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1年浙江省科学中考“火星”试题对教学的启示

2022-06-13许林贤

学习与科普 2022年18期
关键词:命题特点教学启示火星

摘要:中考对平时的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本文通过对2021年浙江各地中考中的有关“火星”试题的归类分析,归纳其试题的命题特点,提出对平时科学教学的一些启示,以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火星试题;归类分析;命题特点;教学启示

2021年浙江省科学中考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考查,强调利用科学核心知识来解决生活中問题、现实中的问题和热点问题,许多试题以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作为素材,将科学知识、科学技术和科学方法有机地整合起来加以考查,引导学生关注科学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和对科学的热爱。全省十份科学试卷中有九份中考科学试卷涉及到以“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为题材来进行考查,频率之高,前所未有,充分体现了全社会特别是科学教学界对祖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的高度关注。

一、火星的相关背景知识在《科学》教材中的内容编排

在浙教版《科学》教材中,火星的相关内容编排在七年级下册第4章第6节《太阳系》中,教材在讲述太阳系的组成后,介绍了太阳系的八大行星及其卫星,其中对火星的描述有如下二段文字:

火星是和地球最想像的一颗行星。火星因其红色的外观而得名。火星是固体星球,表面有大气,但大气密度只有地球的1%,十分稀薄,主要成份是二氧化碳。表面平均温度为-55℃,和其它行星相比,这样的温度是最接近地球表面的温度,部分地球生物可以生存。据考证,火星可能有大量的固态水存在。在火星的南北两极地区,有固态的二氧化碳(干冰)和冰水层覆盖,但没有液态水。有科学家推论,有更大量的水冻在厚厚的地下冰层,只有当火山活动时才有可能释放出来。火星表面有很多史上河流和湖泊的痕迹。

火星是地球上人类可以探测的最近的行星,表层具有与地球最相近的环境,人类从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火星探测。人类也希望有一天能够移居火星生活,实现人类真正走出地球的梦想。

二、各地市有关“火星”试题分析

金华卷16题:“祝融号”在火星成功降落,使火星成为关注热点。火星是离地球最近的行星之一,因呈火红色而得名。火星的自转方向与地球相同,自转周期与地球接近,公转周期约为地球的两倍。回答下列问题:

(1)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中,与火星相邻的两大行星,除了地球外,另一颗是 ;

(2)火星上也有昼夜交替现象,在火星上一昼夜时长约为地球上的 小时。

解析:第1小题考查学生对八大行星的名称和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排列顺序的掌握程度,试题相对简单,属于识记层次。第2小题考查学生对地球自转周期为24小时这个知识点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试题属于理解层次。

答案:(1)木星 (2)24

嘉兴(舟山)卷28:带着移居火星生活,实现人类真正走出地球的梦想,“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于2020年7月23日发射,历时10个月,于2021年5月15日成功在火星着陆(如图)。中国成为第3个触摸这颗红色星球的国家!

(1)“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由“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担任发射任务。几乎所有火箭发射都选择朝东方向是因为地球 使火箭在地面未发射之前,已经具有了一个向东的速度,从而节省推进剂。

(2)本次探测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寻找火星上是否存在 ,以回答“火星是否存在支持生命的环境”。

(3)假如能成功移居火星,我们会比在地球上跳得更高,树木会长得更高,原因是火星的质量比地球小,其重力加速度g'比地球土的重力加速度g(9.8牛/千克)也小的缘故。若质量为240千克的“祝融号”在火星上受到的重力为902.4牛,则火星上的重力加速度g'大小为多少?

解析:本题的考点有:重力的大小,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水是生命之源等

(1)“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由“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担任发射任务。几乎所有火箭发射都选择朝东方向是因为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使火箭在地面未发射之前,已经具有了一个向东的速度,从而节省推进剂。

(2)本次探测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寻找火星上是否存在水,以回答“火星是否存在支持生命的环境”。

(3)重力对自由下落的物体产生的加速度,称为重力加速度。因为G=mg,所以

丽水卷16:火星与地球最为相似且距离较近,2021年5月15日,天向一号携带的“祝融号”火星车(如图)成功着陆火星,迈出了我国星际探测征程的重要一步。

(1)火星是太阳系中的一颗____(填“行星”或“恒星");

(2)“祝触号”进入火星大气后减速下降时,相对于火星表面是____的(填“运动”或“静止");

(3)火星上昼夜温差大,为保证“祝融号”度过漫漫寒夜,其顶部有一个集热窗装置,里面装有的正十一烷白天会吸热熔化储存能量,晚上____放热释放能量(填物态变化名称)。

解析:【考点】凝固与凝固现象,参照物及其选择,行星及其卫星

(1)太阳为恒星,火星围绕太阳运动,则火星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围绕恒星运行的叫行星,围绕行星运行的叫卫星

(2)“祝触号”进入火星大气后减速下降时,相对于火星表面位置不断改变,是运动的;如果物体相对参照物的位置改变,那么它是运动的;否则,它就是静止的

(3)火星上昼夜温差大,为保证“祝融号”度过漫漫寒夜,其顶部有一个集热窗装置,里面装有的正十一烷白天会吸热熔化储存能量,晚上凝固放热释放能量。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熔化吸热;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凝固放热

答案:(1)行星 (2)运动 (3)凝固

绍兴卷29:2021年5月15日,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天一号”成功登陆火星,这是中国航天领域的里程碑事件图为探测器离轨着陆火星全过程及“祝融号”火星车的示意图,已知g=3.76N/kg,请回答。

