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摭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2022-06-11李静静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德育渗透初中信息技术

李静静

[摘 要]德育是学科教学的目标要求,也是学科育人的必然要求。文章结合教学实践,分析了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了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路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以身作则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创设典型,展现智慧,发挥课堂主阵地的育人作用;抓住契机,利用节日,通过网络资源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小组分工,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德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    G633.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2)08-0096-03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指出,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将中小学德育内容细化落实到各学科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中,融入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还明确要求,要充分挖掘各门课程蕴含的德育资源,将德育内容有机融入各门课程教学中。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要阵地,也是开展德育的主要场所。德育是学科教学的目标要求,也是学科育人的必然要求。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多种渠道、采用多种方法、运用多种方式,加强德育渗透。本文结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路径。

一、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尚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教师重技术教授,轻习惯养成

随着信息技术更新迭代的速度不断加快,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不再局限于传授单一的教材内容,而是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信息技术知识。为了能够提高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效率,课堂上教师的讲授贯穿始终,而忽视对学生良好信息技术使用习惯的培养,尤其是在操作习惯、安全习惯等方面缺乏必要的指导和要求,导致学生缺乏对信息技术的正确使用习惯,没有形成爱护设备、安全使用信息技术的良好意识。

(二)教师重技术实践,轻德育渗透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习惯就技术讲技术。为了使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掌握信息技术的操作要领,教师将课堂的主要时间用在强化实践和加强练习上,而忽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不明显,导致信息技术课堂缺少温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得不到有效落实。

(三)教师重形式强化,缺乏内容支撑

信息技术教学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更好地利用技术服务生活。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往往聚焦学生的技术掌握,普遍关心学生是否能够有效掌握技术要领和关键性知识,常常出现为技术操作而技术操作的现象。学生常常按照教师的要求机械记忆枯燥的技术术语,反复进行机械性的操作。教师缺少对为什么使用技术和如何更好地使用技术的深度思考,课堂中缺乏技术应用的生活场景,学生难以体会信息技术学习与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课堂教学缺乏与实际生活的必然联系,使学与用之间形成鸿沟。

(四)教师重单一评价,缺乏交流互动

信息技术为多元评价、互动学习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但现实教学中,教师却未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媒介作用,而是将信息技术课上成了“人机对话”课,师生关系单一,缺乏必要的交流互动。教师常常利用手中的主控教师机,监督和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以机器的符号性评价代替语言交流式评价,缺乏对学生必要的现场指导和评价,师生與生生之间缺乏分享与交流。在展示与互动的环节中,学生难以体会到共享资源、共同学习的乐趣。

二、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基本路径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不仅要巩固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更要加强德育渗透,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伦理道德。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克服单纯学习技术的局限性认知,在规范引领、情感交流、多元互动中提升学生的信息意识,培养学生的信息伦理道德。

(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以身作则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教师在帮助学生巩固知识,促进学生技能发展,引领学生精神成长上具有不可替代的榜样和示范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掌握良好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具有重要影响。初中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养成教育是德育的重要内容。信息技术不同于其他学科,具有极强的操作性,通常要在信息技术教室中授课。因此,教师应着重加强对学生卫生管理、设备维护、文件管理等方面的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

与一般教室不同,信息技术教室中一般陈列着供学生使用的一定数量的计算机设备,各种线路交错复杂。因此,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情况,还应加强学生的卫生和安全教育。例如,每次授课之后,教师都按照组别带领学生将机房的每个角落清理干净并将物品摆放整齐,对每台机器进行擦拭和除灰,检查计算机设备的电源关闭情况,在离开机房前做到通风良好、清洁卫生、物品放置规范、设备安全。习惯在于养成,在教师的言传身教和亲自示范下,学生认识到卫生和安全对于机器维护的重要性,从而自觉地在每次学习结束之后对计算机设备和电源进行细致的检查。与此同时,值日小组在完成卫生清扫工作后,还会主动进行安全排查,养成了良好的设备使用和维护习惯。

又如,“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一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正确地给文件命名,并能将文件保存在相应的位置。对经常使用电脑的学生而言,这些技术性的知识比较容易掌握。因此,教师将教学重心放在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存储习惯上。教师以身示范,展示了个人电脑上干净整洁的桌面,并向学生展示了快速提取文件。在教师的示范下,学生认识到文件规范命名和有序存储的重要性。这样的教学,既提升了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规范意识。

知行统一,示范带动。教师的一言一行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和带动学生。在第一个案例中,教师亲自示范,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模仿和操作,在行为习惯方面为学生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学生在教师的示范带动下,养成了良好的设备维护和使用习惯,同时通过实践消化吸收了所学的知识,使知与行得到了有效统一。在第二个案例中,教师向学生展示规范命名和有序存储的效果,引导学生养成规范命名和有序存储文件的良好习惯。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只有当学生见证到教师的榜样力量,教师的“言传”才能具有说服力。

