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进行纸笔考试”后,小学低年级何为?

2022-06-14魏永权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22年5期
关键词:纸笔家校考试

魏永权

根据“双减”政策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考试管理的通知》要求,“小学一二年级不进行纸笔考试”。上学期末,各地小学纷纷变纸笔考试为游戏类、情境式、趣味化的“认认记记、读读背背、讲讲练练、写写算算”等多样的、综合的方式,学生无须书写,不用分数呈现,难度系数“大为降低”。

毫无疑问,取消纸笔考試把小学低年级的学业负担减到了极致,按说会是学生高兴、家长称快、皆大欢喜,但有不少家长、教师认为这样的减负矫枉过正,担心孩子的学习会“缩水”。笔者以为,取消纸笔考试绝不是撒手不管放任自流,绝不是淡化质量一“玩”了之,绝不是交给三年级一个烂摊子。不进行纸笔考试后,要做到“五个更加注重”。

更加注重夯实基础。幼儿园完全“去小学化”后,语文学科的拼音生字、查字典,数学学科的识数计算、混合运算等,都需要在小学低年级进行启蒙、强化。《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一二年级要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占整个小学阶段识字量的53.3%。可见,一二年级打好基础非常重要。如果在低年级不进行一定的强化训练,进入三年级以后,问题将集中爆发出来,比如不会拼音、看不懂题目、作业拖拉、一时无法适应纸笔考试等。这就对老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老师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和分层教学的能力,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全面打好听说读写算等基础功底。一年级要抓好幼小学段间的衔接,做到应教尽教、精准教学。二年级要做好低中学段间的衔接,保证无缝对接,平稳过渡。这样,到了三年级,就能很好地适应,不会留下知识、能力和习惯的“代沟”。

更加注重习惯培养。小学低年级是从幼儿园到小学的一个重要转变阶段,完成从“去小学化”“游戏化”学习到“小学化”“规矩化”学习的重要转变。在这个阶段,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习习惯非常重要。许多幼年所学、启蒙习得终生难忘、毕生受用;同样,孩童时期养成的陋习也很难改掉。低年级的握笔、写字、读书、作业、用眼,听说坐立行止,等等,都要非常注重培养正确的姿势和良好的习惯,绝不可等闲视之。必须从点滴做起,让学生从一开始就进入正确轨道,“习惯成自然”。

更加注重家校结合。绝大部分学生自律程度有限,而部分家长对于自家孩子学业上的问题不是很了解,平时只能靠与老师的沟通交流和看学生的考试成绩。没有了纸笔考试,导致家长无法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水平,造成家校信息的不透明、不对称。所以,家长一定要配合老师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督促孩子把该掌握的基础知识掌握好。家长要多陪伴孩子,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中去,和老师一起帮孩子解决学习上的问题,真正形成家校教育合力。

更加注重综合评价。没有分数,但必须有必要的诊断。取消纸笔考试绝非不要考试,只是在考试(测试)的形式上求创新、有创意、寻突破,变“答试卷”为“考能力、评素质”。要综合评价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迁移运用能力,不断探索活动展示评价、拓展延伸评价、信息技术评价、综合素养评价。可通过好玩有趣的游园闯关、才智展示等活动进行测试评价,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测、乐中学,学以致用,融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为一体,更加体现学生的聪明才智和综合素质。

更加注重素质教育。取消纸笔考试的初衷是“减负”,目的是引导学校按照人性化和多元化的教育理念来开展教育工作,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和成长。要结合幼升小的年龄特点和学生的个性差异,更好地因材施教,扬长避短。要利用“淡化”考试之机,落实“零起点”教学,培养学生动手动脚、动口动脑、动心动情等各方面的能力,更好地引导孩子们成于德、长于智、强于体、陶于美、践于劳,“五育”并举,融合创新,让未来的建设者更具建设性,接班人更有可靠性。

责任编辑/杨万军

猜你喜欢

纸笔家校考试
“无纸笔”闯关,乐翻天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单宝塔诗
诗书画印纸笔——中国画的独特形式
相如还乡
家访是家校联系的"润滑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