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绘画创作教学中形式的展开

2022-06-17杨伟孝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22年6期
关键词:绘画语言意图

[摘  要]在绘画创作中,“形式”元素作为一种画面视觉表达语言,它与其他艺术语言的目的和功能一样,都是为了表达艺术家的精神情感。然而,绘画作品的形式又有其具体的内涵所指。本文对绘画形式的定义和内涵进行了一般性的界定和阐述,并探讨了绘画背后抽象形式的构成关系。通过对大师绘画作品形式构成元素及其组织方式的研究,以亚里士多德“质料与形式论”所探讨的“潜能与实现”的物质构成观为启发,结合“分析哲学”的基本原理及中国“天人合一”的艺术精神,试图揭示绘画形式展开和生成的内在逻辑及其与精神表达之间的相互关系。

[关键词]形式和形状  意图  绘画语言  构成元素  逻辑框架

人类的文字语言在表达思想情感时,会将词汇以语法的规范构成句子,句子又以意图表达为目的构成段落,段落则以中心思想为主线串联成浩荡的文字海洋,千古文章承载了人类文明的辉煌,文脉传承,绵延不断。这种类似的对应关系也体现在绘画形式语言的建构中,绘画艺术从某种角度上说是研究视觉形式的学问。绘画作品是艺术家的思想感情通过绘画语言的逻辑性组织而转化成的视觉形式。

绘画中的形式

1.形式的概念

形式一词是古希腊哲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在柏拉图的哲学中等同于理念,指事物共性特征的存在模式,“是一种先于事物存在的自在和自为、永恒、完美、独立的形式,是建立在理性基础之上的对事物本质存在的真理性认识”。亚里士多德认为,形式永恒地存在于物质以内,形式是物质所趋向实现的目的。对应到造型艺术中,形式就是事物的轮廓和构造,是以几何方式概括物象类特征的形状,即概念形状或基本形状及其组合关系。从视觉形态上来看,几何特征化了的形状,是人类运用理性思维通过设想线和面的组合来表现物象的存在形态,形成物象的理念或形式。

2.形式的内涵

波兰美学家塔塔尔凯维奇在《西方六大美学观念史》一书中指出:“形式的五种重要内涵包括:①各个部分间的比例和安排;②直接呈现在感官之前的事物;③对象的界限或轮廓;④某一种对象之概念性的本质;⑤心智对知觉对象的规范。”从绘画创作角度来讲,“形式①”侧重于对画面构成元素的布局,反映了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的“数本原说”思想,认为美产生于和谐的数比关系,是画面特定形式美感得以产生的尺度规范;“形式②”是指物象投射到人的视觉感官上的直观影像,相当于构成“形式①”的“物质”,包括颜色、肌理等;“形式③”是物象的轮廓,是事物被简化了的最基本的形状元素。以上三种形式是可视的形态,而“形式④”和“形式⑤”则倾向于意识中概念性的理念模式,前者是区别于偶然性表象的永恒本质,而后者则是指康德所谓的人的先验心灵知性介入对事物众多表象的梳理与抽象而形成的“图式”。由此可见,形式的诸多内涵是从抽象理念到“可感世界”对事物本质的界定和呈现,对于绘画创作活动而言,形式就是理念或意图转化成为可视的形式,是绘画的语言媒介。在绘画活动中,对形式本身的研究和建构过程就是作画者的意图呈现过程。

3.形式与绘画的关系

经过以上对形式概念和内涵的分析,可以发现形式与素描的含义相同,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文艺理论家乔尔乔·瓦萨利对素描有着这样的诠释:“素描,我们三种艺术之父……始于理智,从众多个别事物中获得某种普遍性的判断。它与自然万物的形式或理念相似,知晓整体与诸部分之间,以及部分与整体之间的比例,由此生发出某种特定的判断。”因此,可以说素描是心智所具有的、头脑想象的、由理念而生的内在观念的视觉表达与诠释。形式在绘画中的重要性在素描的定义中得到了很好的阐明。

