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校共育视域下初中生物教学策略研究

2022-06-15魏素娇

当代家庭教育 2022年15期
关键词:家校共育初中生物教学策略

魏素娇

摘 要:随着素养教育的不断深入,初中学校愈发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需求,并在固有的教学模式下创新家校共育机制,力求通过家庭与学校的有效衔接改善当前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致力于为中学生打造出个性化的学习空间。本文围绕家校共育视域下初中生物教学策略进行探讨,并针对具体问题和策略进行了详细阐述,希望能够为一线教育者提供更多的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家校共育;初中生物;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2)15-0007-03

Research on Junior High School Biology Teaching Strateg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ome-school Co-education

WEI Sujiao (Anhua Junior High School, Wudu District, Longnan City, Gansu Province, China)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deepening of literacy education, junior high schools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needs of students, and innovate the home-school co-education mechanism under the inherent teaching mode, and strive to improve the current biology teaching through the effective connection between family and school. We are committed to creating a personalized learning space f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biology teaching strategies of junior high schoo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ome-school co-education, and elaborates on specific problems and strategies, hoping to provide more reference and reference for front-line educators.

【Keywords】Home-school co-education; Junior high school biology; Teaching strategy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融合能够对学生构成全方位、多角度的监督管理,进而能够拉长学生的学习时间,让学生在生物学习过程中独立思考、自主练习。长久积累下来,初中生能够自觉完成生物学习任务,其生物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也必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积极影响。也就是说,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引入家校共育机制具有一定积极意义,学校及生物教师应当在这一方面做出新的尝试和突破。

1.家校共育的优势阐述

家校共育具有目的同一性、地位平等性、形式互动性与理解沟通性,同时能够有效对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让二者相辅相成、相互补足,为学生构建出更具个性化的学习空间。也就是说,家校共育的优势十分明显,其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能够切实增强教学效果,让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得到显著提升,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点:

(1)有助于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家校共育的目的是为了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让学生充分享受来自亲人、良师的关爱,以及为学生带來更多生活体验感与满足感。有了家庭角色参与,中学生在生物学习过程中便增添了许多新鲜感,这对于培养学生生物学习兴趣、学习习惯也具有积极作用。由于不同家庭之间的差异性极大,每一位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目标更是不尽相同,因此,家校共育的目的更是为了赢得家长配合,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来制定培养方案,让学生能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2)有助于培养青少年良好习惯

学校教育是培养青少年良好习惯和树立其正确价值观的主要场所,学校应当严格按照办学要求为学生提供良好学习条件。然而,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习惯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还需要校方与家长共同监督与管理,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渗透至学生日常生活与学习过程中,进而促进学生在思想和行为上达到知行合一。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不言而喻,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融合能够真正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能够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和自主练习的过程中不断进步。

(3)有助于优化青少年学习环境

社会与家长对学校教育的要求是一种动力,这种动力有利于学校方面反思教学成果和所用手段,进而有助于学校设施与环境不断更新,更有助于校园文化与氛围逐渐形成。因此,学校教育应当积极联合家长共同育人,让家长的建议为学校教育注入新鲜活力,让家长主动、积极地参与学生成长,进而让学校充分利用“家长”这一教育资源去优化、促进校内外的教育环境形成,为学生提供更加有利的学习条件,为学生创建出个性化的学习空间。总之,家庭教育应当与学校教育有效衔接,进一步优化青少年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接受到更系统、更完整的教育。

2.家校共育视域下初中生物教学的现状5C182B28-95CB-4A42-A834-CFE1A1F0560F

近年来,家校共育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和传播,也在教育改革初期取得了一定成绩。不少任课教师十分认可其育人优势,并愿意在新的教育方面做出尝试。但是,其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急需解决,还需要教师进一步寻求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沟通与能力方面

以混合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为例,生物教师会发放线上作业任务,并让家长监督和管理学生的作业情况。但是,存在一部分家长不认同这一作业形式,使得家校共育流于形式。与此同时,学生是否能够在家庭环境下学到新知識,学生是否能够在家庭环境下打开视野、锻炼能力至关重要,也就是说,家长的文化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家校合作的教育效果,如果家长只能约束学生的学习时长,那么将永远无法达到理想中的教育效果。

(2)目标与策略方面

具体实施过程中,生物教师与家长沟通不到位,极易导致家长无法理解生物教学目标,以至于无法引导学生在家庭环境下的学习。这一问题不是偶然出现的,而是存在普遍性、广泛性的,也就是说生物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问题进一步导致了家长无法明确生物教学目标和策略,更使得家长想要引导学生而感到无从下手和力不存心。因此,初中生物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家校共育的重要性,并结合实际情况不断调整沟通办法、教学办法,以此促进生物教育效果不断提升。

3.家校共育视域下初中生物教学的策略

家校共育强调的是家庭与学校之间应当相互配合、相互促进,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具体执行过程中,还需要家长与教师站在同一阵营,生物教师应当理解家长的爱子之心,而家长也应当体谅作为教师的辛苦和压力,相互包容、相互谅解,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共同努力。每一位中学生都是一个独立个体,他们观察世界、看待生物的角度存在差异,因此,在家园共育视域下实施生物教学应当充分尊重学生,围绕学生主体设计教学方法、教学环节、教学活动等。这一方面,家长也需要和教师达成一致,双方有必要进行尽可能多的、有效性的沟通,明确学生的具体学习目标、发展方向,围绕提高学生生物核心素养以实施有效教学。目前,家校共育视域下初中生物教学优化策略有以下几点:

