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建引领区域教育治理的四维思考

2022-06-16王轶晰

中国德育 2022年11期
关键词:教育现代化教师队伍建设党建

摘 要 党建工作应为区域教育治理的现代化提供根本引领。区域教育应建立党建引领、德育为先的工作理念,同时从学生个体实际出发,树立“大教育”理念。在统筹规划时,应完善学校党组织建设,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中小学党建工作体系;通过党组织在区内引领,推动区域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将党建与家校社协同共育相融合,形成良好的教育生态。在党建指导区域干部与教师队伍建设时,应完善选人用人和研训机制、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建设强有力的干部教师队伍。在党建引领下推进教育信息化,推进“智慧党建”和区域党建数据共享、实时监测等工作,将党建工作与区域教育治理信息化深度融合。

关键词 党建;教育现代化;区域治理;教师队伍建设;信息化

作者简介 王轶晰,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合作發展处,助理研究员

在新时代背景下,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加强党对教育的引领作用,不仅仅是全国教育系统面临的必修课题,同样也成为决定“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的根本因素。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节点,区域教育治理同样面临诸多前所未有的形势与挑战。面对新挑战、新问题,坚持党的引领、加强区域层面的党建工作,对解决当前区域教育治理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一、党建引领区域教育治理观念变革

(一)党建引领,德育为先

在新时代背景下,区域教育治理所面临的问题日益复杂。学生将有更多机会接受各类信息,学生的世界观与价值观决定其如何筛选、理解、处理相应信息,从而决定了学生将成为什么样的人。我国教育的根本目标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要求教育把为学生树立牢固的共产主义信念放在首位。在区域层面,党建与党领导下的德育工作应成为统领一切教育工作的根本遵循。区域教育需要摒弃旧有的“唯分数、唯升学”主导的工作观念,建立党建引领、德育为先的工作理念,引领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矢志不渝的爱党爱国精神,并以此作为认识世界的根本方法。

(二)尊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在新时代背景下,学生需要多样化的成长路径和综合的、贴近实践的学校教育。同样,强化思政教育,为学生树立更加坚实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基础,需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从个体实际出发,针对个性成长特点和实际需求,进行具有特定目的的思政教育。[1]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达成真正的因材施教,将是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具备坚定的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信仰的基础,同样也应是党建引领下区域教育深化改革发展所必须遵循的法则和必须具备的理念之一。

(三)“大教育”理念

学生价值观的形成需要稳定的、长时期的浸润,这种浸润应当无处不在。因此,党建引领下的区域教育治理不能仅关注学校内或课堂内,而应当在课堂内外、学校内外、家庭、社区乃至全社会形成合力,共同引领学生的价值观发展。[2]这也需要在党的引领下,在区域内推进部门协同,摒弃各部门各自为战的观念,充分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优先发展教育”“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论断,共同为立德树人工作的开展贡献积极力量。

二、党建领导区域教育统筹与规划

(一)建立完善学校党组织机构体系

在党的领导下建立高质量的区域教育体系,首先亟须在大中小学内部进行完善的党组织和相关支部建设,明确将“党引领的校长负责制”作为区域内学校建设的根本制度。“党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核心在于在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均要体现党的引领和党员的先锋模范地位,从而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学校体系。当前,一些区域通过遴选试点校带动党组织机构建设在全区范围铺开的方法,开展学校党政“一肩挑”试点、学校内设党支部管理试点、党组织领导德育和思政教育教学实践试点等,在区域内分层次、有重点地逐步推开中小学党组织机构体系建设,保证党支部对学校的全覆盖和对教育教学工作全面领导职责的履行。[3]

