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弈》(六下)教学设计

2022-06-11柯向妹金文伟唐晴晓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22年4期
关键词:鸿鹄教导学习态度

柯向妹 金文伟 唐晴晓

教学目标:

1.掌握本文重点字的形、音、义,会写“援、俱、弗”3个字;学习“惟弈秋之为听”宾语前置句式。

2.懂得“学习要专心致志”的道理;学习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

3.学习朗读停顿表达文本内容的方法,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资料

(板书“学弈”,生齐读。)出示《孟子》及孟子信息资料。

《学弈》选自《孟子·告子上》。孟子,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世称“亚圣”,后世以“孔孟”并稱。《孟子》由孟子与弟子合著,记录了孟子的言论、政治观点等内容。

二、 辨析同音字

“弈、奕、羿”这三个字都读“yì”,加上形近,很多人容易写错。我们只有辨析清楚,才能写正确,并准确理解字义。

奕,形声字,“亦”作音符,“大”作意符,说明“奕”的本义是大,引申指精神饱满,如“神采奕奕”。

弈,也用“亦”作音符,意符“廾”(gǒng)是双手捧物的意思,这里表示双方用手下棋。“弈”的本义是围棋,用作动词指下棋。课题“学弈”就是学习下棋。

羿,是会意字,下部也是“廾”,上部是“羽”,合起来表示用双手拉弓射出带“羽”的箭。后羿,传说是夏代有穷国的国君,擅长射箭,“后”不是姓,是国君、帝王,后来指皇后。同样,“弈秋、庖丁、刷子李”这些称呼,后一个字是姓或名,前面的字是这个人擅长的技能或职业。

三、理解故事,感受形象

学习“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句中“通国”“之”“善弈者”分别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又是什么意思呢?(师启发学生结合注释理解)“通国”指全国,“之”是“的”的意思,“善弈者”指擅长下棋的人。整句的意思是,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可见弈秋的棋艺非常高,作者非常赞赏。

(指导朗读)“也”在这儿提示肯定的语气,请同学们试着用肯定的语气读出这句话。

学习“使弈秋诲二人弈”,感受“二人”学习态度的不同。

1.出示“诲”。

读好“诲”,通过组词“谆谆教诲”“诲人不倦”等词语理解“诲”是教导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棋。

请弈秋来教下围棋,就好比请林丹来教打羽毛球,请郎平来教打排球,学生怎能学不好?可是,实际上并非如此。请默读课文,找出描写两位学生学习过程的句子。

2.出示“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典礼上校长致辞。“专心致志”的“致”引申指“集中到”,那么是把注意力集中到什么地方呢?咱们再来看“志”,就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了。(出示“志”)这个字是什么意思?上部“士”表音,下部“心”提示与心有关,“志”的本义是心之所往、意向。

(2)感受“其一人”心愿所往。请结合插图说说“其一人”心里在想什么,他的心愿所往是什么。(预设:其一人心里在想老师刚才讲的是什么意思呢,下一步棋该怎么下呢。他心愿所往的是成为像他的老师弈秋一样的围棋高手。)

(3)学习宾语前置句式特点。“惟弈秋之为听”意思是只听弈秋的教导。(出示句子:“惟听弈秋”“惟弈秋之为听”)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吗?在文言文中,这叫宾语前置的倒装句。作者把宾语“弈秋”放到谓语“听”的前面,以起强调宾语的作用,即强调其一人“只听弈秋的教导”。“唯……之为……”是固定搭配,是宾语前置的标志。如“唯问你”和“唯你是问”,这个句子是为了强调什么呢?强调问的对象不是我,不是他,而是“你”。还有“唯瞻马首”和“唯马首是瞻”等,同学们在文言文的阅读中要多留意。

(4)指名说说本句的意思。(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理解了意思,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读好停顿。

(5)指导朗读,读好停顿。(出示:“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同学们,老师帮你们标注了停顿的斜线,有助于你们读好停顿。有疑问吗?

