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国时期的真实谍战

2022-06-11寒鲲

廉政瞭望 2022年5期
关键词:谍战蜀汉孙权

寒鲲

受到各类反映二战、民国、抗战等时期谍战活动的影视题材影响,可能有不少人会觉得间谍只存在于近现代社会。其实,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古代的著名军事著作《孙子兵法》就已经把间谍分为五类(五间),分别是因间(利用敌方百姓做间谍)、内间(利用敌方官员做间谍)、反间(利用敌方间谍做己方间谍)、死间(扰乱敌情并以死为间)、生间(完成任务后活着返回的间谍)。我国史料中有记载可寻的最早间谍,可能活跃于夏朝前期,而间谍活动尤其在分裂割据的乱世最为活跃、明显。

马伯庸的《风起陇西》便是一部反映三国时期谍战行动的历史题材虚构小说,随着近来电视剧版《风起陇西》的上映,三国时期的谍战也再度走近大众视野。《风起陇西》里的谍战虽然是虚构的,但真实三国历史上的谍战活动也十分精彩。

在拉开汉末三国百年乱世的黄巾之乱前夕,利用医术、谶纬与宗教的太平道,在教主张角的影响下,逐步成为黄淮海平原地区的强大势力,他们佩戴黄色头巾所以被称为“黄巾军”。黄巾军内部的大方首领马元义在起义前,一度通过宗教信仰与财宝贿赂,将中常侍封谞、徐奉成功拉拢。若不是太平道信众唐周的告密,东汉朝廷对中常侍队伍有内鬼的情况都毫不知晓。

黄巾之乱后,东汉王朝历经少主继位、何进专权、何进被杀、宦官被杀、董卓专权等一连串严重打击中央王朝声望的事件。在这个过程中,一个来自朔方之地的猛将接连两次被人诱使做了间谍,他就是吕布。

第一次是吕布被董卓引诱,杀害了洛阳城中另外一个拥兵进京的军阀——丁原,使得董卓成功兼并丁原所部,掌握京师洛阳的控制权,进而掌握东汉朝廷的主导权;第二次则是吕布被王允引诱,杀害了废立皇帝、迁都长安、祸乱朝纲的董卓,这一方面终结了董卓的专权,也在事实上间接激化了凉州军团的内讧。东汉王朝的朝廷声望也在这两次冲突中彻底崩塌,基本不再具备号令天下的能力。

与董卓专权同时,关东地区继镇压黄巾起义、反董卓联盟起兵之后,逐渐陷入到地方州牧、郡守转化的军阀混战之中。在这一过程中,间谍作为一种重要的兵法手段,自然也大量活跃于关东各大军政势力之间,策反用间高频次出现在此时的黄淮海平原。尤其是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对峙期间,相对弱势的曹操一方出现了大量与袁绍通信的官员,他们或许在不同程度上从事了为袁绍做内应的间谍工作。

只不过,这些书信虽然在曹操取得官渡之战胜利后被曹操手下截获,但曹操因为数量过大、牵连太广,纠察起来严重影响内部稳定,所以并未追究,反而一把火烧掉了这些书信,今人也无法获知究竟是谁参与到了官渡之战前后的间谍活动中。

官渡之战后,曹操顺利吞食袁绍父子的河北地盘,完成对黄河中下游的统一,平定南方由此提上议事日程。就在赤壁之战爆发前后,曹操、孙权、刘备频频利用间谍,为各自的战略目标服务。

曹操曾经派出周瑜好友蔣干,以访友之名,行策反之事,试图通过蒋干把江东孙权集团帐下大将周瑜拉拢到自己的一方。奈何周瑜对孙策、孙权兄弟有着强烈的政治认同与情感羁绊,此事这才作罢。

《风起陇西》海报。

孙权一方则在赤壁之战中上演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著名的一出间谍大戏——苦肉计。虽然黄盖只是诈降,但周瑜与黄盖通过“苦肉计”所释放的假情报,黄盖所率水军火攻对曹营造成的重大打击,在事实上与广义的间谍活动是高度接近的——能够成功利用情报扰动,唆使敌方在欲望与利益的诱惑下,任由己方摆布,无疑是谍战活动的最高境界。

刘备集团在荆州期间也有两次成功用间的案例。第一次是割据益州的刘璋派张松前往邺城讨好曹操,奈何曹操以貌取人羞辱张松。张松回到成都后,一方面力劝刘璋交好刘备,一方面与好友法正一道密谋,将益州的情报出卖给了刘备,刘备不费吹灰之力得到了两个有力内应。虽然后来张松因其兄张肃的告发而被杀,但刘备也因张松与法正的“出卖”而获得益州地区的重要情报,法正甚至成为刘备取得益州全域的重要谋主,帮着刘备成功挫败了刘璋与曹操,使得刘备集团一举达到巅峰状态。