作为画面结构元素的形式类型

基于以上阐述,对形式的分析和研究是人们在研究客观世界时,以绘画的方式把握和反映其本质的过程中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通过对事物形式的归纳及构造分析可为艺术表现提供基础元素和物质条件,这也是儒家思想“格物致知”在绘画中的运用。绘画研究的图形并非自然形,而是被画家主观建构出来的,它反映了艺术家对事物理念的洞察和归纳,以几何方式提炼图形有助于艺术家理解和探索事物本质的存在状态,形成概念性的认识,是人作为主体对于世界规则的探索。此外,还反映着画家主观的整合与其所产生的具有创造性的精神形式,以下是画面形式所涉及的四个类型。

1.形式作为轮廓

轮廓形状的主动提炼是以平面几何图形的方式,归纳自然物象的图形特征,使其成为造型明确的“基本形”,这样梳理的意义在于所描绘的对象特征更清晰、明确化,具备准确指向性。轮廓可以是形象化的图形,也可以是图形高度概括化的抽象符号。

2.形式作为造型意义上的物体构造关系

形式作为造型意义上的物体构造关系(形状在构造意义上自明性的呈现)即“结构形状”的提取,要求以勾线的方式和以几何体意识归纳对象三维空间体积的基本造型特征,以及构造关系所形成的结构形状。

3.区域形状(画面结构的基本构成单元)

对组成画面框架的大块区域进行合理的串联、合并与概括后所形成的区域形状,相当于文章的逻辑关系和基本框架的组件,在绘画作品形式意图呈现的整个过程中起着整合与梳理画面结构关系的作用。寻找和归纳区域形状已进入构图的合理性推敲和画家意图秩序化呈现的过程,画面会呈现明晰的视觉效果。

4.意象化的形式

主观形状是情绪、意念的内驱力对物象形状的再加工,成为意念化了的形状,是意念可视化的转换,兩者是同质异体的同构关系。主观形状已成为了绘画意图表达的基本构成语汇,中国画讲“传神”,那么主观形状则是指画家的主观精神意志赋予形状而生成的生命力自足的形式。

画面形式的展开逻辑

1.形式语言

所谓语言,是社会的人都可使用但也都要遵守的一套表达规则,而言语则是个人对于这套规则的运用。绘画的形式语言是绘画众多语言之一,是人们用来传达思想的工具或媒介。人们可以把思想转化成文字语言来传达精神信息,也可以把它转化成形象的形状符号来传达视觉信息,形成有效的交流和情感传递。

中国古代的象形文字就是形式语言传达信息最好的例证,远古先民把自然界的形象提炼概括成具有物象典型性特征的形状符号,用以指代物象本身的含义。不同的文字语汇按照思维和语法的逻辑形式组织成可被人理解的文字来承载思想、传承文明。绘画形式语言与其他语言的区别在于:形式是在具象形态和抽象形态的区间摆动,其组合方式是非线性的图形样貌组成秩序性结构,且这种画面的元素安排符合人的生理视觉均衡与协调性的形式美感需要。

在哲学中,语言和世界有着一一对应的关系,因而语言通过语法的逻辑组织后,可准确表达世界、传达思想、交流情感,那么绘画形式语言作为语言符号能够表达精神的空间则更为广阔。

2.立意与形式

在绘画创作过程中,会牵扯到精神的自我表达,创作之前,应立意在先。可用“体”和“魂”来说明形式和精神之间的关系。在这里形式是“体”,绘画所传达的意图或精神就是画面的“魂”,没有精神意味的形式是枯死的木头,失去了精气神的滋养,就失去了艺术作品的生命力。

王国维曾讲道:“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分。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景物描绘也是一种“赋意”行为,一念花开,一念花寂,天地万物,因人赋色而意义不同。这种赋意的品质高低则由主体的知识结构、个人修养、生活经验等因素决定,有意味的形式是被主体的精神洗礼后所产生的意念化的安排,将精神和形式合为一体,因此,艺术家同他们的作品是浑然一体的。在绘画范畴中,形式作为一种语言,需要由自然物象到形状符号的转换,也就是把思想转化成几何图形符号,成为画面的构成元素,即所谓意念化的形式,那是主客观交融碰撞后所产生的共情形态的形状语言。它既有理性客观的属性,又有唯心的想象化属性,而这一主观唯心想象的成分正是主观精神传达的实现基础。想象力的图式会对物象形式的提取发挥主动作用,对画面结构图式(形式组合框架)也起到统摄、整合、凝聚和秩序化编排的作用。这也正是中国“天人合一”的艺术精神所倡导的,是画面形式生成艺术作品的前提条件。

