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考政治主观题复习备考启示

2022-06-16薛薇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复习备考主观题政治

薛薇

[摘   要]部分考生因为不了解高考主观题阅卷的机制和流程,而造成不必要的失分。文章结合高考阅卷教师的实践经验,在介绍高考阅卷程序、分析考生答题问题的基础上,从阅卷教师的角度提出教学建议,探讨高考政治主观题的复习备考策略。

[关键词]高考阅卷;政治;主观题;复习备考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2)07-0048-04

高考政治客观题的设问方式和选项模式相对固定,考生分数区分度不大,主要的分差还是在主观题。主观题文字多,知识容量大,常被称为“发挥型试题”。如何才能让学生在作答高考政治主观题时“超水平发挥”呢?我们或许能从高考阅卷过程中得到一些启示。

一、高考主观题阅卷内情

(一)高考阅卷流程

第一,在正式高考阅卷前,所有阅卷教师都会进行为期一天的培训、试评和考核。阅卷教师通过培训学习评分细则,熟记评分要点和分值,试评大量考生样卷,掌握考生的不同表述,分析自己和专家的评分差距,以此转变固有的评卷方式和思维,向高考阅卷的评分标准靠拢,从而大大减少评分误差。第二,高考阅卷采取的是双评机制,即每份试卷都必须要经过阅卷小组内两位不同教师的审核和批改。如果两位教师的评分差值在规定范围内,那这两位教师的评分就是有效分,考生的最终成绩为这两位教师评分的平均值;如果两位教师的评分差值超过了规定范围,系统就会将这份试卷随机分配给第三位教师进行评阅。这份经过了三位不同教师评阅的试卷,就是“三评卷”。“三评卷”的最终成绩由其中评分在规定范围内的两个分数的平均值来决定,而另一位教师的评分结果作废,不予采用。如果三评的分差还不符合规定,则交由阅卷组长进行四评,也就是终评。第三,在整个阅卷过程中,阅卷组长始终实时查看每位阅卷教师的阅卷数据和指标,比如阅卷数量、自评指数(同一评卷人前后的评卷尺度)、与专家的评分差距、“三评卷”数量等。即使是已通过考核的评卷也会面临阅卷专家和阅卷组长的线上抽查,一旦发现有问题,阅卷组长就会跟阅卷教师谈话。因此,教师在整个阅卷过程中都是小心谨慎。高考是一场公平的比赛,这句话在阅卷工作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二)评分细则的制定和调整

高考主观题评分除了要遵循标准答案,还要参照评分细则。评分细则的制定和调整,要坚持教师教情、学生学情和教材知识相统一的原则。那么,什么是评分细则?高考结束后在媒体上公布的标准答案叫“国标”,也就是教育部頒布的标准答案。而评分细则可以叫作“省标”,也就是本省教育考试院的专家组结合本省教学实际和考生的答题情况经过反复商榷后给出的评分细则。在试评阶段,专家组通过组内试评和讨论,从学生答题实际和教材知识出发,进一步对评分细则进行量化和完善。调整后的评分细则更贴近教材的知识和学生的解题思维,使教师在阅卷时更具操作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得分率和教师评分的准确度,促进阅卷工作更加科学规范,彰显对考生的人文关怀。

(三)阅卷者自由裁量权

虽说高考是最公平的考试,所有试题都是踩点给分,但是高考政治主观题不可避免会有评分误差,因为每个得分点和关键词的同类表述与相关材料的解释都可酌情给1~2分。不同的阅卷者,其宽严尺度是不同的,但只要每道题的分数误差在规定范围内,该分数就是有效分。看似差距不大,可所有试题分数相加后,每份试卷的差距就拉开了。每位阅卷教师在同一份试卷上有5~8分的自由裁量权。俗话说“高考一分压千人”,5~8分就会对考生的命运有巨大影响了。在阅卷过程中,让阅卷教师犹豫不决、标准不一的试卷大多存在以下问题:专业术语缺乏,表述口语化;答案缺乏条理,逻辑混乱;句子结构倒装,关键词后置;等等。因此,在复习备考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让阅卷者坚定不移、毫不犹豫地给出所有的自由裁量分。

(四)评分“潜规则”

高考阅卷是宽严相济的。完善的机制、规范的程序、严格的管理无不彰显出它“严”的一面。高考阅卷同时也是宽容的。高考政治主观题的评分存在“潜规则”,就是“多写不扣分”,倡导“在有理有据的情况下尽量多给分”“慎给0分”。高考阅卷时间紧、任务重,虽然每位教师都努力工作,可短短的几天内每人平均要批阅上万份试卷,是很难做到每份试卷的给分都十分精确的。这就迫使阅卷教师采用一种既简便快捷又公平合理的评分方法——踩点给分。因此阅卷的“宽”更体现在阅卷教师在阅卷时会把大部分精力放在对给分点和关键词的搜索上,相对来说会忽略句子的完整性和逻辑性。有些考生虽然句子表述不够通顺连贯,但给出了关键词,就能拿到相应分值;而有些考生的句子表述虽然完整连贯,但没有出现评分细则中的给分点和关键词,仍旧不能得分。高考评分的这一“潜规则”,启示我们在复习备考的时候要教会学生抓重点、关键词。

