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提升内部治理水平的实践探索

2022-06-17王恩波姜庆伟赵娇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22年6期
关键词:内部治理协同治理双高

王恩波 姜庆伟 赵娇

[摘  要]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的确定、一体化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迫切需要高职院校提升内部治理水平,以适应并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本文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内部治理存在的一些问题,介绍了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推进双高建设过程中,优化内部治理结构、搭建二级治理构架、形成协同治理格局方面所做的实践探索和积累的实践经验,以期能对我国高职院校开展此类工作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内部治理  二级治理  协同治理

基金项目:本文系陕西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职教专项研究项目:“双高计划”项目建设学校提升治理水平路径研究(项目编号:ZJXH2021—03)。

引  言

中共中央、国务院第一次以党中央、国务院名义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开启了新时代我国职业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新征程,预示着职业教育进入了提质培优、增值赋能、以质图强的新阶段。《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要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推进职能转变。《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把依法治校办学作为评价学校及其领导人员、管理人员的重要内容。《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提出了健全以学校章程为核心的校内管理制度体系,健全职业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加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完善多元共治的质量保证机制要求。“双高计划”实施意见提出,要形成学校自主管理、自我约束的体制机制,发挥理事会咨询、协商、议事和监督作用,设立学术委员会,发挥教代会作用,扩大二级院系管理自主权。

高职院校内部治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大多数高职院校是由普通中专独立升格或合并升格而来的,当大部分发展到万人规模以后,以前实行的内部一级管理模式,由于管理高度集中,已经成为束缚当前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瓶颈”问题,特别是职业教育的类型定位的确定和独特的职教属性,迫切需要建立一种与现有规模、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内部治理体系。加之“双高计划”启动以来,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社会需求持续提升、类型教育地位的确立对职业院校的倒逼,院校在内涵建设、制度保障、机制创新、治理改革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内部治理结构有待优化,表现在现代大学制度不够完善、管理制度尚有空白、内控机制不完善、评价体系不健全。二是二级治理体系不够成熟,表现在二级党政联席会议制度有待完善、两级管理权责划分不明晰、管理重心下移不够。三是协同治理机制还未形成,表现在理事会架构下的运行机制不完备、政府行业企业参与办学机制不畅、深度不够、第三方评价机制还未建立。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提升内部治理水平的实践探索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是国家“双高计划”A档建设单位,把完善治理体系、提高治理水平作为“双高”建设任务的重中之重,以高水平办学质量为目标,以系统谋划、健全机制、优化运行、提升效能为思路,探索构建现代大学制度的有效途径,系统化完善治理结构、规范化健全制度体系、精细化推进层级治理、多元化实施质量管理,形成了具有现代大学治理特征的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企业参与、社会监督的管理运行体系,以期形成的“陕工经验”能为相关院校开展此类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1.以制定大学章程凝共识,立依法治校之纲

为贯彻落实依法治校的治理理念,作为全省首批章程制定试点单位,学校以“立法”的方式确立了章程在校内的“基本法”地位。从合理分工机制、决策议事机制、沟通协调机制、权力监督机制和纠错矫正机制等五个方面实现高效协同运行。形成了学校工作由党委全面领导、学校行政工作由校长负责、教学科研工作由学术委员会负责、全院管理工作由教代会(工代会)进行民主监督、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人工作由理事会咨询指导的机制格局和制度框架。这样既分工明确又相互合作,既统一于学校党委领导之下,又在职权范围内各自独立负责开展相关工作。充分调动各方参与章程的制定、实施、修改的全过程,能把广泛讨论、全员参与章程建设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升华成学校改革发展的统一共识,凝聚成推动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的强大合力。经过多年的建设,学校建立了校务公开制度、“三重一大”决策制度、民主管理及民主监督制度,设立了教师、学生申诉制度,形成了议题上会前的调研、论证制度及校领导周一例会制度,不断健全“一章八制”,逐渐形成了以学校章程为核心,以专项配套规章制度为支撑,实施细则等规范性文件为辅助的金字塔式的校内制度体系,为学校确立了依法治校之纲。

2.以完善制度体系促规范,确定内部治理之规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等为依据,以陕西省推行的“一章八制”为指导,以章程为统领,制定《关于加快学院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实施方案》,深挖“三教”改革、成果转化、继续教育、校园文化、产教融合、国际交流等方面的改革经验,将其固化为规范权力运行和提升管理效能的制度成果,有效推进制度创新,形成与高水平办学和可持续发展相契合的办学治校长效机制。制定《规章制度管理办法》,健全制度审查、备案和清理的动态机制,进一步明确学校管理制度的范畴,明晰规章制度制定的工作流程。按照“梳理—摸清家底”“审视—系统设计”“完善—构建体系”的思路,系统开展“存、废、改、并、释”的全校制度梳理工作,对475项制度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废止制度114项,宣布失效制度89项,新订和修订“一章八制”统领下支撑治理体系有效运行的涵盖基层党建、纪检监察、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科研管理、教学管理、网络管理等规章制度92项,编印制度汇编,强化制度落地与过程控制,建立事前有标准、事中有监督、事后有考核的闭合制度体系,形成了用制度管权、靠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的与内部治理体系相配套的统一、规范、健全的制度体系,使学校内部治理之规更加明确。

