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学生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2022-06-15韩婵变

求知导刊 2022年8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综合能力信息素养

韩婵变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同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背景下,社会各界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除了基本的职业技能,信息技术素养同样重要。小学时期是学生开始系统性学习信息技术的时期,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对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和综合能力十分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对信息技术理论知识的讲解,同时也要兼顾信息技术的实践应用,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信息素养;综合能力

引 言

信息技术在人们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愈加广泛,微信支付、电子公交卡等新事物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出行习惯,对社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强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创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能够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发展,并推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一、信息素养的概述

信息素养的概念来源于图书检索功能,指的是信息搜集与整理以及内化与使用的综合能力,包括文化素养、信息意识以及信息技能三个层面。信息素养旨在帮助人们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高效提取信息,掌握信息提取的最佳渠道与储存方式。通过学习信息技术提升沟通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后,人们可以在实践生活中独立查找新信息,学习科学、文化、艺术等知识,增强辨别、分析信息的能力,并高效整理信息,正确评估信息输入与输出。当人们的信息素养达到一定高度时,就能正确表达个人独立的观点和思想,并与他人分享,进而达到提升信息意识与思想高度的目的[1]。

由于社会个体独立性与差异化的特点,每一个社会个体对信息素养的具体需求不尽相同。有人需要提高获取信息的效率,有人需要正确筛选与判断信息,有人需要科学、综合地评估信息,有人则需要实现信息内容的分享以及信息资源的二次创新。对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而言,其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获取以及判断的能力,帮助学生从素质教育中获益。

二、信息素养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分析

信息素养是现代社会中考察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准,其代表着人才信息能力。信息素养对促进学生发展至关重要。通过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教师能帮助学生达到既定标准,掌握相关信息技术知识与应用技能。此外,在培养信息素养的过程中,学生能明确自身的根本学习目标不只是获得高分,还要在实践与生活中有效应用相关的知识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培养小学生的信息素养与综合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明确学习目标,全面发展。

三、当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信息技术是小学阶段一门重要的技能性课程,引导学生学好信息技术不仅关系到其日后的学习和生活,还能让学生以信息技术课堂为平台,发展综合素质。然而,部分教师在设计信息技术教学活动时,过分强调理论知识的讲解,导致实践应用方面的教学活动明显不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对某一特定项目进行讲解,学生则结合课本记笔记,再通过固定的练习活动巩固记忆,这种教学模式固化单一,虽然能帮助学生快速熟悉信息技术,但是难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2]。

从当前的具体情况来看,虽然部分教师已逐渐树立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以及对相关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的意识,但在培养方法上还缺乏一定的科学性。例如,部分教师的教学方式较为刻板,容易造成快节奏且枯燥的课堂氛围,导致小学生丧失学习兴趣。除此之外,还有部分教师会让学生背诵大量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却并未给学生提供有效的实践途径和平台,导致学生对相关技术的实践方法依然缺乏了解,影响学生信息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四、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小学生信息素养与综合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带动小学生参与其中

学生的学习效率与质量会受课堂氛围影响。为进一步培养小学生的信息素养与综合能力,教师要结合信息技术特点营造科学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充分参与课堂,体验信息技术的乐趣。这样学生才能对信息技术知识与应用有进一步的了解,其整体素养与能力也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例如,在教学“认识画图”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先利用10到15分钟的时间,为学生详细讲解画图步骤,并让学生记忆、实践。之后,利用15到20分钟的时间为学生设计画图题目,如让学生画图表现自己家乡的山山水水等。教师要细致观察学生的上机画图情况,给画图有困难的学生提供有效的帮助,让学生从色彩搭配等不同角度应用信息技术知识。最后,教师可在网络上搜寻一些常用的词组,让学生利用你画我猜的方式进行信息技术绘画。在此过程中,小学生能充分融入课堂,整体课堂氛围也将进一步改善,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会进一步提升。除此之外,学生还能通过实践过程有效掌握信息技术方面的画图技巧,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3]。

(二)融入小组合作学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小组合作学习是活跃课堂氛围的重要方式。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实际情况,以3~6人为一组,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在分组时除了要考虑学生组团的意愿,教师也要从学生性格特征、学习能力等角度进行分配,确保各小组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某一特定主题布置小组讨论任务,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共同解决问题,学习任务可以是操作类的,也可以是思考类的。对于操作性任务,教师除了要对小组完成情况提出要求,还应关注任务过程中每位学生所处的状态,争取让每位学生都有操作机会。对于思考性的问题,教师则应关注学生在小组内部表达观点时的状态,鼓励和带动每位学生参与到小组合作中。小组合作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进而实现培养学生信息素质与综合能力的目的。

