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研究生党员教育工作的路径探析

2022-06-11孙蓉

新西部 2022年9期
关键词:研究生党员工作

孙蓉

研究生党员是我国高层次的优秀人才,研究生党员教育同样也是当前高校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面开展研究生党员教育工作,全面落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乎祖国和民族的未来。做好研究生党员教育工作,对进一步提高党的组织活力和工作动力,对推动高校高素质、个性化、综合性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这需要高校通过不断创新党建工作模式,分析研究生党员特点及其培养情况,以全面掌握高校研究生党员群的基本特征,揭示其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进而探究出研究生党员教育工作的可行方向。

高校党员建设是政党建设的重要环节,是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内容。而高校研究生作为高校科研系统的中坚力量,是高校党员建设的关键一环。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十三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1]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迁,多元化、多层次的信息传递对高校学生的影响冲击不断加深,个人在学习能力、思维模式、实践经验、社会认知等方面的差异性愈发明显。而这一现象映射到高校研究生群体时,其差异性与复杂性愈发突显。因此,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学育人”重要思想,立足新时代高校研究生党员的发展特征,加强对高校研究生党员思想政治方面的培养和教育,做好、做实、做准高校研究生党员教育工作,在教育实践中要铸就研究生党员的使命担当,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党员的思想政治素养,以模范带头作用,全面深入地开展对高校研究生党员教育工作,不仅是高校党的建设的重要课题,更对提高当前高校教育的思政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2]

研究生党员的特征

立足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采取合理科学的研究视角,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是分析问题、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文件以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高校育人”的重要讲话精神,围绕高校研究生党员教育工作这个核心问题,立足现阶段高校研究生党员的现实态势,可以分析出当前高校研究生党员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思想认知更独立。高校研究生作为高层次教育人才,是国家高等院校中十分具有代表性的学生群体,通常都有着较高的专业素养、较为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以及较强的学习能力。研究生和本科生培养教育有一定的差异性,对于研究生的培养更倾向于锻炼其独立自主地看待世界、分析世界、理解世界。而积极向先进思想靠拢的研究生党员在具备更高的专业知识水平的同时,在思想上更是具备较强应对能力,更容易理解与接受一些比较新鲜的事物。更强的学习能力以及更灵活的思维方式,能够对一些社会现象有着更加成熟的认识,对国家大政方针也有更加深入的见解。因而,在一定程度上高校研究生具有相对定型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是重视理论学习,缺乏实践探索。理论学习能使高校研究生党员直接获得大量的知识,丰富研究生党员的知识储备,拓宽研究生党员的视角范围,但是只有通过切身实践,以科学理论联系客观实际,并以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知识再去指导研究生党员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学会学以致用,才能不断完善自我、升华自我。然而,当前高校研究生党员更多地是侧重在理论知识的学习掌握,缺乏社会实践、理论与实践结合方面的重要性认识,对如何将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用科学理论来指导实践,将理论知识有效地内化和转化为实际成果,以解决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新境遇、新情况、新问题等缺少系统性认知。

三是入党动机表现形式多样。随着国家近年来对研究生教育入学的要求逐渐放松放宽,高校研究生的生源来源和年龄之间的差异也逐步扩大,不同的生活状态、学习背景、思维逻辑,造成了不同高校研究生对社会的认识和了解的差异性。而这些外在环境的复杂性与差异性也致使部分研究生党员对于自身定位产生了偏差,影响了其对于入党动机的重要性认识。大多数研究生党员有着正确的入党动机,能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坚持为人民服务、为国家发展、为民族复兴奉献自己的力量;一些研究生党员则认为入党能为今后的工作进行铺垫,能更加容易进入相关单位工作,将党员身份作为一种解决工作难题的“利器”;还有个别研究生党员有一定的自利性,想要获得身份认同和组织认同,忽视了党组织的人民性这一精神实质。[3]

研究生黨员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学生党建工作是我国高校建设的重中之重,各个高校都将学生党建工作做为学校发展的重要部分来推进。不可否认的是,当前阶段高校研究生党员教育工作在取得了一定成效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也促使我们需要在学习中思考、在领悟中理解,在全面深刻领会党的文件精神的基础上,瞄准当前阶段研究生党员教育工作的核心目标,准确把握和内化吸收国家政策和重要领导人讲话的精神实质和核心要义,坚持以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剖析高校研究生党员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便能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化解高校研究生党员教育工作难题。

首先,高校研究生党员在教育内容、培养形式等方面有待提升。我国当前研究生党员教育存在这样一种现象:重视专本科生党员培养而轻研究生党员培养、重视入党前教育而轻入党后教育,并且在对学生党员的实践教育中往往形式大于内容。在高校的研究生党员教育工作中,内容过于陈旧,不具有实效性且缺少吸引力,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创新,大多还是停留在“口头传达”这种集体教育方式,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与学习过程中依旧反复读材料、大总结,并不能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内容广泛而空洞,缺少对高校研究生党员的实际指导意义。

