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豪鲁迅的美食地图

2022-06-16by窗某人

餐饮世界 2022年5期
关键词:梅干菜豆豉黄酒

by窗某人

鲁迅在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力,没有人能媲美。然而除了是伟大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之外,鲁迅还是一位“美食博主”和十足的“吃货”,在北京、广州、上海等地,都留下了很多与美食的故事。

鲁迅先生并没有特意写过介绍美食的书,但是在他的很多作品中,都可以寻觅到食物的踪迹。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是先生独特的品味。对于美食,他丝毫不含糊。

家乡的味道

1881年9月25日,鲁迅出生于浙江绍兴城内东昌坊新台门周家。在家乡绍兴,度过了自己的童年与少年时光。

11岁那年,鲁迅进入三味书屋读书,师从寿镜吾。可是第二年,祖父周介孚便犯事入狱,父亲周伯宜也重病不起,周家从此家道中落,全家人遂回乡避难。

于是,在鲁迅后来一生的作品中,带着浓浓乡土气息的绍兴美食每每出现都令人感到一种日常的亲切。而鲁迅念念不忘的家乡美食,也往往是最寻常的家常味道。

鲁迅笔下最著名的美食,要数茴香豆。

“温一碗酒,来一碟茴香豆”不仅是孔乙己的经典台词,也是吃货们的心声。茴香豆入口咸香,柔劲中透着些许的糯,是上好的下酒菜。

梅干菜是绍兴特产,清朝时,还被当做贡品送往京城。后来,贡品传入寻常百姓家,渐渐成为了绍兴人最日常的下饭菜。

小说《风波》里就有这么一句话:“女人端出乌黑的蒸干菜和松花黄的米饭,热蓬蓬冒烟。”

在这里,蒸干菜,蒸的就是梅干菜。当然,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可以拿梅干菜蒸点别的了。江浙一地的名菜梅干菜扣肉,即以梅干菜特有的清香配上肥而不腻的五花肉,拌米饭或者配面饼,都好吃。

紹兴人爱吃河鲜,虾是少不了的。在《社戏》中,鲁迅把虾写得饶有趣味:“我们每天的事情大概是掘蚯蚓,掘来穿在铜丝做的小钩上,伏在河沿上去钓虾。虾是水世界里的呆子,决不惮用了自己的两个钳捧着钩尖送到嘴里去的,所以不半天便可以钓到一大碗。这虾照例是归我吃的。”

绍兴人吃虾,一般是水煮,吃一个原汁原味。会吃之人,吃虾犹如磕毛豆,扔进口中一只,牙齿一磕,虾肉便出来了。把那虾肉一吞、虾壳一吐,人生的快意,就在这吞吐之间了。

鲁迅笔下,写绍兴黄酒最多。阿Q喜欢喝酒,孔乙己喜欢喝酒,即便是《祝福》里的“天地圣众”,也因绍兴黄酒“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

来绍兴,黄酒是一定要喝的。绍兴黄酒,又叫绍兴老酒,观之,色如琥珀;闻之,芳香馥郁;饮之,唇齿留香。绍兴黄酒好有一比,即如潇洒文士,羽扇纶巾,一身儒雅,须细品,方知其中妙味。

寻味京城

1912年从日本回国后,鲁迅受蔡元培邀请到北平教育部任职,开始了“北漂”生活。

鲁迅在北京待了近15年的时间,除了工作、教书、写作、交友外,最热衷的就是寻觅美食。在《鲁迅日记》流水账式的记录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和吃有关。

鲁迅在1912年5月7日,到北京的第三天,日记里就提到了“广和居”。广和居号称北京“八大居”之首,招牌菜是一道“三不粘”,一道炒腰花。

“三不粘”,又叫桂花蛋,以鸡蛋黄、淀粉、白糖、清水等加工而成,似糕非糕,似羹非羮。蛋入口时,一不粘勺、二不粘盘、三不粘牙,故名“三不粘”,清爽可口,软嫩留香,颇受鲁迅的青睐。

炒腰花是家常菜,但广和居的做法却大不相同。烹饪时,广和居在腰花焯水的同时另备油锅,下猪油和花生油烧热,待油温升高后,马上下入腰花爆炒,从而保证腰花的嫩滑口感。

同和居外,一些平民小馆同样深得鲁迅喜爱。午间工作餐时间,他常常拉着陈师曾、齐寿山去“龙海轩”,这家小饭馆的招牌菜是软炸肝尖、锅烧肚块,特别合鲁迅的口味。另一家小切面铺“和记”,价格实惠,以牛羊肉出名,几个人来到这里,鲁迅总要点一碗清汤大块牛肉面。