(三)融入人文精神,强化情感体验

教师可以在信息技术课堂中融入人文精神,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信息技术的价值与内涵。新课程标准强调设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教学目标,将人文精神融入课堂,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健全的人格,另一方面也能帮助学生在学习中保持积极向上的情感,提高其学习效果。例如,在教学“收发电子邮件”技能时,教师可以布置“向最爱的人发一封电子邮件”的学习任务,不仅能巩固学生收发邮件的技能,还能体现课程的人文关怀特点。教师要给学生预留充分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回想生活中的亲情、友情,进而大胆地表达情感。在人文精神渲染下,學生的学习活动变得更有意义。教师引导学生表达情感,使信息技术技能训练变得更加有趣,这对培养学生信息素质和综合能力帮助很大[4]。

(四)开展学习方法指导,进行学法延伸

为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必须将正确的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具体来讲,即在进行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时,教师需要将操作、演练和理论学习方法相结合,保证学生能够在掌握相关理论知识的同时,学会运用各种各样的学习方法。例如,“留住网上精彩”这一课的主要教学目的就是保证学生可以掌握在网络上下载图片和文字的各种方法。教师可以提出以下学习任务:通过计算机技术搜索黄河发生洪涝灾害、黄河上游植被遭到破坏等内容,将相关的网页、文字、图片下载下来,并将其发送给其他同学。教师让学生初步了解教材内容之后就进行操作练习,并将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记录下来,之后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若依旧无法找出解决办法,可以由小组组长向教师请教,教师再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讲解和示范,使学生能够掌握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提高教学质量,还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相互交流,实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语言交流能力的目的。

(五)利用多媒体技术,提升学生的数字化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的表现手段多种多样,有文字信息、图片资源、多媒体视频与音频资源等。教师在优化学生的数字化学习能力时可以使用有趣丰富的多媒体资源作为课堂与实操演示的主要手段。首先,教师可以为小学生提供一个基础的数字化学习的环境,即具有信息处理的多媒体化、信息传输网络化与智能化的特点,包括基础的教学设施和通信工具的虚拟化环境。其次,教师需要提供数字化处理的基本案例,还需要提供视频、音频、多媒体软件、网站、电子邮件等,使学生感受与体会数字化资源的魅力。最后,教师在学生学习数字化的工具之后,开展互动讨论环节,鼓励学生在家庭生活与社会交往中使用数字化工具。利用数字化平台,教师、家长以及学生能展开学习互动,这对现有数字化资源工具进行了探究式与创新式的应用。

(六)在作业中拓展应用,进行知识延伸

在课堂教学任务完成后,教师要根据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布置适宜的课后作业,实现对课堂知识的有效延伸。例如,在完成“收发电子邮件”一课的教学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电子邮件群发的功能将贺卡发送给同学、家人和老师。合理、适度的作业能够使学生对邮件群发的方法进行深入探究,并将家人、老师和同学的邮箱地址收集起来,从而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人之间的交流,为学生构建更好的学习环境。总之,布置作业不仅是验证学生学习成果的有效途径,也是帮助学生掌握新知识的一种方法,教师需要合理运用这一方法来提高教学效果,实现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及综合能力的目标。

(七)趣味教学,提高学生信息处理能力

在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来上网,体验信息技术知识带来的学习乐趣,这有利于进一步帮助学生培养信息素养。比如,在教学“输入”部分的知识时,为了锻炼学生的打字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运用金山打字通等练字软件,或者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打字游戏进行训练。这种趣味游戏的开展,可以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实际技能,从而提高信息素养。

(八)分层教学,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电脑的认识和操作水平参差不齐,这就会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临各种状况,不利于教师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对此,在开展课堂教学前,教师要充分地熟悉和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实际情况,然后制订出合理的教学方案,对不同知识能力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切忌“一刀切”。具体来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将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进行合理的划分,如将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分为一个学习小组,使一些基础能力较差的学生能在组员的帮助和教师的指导下,快速地融入课堂学习中。除此之外,通过分层教学模式,一些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充分地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教师予以正确的引导,加强对学生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能,进而提升教学质量。

结 语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信息素质和综合能力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需要不断地思考与探索,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摒弃传统教学模式中单一的说教式讲解,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尝试将人文精神融入信息技术课堂,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提升信息素质的同时获得全方位的成长。

[参考文献]

王作军.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的策略[C]//.2021年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出版者不详],2021:28-29.

赵莹莹.培养小学生信息素养的策略探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1,6(06):91-92.

王继亮. 如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信息素养[C]//.华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经验交流会2021论文汇编(十).[出版者不详],2021:1727-1730.

董娟.小學信息技术课堂中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的策略[J].教育界,2020(45):29-30.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课程综合能力信息素养
浅谈新课程下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讲授法简析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初中作文教学方法简析
关于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通信系统仿真”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项目教学法在建设项目LCM课程实训中的创新应用
借助MOOC打造一门有趣有视野的信息素养通识课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如何将教改精神与创新信息教学融合在高中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