选自《北京青年报》2021年12月13日,有删节)

素材解读

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家乡的特色食物就是我们刻在骨子里的一种归属感,无论身在何处,想起家乡的美味,心中也会升腾起一股温暖。一撮肉松,多少人间情味。它是一种美味,又不仅仅是一种美味。它让年过七旬的冰心情有独钟,它见证了文人的情深义重,它蕴含人间的美好情愫。

适用话题

家乡味道 浓浓乡情 人情味

猜你喜欢

三坊七巷俞平伯肉松
肉松饼的秘密
“棉花”真能变“肉松”吗
肉松里的秘密
肉松不能当肉吃
你们和我不一样
李辰冬剽窃俞平伯疑云
俞平伯的奇思妙想
最顽强的谦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