然而,在实践探索中收获的知识技能、思维方式是课本所无法给予的,一味地按照课本知识进行传授,难以激发高校研究生党员的自主求知心理和实践行为。同时,部分高校在研究生党员教育工作中未能清晰认识到研究生党员的差异性,在对于研究生党员的支部建设、思想建设、活动建设等方面仍然采用与本科生同样的管理方式和制度内容,从而导致研究生党员丰富的理论知识与相对薄弱的社会实践之间的矛盾,弱化了高校研究生党员对于事物发展规律的统一性认识,直接影响到研究生基层党支部思想建设的稳固性与完备性。

其次,高校研究生党员的教育管理机制不够完善。制度机制是合理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科学规范研究生党员教育管理机制尚未系统建立,质效统一的研究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方法尚未探索形成,加之缺乏有效的落实措施,致使研究生党员教育工作难以实现预期的效果。

尽管高校研究生党员教育工作在不断创新与完善之中,但却未能形成系统化、科学化、制度化的教育管理机制和教育管理体系。在这其中,研究生党员考核评价体系不够科学是研究生党员教育管理机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研究生党员考核评价体系的异化导致无法全面地考察了解研究生党员的实际情况,影响了对高校研究生党员的客观认知,使研究生党员教育管理的预期成果产生了偏移,从而削弱了高校研究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例如当前对研究生党员的评价往往忽视了研究生党员自身的核心地位,忽视研究生的自身能力、道德修养、实践水平等的评估与考察,更多地是为了考核而考核,对研究生党员的考核不能真正实现“以考核促改进、以考核促提高”的目的。[4]

最后,研究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缺失,主体意识相对较弱。理想信念是开拓精彩人生的思想明灯,指引着无数人一步一个脚印地筑梦追梦圆梦。帮助研究生党员树立自身的理想信念、定位自身的发展目标、落实自身的行动规划,对自己的未来负责、对自己的人生负责,积极追寻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是研究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内容。

然而在日常的高校人才培养中,高校一般更加关注学生的理论学习和知识素养的提升,更加重视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创作能力,大多情况下忽视了对研究生理想信念的筑基和教育,从而使学生也就更加关注自己的专业课学习,忽视了身为一名党员应该具备的党性修养和信仰理念,缺乏应有的政治自觉和精神认同,表现出政治能力欠缺、党性修养弱化、宗旨意识淡泊、社会责任感缺失等问题。与此同时,另一个较为重要的问题是高校对于研究生培养教育具有一定的分割性和相对独立性,这就会使研究生党员存在一定的优越性和自利性,缺乏组织集体观念。

开展研究生党员教育工作的路径选择

第一,注重研究生党员教育工作内容和形式的创新。

“三会一课”是研究生党员教育工作重要组成部分。在内容上,通过定期召开有针对性的“三会一课”增强研究生党员的政治修养和理论水平。要根据时代要求和重大时间节点,正确把握“三会一课”的主题和内容。

研究生党支部在贯彻和落实的基础上,结合“四史”以及新理论、新思想作为“三会一课”学习的内容,通过精心设计,实现实效性与多元化,变被动为主动、变单一为多样、变自上而下为上下互动。同时借鉴当下热点和流行趋势灵活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社会公益活动、社会实践调查、参观企业党支部工作模式等内容丰富的形式,引导研究生党员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目标,使高校研究生党员更加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自觉性,做到思想政治上时刻与党保持高度一致。

在形式上,运用“互联网+”技术,通过网络平台向学生传递党的思想理论方针政策,提高宣传效果,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断促进党支部坚实堡垒的形成。[5]通过“线上+线下”“研讨会”等方式,与青年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互动交流,将被动变为主动,提高互联网的传播力度,开展形式丰富多样、内容充实且有意义的党建活动,[6]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使高校研究生党员能更加了解掌握党章的深刻内涵,更加关注国家发展过程中的时事政治,更加了解党的政策、方针、决议的落实情况。