如果逛完琉璃厂,鲁迅会马上奔赴大栅栏西街,这是京味小吃一条街,日记中屡次出现的“青云阁”,是街上品茗会友的好去处。在玉壶春茶楼里,点上一份春卷和虾仁面,就能度过一下午的闲暇时光。厚德福以烧鱼闻名,萝卜鱼、糖醋瓦块堪称一绝。

邂逅广州

1927年1月到9月,鲁迅来到广州,担任中山大学文学系主任。虽然只逗留了8个月,但鲁迅去过的饭馆多达25家。

“妙奇香利记”饭店有一道“豆豉蒸鲮鱼”,特别受鲁迅之青睐。这道菜用的豆豉是阳江豆豉,鲮鱼则是本地水塘中的土鲮鱼。阳江豆豉是广东一绝,豉味浓香,鲜香可口,而土鲮鱼虽是本地产物,没什么稀奇,但是和阳江豆豉搭配在一起,上锅清蒸后,味道却格外鲜甜,令人惊喜。

沪上佳肴

1927年至1936年,鲁迅人生最后的九年是在上海度过的。在这里,他创作了大量的杂文和散文,翻译、介绍了很多国外进步书籍。由于受聘为政府特约撰述员,再加上作品版税,他的月收入达到了724元,约合今人民币2万多元,属于中产阶级水平。

身为文坛巨匠,上海时期的鲁迅朋友多,饭局自然也不少,而担任请客角色的,多半是收入高的鲁迅本人。

据《鲁迅日记》1932年7月3日记载,鲁迅在知味观设宴款待了宾客十余人。知味观经营杭州风味菜,专门做东坡肉、叫花鸡、西湖醋鱼等杭州名菜,很合鲁迅的口味。

1933年10月23日记载,鲁迅在知味观宴请日本好友,席间向客人推荐了叫化鸡的来历和做法。这引起了在座嘉宾的极大兴趣,他们回日本后就开始宣传,使知味观和叫化鸡在当地出了名。

上海有一家梁园致美楼,以河南菜为主,1936年8月25日记载,鲁迅收到了好友曹靖华寄来的猴头菇四枚。而扒猴头,正是梁园最出名的菜,鲁迅平时很喜欢吃。为了投其所好,曹靖华经常送猴头菇给鲁迅。

鲁迅曾经在书信中说:如果自己是植物学家,或者农学家,也许可以亲自研究培养出猴头菇。

零食的魅力

鲁迅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叫《零食》。他认为上海的居民,和零食是拆不开的。他觉得零食是一种养生食品,因而家里的零食从来没有断过。为了避免无食物可吃,鲁迅每次外出回来的路上,都会顺带买一些小零食。

在1913年5月2日的日记中,鲁迅收到了日本友人寄来的羊羹,这是他留学日本时喜欢的糕点,回国后还念念不忘。可是这个下午吃得太多,鲁迅开始牙痛。第二天当他看完牙医,仍旧义无反顾地去稻香村买了饼干。吃糖导致牙齿变差的痛,抵不过对甜味的执念。

鲁迅经常工作到很晚,零食可以抵御饥饿,缓解紧张疲劳。鲁迅喜欢一边写,一边吃,除了各式糕点,还有花生、核桃、杏仁之类的干果,抽屉里也常常放着蜜饯、糖果和饼干。

在《华盖集续编·马上日记》中,鲁迅在夜间又将藏着的柿霜糖吃了一大半,一边吃还一边安慰自己:“嘴角上生疮的时候究竟不很多,还不如现在趁新鲜吃一点”。不料一吃,就吃掉了一大半,一个零食控的形象跃然纸上。

猜你喜欢

梅干菜豆豉黄酒
A Bit of a Pickle
黄酒为引更助药力
离家再远,也忘不了外婆制作的梅干菜烧饼
IC厌氧反应器+A/O工艺在黄酒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豆豉堪称『长寿豆』
绍兴梅干菜
梅干菜炒四季豆
不同后发酵时间的水豆豉理化特性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