二、考生答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问题一:看不准——审题不清

主观题作答的前提和关键就是审清题目,只有审清题目,才能提取材料中的有用信息,有针对性地梳理答案要点,提高作答的有效性。阅卷时发现部分考生答非所问,无的放矢,最后劳而无功。究其原因,不是基础知识不扎实、逻辑能力欠缺,就是审题不清。审题不清主要表现在:1.审不清范围。少数考生在作答时没有明确设问所指向的教材范围,存在四本必修教材的知识混乱使用的情况,特别是对哲学模块的原理混淆不清,如2020年全国卷第40题第(1)问要求“运用认识论原理加以分析”,而误用唯物论和辩证法答题的考生比比皆是。还有该题的第(3)问“请就如何发挥中医药在‘健康中国’建设中的作用提两条建议”,部分考生认为应答方法论建议,于是运用哲学的方法论作答。2.审不清问法。部分考生忽视对设问中问法的思辨,没有掌握各类题型(如原因类、措施类、意义类)的答题逻辑和方法,缺乏规范意识和学科素养,从而造成失分。3.审不清内容。设问是整个题目的突破口,也是解题的核心所在,部分考生受思维定式的影响,看到设问中出现熟悉的关键词,就慌忙答题,最后落入命题人设的陷阱。比如2020年全国卷第38题第(2)问“结合材料并运用经济知识,说明消费变化对我国生产将产生的重要影响”,部分考生机械照搬教材中“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的知识作答,而忽视了题干侧重谈“消费变化”对“生产”的影响。参照评分细则,这类考生的最后得分只能减半。

问题二:想不到——答案组织缺乏技巧

在阅卷中发现,部分考生不了解高考阅卷的模式和机制,误以为答案写得越多越能得高分,实则不然。如果考生在写答案的时候语句冗长,长篇大论,且缺乏关键词和得分点,是很难得高分的,因为这样会造成阅卷教师的视觉疲劳。因此,只有弄懂高考评分的“潜规则”,掌握必要的答案组织技巧,才能让阅卷教师给出合理或偏高的分数。该特点,决定了阅卷教师在阅卷时只能抓每句话的要点和关键词来赋分,因此,要想得高分,答题必须要点多,而非文字多,在内容的组织上要坚持“面多,点全,话精”。

问题三:理不清——逻辑分析能力不强(思维逻辑不严密)

学生逻辑分析能力不强,表现在处理设问与材料、试题与教材、各答案要点之间的关系时,无法搭建起思维的桥梁。

1.设问与材料之间。部分考生不能根据设问的指向对材料信息进行有效的分析和提取,在有限时间内也未能将设问指向的内容与材料的关键信息整合起来,难以在材料和设问之间建立逻辑关系。

2.试题与教材之间。部分考生存在材料知识“两张皮”的现象,他们要么简单照搬材料,要么机械罗列知识点,理论运用能力不足,不能将试题材料和教材知识点结合起来。从阅卷中发现,部分考生难以从试题给出的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不能准确概括和整合所获取的信息,也无法根据信息运用教材相关知识组织答案。

3.各答案要点之间。部分考生在答题时,不分层次,缺乏条理;要点和要点之间同义反复,逻辑混乱,甚至前后颠倒。这加大了阅卷教师的阅卷难度,同时也容易造成赋分过少的现象。

问题四:写不好——答题不规范

考生答题不规范主要表现在:

1.字迹潦草。评卷中,既美观又工整的卷面凤毛麟角。潦草与工整的卷面带给阅卷教师的视觉感受是大相径庭的,潦草的卷面容易增加阅卷教师的负担,使其产生负面情绪。虽然高考阅卷遵循科学公平的原则,但潦草的卷面会影响到阅卷教师的自由裁量分。

2.卷面不整洁。卷面不整洁在高考试卷中是较为普遍的现象,有些考生对答案随意涂改,甚至有考生将答案全部划掉,另找地方重写,导致卷面凌乱不堪,这其实是一种构思不成熟、对答案欠缺揣摩的表现。考生在书写答案前应做到胸有成竹、有的放矢。

3.排版混乱。有些考生下笔前没有规划好答案的整体布局,将答案分成了几块,东拼西凑,这容易导致阅卷教师眼花缭乱,从而造成漏阅得分点、赋分过少的现象。

4.口語化严重。部分考生对教材的基本概念理解不深、记忆不准,在答题时不能准确使用学科术语,甚至词不达意。

以上这些不规范的答题现象会影响到阅卷教师的自由裁量分。在平时的复习备考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答题规范性的训练。针对学生在训练中出现的不规范现象,教师应让他们做到常练常思、常思常改。

