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敌浩克”北美高海拔大岩壁攀登手记

2022-06-15徐晨辰

户外探险 2022年5期
关键词:岩壁攀岩帐篷

徐晨辰

滚滚而來的乌云

我和伊安登顶The Incredible Hulk(无敌浩克)[1]的Red Dihedral线路》[2]时,手表指针逼近下午两点。

夏季的每个午后,暴风雨都会如期而至。在初秋寒冷的攀登季末尾,我们并不太担心天气骤变。只是出发前的黎明,一层如蝉翼般的薄云静悄悄地靠近Robinson Creek(罗宾森溪)山谷,笼罩在另一侧绵延起伏群峰上空,让我们顾虑会在低温中攀岩。高海拔让稀薄的空气更加寒冷,再加上位于南面的目标线路整个上午都不会受到阳光的眷顾,多云更是会把愉快的攀爬变成七到八个小时饥寒交迫的漫长折磨。

我们本来打算爬完10个绳段后下撤。可考虑到需要横切两个绳距到西面山崖的线路顶部绳降,我们保守地选择了更安全稳妥的方式——爬完最后两个乏味的绳距,到达这座山体的尖顶,由此从背后松动的乱石堆积的沟壑里下降。

登顶合照是必须的,换成接近鞋后,我们克制地庆祝了一下,撞拳、拥抱,翻看了防水盒子中登顶者们的留言,又在本子里写下只言片语。高空呼啸的狂风一点儿没有让我们简短的停留变得舒适,它不断催促着我们手中的每一项操作。目之所及,崖壁底部是被原始冰川推凿出的V形山谷,雨季成洼,始作俑者已随冰川期的结束消失不见,空留贯穿和覆盖整片山坞的乱石场。无数巨石在距离被拉长的视野中,如同绵延漫长白色海滩上的细细砂砾。偶有挺拔的红杉点缀在季节性溪流路过的地方,小草一般大小。

更高处生不出较大的树木,唯有黄黄稀疏的野草和抱团生存的一簇簇矮松。谷地向右急转向更低处延伸,遇上更大更宽广的主干道——罗宾森溪山谷。地面的流水在那里汇集成双子湖(Twin Lakes),我们租赁的汽车就停在风和日丽的港口一隅。老人们悠闲地在湖边垂钓,遛着自家大狗或享受湖光山色中的野餐。远方群山的每条沟壑和脊线明明与我们所在的峡谷一样动辄纵深几十公里,却像极了手臂上因攀岩而肿胀凸起的血管。

如同前7个小时一样,我们忍不住不断回首,一再确认天气。晨间的薄云壮大了势力范围,厚实的长条乌云占据了四面八方的天际线。上层云朵如棉絮状地蒸发到更高的远空后,疏淡、消失。我的鼻尖先察觉到细微的空气异样,心中立刻不自觉地浮现出电影《后天》中的一幕——彻骨的冷锋袭来,快速扫过人群聚集的城市和海岸线,万物表面生出白霜,浪花被一秒冰冻。

我转身不安地对伊安说:“要是在佛蒙特,每次这种云出现,坏天气马上就会来。”佛蒙特是扎师傅的老家,每年我们都会回去拜访父母。几乎每隔一天就徒步登顶公路另一边的那座无名山头,驻足眺望整片山麓,享受美好的时刻,观察和分析从遥远的地平线上方滚滚而来的天气。

伊安马上回应:“啊,我被一颗雨滴砸到!”

我原地快速盘好70米的动力绳、绕过脖子搭在肩头时,伊安先行一步去寻找撤离线路。我们在倒攀的小径顶端汇合,以堆砌而成的小石堆确认了前进方向。一声惊雷瞬间落地,震得脚下碎石抖动,在比肩林立的山壁间来回传响。没有落下雨水,反而是无数白色小雪球哗啦啦地砸下来,听起来像是不远处欢快的山涧溪水。

“无敌浩克”

一个月前,伊安联系上扎师傅。

难得两周的假期,伊安计划从纽约飞到拉斯维加斯,再驱车去High Sierra进行高海拔岩石攀登。在大峡谷当徒步向导的扎师傅排不开工作,建议伊安联系正好有空的我。

Sierra有锯齿状山峰之意。而High Sierra是横跨在东加利佛尼亚的一片犬齿状山岭。众多品牌以此旖旎的山系为取名源泉,除High Sierra本身被一个北美户外品牌用作其名以外,2017年苹果发布了新macOS系统,取名为HighSierra。