预设:为什么前面是双线,后面是单线呢?(师讲解)双线处的停顿比单线处停顿时间更长。因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都是“其一人”的行为,“其一人”是这个句子的主语。因此,这里的停顿要稍长,突出这句话中所写的行为动作是这个人做的。(师范读,生跟读。)

3.出示“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1)学习“之”。理解“听之”的“之”的意思是“弈秋的教导”。

(2)学习“一心”。“一心”就是全身心、全部的注意力。

(3)学习“鸿鹄”“思”“之”。理解意思,齐读。(师提醒)几年前,有新闻报道,有一教授在公开场合把“鸿鹄”这个词读错了,引发舆论评议。咱们可要读准确哦。“思”是思考、想的意思。“射之”的“之”指鸿鹄。

(4)学习“援”“缴”。(出示“援”)“援”中含有四个表示手的部件,请同学们找一找。提手旁、

(5)说句子意思。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但他全部的心思都在想鸿鹄什么时候能飞来,好拉弓放箭把它射下来。

(6)指导朗读,读好停顿。(出示: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谁能说说为什么这儿要标双线。指导朗读。

(7)你能分别用不同的词语来形容这两个人的学习态度吗?(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全神贯注、一心一意、三心二意、心猿意马等。)

学习“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感受二人学习结果的不同。

1.学习态度不同,学习效果也不同。请画出文中说明学习结果不同的句子。

3.学习“弗”。象形字像用绳捆束弯曲的两支箭杆,使其直。本义是矫正的意思。后来,“弗”假借表示副词“不”,“弗若”的意思是不如,“弗许”的意思是不许。书写时要注意第四笔是竖撇,不是撇。(师范写,生练写。)A0346D36-DD07-443F-8474-75364B35CEBD

4.学习两个“之”。这句话中有两个“之”,是什么意思呢?都指第一个专心致志学习的人。

5.理解整句意思,齐读。虽然两个人在一起学习,但是后一个人的学习效果不如专心致志学习的人。

四、明道理,学写法

1.感悟道理。

文章的最后,孟子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1)(出示“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齐读。

(2)理解“为”和“其”。为,因为的意思。其,指第二个人。

(3)理解整句意思。是因为第二个人的智力不如第一个人吗?当然不是这样的。

(4)明白道理。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两人学习效果不同,不是因为智力差别,是什么不同呢?(师根据学生交流反馈小结)对,是学习态度不同。

2.体会说明觀点的方法。

(1)体会设问句引发读者思考的作用。

请你读一读,对比一下下面两个句子,想一想用设问句表达的效果。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非其智弗若,乃学之态度不同也。

用设问,强调学习效果不同,不是因为智力的差别,是因为学习态度的不同,更能够引发读者思考。

(2)学习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回顾全文,想一想本文作者是如何说明观点的。

通过具体事例说明观点。请你试着联系生活、学习中的具体事例来说明“学习、做事要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观点。

(3)感受对比描写突出观点的方法。作者还通过对比两个学生学习态度的不同,来突出观点。

(4)出示《学弈》原文,找出直接说明观点的句子:“不专心致志,不得也。”

五、积累背诵

经典文章,要熟读成诵。(出示填空式文本,尝试背诵。)

学  弈

具体事例:弈秋,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         ,思         。虽         ,弗若之矣。

说明观点:为是                 ?曰:                 

(作者单位:福建厦门市海沧区育才小学/集美大学师范学院)

责任编辑 郝 帅A0346D36-DD07-443F-8474-75364B35CEBD

猜你喜欢

鸿鹄教导学习态度
高职院校专接本学生学习态度及教育对策探析
央视播报龙感湖聚14万只候鸟
雄鸡与鸿鹄
一粒米
张鸿鹄《决战胡麻岭》
携孙逛街
你的学习态度怎么样?
撒谎
长幼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