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战时期延安地区的新闻传播工作研究

2022-06-14窦小忱

新闻爱好者 2022年5期
关键词:抗战时期新闻传播报刊

窦小忱

【摘要】抗战时期延安地区的新闻事业在困境中进一步发展,各类媒体和广大新闻工作者都积极投入救亡图存的浪潮中,中国共产党在较短时间内也顺利完成了新闻传播体系的初步布局。诸如新华通讯社、新华广播电台等各类传媒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传播党的声音和群众的呼声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梳理抗战时期延安地区新闻传播工作实践历程的基础上,系统总结延安地区新闻传播工作的历史贡献,以为当代新闻传播工作提供一些启示。

【关键词】抗战时期;延安地区;报刊;新闻传播

新闻传播工作是党的事业的一部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随着党的组织体系不断完善,新闻媒体逐渐发展成为宣传马列主义、动员人民群众参加革命、促进自身建设的重要武器,成为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整个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闻传播工作就像一把利剑一样插入敌人的心脏,有力地鼓励了根据地、国统区、沦陷区人民的抗战,因而获得民众广泛的支持。[1]不仅如此,抗战时期延安地区的新闻传播工作在整个中国新闻史上也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其对延安地区形象的塑造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使外界对中国共产党的大后方有了更多的了解。[2]因此,深入探究其发展历程,分析其重要的历史作用,并总结对当代新闻媒体工作的启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抗战时期延安地区新闻传播工作的实践历程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随着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达成并全面落实,以抗日救亡为主的舆论导向影响着全国人民,国民党当局也稍微放松了对言论出版自由的控制。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共产党在国统区创办了许多报刊并公开发行,扩大了自身的影响力,并与其他党派创办的新闻媒体一道,在全国范围内构筑了坚固的抗日宣传阵地。[3]

(一)报刊事业发展历程

1935年底,中共在延安的瓦窑堡恢复出版了《红色中华》(1931年12月11日创刊于江西瑞金)这一重要的报纸,但随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发行规模并不大,传播范围也非常有限。随着“西安事变”爆发并得到和平解决以后,党敏锐察觉到时局变化对新闻事业的有利影响,加紧创办各类报刊。尤其是党中央机关进驻延安后,当地的新闻传播工作迅速发展。为了更好地扩大党的报刊的影响力,中央决定自1937年1月29日起,将《红色中华》改名为《新中华报》,其发行机构也由“红中社”改为“新华通讯社”,社址也从瓦窑堡迁往延安城内。《新中华报》经常刊登党的重要文告及主要领导人的讲话,积极宣传党的抗日救国主张和根据地的建设情况。

《解放》是抗战时期党中央的机关刊物,其于1937年4月24日在延安的蓝家坪正式创刊。为了配合抗战的需要,《解放》这一刊物曾在国统区发行,但1941年秋在国统区停刊。《解放》先后刊登了《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目前阶段的任务》《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等重要文件和文章,号召动员全国力量积极争取抗战的胜利。

为了应对抗战形势的变化,党中央1939年决定在延安地区建立一个完整的报刊系统,并以中央机关报为中心。随后,党将《新中华报》进一步改组为党中央与陕甘宁边区政府的机关报。[4]

随着报刊系统的运行,延安地区先后创办了《边区群众报》《新文字报》等各类报纸。除此之外,还有《共产党人》(中央机关内部刊物)、《八路军军政杂志》(八路军总政治部主办)、《中国工人》(党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主办)等一系列杂志。据不完全统计,整个抗战期间,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在延安及陕甘宁边区出版发行的报纸有12类,期刊61类。[5]由此可见,整个抗战期间,中共中央在延安地区建立了一个完整的报刊系统。

(二)广播通讯事业发展历程

抗战时期,延安地区逐步建立起了报刊发行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加强通讯设施建设,发展广播通讯事业。为了团结更多的群体参与抗战,党在1937年将原来的“红色中华通讯社”改名为“新华通讯社”,但管理机构未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中共领导的抗日斗争范围不断扩大、人民群众的抗日激情不断高涨,通讯社发稿的范围也不断扩大,其成为延安地区向外传播抗战信息的主要窗口。此外,通讯社的编辑还将国外的电讯翻译成中文,编辑成油印版的《每日电讯》(后改为《今日新闻》),再传递给党中央及各级机关阅读,进一步扩大了新闻传播的影响范围与影响力。[6]

