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民族节日融入幼儿园课程

2022-06-12龙多雪

民族文汇 2022年28期
关键词:民族文化

龙多雪

摘要:中国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国家,传承着五千年的文化和历史,有着丰富的底蕴和内涵。在中国的民族文化中,民族节日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中国民族节日不仅蕴含着我国的民族文化,还展现了民族文化、民族气节,可以用于幼儿教育。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利用民族文化帮助幼儿了解中华文化、民族节日,以此提升幼儿的精神品质。

关键词:民族节日;幼儿课程;民族文化

一、民族节日与幼儿园课程融合的价值

(一)增强民族凝聚力

“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民仰头看”是描述中秋佳节的诗句,由此可以看出,中秋节是所有中国人都认可的节日,而中秋节仅仅只是中华民族节日中的一个。当身处异国他乡,某一个中国人谈论起民族节日这一个话题,就会得到其他中国人的积极响应。民族节日里蕴含着中华民族文化,将所有的中国人的心牢牢地拴在一起,形成一道坚固的屏障。因而增强民族凝聚力是民族节日的价值之一。

(二)增强国家软实力

一个国家要想屹立于世界之林,经济力量和军事力量是不可或缺的硬实力。与此同时,软实力也是不可忽略的存在。举一个例子,提起美国,更多的人想起的是NBA、好莱坞电影等软实力。基于此,中国需要努力向世界各国传达本国的价值体系和道德标准等诸多内容。民族节日就能肩负起这一重任,其在增强国家软实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德育的重要载体

民族节日之所以没有湮没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其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其以情为纽带。不管是亲情、乡情、爱情还是友情,都能在某一个民族节日里有所体现。也正是因为如此,民族节日是德育的重要载体,承载着德育的功能。这是民族节日的价值之一,幼儿教师必须要在自己的教育中有所体现。

二、在幼儿教育中渗透民族节日文化存在的问题

(一)对民族文化应用不足

目前,大多数的幼儿园课程中对于外来文化一味地盲目宣扬和追求,却忽视了本民族的文化和地域文化。尽管多数幼儿园教育中有提到了春节和中秋节等节日,甚至是将圣诞节编入教材的次数要多于我國的民族节日,孩子们更多的学习是通过视频以及图片来看到有关圣诞节的人物和相关的场景等[1]。例如,“马车”“白胡子老头”,还有“圣诞树”等象征着西方节日的标记和人物,而且已经深深地烙印在了孩子们心中。同时有关圣诞节的很多歌曲也被幼儿广泛的学习,然而中国民族的节日文化,孩子们只认识到了月饼、饺子、还有粽子这些食物,对于歌曲、人物、以及故事传说等缺乏了解,也没有在课程上进行渗透和提及,严重影响了民族节日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二)民族节日活动缺乏整合

多数幼儿园老师在开展民族节日文化的时候,主题形式都是以绘画、歌唱、还有舞蹈为主,都是和艺术有关的,其他领域涉及的比较少,导致教育活动主题非常单一和古板,也无法把不同主题的作用有效发挥出来。

(三)民族节日活动内容存在着盲目性

针对民族文化“怎么学”以及“怎么教”,是现阶段民族节日文化运用于幼儿教育中主要存在的问题。一些幼儿老师在进行民族文化教育时,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较大、所选择的教育内容也依赖网络,对讲解的内容是不是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还缺乏考虑,因此使得相关的教育培训逐渐弱化,老师不需要提前备课,只要在网上搜集资料即可。

三、幼儿教师渗透民族节日文化的策略

(一)借力民俗文化,引发幼儿求知欲

学习活动本身具有复杂性、多样性,孩子在学习知识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对深度探索产生不利影响。古人认为:“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由此可见,要想完成知识学习,引发幼儿求知欲,必须从兴趣这个视角出发,借助导入环节,完成认知激活。导入环节在教学设计中的基础地位是不可撼动的,幼儿教育阶段的导入,必须从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着手,采用更加鲜活、生动、形象的形式,而民俗就是不错的选择。民俗内容包罗万象,种类繁多,具有独特属性,能够适应幼儿阶段多元化的课程需求。因此教师要革新导入环节,借力民俗文化,触动幼儿认知基础,引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欲。

(二)设置本土民俗文化艺术创作

中国民族节日习俗是一笔丰厚的遗产,有着动人的故事和美丽的传说。我园充分挖掘本地苗族姊妹节吃五彩饭,苗族芦笙节、爬坡节、踩鼓节等民族节日民俗和故事,让幼儿把自己的所思所想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并把自己画的内容大胆地讲给小伙伴们听,通过美术活动的“借形想象”,鼓励幼儿喜欢说、勇敢说、大胆说,在锻炼语言能力的同时,进一步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从小养成“大胆想象、敢言爱说”的好习惯[2]。比如:在姊妹节主题绘画中,教师采取故事讲解、图片欣赏、观看视频等多种形式,引导幼儿了解姊妹节的来历、风俗和服饰,让幼儿把自己的感想画下来,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绘画作品。也可以根据吃五彩饭的苗族传统节日的习俗,让幼儿大胆的说出心中的五彩饭是什么样子的,然后组织幼儿和家长参与,一起制作五彩饭,在传承民族文化的同时,对幼儿进行民族文化的渗透。

(三)传承民俗文化,夯实教学效能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教学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在实践体验的基础上让他们感受到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民俗文化融入教学实践中是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也是教学活动返璞归真的直观体现。受年龄和身心发展特点的影响,幼儿阶段的教学以游戏为主,在简单有趣的游戏中,幼儿身心放松,能够更好感知世界,认识世界。教师不妨利用这一点,将民俗文化内容以游戏化的形式呈现,给幼儿带来强烈的视听冲击,加速幼儿对知识的理解掌握过程,提高教学效能性[3]。例如,苗族的爬坡节,爬坡节主要盛行于我们凯里香炉山一带,在这一天举行爬山活动。在爬山过程中大家尽兴游玩有的唱苗歌、吹木叶,有的打拳,耍棍,有的摔跤子、扳手劲。幼儿园可以将这些生动有趣并蕴藏丰富本土民俗文化元素的民间游戏融合到幼儿的户外游戏课程环节中,民间游戏具有一定的趣味性,非常适合幼儿。让幼儿在愉快游戏之余提升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识,让幼儿感受民俗文化的熏陶。

参考文献:

[1]罗小芹,张微.依托民族文化资源,开展多样主题活动[J].教育家,2020(35):58-59.

[2]马晓颖.将民族文化节日体验融入课程构建[J].教育家,2020(31):44.

[3]曹梦娇.基于民族文化节日的幼儿品德教育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0(23):131.

猜你喜欢

民族文化
昭通苗族花山节浅析
浅论民族文化对紫砂壶艺的发展与影响
从《大鱼海棠》看国产动画电影的文化回归
数字媒体环境下民族文化的发展
马克思世界文化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俄汉成语中动物形象特点分析
浅析民族文化和传统图案在面料设计中的应用
内蒙古民族文化对外传播效果研究
论仡佬族作家王华小说中的乡村镜像与民间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