(二)融合区域布局,深挖区域特色,建立具有区域特色的中小学党建工作体系

将党建与区域规划统筹布局进行深度融合,建立党领导的具有区域特色的学校体系,是将党建与区域教育体系建设深度融合、避免党建与区域教育“两张皮”的核心要素。这要求区域一方面深挖自身的红色资源和相关的党建资源,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课程体系和教育活动体系;[4]另一方面,则要求区域在对学校体系进行统筹规划的过程中,深入了解每个学校的党建实际,对党建引领的学校教学改革进行有效判断,扬长避短,进行有效提升;[5]同时,要引导学校将党建工作与学校的校史和校园特色相结合,在区域内形成党建特色亮点纷呈的局面。

(三)党建引领区域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

区域发展不平衡、内涵质量有待提升,已经成为当前不少区域在学校体系建设方面所面临的首要问题。在这样的问题背景下,通过党建引领区域实践,利用教育集团化学校试点、党组织领导德育和思想政治教学工作试点等,可以有效提升区域发展的内涵品质,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尤其在集团化学校建设过程中,通过统一支部建设工作的开展,充分提升不同分校、办学点之间的凝聚力,利用党组织“做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职能,形成有效、稳定的集团化办学机制,同时充分尊重集团内部不同分校之间的现实差异。通过党建引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在集团校内部形成团结一心的工作氛围和具有向心力的校园文化,应成为在党建引领下区域提升教育系统内涵品质、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内容。

(四)党组织引领支持区域教育生态体系建设

关注党对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和社会工作的引领,在党的领导下建设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全面形成向党、向上的良好教育生态,是未来党组织引领下区域教育体系的重要任务。通过统筹挖掘社区红色资源、将党建与社区教育和区域实践课程体系相融合,使学生对党的引领有深切的、实践性的感受;通过切实贯彻落实“双减”相关政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等法律法规,提供有效的课后服务和家庭教育支持,使教育真正为人民所满意,从而保障学生在校内外接受的均是党领导下的教育。[6]295340AC-39AD-47A2-BB1F-CC96F1E46CE1

三、党建指导区域干部与教师队伍建设

(一)建立完善党领导下的选人用人机制

人才队伍建设向来是党建和区域建设的关键环节,无论是干部的任用还是教师的筛选、聘任、职级评定等,都应把是否服从党的领导作为第一准则,把好人才“准入关”。[7]对人才的选聘和任用,尤其是对教师的选聘,首先要看候选者是否具备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和完备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只有拥有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追求的教师,才能将相应的信仰浸润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言传身教传承给下一代。对于区域教育干部的选择,还要充分考察其对中央教育决策以及相关政策法规的理解和认识,考察候选人对党的教育方针的认识。明确党的教育方针,坚决执行中央的教育决策,并根据区域自身情况有效落实,应是新时代背景下选择合格的区域教育干部的首要之义。

(二)建設完善有效、与党建深度融合的干部与教师研训机制

研训培养是保持区域教师和干部队伍的先进性、保障党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引领作用的重要环节。区域首先应形成完整的干部队伍和教师队伍研训体系,确保每个学科或每个学校的研训能够落实到人,使得党引领队伍研训具有系统完善的机制。干部队伍和教师队伍同样需要针对学校的特点,分层级构建个性化、立体化的研训网络,针对学校和教师的具体研训需求,尤其是学校党建和党对课程体系和课堂教学浸润过程中的突出问题进行研训。[8]区域更应把握对研训教师队伍的建设,发挥党校在其中的专业引领作用,通过党校和行政学院的作用促进党引领的区域教师和干部研训事业发展。在党引领的区域干部和教师研训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在区域层面针对党建如何浸润学校建设和学校发展,尤其是如何浸润到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进行相关的教研和培训。区域的党建引领最终应通过课堂教学深入每位学生的个体发展过程,而教师的教研培训将在其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强化党员干部和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

