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疗-患者-亲属三位一体护理干预对直肠癌放疗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2-06-15吴启梅韦菲楠王淑娜李莉刘芮沂许建多

河北医药 2022年11期
关键词:直肠癌满意度症状

吴启梅 韦菲楠 王淑娜 李莉 刘芮沂 许建多

直肠癌属于大肠癌的一种,是出现在乙状结肠与直肠交界处至齿状线之间的癌,即起源于直肠和肛管的癌瘤统称为直肠癌,直肠癌是临床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同时也是一种消化道发病率较高的肿瘤疾病,直肠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发病率居全球恶性肿瘤前3位,死亡率居第2位[1]。据国家癌症中心数据显示该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居我国前五[2]。直肠癌目前往往采用手术治疗,但是仅采用手术治疗,术后病情复发率高,结合放疗化疗(放化疗)能显著降低局部复发的可能性[3],手术治疗后给予患者局部放射治疗,该种治疗方案虽然能有效控制患者的直肠癌病情,但不良反应多,使其生活质量呈现直线下滑的趋势[4]。直肠癌患者因担心病情、放疗效果,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负性心理,增加心理及生理应激反应症状,从而影响治疗依从性,不利于治疗[5]。因此,为了提高生活质量,改善其因治疗产生的自身症状,如何配合临床医师,通过合理的护理措施预防和减轻放化疗急性期不良反应,确保治疗顺利进行,提高直肠癌患者的治疗疗效和生活质量是目前护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6]。本研究采取医疗-患者-亲属三位一体护理干预措施,在护理干预的整个过程中正确引导患者,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环境,提升患者战胜疾病、恢复健康的信心,调动患者的积极性、对患者进行全方位评估指导,改善自我症状改善,提升自我护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水平及满意度。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7年6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直肠癌放疗患者60例,用SAS生成随机表、按入院顺序,分为参照组和干预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一般资料对照 n=30,例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符合直肠癌诊断标准;②年龄29~68岁;③经过临床病理诊断,确诊并均为直肠癌术后患者;④肢体功能健全;⑤患者和家属知情本次研究内容,愿意支持本研究,并签署同意书;⑥研究内容通过伦理委员会审核、认可。

1.2.2 排除标准:①接受本次研究前服用抗精神类药物者;②血液系统、器质损伤严重者;③合并其他肿瘤患者;④不愿参与本次研究者。

1.3 护理方法

1.3.1 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护理人员热情接待患者,按照病情实施相关基础护理、给予健康指导、进行病情观察及放疗后患者不适症的对症处理等常规护理措施。

1.3.2 干预组:医疗-患者-家属三位一体护理干预,内容:①结合季节温度变化,合理调节室内温度、湿度,确保通风效果、光照条件,按时对床单、被套进行清洗、消毒,做好噪音隔离,为其提供一个良好的住院环境,确保环境氛围温馨舒适。②对患者生活习惯、身体状况、家庭环境、性格特点等方面进行详细评估,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拟定制定护理计划。③由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共同进行沟通,细化患者、家属、护理人员间的执行举措,以确保三者之间的互动式步调存在一致。④指导日常饮食时间、种类,确保营养均衡[7]。对易出现的呼吸道感染、牙龈出血等并发症实施专项护理,便秘者给予药物指导。采取凯格尔盆底肌康复训练,指导其如何正确对肛门及阴道实施反复性收缩,收缩4 s/次,连续1组20 min,2组/d,1个疗程5周;同时进行患者慢跑、瑜伽等放松方式[8]。⑤根据患者病情和心理问题,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减轻心理负担,开展新老患者交流会;通过书籍、图片、影像资料等形式,向患者普及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注意事项、放疗过程、预后等相关知识,并进行互动交流,以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程度,避免其发现真相后产生的心理冲击,使其正视并坦然面对病情;提高患者战胜疾病、恢复健康的信心,调动患者的积极性。⑥组建家庭护理服务团队,其中营养师、理疗师、康复师、心理咨询师等为主要实施者,主治医师需负责复诊等相关治疗,护理人员负责联系营养师、理疗师等共同配合治疗进程,以对患者营养、心理、生理等方面进行全面指导。⑦术后1个月、出院3个月、出院半年对患者实施随访,15 min/次,14 d电话随访1次,基地以本年内病房或者门诊为主,对随访者实施出院健康指导,家庭运动、性教育等知识。⑧对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满意度进行系统分析。