(1)“天一号”探测器着陆有降落伞减速和动力减速等过程,而“嫦娥五号”在降落月球时没有采用降落伞减速的原因是____。动力减速采用喷气方式,利用了力能____的原理,在此过程中着陆器受力是____(选填“平衡”或“不平衡”)的。

(2)着陆后,“祝融号”火星车从着陆器中驶出。已知火星车质量为240kg,共有6个车轮,若每个车轮与火星表面的接触面积为4.0×10m,求“祝融號”对火星水平平整表面的压强。

解析:考点:平衡状态的判断,力与运动的关系,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1)打开降落伞后,空气对降落伞会产生巨大的阻力,从而起到减速的作用,根据月球的环境特点解答。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由静止变为运动,运动变静止,速度变化和方向改变。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它处于平衡状态。

(2)首先根据F=G=mg计算出车轮对火星表面的压力,再根据公式计算出车轮对火星表面的压强。

答案:(1)月球表面没有大气层;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平衡

(2)F=G=mg=240kg×3.76N/kg=902.4N

台州卷18:我国在航天领域取得了伟大成就,如2013年12月14日,“嫦娥三号“探究器登陆月球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探究器登陆火星。

(1)图1是太阳系八大行星示意图,甲、乙、丙、丁中,表示火星的是____。

(2)“天问一号“探究器登陆的“乌托邦平原”面积巨大、是一望无际的乱石荒原,但其形成原因和月球上的____一样,本质上都是陨石坑。

(3)“天问一号探测器登陆前,科学家需要结合火星对探测器的引力大小,确定探测器进入火星上受到的重力大小比在地球上要____。

解析:考点:重力的大小,月球的概况,太阳系的组成

太阳系是一个以太阳为中心,受太阳引力约束在一起的天体系统,包括太阳、行星及其卫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和行星际物质。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

(1)火星的轨道在太阳系行星中的第四位;

(2)陨石坑在月球地貌中被称为环形山;

(3)由图2中的重力与质量图像可知,等质量的物体受到的重力,火星上小于地球上;

故答案为:(1)乙;(2)环形山;(3)小。

三、“火星”试题的命题思路及对科学教学的启示

1、“火星”试题的命题思路

“火星”试题以《义务教育初中科学课程标准(2011版)》及浙教版教材为依据,以立德树人为导向,彰显育人本质;坚持核心素养为宗旨,侧重能力立意、知识为基的命题思路,凸显从生活走向科学,从科学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强化科学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科学态度等核心素养的评价。试题紧贴科技发展前沿和社会热点,情境丰富、立意新颖、角度多元、视野开阔,将测试目标置于合适的情景中,考查学生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具有时代性、真实性、科学性、教育性,基于教材但不拘于教材,对深化科学课程改革,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具有很好的导向作用。

“火星”试题均较好地体现了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试题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命题重点,加强试题与社会实际、学生生活的联系,加强对在真实情景中问题解决能力的考查,在一定程度上对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起到了纠偏作用,对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起到了引领作用。

2、“火星”试题对科学教学的启示

重视基础知识,关注核心内容。核心知识,是学生建构科学概念的基础,更是形成科学核心素养的基础。要告诉学生面对当前知识爆炸式增长,只有在学习内容上“少而精”,才是必然的选择。

挖掘教材内涵,加强教学引导。深挖教材素材内涵,引导教师课堂教学要以提高学生素养为核心,突出学生能力培养。要告诉学生,教材内容是获取知识、提升能力最主要的素材,也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最应该深入研究的对象。

精选真实情景,考查综合能力。依据科学素养的不同水平特征,合理设置真实任务情景,让学生从情景中获取信息,通过信息的转换、迁移,与自己掌握的科学知识,具备的生活、社会经验相结合,体会到从做题到做事,从解题到解决问题的转变。体现在真实的情景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推动科学素养落地的。

突出科学探究,理解科学本质。科学探究是科学本质特征,在科学教育中体现科学探究的精神,既是科学教育面向未来的必然选择,也是科学课程整合的主要方向。既要评价学生的技能水平,更要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对科学本质的理解。此外,还应渗透科学史实,培养科学精神。让学生们经历与科学家相似的探究过程,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

注重科学态度,考查社会参与。要以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作为素材,将科学技术、健康生活以及对自然和生命的认识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体现科学技术的发展,引导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更要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社会热点事件的科学态度,初步具备社会公民参与社会事件的决策能力;如舟山卷第30题以“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为题材,考查学生对地球自转、“天问一号”的根本任务寻找生命之源的了解等,引发学生强烈的家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总之,平时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更要强调利用科学核心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现实中的问题、热点的问题。学生只有平时获得深刻体验、思维真实发生的深度学习,才能获得高分。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注重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关注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注重体验,关注生活中的科学,促进学习的真实发生。

参考文献:

[1]许林贤,范安达.舟山市近五年中考光学试题分析及教学启示[J].理科考试研究,2020,27(16):41-43.

猜你喜欢

命题特点教学启示火星
玩转火星
火星!火星!
口译大赛选手心理压力分析及教学启示
大学英语学生作文语言错误分析研究
中考英语被动语态考点及命题特点
2011—2016高考英语新课标全国卷Ⅰ完形填空命题特点解析及备考建议
高中英语应用文写作探究
诗歌比较阅读的命题特点及解题策略
火星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