我国教育治理体系在区域层面面临诸多新挑战与新问题,各类利益纠葛是导致其中大部分问题的原因,这类由利益纠葛引发的问题,则成为教育改革中难啃的“硬骨头”。能否触动现有的权限与利益结构,成为决定新时代背景下教育改革成功与否的根本问题。对此,党员干部和党员教师加强党性修养,发扬先锋模范作用,率先执行区校党委的决议和决定,发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敢于担当的精神,面对现实问题和挑战,多承担相应工作,能够对区域教育治理的顺利落实起到重要作用。[9]同时,加强针对党员的单独培训工作,党员教师带头研训、专项研训,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发挥党员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工作作风,将对区域整体教师和干部队伍建设,并配合区域教育治理的深入改革,起到重要的扶持作用。

四、党建工作与信息化区域教育治理

深度融合

(一)在党建引领下全面推进区域教育治理信息化工作

教育信息化能够以技术手段解决当前教育体系所面临的诸多新矛盾、新问题,同样可以辅助教育管理者和实践者更新教育理念,推行更加尊重个体、更加全面、更加立体、更加深入的教育治理和教育实践模式。在区域教育治理中推行信息化工作,是区域教育治理实践的大势所趋。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在区域教育治理中推广信息化工作也必须在党的主导下进行。通过党发挥主导地位,借助信息化优化区域教育治理流程,提升区域治理效率,更重要的是通过信息化带动理念和实践的深入改革,达成对教育系统中每一个个体的尊重与正向引导,从而真正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要求。

(二)推行“智慧党建”工作,将党建与区域教育治理信息化深度融合

“智慧党建”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方法,通过利用“学习强国”等相关应用、建立党建门户网站、相关公众新媒体传播平台或建立相关信息化数字平台等,将党建工作进行智能化、信息化管理,从而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并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10]当前,“智慧党建”工作已在部分党的基层治理体系和高校党组织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智慧党建”所应对的,正是新形势下党的宣传工作、组织工作及党员管理工作应如何开展、如何强化的问题。通过“智慧党建”所搭建的平台,党建引领、宣传和发展党员工作将更加具有针对性,具备更强的实践成果,可以不断加强每个党员的自主意识,使党的引领作用通过信息化手段更加深入地渗透到每位党员和每位基层实践者身上。[11]

(三)推进区域党建的数据共享和实时监测工作

党引领的区域信息化治理,同样需要先进理念和科研的引领。这主要包含两类科研工作。其一是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尤其是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工作;其二是关于“智慧党建”和党建如何与信息化工作深度融合的研究,对区域教育信息化治理进行理论和科研指导。这两类研究在当前的形势下均需要大量的数据进行支撑。为此,通过建立党建相关的数据共享平台和数据监测平台,一方面便于在区域治理中随时了解区域内部各学校、各单位党建工作和教育工作的实时状况,保证“一个都不能少”,真正确立党的主导地位;另一方面也能够为相关研究提供数据支持,促进相关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

参考文献:

[1]唐美云.思政课教学中的“讲理”与“共情”[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9):148-153.

[2]本刊编辑部.破题“大教育”新格局[J].人民教育,2021(8):18.

[3]肖韵竹.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中小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J].中小学管理,2021(7):1.

[4][7]王占伟.党建引领,推动区域教育变革[N].中国教师报,2021-06-30(15).

[5][8]边红.明主责 担主业:区域教育党建提质的整体推进[J].中小学管理,2021(7):42-45.

[6][9]许倩.宝山区:为党育人,爱满天下,区域推广“生活教育”的新经验[J].上海教育,2021(7A):68.

[10]胥燕红.静安区教育系统党员教师作用发挥的有效性研究[J].现代教学,2020(5B):65-68.

[11]李付有,杨瑞雪,龚冬伟.以“智慧党建”创新职业院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院报,2021(3):70-73.

责任编辑︱何 蕊295340AC-39AD-47A2-BB1F-CC96F1E46CE1

猜你喜欢

教育现代化教师队伍建设党建
智慧教育平台助推大连教育现代化
高校校内创业实训基地建设
应用型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分析
教师文化建设是实现学校内涵式发展的根本保障
新形势下切实解决国企党建工作弱化虚化问题的思考
新时期基础医学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思路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