1939年初,党中央决定拆分新华通讯社与《新中华报》,并在党报委员会领导下独立开展宣传工作,由向仲华担任新华通讯社的社长。随着延安地区新闻事业的发展,新闻专业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新华通讯社建立了超过30人的专业新闻队伍。为了指导各个抗日根据地的宣传工作,新华通讯社先后安排大批骨干力量深入敌后抗日根据地,并成立许多分社,从而初步建立了以延安总社为中心的新华通讯社网络体系。抗战胜利时,新华通讯社总社已发展到124人,并建立9个总分社和40个分社。[7]

抗战时期,党还积极筹划创办无线电广播,但因设备和技术限制一直没有实现。1940年3月,周恩来在考察完苏联回国时,克服重重困难给延安带回了一部广播发射机,延安地区迅速着手建立广播电台。经过近一年的艱苦努力,终于在1940年年底成功创办了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并顺利开播,实现了党的新闻广播事业的重大突破。延安地区的新华广播电台是新华通讯社的组成部分,由广播科专门提供广播稿件,与通讯社的文字广播互相配合,积极宣传党的政治主张与各项方针政策,并向国内外传播根据地生产生活、武装斗争的实际情况,因而在国内乃至整个国际社会产生了广泛影响。从当时新闻传媒生态格局来看,延安地区的新闻传媒事业已经突破了单一的平面纸媒发展阶段,实现了纸媒和电子媒体同步发行,报纸、期刊及通讯广播事业齐发展。

二、抗战时期延安地区新闻传播工作的历史贡献

(一)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

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自传到中国便备受进步的人士推崇,其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所代表的坚定阶级立场和延安地区的政治主张、军民的思想意识高度契合,因而发展成为党新闻传播工作的主流思想。与此同时,面对纷繁复杂和不断变化的政治环境,当时广大的新闻工作者亟须正确的新闻理论不断充实与武装自己的头脑,以更好地适应国内形势的变化。此外,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虽然在中国已经传播很长时间,但因为国民党当局长期对新闻言论出版自由的限制,所以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并没有在中国扎下根基,因而也需要延安地区朝气蓬勃的新闻传播大舞台,以便为其提供便于生长的沃土。由此可见,延安地区的新闻事业快速发展为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提供了良好条件。[8]

(二)实现了新闻信息最大限度的共享

从新闻报道角度说,其内容被广大受众所认同,而受众的价值观念与行为模式也从他们所获取的信息中得到进一步印证,且新闻报道信息所传递的价值观念也被受众首肯,则新闻报道的内容就具有了推广的意义。[9]在民族存亡的危急时刻,为了使国内及国际社会了解延安及陕甘宁边区政府所实行的各类政策,鼓舞更多力量参与抗战,延安地区的新闻媒体主要任务就是将敌后抗日根据地取得的胜利以及各种英雄事迹,乃至对抗日有利的新闻传播给广大人民群众。当时,只要是对抗日和团结有利的新闻,都可以通过报刊、广播等载体传播到社会中。

毛泽东曾经指出:“党的一切方针政策,都将通过《解放日报》和新华社向全国人民传达。”[10]抗战时期,虽然各党派都在通过自己的方式与日本帝国主义作斗争,但我党的斗争方式与他们有显著的区别,主要体现在斗争目标的群众性与公开性。因此,延安地区积极发行大量的报刊,就是要向广大的人民群众传播抗战主张和斗争方向,充分借助报纸的力量,使党的政治主张和纲领政策能够最迅速和最广泛地传达到人民群众那里。因此,延安地区利用报纸、广播等各种可以利用的载体,使大量有利于抗日、民主的新闻信息不断传播,历史已经证明,这种传播策略确实产生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三)坚守了延安地区的舆论阵地

抗战时期是一个特殊时期,虽然国共两党实现了联合抗日,但在意识形态上的分歧仍然存在,国民党右派还经常制造摩擦,加上日本帝国主义的劝降、奴化宣传,所以当时舆论竞争一直非常激烈。面对这样恶劣的形势,党始终坚持以马列主义新闻理论作指导。一方面,充分发挥报纸的“喉舌”作用;另一方面,延安地区的新闻机构出版大量关于中国抗战问题的著作和文章,从而坚守了大后方的舆论阵地。延安地区的广大新闻工作者在有限的条件下,仍然保持新闻传播工作的时效性,当地的新闻机构凭借党中央及各级机关驻扎在延安的地理优势,随时掌握各级机关的信息,并将党的最高决策快速传递给社会。广大新闻工作者充分利用各种载体传播党的方针政策:新闻工作者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在搜集人民群众斗争信息的同时也向他们传播信息;大批新闻工作者积极投身到抗日前线,第一时间掌握并传播前线战况;新闻工作者主动与世界其他反法西斯世界国家的媒体和驻中国的记者取得联系,及时了解世界反法西斯抗战情况,同时报道国际新闻。因此,无论对党内和党外、国内和国外的新闻,延安的新闻工作者一直秉持准确、及时报道的原则,扮演了最快传播新闻信息的角色。