1.4 观察指标 比较2组自我症状评分、生活质量变化、自我护理能力、满意度,本采用SCL-90自我症状评定表,分值越低表示患者的自我症状改善越明显;应用SF-36生活质量评定表,分值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水平明显提升[9];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表(exercise of self-care agency scale,ESCA)[10],得分越高,表示自我护理能力越强[11];满意度采用护理问卷评判,内容包括护理水平、态度、应答及沟通能力四个方面,得分越高,满意度百分比越高[12]。

2 结果

2.1 2组自我症状评分比较 干预组患者的自我症状评分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自我症状评分水平比较 n=30,分,

2.2 2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干预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生活质量比较 n=30,分,

2.3 2组自我护理能力比较 参照组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概念、自我责任感、自我护理技能、自我护理能力总分均大于参照组(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比较 n=30,分,

2.4 2组满意度情况比较 参照组满意率低于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2组满意度情况比较例 n=30,例(%)

3 讨论

本课题以改善直肠癌放疗患者愈后效果及生活质量为护理理念,对样本患者进行全方位系统评估,制定专项护理方案,为患者提供准确、及时、安全、高质量的护理干预。不仅有利于降低患者放疗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效果,还可缓解患者焦虑情绪、显著提高生活质量[13]及满意度,为临床护理提供科学依据。

SCL-90自我症状评定表中,分值越低表示患者的自我症状改善越明显。从患者出现强迫、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及躯体症状相比较,干预组与参照组患者的自我症状评分比较,干预组更优(P<0.05)。SF-36生活质量评定表中,分值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水平明显提升。从患者生理、躯体、活力、社会、情感以及整体情况进行对比评价,干预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干预组与参照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中,得分越高,表示自我护理能力越强。从患者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概念、自我责任感、自我护理技能、自我护理能力总分进行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与参照组患者的满意度情况问卷中,参照组与干预组比较,满意度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

目前,直肠癌治疗手段多以手术联合放疗、化疗治疗为主,但患者往往需要承受放化疗带来的不良反应等痛苦,使患者生活质量大幅度降低。因此,在治疗期间实施有效,系统化的护理方案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14],有利于提高患者身心素质,促进其依从性提高,继而提升治疗护理的有效性[15],改善患者及家庭生活质量水平,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我们通过对患者实施医疗-患者-家庭三位一体护理干预,患者住院后,对其身体、家庭、日常生活等方面实施全面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找出相关影响因素,确立护理计划,制定专项护理方案,为患者提供准确、及时、安全、高质量的护理干预,,为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自我护理能力,有效减轻患者心理压力及并发症,及时评估护理情况,总结归纳,继而优化护理措施,不仅确保护理效果,而且为患者提供全面、优质、舒适的护理服务。另外为了掌握患者的生活质量状况、自我症状、自我护理能力及满意度,生活质量评分表及自我症状表,自我护理能力分析表及满意度调查表自患者住院就开始发放,直到家庭随访,责任护士与患者人手一份,责任护士指导患者与家属如理何正确应用调查表对日常生活情况、自我情况进行记录,责任护士的评定表定期与患者评定表核对,及时发现护理问题,为调整护理方案提供依据。与此同时,根据不同文化程度,制定健康、家庭宣导计划,利用医疗资料影像资料、图片等多元化方式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直肠癌术后放疗、护理知识、家庭随访内容、自我感受反馈、家属护理等措施,增加他们对自身病症的重视度,提高对护理知识的掌握,提高自我护理能力,为家庭护理及随访提供保障,改善了患者及家庭生活质量水平,提高了满意度。

综上所述,在直肠癌患者放疗护理期间,本研究采取医疗-患者-亲属三位一体护理干预措施,在护理干预的整个过程中正确引导患者,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环境,提升患者战胜疾病、恢复健康的信心,调动患者的积极性、对患者进行全方位评估指导,使患者自我症状明显改善,自我护理能力提升,生活质量水平及满意度显著提高,适合临床推荐。

猜你喜欢

直肠癌满意度症状
有症状立即治疗,别“梗”了再抢救
茄子主要病虫害识别与为害症状
MRI在直肠癌诊断中的价值及预后的应用研究
多晒太阳或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
早期结直肠癌患者凝血指标异常及其临床意义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基于U-net的直肠癌肿瘤的智能分割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