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在肺部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2022-06-10那明娜

医学信息 2022年11期
关键词:后处理征象预测值

那明娜

(天津市宁河区医院放射科,天津 301500)

肺部结节(pulmonary nodule)是临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多会侵犯患者的肺、双侧肺门淋巴结、眼及皮肤等器官[1,2]。目前,针对肺结节的诊断多采用多层螺旋CT(MSCT)检查,对肺部小病灶、早期病变进行筛查具有较高的敏感性[3]。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MSCT 图像后处理技术不断发展,对肺部结节诊断具有更显著的优势[4]。在肺部结节诊断中,主要依据MSCT 影像的结节形状、大小、密度等进行鉴别良恶性[5]。而MSCT图像后处理技术可清晰、较准确地获取病灶结节空间位置、征象特点以及病理性状结果[6]。本研究结合2020 年5 月-2021 年5 月我院收治的78 例肺部结节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多层螺旋CT 图像后处理技术在肺部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提高肺部结节诊断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分析2020 年5 月-2021 年5 月天津市宁河区医院收治的78 例肺部结节患者临床资料,均进行MSCT 检查,将CT 扫描原始图像定义为对照组,将后处理图像定义为观察组,病理诊断为金标准[7]。其中男40 例,女38 例;年龄28~82 岁,平均年龄(54.19±2.08)岁;良性31 例,恶性47 例;肺癌30 例,肺结核10 例,肺炎14 例,小细胞肺癌17例,硬化性血管瘤7 例。本研究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同意书。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均进行MSCT 检查,图像质量符合诊断要求,无伪影;②手术病理诊断均证实为肺结节性疾病,病理资料均完善、齐全;③病灶结节直径≤3 cm。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器质性疾病;②合并多发性肺结节;③合并肺部渗出性疾病、支气管、胸膜病等。

1.3 方法

1.3.1 检查方法 均进行MSCT 常规螺旋扫描,采用Definition64 排螺旋CT,扫描范围包括肺组织、肋膈角。先取仰卧位进行全肺扫描,从肺尖扫描至肺底。管电压120 kv,管电流150 mAs,层厚5.0 mm,重建间隔5.0 mm,肺窗(W=1500,L=-700),纵隔窗(W=350,L=40),矩阵512×512[8]。

1.3.2 图像后处理技术 ①图像锐化:提高图像清晰度,突出结节边界和细节,是一种图像增强方式[9];②多层面重建:基本征象不清晰,进行冠状位和矢状位的重建,多平面寻找可清晰显示肺部结节大小、形态、密度、边缘的图像[10];③MPR:对扫描容积数据重新计算,获取不同二维断面的过程,以清晰显示肺部结节复杂解剖结构关系,进而准确定位病灶[11];④K均值聚类:按照相似性准则,将图像中不同 组织结构数据按照预设K 值进行分类划分[12],突出肺部结节与周围组织的对比度,达到鉴别诊断的效果。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结节征象显示率、良恶性结节诊断率以及诊断效能。

1.4.1 结节征象[13]包括分叶征、毛刺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支气管截断征、空泡征。

1.4.2 诊断效能[14]灵敏度=真阳性例数/(真阳性例数+假阴性例数)×100%;特异度=真阴性例数/(真阴性例数+假阳性例数)×100%;阴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真阴性例数/(真阴性例数+假阴性例数)×100%;阳性预测值=真阳性例数/(真阳性例数+假阳性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包SPSS 21.0 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表示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图像结节征象显示率比较 观察组后处理图像分叶、毛刺、血管集束、胸膜凹陷、支气管截断、空泡各征象显示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图像结节征象显示率比较[n(%)]

2.2 两组图像处理良恶性结节诊断结果比较 观察组恶性和良性结节诊断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图像处理良恶性结节诊断结果比较[n(%)]

2.3 两组图像处理诊断效能比较 观察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图像处理诊断效能比较(%)

3 讨论

临床准确有效鉴别诊断肺部结节良恶性可为临床及时有效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最大化阻止病情进展[15,16]。CT 是临床诊断肺部结节的重要手段,但是原始图像观察面单一,且扫描层较厚,对肺部结节细小征象显示不理想,影响医生的准确判断[17]。随着影像设备性能的更新,图像后处理技术可实现对图像的优化、定量、定性指标测量,并定位病灶[18]。但是关于图像后处理技术在肺部结节鉴别诊断方面的研究较少,具体的应用价值上需要临床进一步深入探究[19]。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后处理图像分叶、毛刺、血管集束、胸膜凹陷、支气管截断、空泡各征象显示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图像后处理技术可提高征象显示率,进一步为良恶性的鉴别提供参考依据。分析认为图像后处理技术可从多方位、多角度观察肺部结节解剖结构,并且图像质量高,可清晰显示肺部结节大小、形态、密度、位置以及与支气管、胸膜、血管等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充分显示肺部结节的各种征象。在张崴琪等[20]研究中指出,具备2项主诊断征象,或具备1 项主诊断征象和2 项及以上次诊断征象为恶性肺部结节。由此可见,采用图像后处理技术可提高征象显示率,进一步促进良恶性肺部结节的鉴别诊断。本研究中,观察组恶性和良性结节诊断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在MSCT 检查中图像进行后处理技术处理,可提高肺部结节良恶性诊断率,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较为接近,可有效降低漏诊和误诊情况的发生,为临床肺部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此外,观察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MSCT 图像后处理技术可提高诊断肺部结节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以及阴性预测值,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多层螺旋CT 图像后处理技术在肺部结节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提高良恶性诊断率,更好的显示征象特点,为良恶性鉴别提供可靠的依据,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后处理征象预测值
产前超声间接征象在部分型胼胝体发育不全诊断中的价值
加拿大农业部下调2021/22年度油菜籽和小麦产量预测值
±800kV直流输电工程合成电场夏季实测值与预测值比对分析
果树防冻措施及冻后处理
法电再次修订2020年核发电量预测值
Ki-67、p53、CerbB-2表达与乳腺癌彩色超声征象的关系
急性球形肺炎的CT征象分析
发动机排气后处理技术
乳腺癌大小和转移超声征象与预后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