三、抗战时期延安地区新闻传播工作对当代的

启示

(一)始终坚持党管媒体的原则,密切联系人民群众

早在延安时期,党的领袖毛泽东就秉持“政治家办报”的新闻思想,这一思想一直延续到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最具中国特色的新闻观之一。抗战时期,延安地区的新闻事业始终都在党的领导下传递党的声音,新闻媒体成为党手中的一把利剑,使边区、国统区、沦陷区乃至国外都能知晓我党的政策与主张。因此,新时期要继续加强党对媒体的领导,尤其身处全媒体时代,更应该规范管理媒体,使其成为正确引导舆论、凝聚全国人民共识的重要保障。在保证党管媒体的基础上,还要高度重视联系人民群众。抗战时期,延安地区作为指挥根据地抗战的总枢纽,通过报纸、广播等宣传手段开展了大量的宣传工作,这不仅有效提升了陕甘宁边区人民的文化教育水平,更是赢得了全国人民的理解、信任与支持,得以和他们结成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因此,新时期的新闻传播工作应该秉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原则,多传播人民群众感兴趣的事物,多报道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民生事物。新闻媒体要以简单通俗的语言向人民群众及时传达党和国家的施政方针和各项政策,帮助人民群众理解其内容,使其能够自觉地宣传这些信息,使人民群众紧紧围绕在党和国家的周围。

(二)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在全媒体环境下建立健全媒体管理机制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特殊的规律,新闻传播事业也不例外。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正确认识和遵循新闻媒体的传播规律是新时期推动新闻事业发展的重要前提。抗战时期,毛泽东等党的领导人针对新闻事业发展的共同点集中体现在:坚持新闻的客观真实性。这是新闻工作得以存在与开展的基础。抗战胜利后,党领导人民群众继续开展解放战争,建立了新中国。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乃至现在仍然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但在自媒体快速发展的今天,通过移动终端传播的许多信息并没有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网络上充斥着各种空话、套话,有的媒体甚至捏造事实和编造谎言。这类毫无价值的负面报道屡见不鲜,极大地扰乱了新闻传播市场。面对这样的新闻环境,我们要做到两点:一是高度遵循新闻媒体的价值规律,而最根本也是最核心的要素即新闻的真实性。客观真实性是新闻的本质特征,新闻从业者在准确报道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将时、效、度这三个要素作为检验新闻传播工作合格与否的标准。二是建立健全媒体管理机制。全媒体环境下,只有牢牢掌握新闻传播系统运行的规律并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才能使新闻媒体规范、高效地运转。现阶段,媒体融合已经成为管理新闻媒体和抓好意识形态建设十分急迫的工作。因此,必须在遵循新闻传播规律的基础上采取多种措施建立健全媒体管理机制,规范新闻信息传播,继而提升其影响力。

(基金项目:2021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广告产业智能化发展中的数据垄断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1BXW080)

参考文献:

[1]王利民.晉察冀边区党的新闻宣传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14:2.

[2]黄鑫.非凡事业红色传承:百年中国共产党新闻传播历史、理论与实践论坛综述[J].新闻爱好者,2021(8):95.

[3]唐伯友,扶小兰.抗战时期党的大后方新闻媒体统战工作研究[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9(6):69.

[4]朱联营.延安时期中共新闻传播思想的创新实践及当代启示[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40-41.

[5]张光.陕西省志·报刊志[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0:261.

[6]朱联营.延安时期中共新闻传播思想的创新实践及当代启示[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40-41.

[7]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240-241.

[8]刘畅.陕甘宁边区新闻出版业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6:22.

[9]李兴亮.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新闻传播[D].成都:四川大学,2002:80.

[10]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3:56.

[11]吴榕芳.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探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3:52-54.

(作者为商丘师范学院传媒学院副教授,硕士)

编校:张红玲

猜你喜欢

抗战时期新闻传播报刊
抗战时期的“跑警报”
百强报刊
《小学生必读》再次入选向全国少年儿童推荐百种优秀报刊
自媒体与传统媒体新闻传播的互补性研究
当传播遇上新技术,媒体人需怎样的新闻坚守?
运用科技手段提升传播力
新闻传播专业硕士产学对接路径重构
抗战时期间谍剧综论
2009年10月报刊广告刊登额排行榜
论抗战时期中美空军联合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