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时代声乐艺术的艺术表现及其传播普及

2022-06-14张天石

理论观察 2022年3期
关键词:声乐艺术普及文化

张天石

摘 要:声乐艺术的传播与普及,能够让广大人民群众提高自身音乐素养获得极佳的视觉与听觉享受,在演唱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自身情感,人民群众在欣赏学习高雅音乐的同时也让传统的声乐教学方式更好更快的传播。也能让传统教育实现与社会艺术实践相结合,对促进中国声乐艺术的蓬勃发展,音乐教育的广泛传播,甚至在民族凝聚力上都有着重要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声乐艺术;文化;演唱传播;普及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2)03 — 0134 — 03

声乐艺术又被称为语言的艺术,通过演唱歌曲进行传播,随着时代发展声乐艺术方法不断地推陈出新,实现了现代化声乐艺术的转型。声乐艺术主要表现形式有独唱,重唱,对唱,合唱等,由于声乐艺术文化的传播与普及,使得各类演唱方法都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喜爱,让很多未接触过专业音乐教育的人士也能有机会学习并了解声乐,声乐不仅仅是概念上的两个字,声乐的传播和普及,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对社会群众文化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对于现代化艺术传播文化体系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社会群众文化的传播上,声乐艺术是人类以人体声带为乐器来表达歌曲作品思想内容与情感的一种表演艺术。

(一)准确地表达歌曲作品的思想内容与情感。

歌唱是一门表达情感的艺术,要准确生动的表达歌曲的思想与情感是歌唱的主要任务与目的。要做到这点就必须完成五个步骤。〔1〕第一,学习并熟悉歌曲当地语言的标准发音及语言特点,掌握当地语言的语气、语意、语速、语境、语调的准确表达方法。第二,要全面地熟悉作品:对作品的歌词要背诵熟悉,对歌词的内容与音乐特点作出全面的了解、分析,同时还要对作品的时代背景与作者的生平、生活经历、艺术风格及其表现手法作进一步的了解,从而正确的把握作品的思想内涵及反映的生活内容。第三,要背熟曲谱,要准确的掌握作品的音准、节奏节拍、分段、乐句、换气配合、伴奏过门、前奏、结尾。要准确的掌握作品的各种标记、音乐符号的变化。第四,要深入的分析作品的音乐体裁,表现方式、音调特点、曲式结构、调性布局、乐队伴奏等全面深入了解作者的创作思想、意图。第五,根据作品准确的选用自己的演唱风格、方法、演唱身份与歌曲演唱时内心的意境。中国传统声乐艺术与国外声乐艺术彼此相互渗透融合,逐渐形成了民族声乐体系,〔2〕这种体系随之扩散,使我国声乐艺术走上一个新台阶。根据我国汉语语言的特点,并在这基础上融合更加科学的发声方法,更加注重了咬字的清晰度,从发声上着手,力求发声自然圆润且动听,在情感表达方面,更加的纯朴而真挚,其演唱风格更为鲜明,传统的声乐美学在这基础上得以发扬,并且将老一辈艺术家的歌唱实践成果得以延续。

(二)准确掌握作品风格特点,从而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演唱模式。

民族唱法是现今我国一种主流的声乐演唱方法,注重歌唱的气息,歌曲的韵味,高位置的统一,柔美的音色,民族唱法还借鉴了许多戏曲的唱腔,取其精华,与传统唱法保持着高度的一致性。美声唱法,美声唱法更为注重人体自身的共鸣,在当今时代世界上的大型歌剧院也不使用电声扩音麦克,由于中外语言特点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我国声乐领域教研人才也针对这种差异性不断总结出适合我国学子的美声学习方法。〔3〕在西方,直到1900年歌剧的产生,古曲的美声唱法和通俗唱法有了一定的差别。虽然演唱大歌剧要比演唱流行歌曲需要更为丰满的声音和更高的演唱技巧,但是由于之后的流行歌曲演唱者开始用话筒,减少了对人体自身共鸣的追求,这与美声唱法注重自然共鸣形成了强烈反差。通俗唱法的影响力是巨大的,通俗唱法一经流传便迅速成为广大民众特别是学生喜爱的唱歌方法,通俗唱法总结来讲一种更为强调个性化声音的音乐表现形式,演唱者自由的抒发自己的情感,更容易打动听众。〔4〕演唱者虽然在发声位置上并不追求完美的统一,但他们具有个性的表现力和多变的歌曲曲风,并善于通过歌曲和听众的互动产生交流。

