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湖柳树多,但没一棵是多余的

2022-06-11韩浩月

廉政瞭望·下半月 2022年5期
关键词:柏树柳树西湖

韩浩月

5月中旬,杭州西湖边“丢”了7棵柳树,这惊动了杭州市民,甚至引发了全国诸多网友的关注。后来官方解释,喜欢阳光的这7棵柳树因为被高大的铃木树冠遮挡,“老化、空洞、驼背和倾斜现象严重”,所以才移走,打算以藤本月季代替之。舆论发酵数天后,杭州政府向市民道歉,并重新补栽了柳树。

7棵柳树虽然被挑出了这么多“毛病”,景区想要更换掉它们的理由貌似也“合情合理”,但杭州市民不同意,而且一刻也等不得,要求不必补种新柳树,就要被挖走的那几棵。在市民看似“不依不饶”的坚定态度下,能感受到一种令人眼眶发热的温度与情感。是啊,“钱塘风月西湖柳”,苏轼和白居易在这里栽过柳树,“柳浪闻莺”名不虚传,动西湖边的柳树,就等于拿完整的杭州西湖文化形象开刀,这谁受得了?

西湖边柳树虽多,但没有一棵是多余的。城市里的树,一旦融入了城市的历史与文化,便成了历代生活在这里的市民们的“邻居”或“亲人”,承载了城市的集体记忆与情感。微风里摇曳的树枝,说不定都被唐时明月映照过,被宋朝的雨淋湿过,容不得半点轻视。

中国城市的规划理念当中,既有“方九里,旁三门,面朝后市,左祖右社”总体布局意识,也有“经涂九轨,环涂七轨,野涂五轨”的道路设计方案,而沿路、围湖、房前屋后地种树,更是根植于古人内心的本能冲动,“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这种想法贯穿于民族意识当中。

据《唐国史补》记载,唐朝贞元年间,朝中有大官给渭南县尉张造下牒文,要砍取渭南官道的大槐树用于造车,张造不吃这套,回信说:“若欲造车,岂无良木?恭维此树,由来久远……”他还在牒文中郑重警告:“思人爱树,诗有薄言;运斧操斤,情所未忍。”朝中大官收到牒文后,放弃了想法,张造可谓自己所在城市的“保护神”。

明代官员李璧在四川剑州(今剑阁县)任知州时,曾带领老百姓种植了十万余株柏树,至今人们还感念他为剑阁縣留下了这笔无形的财富。据记载,当年种植柏树时,李璧就立下规矩:无论是官是民,谁都别想碰这些柏树一下。他规矩立得好,后任官员继承得也好,乃至形成了官员进行职位交接时,都要对柏树情况进行核对记录,谁都不想背破坏城市树木的锅。

在中国古代城市“市树”当中,槐树可谓一家独大,北京、西安、太原、郑州等多朝古都,槐树都是“主旋律”,朝廷、官员、民间百姓都喜欢。到了现代,各个城市的市树五花八门,种什么树的都有。去桂林,到处都是桂树的花香;逛苏杭,香樟树四季常绿;在广州,随时都会被巨大的榕树惊讶到……有人说,树木的味道就是家乡的味道,的确如此,还有什么比郁郁葱葱的树木所提供的氛围与气息,更能让人体会到家乡的感觉?

柳树是西湖的标签、门面,也是杭州乃至于全国人民的公众记忆。柳树只有一个消逝的可能,就是出于自然原因被淘汰,但市民没法接受人为原因导致哪怕一棵柳树被移走,那会让市民产生切肤之痛。但愿这次杭州的柳树“失踪”事件,能给别的城市也提一个醒:不要再轻易打树的主意了。

猜你喜欢

柏树柳树西湖
为何有些植物会四季常青
松柏为何能四季常青
西湖
雪后西湖 暖阳
柳树
会治病的柳树
柏树林
西湖雪意
柳树的春天
做人需要弯弯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