(1)增强家长合作意识

传统教育模式下,大部分家长都将教育责任划分给学校,认为学生的价值观成长和学习习惯养成都应当在学校环境下完成。但实际上,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不容忽视,对中学生的教育也应当从长计议,更何况先进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已经不受到时间和场地限制。因此,初中学校与教师应当积极地与家长沟通,增强家长参与“教学”的合作意识,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家校共育的必要性,使其认同“家庭也是生物教学的主阵地”这一观念。与此同时,家长也应当学习先进教育理念,认识到家庭教育是学生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树立正确的家校共育观,改变对生物教师、初中学校的看法,与学校和教师建立平等合作关系。只有这样,生物教育才能够在双方的共同支持下与时俱进,为学生带来更加直观、生动、形象的生物知识解释。例如,初中生物教师可以借助微信或QQ建立线上沟通群,保证与每一位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并且能够及时为家长答疑解惑。为争取更多家长更有效地参与到家校共育当中,生物教师还需要尽可能多地听取学生家长的意见,针对可行和有效的意见进行采纳,让家长切实参与到生物教育过程中。与此同时,生物教师也要通过多种方式、多种办法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家庭环境等,进而了解学生的个性与特点推进因材施教。总之,要想改变学生的生物学习现状,家长就必须参与到教育教学过程中来,将自己当作和教师一样的引导者给予支持和意见,为学生顺利完成生物学习任务提供有力保障。

(2)引导家长进行监督

随着教育改革逐渐深化,初中生物教师在家校共育视域下有了明显的进步,但应试教育对其影响不会凭空消失。也就是说,初中生物教师也应当学习新概念、新方法,学会引导家长共同监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增强家校共育教育效果做好奠基。与此同时,家长也应当自觉监督学生在课外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而向任课教师一样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拓展学生视野、教授学生方法、引导学生实验,让学生能够通过多元视角窥探到生物世界的奥秘。只有这样,生物教育才能够在家长的共同监督下有效实施,为学生提供有利的学习条件,为学生打造出个性化的学习空间。例如,初中生物教学办公室可以设置家长开放日,让家长有机会来到课堂中听课,并观察学生在学校环境下的学习状态。听完课后,家长可以结合自己的感受给予合理建议,而生物教师还需要进行可行性与有效性评估,最终结合实际情况予以采纳。而在家庭环境下,家长也可以基于对学生的了解进行指导,让学生按照熟悉的方式自主学习,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与解题能力,让学生在生物知识海洋中遨游。在此基础上,教研活动也可以实行家校共育,切实发挥家长的监督作用,促进生物教师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节、教学活动、教学设计等方面的变革与创新。总之,生物教师有必要引导家长参与到教育过程中发挥监督作用,进而利用家园共育资源增强生物教学效果,进一步提高中学生的生物综合水平。

(3)家长配合展开教学

生物知识和人们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通过联系真实生活开展生物教学是可行且有效的教学形式之一。生物教师应当认识到家长配合展开教学能够起到积极作用,进而在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融入生活元素,为学生构建一个真实、生动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自由发挥、自由想象,进而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锻炼和提高学生的生物学习能力。与此同时,家长也可以参与到生物教学过程中,利用生活实物、生活现象给予学生启示,让学生逐渐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或解题方法,进而从多个维度提高学生生物综合水平。例如,在教学“生态环境”这一部分内容时,生物教师就可以结合生活中污水排放和垃圾处理的乱象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找出环境污染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并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具体影响因素。对于生物基础和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生物教师还可以让其进一步思考和探究,让其通过研究尝试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实际教学过程中,家长应当积极配合教学工作,让学生观察真实生活中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以此来加深学生对该部分内容的理解和运用。在生活中,家长也可以树立榜样形象,引导学生用实践检验真理,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总之,生物教师应当认识到生物知识来源于真实生活,并让家长配合解释与引导,让学生从生活角度出发理解生物知识或解决实际问题。

(4)家长配合线上交流

一般情况下,家长的工作十分忙碌,很难抽出大块、完整的时间指导学生学习,更无法及时参与到学校教育过程中了解情况,这也对家校共育的实施造成了一定困难。既然这样的困难无法在短时间内跨越,那么家长也可以采取变通的方式参与到生物教学过程中。家校共育视域下的初中生物教学可以围绕“互联网技术”展开,通过教育平台、社交媒体、教育APP等实现“家校互联”。与此同时,家长也可以及时了解到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而在空余时间段内给予指导和帮助,让学生在家庭环境下也能够安心、放心地学习生物知识,同时能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自觉完成生物作业。例如,初中生物教师可以应用雨课堂、蓝墨云班课、畅言课堂等教育产品展开教学,及时将教学课件、视频资源等发放至学生端,让学生在课后也能够自主学习、自主复习。一方面,家长在教育和指导过程中有所参考,并能够针对具体问题给出合理建议;另一方面,家长在教育和指导过程中能够发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而能够对症下药、因材施教。而当家长遇到不解的问题或难题时,更是可以通过“发帖”与教师沟通和交流,针对具体问题给出可行、有效的解决办法。总之,初中生物教师应当利用线上平台与家长进行交流,进一步增强家校共育的及时性与互动性。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教育教学过程中,构建家校共育机制能够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生物水平、综合水平。初中学校方面应当积极与家长联系,共同商讨并落实家校共育机制。而教师也应当积极配合展开工作,增强家长的合作意识,引导家长在家庭环境下有效教学,让家长配合监督与管理学生在课外的学习情况,使学生真正养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只有这样,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才能够有效对接,进而呈现出“一加一大于二”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李猛,刘琛.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提升——《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课堂展示的有效性研究》综述[J].科技信息,2011(22).5C182B28-95CB-4A42-A834-CFE1A1F0560F

猜你喜欢

家校共育初中生物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影响小学家校共育的因素以及解决策略初探
《语文学科课后作业的有效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浅议如何化解家校教育的矛盾
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合作能力培养初探
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艺术的“变”与“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