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草鱼细菌性烂鳃病的综合防治

2022-06-16孙田革

新农业 2022年11期
关键词:鱼体鱼塘草鱼

孙田革

草鱼是我国淡水养殖的“四大家鱼”之一,是我国渔业的主要养殖品种,营养价值高,肉质鲜美,具有产量大、饲料来源广泛及生长速率快等特点,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养殖户也因此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烂鳃病的危害较大且在任何季节均可发病,是草鱼养殖过程的常见疾病,主要包括细菌性烂鳃病、寄生虫性烂鳃病、药害性烂鳃病及营养性烂鳃病等,草鱼烂鳃病常与草鱼细菌性赤皮病、肠炎病并发(简称草鱼“三病”),一旦发生草鱼“烂鳃病三病”,死亡率高,损失惨重。

草鱼细菌性烂鳃病的主要发生原因是鱼鳃瓣受网具或指环虫、三代虫等寄生虫等损伤后,伤口感染柱状嗜纤维菌而致病,主要危害1~2龄草鱼。该病主要在4~11月流行,其中6~9月为疾病高发期,发病水温在20~35℃,温度越高越容易爆发,且养殖区域内的几乎所有草鱼均可爆发此病。烂鳃病可分为急性烂鳃病和慢性烂鳃病两种表现形式,急性烂鳃病感染周期短,一般在感染细菌后48小时内即可发生死亡,但会出现突然下降趋势;慢性烂鳃病更容易复发,与急性烂鳃相比死亡周期相对较长,该病具有高度继发性感染能力、发病速度快,死亡率高,及死亡速度快等特点,倘若未能及时发现并治疗将会危害养殖鱼塘的安全,给养殖户带来不小的经济损失。

草鱼发病后鱼体发黑(特别是头部),鳞片脱落,“蛀鳍”,行动缓慢,呼吸受阻,食欲不振,反应迟钝,离群独游,鳃丝上带有黏液和淤泥,软骨外露,边缘发白,点状充血,末端腐烂;鳃盖骨表面充血、发炎、腐烂;肝脏充血,出现红色斑点状淤血;肛门突出红肿,按压鱼腹,流出血黄色黏液;肠管发炎充血,腹腔积液,肠黏膜细胞溃烂脱落与血液混合而形成血浓,充满肠管。

草鱼细菌性烂鳃病属于传染性疾病,且在水质较差的环境易发病,在水质良好的环境不易发病。养殖鱼塘在氧气不充足的情况下,鱼类为获得更多氧气,需靠增生鳃组织来增大呼吸面积,当养殖鱼塘中溶解氧含量充足时,草鱼的呼吸功能逐渐恢复正常,鳃组织增生情况逐渐消失;若长时间处在低溶解氧的环境下,即使水体中的溶解氧升高,之前增生出的鳃组织也很难在短时间内恢复到原来的样子。细胞间质对动物组织起到连结、支撑、营养及保护作用。如果水体内分子氨浓度过高,会损伤鳃上皮细胞,导致抵抗病原菌侵入的能力和鱼体免疫力下降,流行细菌性烂鳃病;如果鱼塘水体中亚硝酸盐含量过高时,亚硝酸盐会进入鳃组织,鳃上皮细胞和组织受到破坏,细胞间质合成的受到抑制,导致细胞间质流失,致病菌更容易侵入鱼体;长期饲喂营养失衡的饲料,导致鱼体抗病能力和免疫力降低,容易遭到致病菌的侵入,进而出现细菌性烂鳃病;鱼体长时间处于低分子氨、低溶解氧、低亚硝酸盐及水温变化较快等水体环境下,很难克服,重新分配机体内的能量将减弱机体免疫方面的机能,以致于致病菌更容易侵入鳃组织,增加草鱼发病率和死亡率。综上所述,当出现损害草鱼鳃组织的现象或养殖鱼塘水体恶化时,草鱼的机体免疫机能下降,长时间生活在这种不利的养殖条件下,极易发生草鱼细菌性烂鳃病。

4.1 临床诊断

草鱼患病后开始离群独游,行动不便,食欲减退,呼吸困难而浮游至水面,对外界环境刺激反应迟缓。病鱼体色发黑,头部乌黑;鳃部有腐烂表现,鳃丝上黏液增多,附着黄色污物,肿胀,软骨外露,末端腐烂;病鱼鳃盖骨表面充血、发炎,部分病鱼的鳃盖骨中间部分被腐蚀至透明。鱼体鳃丝上存在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存在大量滑行的、柔软的、细长的杆菌,部分菌体成丛摆动,呈簇状聚集。针对临床诊断结果显示该现象符合草鱼细菌性烂鳃病的典型表现,因此可初步判定为草鱼细菌性烂鳃病,进一步确诊还需进行实验室诊断。

4.2 实验室诊断

菌落大小不同,稀薄的平铺在琼脂表面,中间厚,边缘不整齐,呈扩散型,起初颜色近似琼脂,后期由淡黄色逐渐转变成深黄色,颜色逐渐变深,经革兰氏染色后显示为阴性。经血清学检测发现,涂片上棕色细长颗粒物质的大小与杆菌一致,进行实验室诊断后发现特征与柱状嗜纤维菌相符合,最终确定病原为柱状嗜纤维菌。