年初在Joshua Tree(约书亚树国家公园)刚迈入传统攀5.10大关的我,摩拳擦掌地期盼着在各种风格的10线路上一展拳脚。但对扎师傅有承诺——安全第一,想爬难度线路就去运动攀,爬传统攀不要太激进,涨水平慢慢来——一直爬得非常保守,进展缓慢。接到伊安的邀请,我毫不犹豫一口答应。雄心勃勃的我们挑选了众多经典线路,Mt.Russel(拉塞尔山)的Mithril Dihedral(秘银内转角)、Third Pillar of Dana(第三立柱)的Regular Route(常规线路),还有就是Incredible Hulk(无敌浩克)的Red Dihedral(红色内转角)和Positive Vibration(正能量振动),等等。40081EB7-A290-414B-893E-250D359294F8

我暗暗地担心自己的综合能力还没到。10个绳段以上的传统5.10线路,不仅需要稳健的攀岩能力输出,同时还需具备熟稔的其他技能,如多段装备的使用、高效的领攀与跟攀的过渡、迅速建站和线路判读,等等,和在接近性较好的岩场进行单段攀爬相去甚遠。光接近无敌浩克脚下的营地就需要我们背负着25千克的装备在急剧上升的山间徒步4个小时。加之高海拔环境的空气稀薄、天气骤变,低温攀爬的体力消耗、时间紧迫等,无不考验攀岩者对野外突发状况随机应变,综合能力必须齐头并进才行。

我们在攀爬的前一天启程进山。当翻过最后一个巨石坡,这个庞然大物似一座孤岛在谷地左侧高高升起,锥形的独立山体和雪白的垂直岩壁让我们挪不开双眼。两个想法同时围绕着我,既惊叹于它的美丽——谁能抵挡住不去攀爬它的想法?也被“次日自己要用双手双脚去攀爬如此巨大的岩壁”的计划隐隐震撼。

无敌浩克这座巨型石塔的名字来源于超级英雄电影《绿巨人》。无敌浩克的巨大岩壁独成一峰,完整而雪白,它是位于加利福尼亚州东部High Sierra山系中最高大的大理石岩壁之一。我们攀登的Red Dihedral线路是经典中的经典,是徒手独攀大师Peter Croft的“四大独攀壮举线路(Big Four Free Climbs)”之一。高达460米的垂直岩壁看起来并不容易让人得手。我钦佩3个首攀者Bard、Farrell和Locke的大胆和决心,早在1975年6月他们便有了成功完攀它的想象力和执行力。而我,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攀岩者是否拥有这样的特质和能力?我谨慎地控制住这个可能给搭档带来负面影响的想法,不让它继续在脑海中蔓延。

这趟旅程虽然时间有限,但我们还是刻意针对高海拔的属性调整了攀爬行程,而非按照线路所处的地理位置做计划。汇合后,第一天我们直接摸黑驱车5个多小时从赌城达到户外小城Mammoth(马麦思),在2400多米的海拔中入眠。其后,我们也总安排在不低于这个高度的地方过夜,即使一小时车程内有更舒适的露营环境。

次日,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正午,徒步一小时后,我们愉快地攀爬了Crystal Crag(水晶岩壁)。山顶高达3000米、难度5.6、4个绳段的North Arret(北脊线)是初次的小试牛刀,彼此磨合。我们用逐步提高攀岩海拔、绳段和线路难度的方式过渡。在Third Pillar of Dana(第三立柱)上,我们找到了结伴攀爬5.10a/b的信心。初尝了稀薄的氧气给长距离岩石攀登带来的别具一格的辛辣和美妙滋味,还有悬空暴露感。

我们无时不刻地询问和查看对方的攀爬状态和身体状态,在可能发生高海拔疾病前抢占先机。我能感受到自己的攀爬能力没有在低处那么强劲,幸运的是除了轻微的头痛和厚重的呼吸外,高度的爬升并没有给我们带来过多不适。

寒冷中的攀登

随着我们双腿沉重地前进,在视野中不断增大体积的无敌浩克用它雄伟闪耀的岩面和绵延垂直的内转角裂缝不断稀释我的自信和决心。还好伊安看上去并不担忧,给我提供了不少心理上的慰藉。

但是,从最开始,我们就犯了一个潜在的致命错误。开车驶过最后一个城镇Bridgeport后,我们在管辖区的森林管理办公室登记并取得攀登许可证,没过多久手机便失去信号,当时我没太在意。到达此双子湖营地时,除了公共电话亭以外没有与外界联络的方式也没有引起我们的警觉。到达平坦的指定露营点已是下午晚些时候,不知何时,浩克左侧的山峰尖顶被层层叠叠的飞盘状云层覆盖,我们这才猛然想起——没有查看未来几天的天气预报。第一次,我们提及攀爬计划可能泡汤。

