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研判战略机遇期的百年历程及经验启示

2022-06-14祝伟伟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历程启示经验

祝伟伟

摘   要: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来,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关于战略机遇期作出了诸多正确判断,而国际态势、国内环境、重大战略目标导向、执政党主体自觉、科技发展等是党研判战略机遇期的一般性要素。中国共产党在研判和把握战略机遇期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要发挥主体主动性,保持战略自信,及时研判并科学认识机遇与挑战并存;要增强战略定力,科学制定战略并付诸实施;要提高战略自觉,实现从认识重要战略机遇期到塑造重要战略机遇期的转变。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战略机遇期;历程;经验;启示

中图分类号:D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9-6922.2022.03.001

文章编号:1009-6922(2022)03-05-07

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不断分析把握世情、国情、社情,对世界和国家发展形勢做出了诸多正确预判,领导中国人民多次抓住战略机遇期,顺利完成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1]23处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关键阶段,研究党在百年奋进历程中对战略机遇期的研判规律及经验启示,对新时代赢得战略主动、顺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中国共产党研判战略机遇期的百年历程

建党百年来,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对不同时期发展形势进行了判断,多次研判并把握战略机遇期,不同程度地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在“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一概念提出前,中国社会发展并非不存在战略机遇期,依据多个时期的主客观发展环境特征可以判定为特定时局下的战略机遇期。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现在的时机很好”“接近着胜利的时节”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面临着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很长一段时间内,由于反革命力量强大及党缺乏自身建设经验,革命发展整体处于被动地位,这种情况在土地革命时期尤为明显。综合国内外形势,直至抗日战争后期,党迎来了取得革命胜利的关键时节。

抗日战争后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趋势及国际社会的援助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外部条件,党的正确领导及人民群众的团结抗战是内部条件。在这一时期,党中央果断决策,发出了争取抗日战争胜利的号召,提出“目前共产党人在全世界的任务是动员各国人民组成国际统一战线,为着反对法西斯而斗争,为着保卫苏联、保卫中国、保卫一切民族的自由和独立而斗争”[2]806。一方面,关于国际社会发展形势,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开幕词中强调:“现在的时机很好。在欧洲,希特勒快要被打倒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要的一部分是在西方,那里的战争很快就要胜利了。”[2]1025毛泽东同志准确判断出西方战局的胜利趋势,给予中国革命以信心。另一方面,关于国内革命形势,毛泽东同志强调:“在东方,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战争也接近着胜利的时节。”[2]1025在国内外有利因素的合力下,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大势所趋,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迎来了决胜阶段。

解放战争时期,面对打倒蒋介石反动统治集团的革命任务,党和人民抓住革命机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扫清了最后障碍。虽然国民党反动派在武器及规模上处于优势地位,且受到美英等国的支持,但是渐失的道义和人心决定了其最终失败的命运。“蒋介石反动统治集团就将在广大人民面前日益丧失自己的威信,遭到严重的政治危机和军事危机。”[3]1214这一时期国际发展形势亦对革命有利,“苏联力量的增长及其外交政策的胜利,世界各国人民的日益左倾及其反对本国和外国反动势力的斗争的日益发展,这两大因素,已经迫使并将继续迫使美帝国主义及其在各国的走狗日益陷于孤立。如果再加上无可避免的美国的经济危机这一因素,必将迫使美帝国主义及其在各国的走狗更加处于困难地位”[3]1214-1215。可见,综合当时的时局发展,国民党反动统治集团既面临国内人民“人人喊打”的绝境,还受到国际社会“口诛笔伐”的重压,这些都决定了其穷途末路的命运。

从时局判断来看,不管是抗日战争后期还是解放战争时期,党和人民都面临着反帝反封建革命目标最终完成的战略机遇期。正是由于党中央拥有政治远见和战略眼光,抓住了决胜的战略机遇期,才得以顺利推翻“三座大山”,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胜利。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社会大变动的时期”“总的看来形势是向好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在1953年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现在是处在一个社会大变动的时期。中国社会很久以来就处在大变动中间了。抗日战争时期是大变动,解放战争时期也是大变动。但是就性质说来,现在的变动比过去的变动深刻得多。”[4]267这一判断既是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战略机遇期的回顾,又强调了当时社会处在战略机遇期。