3.以体制机制改革增活力,夯实二级治理之基

学校按照重心下移、院为基点、权责统一、有效监督的原则,印发了《校院两级管理改革实施方案》。一是建立学术委员会体系,在校学术委员会下设立了专业建设、教学工作、教材选用、科学研究、师资队伍5个专门委员会,把人才培养方案的审定、专业教学改革、教材的选用与开发、科研项目的立项及评审、专业教师职称的评聘等涉及学术事务的决策权交给教授和专家。搭建“校—院”两级学术自治框架,成立13个学术委员会二级分会,教研室、工作室、研究室等基层学术组织的功能得以充分发挥。二是建立二级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完善了校级党委与行政负责下的二级学院党政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相结合的领导机制与基层教师参与议事的工作机制。三是建立“学校—二级单位”两级教代会制度,按周期每年元月召开教(工)代会,保障广大师生员工等对学校发展和建设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突出师生在办学治校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四是不断推进管理重心向下移,赋予二级学院(教学部)教学改革、科学研究、資源配置等方面的自主权,强化二级学院教育教学的核心地位,将教师引进、职称评聘、实训条件建设、部门经费预算、教科研项目申报、社会服务、招生就业、考核奖惩、绩效分配等权限下放,鼓励二级学院探索混合所有制试点改革,成立六个“产业学院”,逐步明确学校与二级学院的权责关系。

4.以服务教育教学为中心,走精细化管理之道

学校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院精细化管理的指导意见》,坚持做到“四定”,即定人、定岗、定职、定责,认真践行《部门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牢固树立为师生服务、为教学服务的理念,把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和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理念贯穿于工作的始终,用实际行动支持、培育、催生优良学风、教风及校风。一是充分发挥党建工作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凝聚学校各方力量全面推进学校各项工作的精细化建设。二是明确教学过程各环节的质量标准,以制度为导向、采用项目管理,确保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三是加强对学生工作的目标管理,将学生上课纪律、晚自习、作业、文明礼仪、教室宿舍卫生、班级文化氛围营造等日常工作抓实抓细,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四是以树师德、正师风、铸师魂为主题,开展立德树人论坛等师德建设系列活动,激励广大教师立足本职工作,为人师表,爱岗敬业。五是实施校园净化、绿化、美化工程,履行对校园整体卫生的督查、监管职能,建立常态化的卫生检查、通报、考核、评比制度,使校园面貌显著改观。六是不断创新思政工作形式和载体,把精细化管理内涵转化为师生的自觉言行,积极推广好做法、好经验,营造浓厚的校园氛围,建立精细化管理长效机制。

5.以多方协同治理为保证,树办学品质之魂

“政—校”联手,提出学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支持并参与地方经济文化产业项目、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紧缺人才等主张,同时调动各方资源给予学校相应支持。“行—校”联动,支持行业重大活动及优先利用学院资源合作研发,支持行业需求分析与专业设置对接、协调校企项目共建、教师进修、学生实习就业、成果转化,推介行业最新动态。“校—企”联姻,开展订单培养,职业培训,参与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接受学生实习及教师挂职锻炼,选派骨干技术人员参与学院专业、课程建设和技术成果转化等。学校坚持政府主导、行业指导、校企合作办学理念,成立政行校企合作办学理事会,召开理事会成立大会。构建目标共同定、资源共同建、人才共同育、成果共同享及责任共同担的五个共同合作机制。依托职教集团(联盟),发挥跨行业、跨地域校企战略联合体作用,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凝聚改革建设合力,构建多元融合、协同发展的良好生态。系统总结学校在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工作中积累的实践经验,形成持续性、周期性诊改运行机制。通过项目委托、购买服务、社会合作等形式,建立行业企业、专业组织等第三方评价机制,引入第三方机构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情况进行跟踪监测及常态化评估,并将考核结果作为校内绩效考核、表彰奖励的重要依据,发布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年报、校情分析报告,形成自我改进和自我完善长效机制。

结  语

职业院校应坚持立德树人、服务产业、教学为中心、质量立校理念,以高水平办学质量为目标,基于智慧校园大数据应用平台,协作设计制度体系,协商参与学校决策,协同提升管理效能,协力推进事业发展,激活校内外各主体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探索形成自主管理,分权制衡,自我约束,层级治理,质量自治,多元评价的内部治理体系,有效提升内部治理水平。随着政府、行业、企业及广大师生参与学校发展各项事务的不断深入和治理观念的逐步内化,将会形成浓厚的治理文化氛围,由共治不断向善治发展,这也为全面实施“双高计划”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陈子季.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开拓高质量发展新格局[J].教育家,2021(5):4-6.

[2]张晨,马树超,郭扬.完善体系 重点突破 压实责任——《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的三大特征[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33):10-15.

[3]劉永亮.高职院校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运行机制的路径选择[J].陕西教育(高教),2019(3):8-9.

[4]石亚军.构建现代大学制度 打造依法治校典范[J].北京教育(高教),2015(5):41-42.

[5]于锦绣.高职院校内部治理和教学诊改的互补与整合[J].教育与职业,2021(9):83-87.

[6]李莹.高职院校内部治理的现实考察与治理路径优化[J].职教论坛,2020,36(11):146-151.

[7]孙建.高职院校内部治理体系现代化:内涵、使命、举措[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1):38-40.

[8]李洁.我国公办高职院校内部治理内涵、问题及路径探析[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34(1):60-62.

(王恩波、姜庆伟、赵娇: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政办公室)

猜你喜欢

内部治理协同治理双高
同频共振四链联动,彰显“双高”院校科研担当
我校2020年“双高计划”建设研究成果展
我校隆重召开“双高计划”建设启动大会
牵手教育: 中等职业学校“四元并举, 德技双高” 的校本实践
基于多中心治理理论下的京津冀环境污染协同治理研究
协同治理:我国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的理论参照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村社区治理的创新
风险社会理论范式下中国“环境冲突”问题及其协同治理论
内部治理视角下的人力资源经济管理模式构建策略研究
新时期高校图书馆内部治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