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互联网的无锡涉农地区心血管病高危人群健康管理研究

2022-06-10尚正录余燕华惠静姣杨博文通信作者

中国社区医师 2022年14期
关键词:心血管病发病率心血管

尚正录 余燕华 惠静姣 杨博文(通信作者)

214187无锡市惠山区人民医院心内科,江苏无锡

心血管疾病属于临床常见病,主要由血液黏稠、血流动力学异常等因素导致,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等,可引发心力衰竭,进而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2]。农村地区为我国生产业的重要区域,由于医疗资源相对匮乏,心血管病高危人群在出院后无法得到有效干预,导致院外发病风险升高,且农村地区居民对心血管病缺乏一定认知,自护能力相对较差,造成心血管病高危者出院后无法有效自我护理,从而导致发病风险增加[3]。因此,对于农村地区的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更应给予积极有效的健康管理,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病风险。近年来,互联网平台被广泛应用于健康教育、院内护理等场景,并取得较好成效[4]。鉴于此,本研究通过观察无锡市涉农地区心血管病高危人群基于互联网的健康管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组试验,选择2019年12月-2020年12月在无锡市惠山区人民医院体检发现的228例涉农地区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114 例。观察组,男63例,女51例;年龄57~73岁,平均(65.20±2.57)岁; 体重指数(BMI)19.6~25.6 kg/m2, 平 均(22.65±0.74)kg/m2;基础疾病:糖尿病68 例,高血脂32 例;吸烟史82 例,饮酒史65 例。对照组男64 例,女50 例;年龄58~74 岁,平均(65.80±2.64)岁;BMI 19.4~25.9 kg/m2,平 均(22.72±0.69)kg/m2;基 础 疾病:糖尿病62 例,高血脂38 例;吸烟史86 例,饮酒史70 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对象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预测(China-PAR)风险评估模型中高危组,10年心血管病风险≥10%[5];②可正常使用智能手机;③认知功能正常;④均为农村地区常住居民,且至少3代生活在农村;⑤有完整的3年随访记录。

排除标准:①常年卧床、行动不便者;②已有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病史者;③有医学学习背景或家庭成员学医者;④合并精神心理障碍者;⑤合并先天性心脏病者;⑥随访期间失访或因其他疾病病死者。

方法:(1)对照组采取常规健康管理,采取电话随访及门诊复诊的方式,了解患者身体状况及血压、血糖、体重指数等生理指标,继而调整护理方案及饮食方案等,1次/月。(2)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基于互联网的健康管理,具体如下:①在心血管病高危者准备离院时,与其建立微信沟通平台,并将相关专业医师以及专病管理者拉入其中,以便进行院外管理。②微信平台管理:定时通知心血管病高危者来院门诊随访,并告知定时门诊随访的优势;定时向心血管病高危者发送健康小知识,使其更好地进行自我管理,1次/周,可推送健康知识视频、图片等,尽量避免过长文字推送,减轻心血管病高危者阅读与理解负担,使其更好地吸收疾病相关知识,进而应用到实践中。鼓励心血管病高危者在群内提出健康、疾病方面疑问,由专业医师或护理人员给出解答,同时纠正其不良生活习惯。两组均连续干预3年。

观察指标:①心血管病高危人群随访率、发病率、住院率:记录最后1次仍可联系随访的心血管病高危者例数及研究期间发病、住院例数。②心血管病高危人群血压:于患者干预前及最后1 次门诊随访时,使用电子血压计(国械注许20182200052,凯健企业股份有限公司五股厂)检测患者舒张压(SBP)、收缩压(DBP)。

统计学方法:研究数据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两组间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患者心血管病高危人群随访率、发病率、住院率比较:干预后,观察组随访率高于对照组,发病率、住院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心血管病高危人群随访率、发病率、住院率比较[n(%)]

两组患者心血管病高危人群血压比较:干预后,两组SBP、DBP 低于干预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心血管病高危人群血压比较(±s,mmHg)

表2 两组患者心血管病高危人群血压比较(±s,mmHg)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P<0.05

组别 n SBP DBP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 114 126.52±24.55 115.87±7.05* 78.39±13.84 79.58±14.35对照组 114 128.62±26.52 120.72±7.14* 70.85±4.68* 73.96±4.48*t 0.620 5.161 0.637 5.125 P 0.536 <0.001 0.525 <0.001

讨 论

相关研究显示,农村及城市居民因心血管疾病死亡分别占总死因的45.01%、42.61%,可见心血管疾病严重威胁我国居民生命安全[6-7]。因此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对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延长居民平均寿命有着重要意义。目前对于心血管病高危患者通常常规健康管理,通过电话、门诊随访等方式,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饮食及生活指导等,虽可一定程度提升患者健康知识水平,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但对患者监督效果一般,患者院外依从性一般,不利于长期管理,导致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生率仍较高。因此临床仍需寻找更有效的管理措施,提高患者院外依从性和长期管理的有效性。

基于互联网的健康管理可通过互联网平台实时与患者取得联系,打破与患者之间的空间限制,从而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专业的健康管理服务[8]。本研究显示,干预后,观察组随访率高于对照组,发病率、住院率低于对照组,表明基于互联网的健康管理能够有效提升心血管病高危者随访率,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分析原因在于,在发现心血管高危人群后,立即对患者展开一对一健康教育,向患者普及心血管疾病的危害及日常注意事项,让患者充分认知心血管疾病并了解自身状况,自主进行健康行为转变,改善不良饮食及生活习惯,从而降低心血管病发病风险;同时邀请专业护理人员向患者介绍日常护理方法,指导患者健康生活和自我护理,以提升患者自护意识与自护能力,进一步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9]。在患者离院后,基于互联网的健康管理可通过微信平台等方式,向患者不定期推送心血管疾病相关知识,让患者在院外也可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获得专业知识,提高自身对心血管病的认知程度,有助于提高院外依从性。护理人员定时在群内叮嘱患者进行门诊随访,向患者说明门诊随访的好处,如可更加精准地判断患者情况、了解患者院外生活习惯,并可通过面对面沟通的方式,充分了解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疾病方面问题,并给出专业解答,解决患者对心血管病的困惑和焦虑,起到缓解患者心理压力,改善其情绪状态的作用,一定程度上提高依从性,有助于提高管理效率[10]。同时本研究还显示,干预后,两组SBP、DBP 低于干预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表明基于互联网的健康管理有利于患者在院外控制自身血压等生理指标。基于互联网的健康管理通过定时向患者发送心血管疾病相关知识,如短视频、图片等,既可以帮助患者获取专业知识,同时视频、图片等方式也利于患者理解相关知识,轻松掌握学习内容,从而更好地应用在日常生活中,有效控制自身生理指标;鼓励患者在微信内提出日常管理中所遇到的疑问,并由专业医师或护理人员给出专业解答,不仅可纠正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仍可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有助于提高患者依从性,积极参与健康管理,从而控制生理指标,降低发病率及住院率。

综上所述,基于互联网的健康管理可有效提升心血管病高危人群随访率,降低此类人群发病率及住院率,同时更利于患者血压等生理指标的控制。

猜你喜欢

心血管病发病率心血管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多晒太阳或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ARIMA模型在肺癌发病率预测中的应用
宫内节育器与宫颈糜烂发病率的临床研究
lncRNA与心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