“社会大变动的时期”面临着“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5]144的发展任务,党对国内外发展环境进行了分析。从国际形势来看,虽然美苏两极对峙增加了战争风险,但“整个国际形势是向好发展,不是向坏”[6]。周恩来同志指出:“国际的紧张局势确曾得到一定程度的缓和,给全世界人民特别是亚洲人民带来了新的希望。”[5]148后来,周恩来同志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和平共处的原则”[5]118为国内建设创造了更有利的国际和平环境。这一时期,中国积极同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巩固同苏联的团结,巩固同一切社会主义国家的团结,这是我们的基本方针,基本利益所在。再就是亚非国家以及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我们应当巩固和发展同他们的团结。有了这两种力量的团结,我们就不孤立了。至于帝国主义国家,我们也要团结那里的人民,并且争取同那些国家和平共处”[4]242。“团结”政策有利于扩大统一战线,巩固新生政权,为社会主义建设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B5F2FA2E-8CD4-41A0-93B1-4A7CB397A425

从国内发展态势来看,党对自身建设、社会主义建设及科技的重视等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国内环境。经过了革命和建设的历练,党拥有了“成百万有经验的干部……他们都是我们国家的宝贵财产。东欧一些国家不很稳,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没有这样一套干部”[7]。同时,党开展了多次影响深远的整风运动进行自我革命。毛泽东同志指出:“如果我们把作风整顿好了,我们在工作中间就会更加主动,我们的本事就会更大,工作就会做得更好。”[4]275再者,党“在批评了教条主义之后来提倡学习苏联”[8],逐渐实现了从“以苏为师”到“以苏为鉴”的转变,独立自主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最后,党更加注重发挥知识和科技的作用。毛泽东同志的技术革命思想孕育了对中国第一个社会主义战略机遇期有重要影响的发展思路,这就是以技术革命推动新兴工业和传统工业并行发展,第一次现代化和第二次现代化的前沿科学技术齐头并进的发展战略[9]。这些因素为国内经济社会发展赢得了更长的发展时间,为物质基础积累提供了积极保障。

总体来看,党和人民在经受革命历练后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对时局的判断也更为准确。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把握国内外发展机遇,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成果,积累了建设经验。但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稍有不慎机遇就会转为挑战。

(三)改革开放以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党对战略机遇期的认识越来越深刻。邓小平同志对世界局势作出了整体判断,“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问题上,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10]。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提出:“要抓住机会,现在就是好机会。我就担心丧失机会。”[11]375经过改革开放,我国社会发展在新世纪迈上了一个新台阶,现代化建设迎来机遇期。

新世纪以来,政治格局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科技精深化发展,各国都想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实现跨越式发展。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判断:“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12]542重要战略机遇期概念提出后,党的历任领导人非常重视对战略机遇期的研判,作出了诸多阐释。江泽民同志提出:“今后二十年,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如果我们错过了这一二十年,就很可能错过整整一个时代。”[12]583他特别强调抓住战略机遇期的重要意义。胡锦涛同志指出:“我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并不是说我们面前就没有挑战了,我们面临的挑战依然很多很复杂,但机遇依然大于挑战。”[13]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继续提出:“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机遇大于挑战。”[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但并没有改变党关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15]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没有改变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改变的是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16]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就这一问题作出数次重要指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1]23这是党关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最新判断,也是对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作出的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重大战略判断。

新世纪以来,党对重要战略机遇期的研判更加科学、及时,在实践中实现了理论创新,在理论指导下形成了国内国外联动的战略格局。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指导下,积极为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创造机遇,确定治国理政新方略,为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战略保障。

二、中国共产党研判战略机遇期的主要要素

党成立百年来对形势的分析随着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不断深化,得出了不同的战略判断。战略机遇期可理解为“内部外部各种因素综合作用形成的,能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机会或条件,并对其历史命运产生全局性、长远性、决定性影响的某一特定历史时期”[17]。从战略机遇期概念的理论逻辑和党百年实践的历史逻辑可以概括出不同时期研判战略机遇期的一般性因素。