因为决定次日在黎明前启程以规避午后的气候骤变,我们来不及片刻小憩,丢下登山包后轻装前往岩壁底部。望山跑死马的道理一点没错,近在眼前的绿巨人浩克让我们气喘吁吁地足足走了半个小时。我们一寸一寸用路书图片上的路线和眼前的岩壁对照,爬上爬下用多个角度去研读和辨别走向,思考、讨论和规划需要合并攀爬的绳段。同时默默记下日落和山谷开始变暗的时刻。

当夜繁星闪耀,回想起来,对山麗营地的印象除了极致的自然美景以外,就是无孔不入的寒风。纵使两顶帐篷都被巨石包围(我还用脑袋大小的石块压在每个被帐钉固定的边脚上),阵阵狂风使我不得不抬起被睡袋包裹的双腿,去支撑摇摇欲坠的帐篷顶。而黄沙随着狂风从关不上的内帐拉链毫无阻挡地灌了进来,我用登山包挡住侧面也无济于事。

若有若无的梦境被狂风和寒冷打成片断后消散。想来奇怪,一夜浑浑噩噩基本没能进入深度睡眠的我,无数次醒来倒也都神清气爽。5点半,我裹得严严实实地从帐篷里钻出来,吐出一大口白色的雾气望向山巅。我听到伊安的充气睡垫,它总是发出窸窸窣窣如搓揉塑料袋的声音,他也醒了过来。40081EB7-A290-414B-893E-250D359294F8

“天气怎么样?”从帐篷中传来他睡意朦胧的声音。

“薄薄的云层在浩克后方,对面很远的地方也有。”我回答。

伊安顿了顿,“要不我们再等等?现在爬太冷了!”

我瞄了一眼黑暗中露出山体轮廓的浩克,它看上去更加高不可攀,“行,要不半小时后再看情况?”说着我又迫不及待地钻回了帐篷。

幽幽的血橙色霞光点亮了7点的恬静山谷,我们站在线路正下方,只带了必要的零食和饮水,换上攀岩鞋,用力搓着双手,开始攀登。伊安领攀第一段,在摸到岩壁的一刹那手指失去了知觉,刚通过20多分钟的攀岩回过血来,不得不停下建站,换我跟上。我的膝盖因寒冷而突突颤抖,手指在冰冷的裂缝中感到刺痛,脚趾也被岩鞋挤压得失去供血。不知是不是因为攀岩后体脂降低的缘由,我对寒冷的耐受力一年不如一年。

我领攀第二段,聚精会神地读线和攀爬让人与岩壁合为一体,随着它的起伏而起伏,忘记了沉重的呼吸,也淡化了寒冷的影响。在领攀第四个绳段时,突然感觉身下一热,我也没太担忧,只是嘱咐伊安如果看到我的裤子有血迹不用太过担心,生理期提前到访而已。另外,跟攀也无法如此享受,不仅装满接近鞋和水的小包变得足以察觉地沉重,快速清理装备、一刻不停地在线路上移动等因素都将我与岩壁的连接一次次剥离。

12个绳段中有两个5.10,最经典、最“值钱”的是第三个绳段——一条看似不长,一开始攀爬就感觉通天的内转角垂直裂缝,Dihedral路线。这条裂缝难度持续,对耐力和技巧要求颇高。我爬裂缝的能力欠佳,还需打磨,于是把money pitch让给了伊安领攀。就这样,和伊安交替领攀直到完成整个线路。攀岩以来第一次全程没打开过粉袋,即使领攀时也穿着两条裤子、一件保暖夹克和一件羽绒夹克。根据山顶的小登记册来看,上一支队伍还是在9天前的9月19日登顶,如果我们成为今年的最后一队也不会感到惊讶。

在风暴中下撤

从三级地形[3]的陡峭南面山脊中向下攀援,肆虐的大风夹杂白雪在高耸的岩壁间快速回转,能见度缩短,稍一恍神儿就可能致命跌落。我嘴中念念有词、不停提醒自己:滑坠是高山活动的最大死因之一,不要心急,不要心急,先观察、挑选可延续的线路再小心地从一个手点移动到另一个手点,对落脚的碎石和细砂持保守态度……