在草鱼细菌性烂鳃病的综合防治过程中,一般以预防为主且积极配合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尽可能的减轻危害,降低养殖户经济损失。

5.1 预防措施

5.1.1 定期清塘,进行消毒处理 首先应该在细菌性烂鳃病流行之前对鱼塘采取有效的清洁、消毒措施。一般常选用块状生石灰用水化开的方式合理控制其用量后进行泼洒消毒,对鱼塘进行彻底的清洁。预防草鱼细菌性烂鳃病的最有效方法是将患病鱼体内分离细菌性烂鳃病的致病菌(柱状嗜纤维菌即柱状黄杆菌),制备成具有抗原性的菌苗对草鱼实施免疫接种。

5.1.2 选取优质、健壮鱼苗,禁止从疫区购苗 应从未污染过的地区引进鱼苗,禁止从疫区选购鱼苗,同时必须将选取的优质、健壮鱼苗注入消毒后的鱼塘,为了防止鱼苗遭到污染,在注入鱼塘之前可使用10毫克/升的漂白粉溶液或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消毒,在疾病流行时期,可在鱼塘内1米深的水中全面泼洒30%含氯量的消毒剂,1亩鱼塘需要0.7~1公斤的含氯消毒剂;也可在食场周围泼洒200~300克的漂白粉或在食场内进行挂袋缓解更加方便,一经发现病情应立即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

5.1.3 加强管理,调节水质 在草鱼养殖过程中为确保其正常生长,应不断提高养殖人员的专业水平,对鱼塘进行合理施肥,鱼塘内的水应保持在黄绿色或褐色之间,透明度一般保持在20~30厘米,根据实际情况定期向鱼塘内注入新水,提高氧气含量,所需粪料需通过充分发酵后再进行使用;为确保养殖鱼塘的氧气充足,养殖人员可适当开关增氧机,避免草鱼因缺氧而浮出水面。应在疾病流行高峰期来临之前,不断提高鱼塘的饲料质量,提高草鱼的免疫力和抗病力。另外可以将新鲜的青绿饲料与常用饲料混合后投喂,对保证饲料的营养物质起到促进作用,也可添加适量免疫增强剂(如酵母多糖、维生素C和中草药多糖等)提高自身的非特异性免疫防御技能,抵抗致病菌的侵入。

5.2 治疗方法

就目前来看,药物治疗是较为有效的方法,且在治疗过程中需保证该治疗的科学性、合理性。对于细菌性疾病的治疗,需确保病原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做到对症治疗,精准用药。养殖人员应坚持巡塘,争取及时发现状态不佳的草鱼,分离鱼体内致病菌,利用多种抗生素来测定致病菌的药物敏感性,记录检测结果并保存,一但发现养殖鱼塘内出现致病菌感染时,可参考之前积累的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购买指定药物,选择适当剂量与饲料混合,每天投喂1次含有药物的饲料,连续饲喂1个疗程。对于已出现病症的鱼塘,应在鱼塘内全面泼洒二氧化氯制剂,隔天泼洒,连续2次,使得鱼塘内药物浓度达到0.2~0.3克/立方米,进而对水体中的致病菌起到更好的抑制和消灭作用。为确保细菌性烂鳃病得到更好的治疗,可采取以下几种方式交叉喂鱼。第一种是选择高效鱼菌灵与饲料混合后饲喂,连续饲喂几小时可看到明显疗效;第二种是在鱼饲料中添加适量大蒜混合后饲喂,一般是将500克大蒜添加到100公斤鱼饲料中,分几次连续进行喂食,可以有效提高养殖效果;第三种是可以选择饲喂氟苯尼考,且药物使用期间应充分考虑到休药期,适时停药;第四种是在整个鱼塘内泼洒适量二氯异氰尿酸钠消毒剂。

目前,大多数养殖户在草鱼患病期选择依然采用抗生素药和中草药混合使用且加大用药量,病情虽有所控制,但死亡数量还在不断增加,都未起到很好疗效,一方面可能是由于病原菌的抗药性增强,另一方面引发细菌性烂鳃病的主要原因的是饲养密度过大和鱼体生长加快,水质富营养化加快,pH下降,有机质含量高,溶解氧低,加快了病原菌的生長繁殖,减轻了药效。因此,在疾病发生期间,应时刻保持养殖鱼塘的水质清新,适时换水,选择适当的养殖鱼饲料,同时选用有效的改良调节剂,降低草鱼发病概率,控制扩展范围,最大限度的降低受损程度,应当采用合适的药物治疗,不可盲目泼洒药物,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药物浪费。

猜你喜欢

鱼体鱼塘草鱼
见证!草鱼、加州鲈再度崛起
见证!草鱼再次崛起
鱼塘的面积
轴流泵内鱼体的运动行为与撞击损伤分析
淡水鱼水平往复振动头尾定向输送方法
淡水鱼腹背定向装置设计及试验
屋檐下的小草鱼
巧建鱼塘
植树
好多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