(一)国际场域:稳定向好的国际形势提供必要的外部条件

“战略机遇期是指在一段时间内国际上发生了一件或一系列的事件,这个(些)事件所构成的国际环境是我们必须面对和处理的。”[18]一般而言,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是战略机遇期的外部条件。邓小平同志曾言:“实现我们的宏伟目标,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11]94虽然全球矛盾冲突仍在,但从总体上看好的方面占据主导地位,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为国家、国际组织之间的良性互动提供了国际场域。同時,由于战争史实及其未来存在的可能性,战时战略机遇期的存在情况理应考虑在内。战争年代外部战略机遇的存在至少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要代表正义一方;二是能够赢得大多数国际群体的支持和帮助。总之,不管是和平年代的稳定国际环境,还是战争年代获得其他国家帮扶的国际环境,战略机遇期存在的外部条件都需要国际发展形势的稳定向好,大多数国家能够保持同舟共济的合作关系。

(二)国内场域:稳健积极的国内环境提供必要的内部条件

“稳定是发展的根本前提。”[19]经济文化发展、社会稳定有序是获得发展战略机遇期的必要内部条件。发展战略正确、经济发展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内部环境与战略机遇期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稳定社会环境下,不需要耗费过量精力用以维护国内安全环境,经济社会处于正确发展轨道,物质文化基础不断夯实,提供更多资源、创造更大空间、扩增更长发展时间的战略机遇期自然形成。战略机遇期的有效利用亦可反作用于社会经济发展,系统的战略规划有利于社会发展谋篇布局,日益巩固的经济文化基础进一步促进社会的稳定。同时,若处在革命年代,先进领导阶级若能掌握科学理论,透析社会发展规律,制定科学革命战略,团结全体人民形成合力,也会产生加快结束社会动荡期的战略机遇期。总之,无论面对发展顺境还是逆境,保持稳健积极的国内态势,保持积极有为的、富有生命力的发展状态是战略机遇期得以存在的内部条件。B5F2FA2E-8CD4-41A0-93B1-4A7CB397A425

(三)目标导向: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引领发展追求

战略机遇期的存在伴随着重大战略目标的引导。“判断我国是否面临重要的战略机遇,依据不是看国内外客观形势对我国在个别的、局部的利益目标上是否有利,而应看客观形势在宏观上是否有利于实现我国在特定时期的国家战略目标。”[20]国家和社会发展处在重要战略目标完成的关键时刻,这个时期对全局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或者转折点意义。若并无重大战略目标的引领,可称为发展期或建设期,经过发展后会实现预期目标,但短时间内不会突破发展质变的界限。若处在重大战略目标完成的关键时期,综合国内外形势的有利时局,则可能构成战略机遇期。一方面战略任务的实现具有紧迫性,另一方面主客观条件又大为有利。在实现战略目标的追求下,政策制定者科学制定战略规划,广大群众积极投身于建设,这些为重大战略任务的完成提供了重要保障。

(四)主体自觉:执政党及时研判、精准施策提供主观条件

从主体性角度讲,战略机遇期是作为实践主体的人能够主动研判和迎接,甚至塑造和延长对实现既定目标有利的某个时期。担任发展任务的主体具有及时研判发展形势、精准制定发展策略并确保政策实施的理论素质和实践素质是战略机遇期存在的主观条件。战略机遇期随着内外环境的变化、实践主体的行动变化而发生改变。内外环境相较于实践主体更具客观稳定性,积极维护和塑造战略机遇期需从实践主体的主观性发力。执政党若不能及时认识战略机遇期的存在,不能依据社会发展规律积极引导机遇期内的发展实践,在国际竞争日益剧烈的时代只能留下“时不再来”的遗憾。执政党准确预判出战略机遇期的存在及其战略方向,也可能因为各种主观因素改变原有的发展条件而终止战略机遇期。所以,一个具有先进思想、担当精神及强硬实践能力的执政党是认识和塑造战略机遇期必不可少的主观条件。