睫毛结冰、视线模糊的我们找到了由绿色和橘色扁带连接着挂片组成的下降站。我又一次为新买的皮革保护手套感到欣慰,到顶后我就立刻戴上,僵硬的手指在下降的过程中可一点好处都没有。第二段绳降结束时,蓝色晴空早已被滚滚乌云取而代之,隆隆雷声落在与我们一壁之隔的前方山坳,每次传来都让我们睁大眼睛面面相觑。时间紧迫,但我们仍旧坚持谨慎地移动,放低身体重心、双手在巨石的支撑下较为安全地迅速下行,随时准备化解下滑的惯性。最终,到达被称为膝盖杀手的松动岩屑坡。

这段陡坡近乎垂直,底部由大如轿车的巨石组成,上面部分是勉强到达一定平衡的尖锐砾石,形状大小各异,或片状或块状。经过几个世纪的堆积,看似全盘稳定,实则牵一发动全身。单颗石子的移动能引起一片小规模碎石流,看似稳定的餐桌大小石头也不值得信任。风险从一只不幸的臭鼬身上得已窥见,我们从它的遗体边经过,黑白相间的漂亮皮毛上密密麻麻地覆盖着雪球,没有一丝血迹。

片片雪花转瞬升级成黄豆大小的雪球,胡乱地拍在我们的脸颊和身体上。之前清晰的秀丽山谷现在无比模糊,偶尔在云雾的间隙,眯着双眼能瞥到如指甲一般大小的两顶帐篷。我们掸落身上白雪的速度跟不上下雪的节奏,它们逐渐堆积在头盔上、兜帽中、粉袋里。天气和地形考验着心智和身体的双重耐力。我们找到一点窍门,走出之字形路线尽力缓和坡度。

一高一低的我们注意着自己的脚下,起先没顾上留意对方的相对位置。几次伊安大喊“石头!”我慌乱躲避后,我们意识到在坏天气中,除了想要尽快脱离苦海的自己是最大的敌人外,其中一人带落的石块也可能误伤到同伴。

说不清多少次我们的双腿混合着乱石一起下滑,走到膝盖隐隐作痛。缭绕深谷间的云层淡化成山岚,高度降低一些后,雪球融化成水,变得更加湿滑,还好坡度减缓了不少。我也奇迹般地捡回了从第三个绳段顶部掉落的红色岩刷,它就静静躺在靠近线路起始位置的岩壁根部。从登顶算起,我们仿佛經历了一场磨难,两个多小时后,精疲力竭地回到平缓地带。本该视野开阔的营地被白雪和云雾包裹着,不再是风和日丽的气氛,变得萧瑟不已。相互拍掉身上的积雪后,我们回到各自软趴趴的帐篷中躲避暴风雪,缓一口气。

大概半小时后,帐篷内突然亮堂起来,云破日出,太阳再次登场。云雾填满了整个深谷后从低处涌上来,时而澄净,时而朦胧。光芒一有机会就从间隙中闪耀开来,浩克的身姿若隐若现,如梦如幻。我唤起温暖睡袋中的伊安。他瞬间忘记了疲惫,被眼前的美景震撼得大呼小叫,跑前跑后寻找最完美的角度并用老式胶卷相机捕捉。我们除掉帐篷上方和四周的白雪,不让随时可能融化的冰水打湿地垫流入帐篷底下。

不多久,雪水又冻结成冰,篷布变得晶莹而僵硬,预示着又一个寒冷的夜晚降临,还好这次没有咆哮的狂风,我们带着完攀的喜悦在浩克的山脚下甜甜地入睡。

[1] The Incredible Hulk直译:了不起的(绿巨人)浩克,攀岩人也简称它为the Hulk。

[2] Dihedral是一种如翻开的书本一般的内转角岩壁。在这条经典线路上,第三段的内转角让这个绳距的线路成为经典中的经典。

[3] Class Ⅲ属于攀岩者们熟悉的Yosemite Decimal System(YDS)优胜美地攀登难度分级系统。攀岩是Class Ⅴ,也就是5.10、5.13中“5”的来源。徒步位于Class Ⅰ,偶尔用到双手的辅助的徒步是Class Ⅱ,而文中提及的Class Ⅲ是在更陡峭地形中手脚并用的简单攀爬,有可能会用到绳子作为保护。40081EB7-A290-414B-893E-250D359294F8

猜你喜欢

岩壁攀岩帐篷
帐篷里的笑声
帐篷
一只鼠兔
带上帐篷去旅行
波比攀岩
岩壁野餐会
在户外过夜
途遇大蟒蛇
攀岩
攀岩世界杯:速度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