(二)创设典型,展现智慧,发挥课堂主阵地的育人作用

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选取与生活实际紧密相关的主题和事例,通过有效地拓展和延伸,引导学生获取知识、掌握技能,同时有效渗透德育,使学生受到良好的道德熏陶。

例如,在教学“使用搜索引擎获取信息”一课时,教师主要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地使用搜索引擎。在介绍搜索引擎功能时,教师请学生列举他们所知道的搜索引擎。当学生提到“百度”时,教师先向学生介绍百度创始人的成长经历,接着引导学生列举出其他知名搜索引擎公司的创设人,并了解他们的成长经历和学历背景,让学生感受到缔造互联网神话的这些“英雄们”背后不为人知的坚持和努力,以此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这样,不仅丰富了信息技术教学的内容,还体现了信息技术教学中人文精神的渗透。在本课中,教师除了为学生列举这些充满正能量的例子,还列举了一些沉迷网络、痴迷游戏,最终走向堕落的反面例子。通过正反面事例的对比,学生对如何利用互联网有了正确的判断。

网络教育一直受到社会和家庭的广泛关注,而如何引导青少年正确利用网络,避免网络成瘾,是网络教育的重点和难点。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针对“搜索引擎”这一教学内容,创设典范,通过正向和反向引导,进行德育渗透,改变学生“网络只是用来玩游戏和娱乐”的错误观念,从而使学生养成正确的信息技术使用观。

(三)抓住契机,利用节日,通过网络资源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信息技术的表达是直观和丰富的,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之间的沟通日益紧密起来。在重要的节假日,人们可以借助短信、QQ、微信等方式互相祝福,传递感情。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重要的节日,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情感教育。

例如,在教学“数字化声音的编辑”一课时,在教会学生了解声音文件格式的类型,熟悉常用的音频播放软件的同时,教师还指导学生精心制作了母亲节的贺卡。在学生制作完贺卡之后,授课并未就此结束,信息技术教师主动联系了各班的班主任,将学生制作好的贺卡第一时间分享到班级QQ群里,让学生的作品真正成为献给母亲节的礼物。信息技术教师这样的安排,使班级QQ群沸腾起来,家长们纷纷被孩子们简单而珍贵的贺卡所感动。一张张贺卡成为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良好载体。信息技术发挥了传播速度快的优势,成为联系家长和学生的纽带,让贺卡的作用得到了最大化的发挥。

联通你我,技术传情,技术发展的目的在于更好地服务人类。在沟通方式日益技术化、信息化的今天,信息技术为实现有温度的课堂、有温度的教育提供了支持。信息技术是冰冷的、没有感情的,但是信息技术所创造的作品却是具有人文情怀和感情色彩的。教师应利用重要的节日,对学生开展针对祖国、传统文化、社会、自然、教师、父母、同学等人与事的情感教育,从而让学生受到教育,感受美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相应的节日,采用整合或者串讲的方式调整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与教育契机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从而让课堂教学富有人文情感。

(四)小组分工,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信息技术为师生互动、多元化评价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教師要依托信息技术,借助多种教育平台,构建多样化教学形式,增加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和场景性,为学生进行多元互动创设条件;要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以任务驱动学生进行探究,有效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合作能力。

例如,在引导学生制作多媒体作品“苏州园林”时,教师将学生分成4个学习小组,分别设置“苏州园林的园艺”“苏州园林的历史文化”“苏州园林的建筑”“苏州园林的布局”四个任务,引导学生围绕任务去寻找合作资源。从音频到视频,从文字到设计,从布局到模板选择,小组成员分工合作、互相配合、互相帮助,最后集合众人的智慧,创作出了精彩的作品。教师指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对作品进行展示,小组代表从不同侧面介绍了本组的作品。为了使小组的作品得到更好的展示,各小组成员积极思考、主动展示。

教师结合学习内容,有效设计学习任务,指导学生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激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使学生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思考。学生在交流与碰撞中,按照不同的任务类型,对问题进行分析与解决,不但有效掌握了知识技能,而且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做事,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集体荣誉感和使命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整合多学科力量,加强人工智能相关法律、伦理、社会问题研究,建立健全保障人工智能健康发展的法律法规、制度体系、伦理道德。信息技术以其实践性和应用性成为一门独特的学科,在德育渗透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信息技术是在飞速发展的,人的思想和意识也是在不断变化的。因此,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应抓住教学规律,以人为本,用隐形的德育资源将学生与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对接,进而达成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   参   考   文   献   ]

[1]  陈泽强.融合道德教育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0(19):63.

[2]  索芳.基于游戏主题情境的信息技术课堂德育渗透探析:以《数据的排序与筛选》为例[J].教育信息技术,2017(11):25-28.

[3]  周玉娟.信息技术教学中融入德育的思考[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7(Z3):181-182.

(责任编辑 黄春香)

猜你喜欢

德育渗透初中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选课机制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