最后,在日常及时关注学生各方面的动态,与学生保持畅通的交流,不断提高研究生党员对支部工作的参与度。

第二,健全研究生党员教育管理制度。

首先,应该建立支部党员教育评价与认定机制,建立监督考核制度,量化工作目标,明确考核指标,使监督考核工作有依据可查,有章法可依。[7]研究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和考察评价工作应秉持“以评促改,以评促建”的评价理念,划定科学严密、规范清晰的教育评价与认定标准,采取多形式、全方位、全覆盖的评价与认定方式将研究生党员的教育评价与认定主体划分为“教育成效验收”和“管理模式评价”两个方面。其中“教育成效验收”是对研究生党员一学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情况做全面了解后,对照研究生党员教育管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全面检验研究生党员教育工作各个环节的成效,在巩固深化既有成果的基础上,持续提升研究生党员教育工作的科学化水平。“管理模式评价”则是以高校研究生党员管理制度与管理模式为测评对象,采取“他评”的形式让研究生党员对当前的管理机制做一直观化表达,督促高校不断优化管理制度与管理内容。

其次,对于研究生党员的教育与管理要建立培养联系人制度。培养联系人要明确自己的主体责任,要从理论水平、学习成绩、生活作风、行为习惯等各个方面了解自己的培养对象,并制定详细的培养教育计划,督促被培养人不断地加强学习,练就过硬的能力和本领,用党员的行为准则去规范自身的行为,使其时刻牢记自己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员,守住初心,守好自己的组织身份,保持党的先进本色。在阶段性的培养结束后,高校要对被培养人进行成果验收,并根据最终的验收成果,对培养联系人及被培养联系人作出相应的激励和惩罚。

最后,在研究生党员教育管理中要建立交流推广机制。在高校各个学院之间、学院内部的各个部门与班级之间就教育培养工作的方法和形式开展先进经验交流,形成多层次的经验交流和推广机制。学校方面,可由校党委定期举办全校范围内的经验交流大会,要求每个学院在交流会上总结这一段时间院党委在推动党员教育发展工作方面的经验、思路、心得与做法,并在经验交流会上相互探讨;学院方面,可以定期举行支部座谈会,针对党员教育培养工作中的具体问題进行针对性的讨论;支部方面可以在各支部之间开展交流会,交流各支部的情况和先进经验、做法,探讨各支部所面临的问题,寻找解决方法。

第三,强化研究生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建设。

首先要重视党员党性修养的提升。作为研究生党员应“以德为先”,“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修德修心。通过教育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并在关键时刻作出正确判断与选择,促使其敢于直面困难和挫折,正确分析个人得失,积极应对履行自身责任和义务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并以更大的勇气、更强的能力追求自己的理想生活和美好人生。同时,要对研究生党员进行及时正确的引导,帮助研究生党员不断锤炼自己的党性修养,培养自己的组织自觉,努力提升自身素养,培养学术研究水平、实践能力和道德修养,争做社会和学科的引领人,积极发挥好研究生党员的典型引领带动作用。

其次,要有效地将学习、科研、实践、个人修养等方面进行结合,以高标准严要求进行研究生党员教育工作,要注重培养研究生党员的爱国热情,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结合,引导研究生党员以全方位的自觉认知对待自身的党员身份,并将其内化为最厚重的内在驱动力量。

最后,要注重研究生党员的差异化发展,拒绝研究生党员教育千篇一律。着力培养优秀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让优秀的研究生党员能够首先发挥自己的优势,成为研究生群体的标杆。在教育过程中要善于发现优秀典型,重点培养。相反,对于表现不突出的党员也要加强引导,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作用,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对于优秀的典型,要用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对待表现欠佳的党员要及时沟通引导,并立即对其采取考核机制建立奖励与惩罚相结合的制度。强化研究生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建设,提升研究生党员的影响力,为高校党建工作的开展、教育培养目标的完成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 结

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在日常党员管理和教育工作中,重点关注研究生党员的党性修养,对于高校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水平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十九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我们应该对高校研究生党员的教育管理有更加清晰而全面的认识,从而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參考文献

[1]光明网.党的领导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EB/OL]. (2022-5-16)[2022-7-10].https://news.gmw.cn/2022-05/16/content_35735953.htm

[2]李元,高亮.研究生导师做好立德树人工作的有效对策[J].中国高等教育,2021 (19):36-38.

[3]卫兴华,叶小文,李君如,石仲泉,徐飞,郝立新,张占斌.百位专家学者谈初心[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9(12):4-69.

[4]张茂林.研究生党建质量提升的现实困境与超越[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9 (5):56-61.

[5]肖光荣,盛文楷.网络时代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建设:机遇、挑战与路径选择[J].湖湘论坛,2021(1):36-46.

[6]曹永森,袁航.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的基本内容、核心要义与精神实质[J].学习论坛,2020(12):20-26.

[7]汪植英.高校研究生党员教育管理路径初探[J].中国高等教育,2021(7):28-30.

作者简介

孙 蓉 西安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研究生党员工作
我是党员向我看
“我是党员,就要冲在最前面!”
不工作,爽飞了?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
选工作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研究生“逃课”需标本兼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