声乐艺术发展至今,国内也出现了不少的能将几种方法融会贯通的歌唱家,例如譚晶和韩红,她们的唱法受到了民族声乐字正腔圆的优良传统影响,在发声方法上,融合了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的特点,并且吸纳了港台通俗唱法的优点,又受到通俗唱法更为强调个性化的影响,〔5〕现代声乐艺术教育更加注重科学的呼吸方法,一呼一吸的完美配合,优美的音色,均衡的颤音,咬字的清晰,情感的真挚等,根据每个人的声音特点来制定相应的培训方案,虽然很多方法是共通的,但是通俗唱法中,〔6〕其自身的特点则是显而易见的,从声乐艺术的角度来看,歌唱能带给人情感抒发的享受,如果不是为了追求某种特别的声音效果,对于真正的歌者来说,更喜欢真实和纯朴的演唱方法,他们即便脱离了话筒,也能将最真挚的声音完美表达出来,并且能运用科学的歌唱呼吸方法,这得益于声乐艺术的传播与普及。

20世纪30年代,一批从国外留学回国的音乐家,歌唱家,他们不但把国外先进的声乐教育理念带回中国,而且通过在国内举办音乐会的形式,将国外的优秀作品得以在国内展现,也为中国声乐演唱者带来了更先进的发声方法,这使得声乐文化,在中国得以更好的传播和普及,〔7〕他们精彩的演唱影响着中国一代又一代的声乐艺术表演者和声乐艺术教育工作者,是他们的辛勤努力,为中国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歌唱家及艺术教育家,这些歌唱家如廖昌永,吴碧霞,戴玉强等,正是声乐艺术的普及与发展,使他们走出国门到更大的舞台上去传播中国声乐艺术,他们在世界各地举办个人音乐会,参加国际声乐比赛,通过他们出色的演唱,将中国优秀声乐文化传播到全世界,让全世界人民了解到,中国独具特色的声乐文化,这种声乐文化的传播与交流,是靠一批批优秀声乐艺术表演家的努力才得以实现的,正是因为有声乐演唱的传播,才能使声乐文化在群众中得以全面的普及,正因为有了全面性的普及,才使得声乐艺术有了更好的发展,才能得到在国际上相互交流的机会,使得全世界以艺术为纽带,将热爱声乐的人紧密相连在一起,这是声乐艺术的力量,也是声乐艺术文化传播意义的所在。

(一)缺乏专业的声乐指导

随着近年来群众文化实际参与人数的不断提升,对全面推动群众文化以及声乐艺术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在声乐艺术传播与普及过程中,需要注重藝术活动质量的提升。当前,群众文化活动中开展的声乐艺术教育,由于所聘请的声乐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大多声乐教师由于自身水平不足,在长期性的教学中,没有创新的教学模式,不能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甚至部分团体没有聘请声乐教师,导致大多数群众对基本音乐理论知识都未能掌握,理论尚且不够全面怎能获得实际的实践效应。从而使得部分人对声乐艺术的理解出现偏差,没有专业教师根据学员的实际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也不能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在群众声乐文化普及方面出现了停滞不前的现象,导致声乐艺术难以得到有效发展。其中,有一部分群众既未掌握音乐的基本常识又不会发声的基本原理,便开始参加比赛,进行表演,滥竽充数。这不利于声乐艺术的全面推广和推进,导致群众文化活动质量降低,普及效率也不高。

歌唱也是一种情感交流活动,演员在演唱时,歌曲的情感内涵、主旨内容,必然通过歌唱的情感体验而得以升华。

(二)忽略群众文化渠道构建

目前,我国声乐艺术传播和普及主要依靠于广大人民群众,但是有较多的群众都是由于个人兴趣爱好而参与到声乐文化教育中的,也就是说,绝大多数群众都是业余的,没有接受过专业化声乐艺术训练,所以大多群众都希望通过一些平台来获取到宝贵的学习机会,并且能通过平台来展示自己,在平台中,能够进行表演参加比赛,但是当前很多群众文化活动未能在更多的专业化平台上进行展示,也无法得到专业的点评,很难意识到不足与缺点,导致声乐艺术普及停滞不前,而且在很多偏远地区都没有相应的平台,使得很多偏远地区的声乐艺术普及比较落后。

(三)师资力量薄弱,教育设备落后

如今学生的学习生活大多局限在培训学校且远离自然环境,远离传统音乐得以孕育而生的生态环境,远离具有人文气息的民间艺术,曾经盛行的儿童歌谣现在已经很难听到了,大多数人只能在电视节目里偶尔接触到传统的声乐艺术,这让声乐艺术的传播与普及有了很大的局限性,这使得声乐艺术传播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阻碍。虽然现在很多院校推出了网络共享课,但音乐教育的最佳方式是面对面教学,通过网络的电声传递失去了最本真的音质,一些艺术院校在声乐艺术传播上存在整体教育课程不完善等缺点。声乐艺术的普及不应局限于校园教育,而是要让更多的人接触到声乐艺术。