(五)动力因素:科技发展方兴未艾助推机遇期飞跃发展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1]274科技的发展和创新是战略机遇期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动力。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进展都會带动社会的巨大进步,“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21]。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能否抓住科技进步的契机关乎其命运,纵观世界国家兴衰历史证明了这一点。战略机遇期的存在和发展与科技的创新和进步同向同行,赢得科技创新的先机就会为战略机遇期争取更多有利的条件。在当今时代,“新一轮科技和工业革命催生新的发展动能,也带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抓住这个机遇,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就可能实现‘弯道超车”[22]。科技发展的机遇既是战略机遇期存在的重要基础,又为实现机遇期内战略目标提供动力条件。第四轮科技革命浪潮已经悄然而至,能否抓住科技发展的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是对世界各国,特别是后起的发展中国家的一次考验。

三、中国共产党研判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的经验启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要“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勇于开顶风船,善于转危为机”[23]。深刻总结党百年来研判战略机遇期的经验教训,为新发展阶段实现战略目标提供借鉴和启示是当前研究重要战略机遇期需要解决的重要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

(一)发挥主体主动性,及时研判重要战略机遇期

战略机遇期的研判具有主动性,可由实践主体在掌握规律的前提下进行主动把握。战略机遇期在多方因素合力下得以形成,缺少某一因素或因素发生变动就可能中断或终止,及时敏锐辨识战略机遇期非常重要。“要用宏观战略的眼光分析问题,拿出具体措施。机会要抓住,决策要及时。”[11]355党成立百年来,不管是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现在时机很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总的看来是好的”,还是新世纪以来“重要战略机遇期”等论断,都是党准确识变,积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引领中国实现飞跃发展的成功实践。与此相反,党也存在没有及时认清战略机遇期而导致曲折发生的教训。例如大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是在革命高潮时期没有认清形势,陷入了机会主义的泥淖。又如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亚洲四小龙”腾飞之际,由于政治和思想路线偏差,党和国家错失了十年发展良机。所以,提高战略眼光,增强战略意识,及时而准确地研判重要战略机遇期是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条重要经验。

(二)保持战略自信,科学认识机遇与挑战并存

随着全球经济发展放缓,有西方学者认为“改革开放累积的社会和生态矛盾集中爆发,使中国发展速度放缓”,“中国经济将面临减速甚至崩溃的危机”[24]。对待此错误思潮,需要增强战略自信,坚定重要战略机遇期依旧存在的发展自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1]23基于发展现实,要正确看待挑战的现实性和复杂性。机遇与挑战是辩证统一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范畴内,一般来说机遇占主导地位,挑战次之。机遇与挑战关系处理得当,挑战也会变机遇;处理不当,机遇会变挑战。因此,要“尽量争取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4]23。将挑战转变为机遇是党在领导社会发展中取得的重要经验。从中国发展的历史经验看,尤其是“21世纪第一个十年,我们几乎每一次战略突破,都同把重大危机转化为发展机遇密切相关”[25]。新发展阶段的机遇前所未有,挑战前所未有,这极大地考验着执政党转危为机的执政能力和国家治理能力。

(三)增强战略定力,保持达成战略目标的信心

准确识变是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前提,科学应变是利用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关键。面临发展的机遇,只有具备足够的战略定力和坚定的战略自信,才可以于时局浮沉中运筹帷幄。面临革命强敌,毛泽东同志提出:“我党和中国人民有一切把握取得最后胜利,这是毫无疑义的。”[3]1216此种战略定力及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是党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面对资本主义的封锁,毛泽东同志又提出“一切所有号称强大的反动派统统不过是纸老虎”[4]328的自信论断,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历史和实践证明,无论是处在顺境还是逆境,战略定力不能丢,坚定胜利的信心不能丢,独立自主、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不能丢,始终保持战略定力才可以在时局沉浮中始终坚守初心、坚定向前。B5F2FA2E-8CD4-41A0-93B1-4A7CB397A425

