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产教融合背景下汽车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

2022-06-14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2年6期
关键词:产教校企实训

王 力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兰州 730060)

0 引言

高职教育是为社会输入人才的重要途径[1-2],是培养专业技术型人才的重要院校之一,对于社会发展与人才建设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视程度逐渐增加,并给出相应的改革策略进行政策改革,标志着对我国高职教育提出来更高、更加专业的要求[3]。“产教融合”可以积极引进社会组织及相关企业参与到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中,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推动相关教育产业、社会企业、高职院校的密切合作,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效率与质量,实现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同时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将教学与科研工作相互结合,有利于提高自身教学素质,促进企业发展与地方经济繁荣[4-5]。

随着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现有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标准与培养等级远远滞后与企业要求与社会发展,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满足企业的实际岗位需求,因此没有发挥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作用与意义[6]。

1 “产教融合”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内涵及发展意义

1.1 发展内涵

“产教融合”是指相关高职院校将产业发展与教学密切结合,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将高职院校形成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科技服务为一体教学模式,加强校企合作,将产业与教育的深度合作,是高职院校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而与社会企业开展的深度合作,是未来培养“大国工匠的重要基础条件,其运行机制如图1所示。

图1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机制内涵示意图

1.2 发展意义

1.2.1 提高院校自身竞争力

我国汽车保有量连年攀升,另一方面随着新能源汽车的逐渐发展,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研发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7-9],在传统汽车发展的基础上新增加了现代传感技术、信息通信技术、电气控制技术与电池技术等,因此对高职院校汽车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但是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中存在与社会发展脱节,教学模式陈旧,课程传统,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及市场需求等问题,因此,相关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教学改革,对于促进高职院校自身发展与提升高职院校的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1.2.2 促进社会产业发展

随着近几年社会发展及相关企业生产对专业化技术人才的需求量逐渐升高,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及学生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挑战。“产教融合”可以积极引进社会组织及相关企业参与到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中,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产教融合”教育模式下同时可以推动相关教育产业、社会企业、高职院校的密切合作,加强校企合作,可以推进高职院校改革进程,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效率与质量,实现技术型人才的培养,满足当前社会各个行业的发展需求,同时可以保证学生就业率,又能提高专业型人才培养的质量。

1.2.3 提高学生培养质量

“产教融合”教育模式是加强高职院校与社会企业相互融合,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条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创新性,激励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不断进行探索学习,而这种创新精神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主要目标之一;另一方面,学生在企业工作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勤工俭学的机会。

1.2.4 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教师理论知识较为丰富,但是缺乏一定的实践能力,这也限制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与发展,基于“产教融合”教育模式,创建学校实训基地,加强校企合作,可以为教师提供一个好的技能操作平台,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将教学与科研工作相互结合,有利于提高自身教学素质,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条件之一。

1.2.5 有利于促进企业发展与经济繁荣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可以促进地方经济建设及人才建设,与地方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大多数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都与当地经济优势产业的发展紧密相关,高职院校积极加强“产教融合”教育模式还可以带动地区产业发展,促进地方经济繁荣。

2 “产教融合”背景下汽车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2.1 校企合作较为困难

高职教育中校企合作是基本的人才培养内容之一,校企合作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但是在目前校企合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校企合作制度不健全,合作不够深入,目前相关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存在合作范围小、合作层次低、合作内容不完善等问题,高职院校和企业之间缺乏动力机制。校企合作课程和实践之间安排不合理,责任划分不清晰,研究成果的归属于划分都没有一套完善的制度与规范。

2.2 高职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脱节

高职院校对人才培养要求普遍较低,一些高职院校由于缺乏校企合作及相应的实训基地建设,导致学生专业技能无法很好的适应社会岗位的实际需求,导致高职教育内容与社会岗位的实际需求脱节,应该加强产学合作、产教融合,积极探索高职院校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2.3 科研经费不足,创新性较低

高职院校是培养技术型人才的重要院校之一,但是一些地方教育部门对高职院校技术型人才的培养重视程度低,没有给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及学校发展改革足够的重视,科研投入资金投入较少,财政资金的短缺,限制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发展。另一方面,课程设计在实际发展与学生学习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与困难,部分高职院校课程设计内容陈旧传统,缺乏积极探索与创新精神,进而会限制学生个人能力的提升,需要在课程设计中进行不断摸索,逐步提高课程的创新设计,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3 “产教融合”背景下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构建

“产教融合”,首先是“产”,就是将专业所学知识真正应用到实际生产中,以社会企业真正发展为前提进行专业教学;其次是“教”,是指实际生产需求与高职院校的教学紧密结合,保证高职院校的教学发展及人才培养模式适应市场的需要。在实际应用中,应该做到构建以社会发展为需求的课程教育体系,创新构建实训基地的假设与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建立数字化与智能化实训服务平台,加快行业技能保准与等级评价体系的构建等,具体如图2所示。

图2 “产教融合”背景下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任务

3.1 共同参与课程体系研发

构建科学合理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开发相应课程的实训教材。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在学生完成文化课、专业基础课学习的基础上,再进行专业实践课程的学习。专业实践课程的学习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掌握基本实践操作的基本内容,第二阶段是产品模拟加工,通过实操训练,掌握基本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第三阶段是顶岗实习,在学生独立完成一项任务之前,先在专业技能师傅的指导下进行生产,逐步过渡到独立操作。

3.2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双师型”教师即兼具专业知识与技术技能的教师。教师是人才培养及课程设计的主体,是推进教育发展,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学校品质的主要推动力,是支撑国家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关键力量,建设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快速推进高职教育现代化的基础性工作。

3.3 创新实训基地建设

在进行校企合作前,首先应该对双方资质进行考察选择,相关高职院校对企业的产品生产、法人代表、注册资金、设备情况、管理情况等进行考察与评估,高职院校业应向生产企业提供必需的资料和考察情况;在高职院校进行产教结合的过程中,生产企业管理制度逐步转移到实训基地的建设与管理中,逐步推进企业文化与高校文化的融合,企业发展的精神与文化可以丰富高校学术氛围与文化内涵,实训基地建设完成后,高职院校应该加强与企业之间的联系与融合人,如定期邀请企业管理人员到学校宣讲企业精神、企业文化,引导学生自觉培养当今社会企业需要的岗位职业精神与职业素质,为学生更好地步入社会岗位提供一定的基础。

4 结论

“产教融合”是提升高职院校自身竞争力,促进社会产业发展、提升学生培养质量及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未来培养“大国工匠的重要基础条件。本研究以高职院校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例,基于“产教融合”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内涵与发展意义,提出“产教融合”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体系构建的基本条件与当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未来“产教融合”应该逐步加强校企合作,让企业共同参与到高职院校课程建设中,逐渐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与的发展等。研究结果可以推进高职院校改革进程,对于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效率与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产教校企实训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