三、复习备考启示

(一)传道:研究高考,与时俱进,把握价值导向

在复习备考的过程中,教师要研读对高考有指导意义的文件,如《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等,发挥指导性文件的风向标作用,深刻理解各文件中高考“ 怎么考” 对高中阶段“ 怎么教” 的反拨作用。思想政治课作为德育课程,其主观题命制主要以党和政府的基本方针政策为背景,围绕当前国内外经济社会热点,立足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考查学生分析、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复习备考时要坚持考点和时政热点相结合的原则,以中央政策、重要会议精神、国家发展成果、社会热点、重大民生问题等为切入点,对教材主干知识进行梳理和拓展,引导学生利用学科基本原理分析重大时事和现实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知识迁移运用能力。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鼓励学生合理利用各种网络资源,如“学习强国”“今日头条”等,拓宽学生学习时政热点的渠道,增强学生的政治敏锐度,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精神和社会责任意识。

(二)授业:夯实基础,厚积薄发,形成必备知识

1.回归教材,细化知识,构建网络。历年的高考主观题,情境材料新颖多样,充满时代性和开放性,看似题在书外,实则“理”在书内。基础知识始终是高考命题的主要依据。因此,在复习备考中,首先一定要回归教材,狠抓基础,把教材读通读“细”读“厚”,通过对知识点的深入理解来提升记忆的准确度,着力消除学生的知识盲点和误区,帮助学生突破难点,辨析易错易混知识点。其次把教材读“薄”,对知识进行整合,梳理微观知识点、编制中观知识面、构建宏观知识体系。把知识由点及面串联起来,形成一张知识点全面、知识链清晰的系统知识网,便于学生在答题时能够依据材料线索迅速从中检索和调用相关知识。

2.再次梳理,强化重点,积累词汇。主观题阅卷中发现,部分考生对基础知识记忆准确,但答题时缺乏全局观,思维总是拘泥于某个知识点。因此,在夯实基础、构建知识网络的前提下,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主观题的训练,总结试题答案中的高频词汇,并对教材知识进行再次梳理,总结并掌握知识网中最核心、最常用的答题词汇。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强化学生对重点词汇的理解、迁移、运用和归纳能力。

(三)解惑: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培养关键能力

从考生的主观题作答情况来看,部分学生获取信息能力、知识整合能力、知识迁移运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等都存在明显不足。要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关键是要提高习题讲评课的实效。教师要采取灵活多样的习题讲解方法,提高学生对习题讲评课的兴趣。

1.习题讲解做到客观题主观化、主观题客观化。对于客观题的情境和材料,让学生进行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探究和剖析,归纳概括出选项所涉及的知识点,并拓展出选项未涉及的知识点,以提高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对于主观题的材料,引导学生把握材料主旨,对材料信息进行分层,以此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

2.试题讲解过程中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灌输式讲解是学生思维发展的桎梏,尤其在讲解习题时,一些教师容易上演独角戏,导致事倍功半。在讲解习题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小组合作、互助探究,鼓励小组成员自由发言、相互质疑,引导学生分析思辨易错题和重难点题,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运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优术:常练常思,融会贯通,掌握学科思维

1.精做精练,善思善总。主观题的训练在“精”不在“多”,不要让学生盲目做大量新题,应让他们精做典型题和高考真题,尤其是高考真题要反复做。教師要研读高考的命题趋势、答题规律与技巧,引导学生从题型、材料和设问等角度对高考主观题进行分类整理,让学生通过探寻不同题型的解题思路,找到试题和答案的必然联系,总结答题技巧和解题方法。同时要求学生对讲解过的主观题进行归纳整理,建立错题本,温故而知新。主观题的分类整理在复习备考中的作用不容忽视,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主观题的分类整理,挖掘同类题型、不同材料、不同设问的答题规律,培养学生的解题思维。

2.答题规范,常抓不懈。在平时的主观题训练中,教师可给学生展示评分过程,让学生熟悉评分标准,了解影响评分的因素,再让学生自己找点赋分,以此强化学生的要点意识。教师还可以经常给学生展示一些“问题卷”,并指出卷中的不规范现象,帮助学生思考如何规范答题,总结答题方法和技巧,实现复习备考效率最大化。

总之,在弄清高考阅卷规则的前提下,教师要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主观题训练,以提高学生的复习备考效率。

[   参   考   文   献   ]

[1]  郑英.有效讲练,提高高三政治复习的实效性[J].基础教育研究,2011(3):50-51.

[2]  赵可君.高考政治答卷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学教学参考,2010(3):22-23.

[3]  韩守玉.中美大学入学考试英文写作评分标准的对比[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162-165.

[4]  焦燕君.精英中学的信息化建设[J].世界教育信息,2012(Z2):103-104,129.

(责任编辑    袁    妮)

猜你喜欢

复习备考主观题政治
极坐标方程主观题考点分析
政治呵护只为“挑刺”?——县镇干部眼中的政治呵护:护长不护短
政治呵护只盯“短处”?——乾 县“政治呵护”重在政治激励
办公室政治
高考语文考纲变化与应对策略
高三数学复习备考的方法研究
中考英语复习备考的实践与体会
基于应试能力培养的政治复习策略研究
政治法律
例析诗歌鉴赏主观题解答五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