3.潜能与实现——画面形式的结构与组织方式

在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观中,他认为:“形式统辖物质,物质是潜在的形式。”物质的存在方式被描述为“潜能”与“实现”的关系。这种构成关系好似钢筋混凝土作为物质形式构成房屋,房屋作为物质形式构成小区的布局,而小区进一步构成街道,街道构成城市……低一级形式作为高一级形式的物质材料,永无止境地构成世界秩序。绘画形式的建构也有着类似关系,只不过绘画是以点、线、面的各种形状作为形式展开的基质和元素,其组合方式受意图和形式美法则的规约,实现了艺术化表现,呈现出具有节奏变化、对立又统一的和谐整体,即艺术作品。

4.形式秩序性依赖的原则

画面形式具备秩序性,可使观赏者获得均衡与和谐的视觉感受,也导引了观者的观看逻辑,使其有效理解画面信息,通过画面所营造的焦点和视觉中心(画眼)感知形式理念的传达。这一秩序性总的原则是通过形式的变化与协调、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来构建画面。抽象大师康定斯基对画面构成做过这样的定义:“构成,是对作品内艺术元素以及元素结构进行的有目的的协调,使之达到具体的图画效果。”他认为,把画面的形式看作几何元素的构成关系时,其变化和协调的节奏关系与音乐有着高度的相似性。他在自己的著作《点线面》及《艺术的精神》中也探讨了不同形态的点、线、面形式中存在的内在张力属性、形状与色彩的匹配关系,以及各自对应的视觉心理意义。对画面形式元素的深入研究有助于理解画家表现形式与情感之间的对应关系。

画面形式的建构主要依赖区域形状所划分的组形成整幅画面大块关系的明晰性,每组形状内部有更小一级的形状组合关系,辅以明暗色块去呈现形式的丰富变化和韵律。营造形式美感是纯抽象的音乐节奏建构,画面有了形式美感说明画面形式已具备了秩序性节奏美感的搭配规律,更易吸引观者的眼球和注意力,形式建构的视觉美感节奏常通过元素之间的对比变化关系实现(如疏密、韵律、聚散、高低、前后、错落、勾连、呼应、强弱等)。

结  语

把构建精神形式的规则和经验内化于潜意识中,进入艺术形式表达的自由境界,是成熟的艺术家所趋向的必然状态,康拉德·费德勒在《论艺术的本质》一书中指出:“每一种被认定为最终的,且拘泥于某一规则和要求而被认同的观点于后续的理解而言都是一种阻碍。”对于画面形式的经营和建构,除了大师创造的经典范式外,还可以有无穷无尽的精神形式被创造出来,因为每个生命都是独特的。有价值的艺术作品都是画家的理性学养经沉淀后的品质显现,是深厚的历史文化和个人经验的积累后,面对世界时的一种直觉的价值判断,任何规则都是辅助人们认识和探索世界并创新世界的工具和桥梁,灵活运用形式建构的诸多规律,可为我们心中诗意化的精神找到最佳的对应和匹配形式。艺术家只有创造了赋予自我精神文化和品质的画面形式,才会创作出富有文化价值与魅力的作品。

参考文献:

[1](美)梯利 著,(美)伍德 增补.西方哲学史[M].葛力,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7.

[2](波)瓦迪斯瓦夫·塔塔爾凯维奇.西方六大美学观念史[M].刘文潭,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3]赵健,张元稼.素描基础[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5:2.

[4](俄)瓦西里·康定斯基.点 线 面[M].余敏玲,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7,7:28.

[5](德)康德拉·费德勒.论艺术的本质[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7.

(杨伟孝:西安美术学院造型艺术部)

猜你喜欢

绘画语言意图
原始意图、对抗主义和非解释主义
陆游诗写意图(国画)
制定法解释与立法意图的反事实检验
中西方绘画趣味性的表达方式
“生活转向”的解释学意图
关于青少年科幻画创作辅导的几点思考
浅析中国油画的绘画特征
浅谈王宏剑
张元的艺术理想
燕山秋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