刘备与诸葛亮先后率军入蜀后,以江陵城为中心的荆州西南部控制权交给了关羽。关羽在荆州期间,不仅成功凭借四五万的军队维持了刘备集团的利益,而且还向曹操控制的荆州北部地区渗透了大量的间谍,扶持了大量的反曹亲刘地方势力。

219年初,刘备、法正、黄忠、魏延在汉中地区取得定军山大捷,张飞刚刚在巴中挫败了张郃的军事渗透,刘封与孟达也被派往秦巴山区东部的上庸地区,关羽一方面率领两三万大军北伐襄阳、樊城,一方面鼓动之前派往荆州南阳郡的宛城守将侯音、卫开起兵,擒拿了同治宛城的曹操方面南阳郡太守东里衮。

刘备方面整体上的成功进军与关羽北伐的强大声势,一度导致荆州刺史胡修、南乡郡太守傅方先后投降。以孙浪为代表的豫西山区群盗,也纷纷响应关羽,危及许都。曹操甚至一度想要将东汉朝廷北迁,以避关羽之锋芒。若不是孙权方面吕蒙、陆逊的成功背刺,瓦解了关羽所部的战略后方——江陵城与公安城,刘备集团的逆袭中原、“隆中对”的完美执行,或许就会成为真正的历史。

三国鼎立格局在刘备为关羽复仇的夷陵之战后,得到最终确立。曹魏、蜀汉、东吴三国之间也频频互派间谍,试图干扰敌方内部秩序,以乱促变。其中最为成功的无疑是230年曹魏方面派往东吴的青州人隐蕃,此人成功凭借好口才,骗取孙权信任,成为吴国朝中的廷尉监,负责吴国官员的日常监察事务。本来这名间谍的任务也正是通过把持廷尉机构,在监察时通过办理重案,挑拨离间东吴的君臣关系、激化东吴的派系斗争。

隐蕃还利用自己新得的权势,与吴国重臣左将军朱据(孙权女婿)、卫将军全琮(孙权女婿)、廷尉郝普(隐蕃上司)、骑都尉潘翥(潘濬之子)交好。朱据、全琮本身就是孙权想要拉拢却又有所忌惮的江东豪族代表,郝普与潘翥之父潘濬,则是刘备统治荆州时的属官,在吕蒙夺荆州后才成为孙权集团成员。隐蕃之所以亲近这4名官员,无疑是因为他们代表了吴国内部可以拉拢的不稳定势力。

不过,还没等隐蕃布局完成,一个突发事件打乱了他的节奏。孙权在231年十月派孙布诈降曹魏的东南守将王凌,差点诱使王凌进入孙权布下的包围圈,知悉内情的隐蕃立即利用仅有的势力发动叛乱,间接让王凌警觉,这才避免了曹魏东南部队的重大损失。但隐蕃也因此被孙权下狱查办处死。死间隐蕃虽死,但与隐蕃走得太近的朱据、郝普分别被孙权雪藏不用、被逼至死,全琮与潘翥则因为并未过于亲近,加上潘翥之父潘濬早就极端反感隐蕃,而躲过一劫。从结果上来看,隐蕃的死间,虽然未能达成原定目标,却避免了己方的重大损失,造成敌方的政局地震,还是相当成功的。

曹魏方面很可能还成功派出一个名叫郭修的死间型间谍,严重影响了蜀汉后期的政局。在诸葛亮去世后,姜维成为蜀汉方面北伐的直接执行者,郭修就是在姜维北伐陇西一带时,被姜维俘虏的曹魏西部官员。253年,主政蜀汉的大将军费祎在汉寿县(今四川昭化古城)宴请同僚,席间被身为左将军的郭修刺伤,几天后费祎便重伤身亡,郭修也被蜀汉处死。费祎死后,逐渐失去贤臣辅佐的后主刘禅,这才逐渐把蜀汉朝政败坏了下去。

三国末期的最后一次重要反间活动,也发生在蜀汉境内,不过已经是蜀汉亡国之后了。钟会、邓艾灭蜀汉后,姜维利用钟会个人的政治野心,成功策反了这位魏国灭蜀大军的主帅。钟会想着割据巴蜀自成一派,姜维则是想要利用钟会扶持刘禅恢复蜀汉。虽然钟会之乱并未成功,甚至直接导致钟会、姜维、刘璿(刘禅之太子)死于魏军的反杀,但灭蜀汉功臣邓艾也死在了这场乱事之中,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损害了曹魏政权以及司马昭家族的利益。三国时期的谍战风云,也随着姜维的反间计而逐渐落幕。

猜你喜欢

谍战蜀汉孙权
AI谍变
Fraud detection on payment transaction networks via graph computing and visualization①
诸葛亮死后留下四位人才 他们力保蜀汉江山30年
孙权:“包邮”好有说服力
蜀汉“大赦”初探
PHOTO FINISH
任用拆台的人
三十六计之欲擒故纵
沈安娜:按住蒋介石脉搏的谍战玫瑰
DECODING A SPY SAV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