(四)科学制定战略决策,稳步推进策略实施

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把握需要制定科学战略目标、采取正确战略措施、实现既定战略任务。在顺应国际环境变化中,党采取了“顺势而为”的策略。冷战时期,采取“不结盟”政策抓住机遇发展自身;改革开放新时期,抓住经济全球化机遇积极融于世界经济大潮;新时代以来,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积极推进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把“世界的机遇转变为中国的机遇,把中国的机遇转变为世界的机遇”[26]。在适应国内发展变化上,党主要采取“逆势倒逼”策略。改革开放初期,提升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满足人民需求的任务倒逼改革开放进程。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倒逼全面深化改革,催生出重要战略机遇期发展的强大动力。吸取以往发展经验,新时代背景下以新发展理念、“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新发展格局等为代表的国家治理政策是充分发挥重要战略机遇期作用的策略保障。

(五)提高战略自觉,实现从认识到塑造重要战略机遇期的转变

党在研判把握战略机遇期时不是被动的,抗日战争时期周恩来同志曾提出:“只要我们坚持抗战,欧美民主国家尚不会完全改变态度,也还不会反对其他国家在它们所许可的条件下援助中国。”[27]这表明中国革命形势的向好发展可以争取更多国际援助,关键在于要利用内部因素来发展外部因素。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提出:“要继续执行反对霸权主义、保卫世界和平的对外政策。这个政策执行得好,我们就有可能争取较长时间的和平建设环境。”[28]可见,战略机遇期的存在和延续需要以自身发展为基础进行主动塑造。“中国战略机遇期的生成条件从相对稳定型和自发型为主向相对脆弱型、更加依赖主动塑造能力的方向转变。”[29]维护和延长重要战略机遇期不能单独被动地依赖国际格局的发展,而要逐渐锻炼引导国际形势发展的能力,主动塑造有利的国际形势。积极引导国内发展态势与国际形势相配合,把中国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变为世界发展进步的机遇期,在“两个大局”背景下积极维护、主动塑造重要战略机遇期,更大限度掌握发展的主动权,更加有效地利用重要战略机遇期内的发展条件和资源。

中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发展阶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处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中,深刻总结党百年来研判和把握战略机遇期的经验教训,对于新发展阶段进一步认识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发展规律,积极维护和塑造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以顺利实现国家民族之复兴、世界发展之大同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5]周恩来.周恩来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6]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92.

[7]毛泽东著作专题摘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2044.

[8]毛泽东著作专题摘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947.

[9]王素莉.毛泽东与新中国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战略机遇期:兼论技术革命与尖端科学技术的突破性进展[J].中共党史研究,2013(11):25.

[10]邓小平思想年编:1975—1997.[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714.

[1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2]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3]胡锦涛.胡锦涛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441.

[14]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 的报告(2007年10月15日)[N].人民日报,2007-10-25(1).

[15]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2年11月8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6.

[1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5.

[17]张宇燕.战略机遇期:外生与内生[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4(1):1.

[18]张蔚岭,邵滨鸿.中国发展战略机遇期的国际环境[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282.

[19]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94.

[20]徐坚.国际环境与中国的战略机遇期[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30.

[21]习近平.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EB/OL].(2020-03-15)[2021-07-25].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94282479429813096&wfr=spider&for=pc.

[22]习近平.深化互利合作   促进共同发展:在新兴市场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话会上的发言[N].人民日报,2017-09-06(01).

[23]习近平.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4.

[24]宋婧琳,张华波.国外学界对中国和平崛起的争论与反思[J].國外理论动态,2018(4):119.

[25]郑必坚.21世纪第二个十年的中国和平发展之路[J].国际问题研究,2013(3):7.

[26]习近平.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夯实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基础[N].人民日报,2013-01-30(1).

[27]周恩来.周恩来军事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160.

[28]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63.

[29]徐坚.重新认识战略机遇期[J].国际问题研究,2014(2):61.

责任编辑:康   璇B5F2FA2E-8CD4-41A0-93B1-4A7CB397A425

猜你喜欢

历程启示经验
百年大党壮阔历程
百年大党 壮阔历程
百年大党 壮阔历程
百年大党壮阔历程 《百色起义》
乐淘淘“先进”经验
乐淘淘“先进”经验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Can lucid dreams kill you?
相关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