(一)从实践出发,以理论为指导。

声乐艺术传播与普及离不开声乐教师,作为音乐教师也应该不断的提高自身的音乐涵养,要注重在音乐传媒,音乐教育,音乐创作等方面的人才培养,并且时刻关注社会声乐艺术普及的动向,创作出符合时代潮流,观众审美需求,且具有传统音乐元素的音乐作品。声乐文化传播和普及方面应具有民族特色,从而推动传统声乐艺术教育的发展,增强民族自信心,传统声乐艺术教育无论在传播和普及上,都有着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保证人民群众能享受到优质的声乐教育,才能使中国声乐艺术传播与普及具有时代意义,也能为声乐艺术发展培养专业的人才。

(二)坚持传统声乐教学模式

当前网络音乐,可谓极其盛行。可盛行的同时,给传统音乐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有利之处是:网络音乐创作没有束缚,任意性也比较强,可谓琳琅满目,取之即来,挥之即去。弊端为:网络音乐已没有传统音乐的韵律和素养,也没有传统音乐所带来的那种强大的感染力。自媒体的兴起也让网络传播的音乐知识鱼龙混杂,真伪难辨。 声乐教学应以教师为教学主体,不断开发和利用本地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传统资源。结合民族文化传统,开发具有特色的音乐课程。同时,整合并筛选优秀的网络资源,让学生在课下也能通过网络资源查缺补漏。

(三)保护、弘扬传统音乐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由于中国音乐与西方音乐的不同,导致在西方音乐教学体系下培养出来的音乐人才,很难领悟到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精神所在,为了避免文化的差异性所带来的影响,应该更加注重源头文化的保护,与西方国家声乐教学模式相比,中国传统声乐表演艺术教学更加注重口口相传的教学方式,这种口传心授的教学模式也促进了声乐文化发展,并且相关的音乐教育培训机构和专业教育院校如果设立教授传统声乐表演艺术的专门课程,并且聘请优秀教师及民间艺人对学生进行兴趣培养,树立正确的声乐概念,弘扬民族文化自信,这样必能使声乐艺术得到更好的传播和普及。

(四)紧跟潮流,实现二次繁荣

近年来,随着声乐艺术向国际化的普及,贯穿到社会各领域,艺术传播形式也开始多种多样。进入21世纪,在时代飞速发展的同时,新潮文化也在不断地涌起,这使得中国传统文化受到极大冲击,以中国传统声乐表演艺术为例,可以看出,在新媒体的带动下,流行音乐疯狂增长的趋势不断的让传统音乐受到冲击,如何让中国传统声乐表演艺术紧跟时代潮流,从而达到二次繁荣。这是传统声乐教育工作者首先要重视的问题。传统声乐艺术被重视,才能有好的传承和发展。于时代的高速发展,更多的人都希望能够将传统声乐教育得以延续,如果能得到新媒体的大力支持,传统声乐教育将会迈入新的历史台阶。

结语:声乐艺术的传播普及,对提高全民音乐素养,弘扬民族文化自信有着重要的意义。自媒体音乐的兴起与网络音乐的盛行,一方面,对声乐艺术的传播普及有着一定的推进作用。能够加快传播普及速度,让声乐艺术的受众群体更多,受众面更广。另一方面,因为自媒体音乐与网络音乐自身也存在很多的糟粕。本文对声乐艺术的传播普及所面临的问题与解决方法都进行了说明,早日实施相关的解决方案,必将使得声乐艺术的传播普及获得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 考 文 献〕

〔1〕金珂宇.音乐国际教育与传播专业的声乐教学模式探究〔J〕.当代音乐,2021(08):199-201.

〔2〕刘双.论审美视角下声乐的艺术形态〔J〕.当代音乐,2021(07):13-15.

〔3〕热娜古丽·肉孜.民族声乐演唱艺术的情感表达与传播价值〔J〕.新闻传播,2020(19):99-100.

〔4〕何月.探究中国声乐艺术的传播与影响〔J〕.中国文艺家,2019(10):76-77.

〔5〕仝智倍.中国声乐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传播〔J〕.智库时代,2019(04):247-248.

〔6〕张贤.试论中国声乐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传播〔J〕.中国文艺家,2019(04):114.

〔7〕郭亚玲.群众文化活动中的声乐艺术的普及和发展〔J〕.北方音乐,2018,38(24):237-238.

〔责任编辑:杨 赫〕

猜你喜欢

声乐艺术普及文化
野外生存的基本装备之普及篇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野外生存的基本装备之普及篇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谁远谁近?
审美定位在声乐演唱教学中的重要性探析
声乐艺术中唱法跨界问题研究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