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创下置管抽吸液化引流手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探讨

2022-06-10蒙新宇

医学信息 2022年11期
关键词:液化血肿微创

蒙新宇

(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天津 301800)

脑出血(cerebral hemorrhage)是指原发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起病急骤,具有较高的致残、致死风险[1]。目前,临床多以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改善脑灌注以及恢复神经功能作为脑出血疾病的治疗关键[2],而神经外科微创手术的普及为该病治疗提供了更为安全的手术选择。微创置管抽吸液化引流手术是当前常用的血肿清除手术,该术式可在微创条件下进行脑脊液引流,通过血肿的及时清除,挽救缺血半暗带细胞活性,降低周围脑组织及神经功能的受损程度,促进患者病情的转归[3,4]。近年来,关于微创置管抽吸液化引流手术的应用报道越来越多,其在脑出血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也受到了广泛关注。本研究结合2020 年4 月-2021 年4 月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92 例脑出血患者,观察微创下置管抽吸液化引流手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 年4 月-2021 年4 月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92 例脑出血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男30 例,女16 例;年龄52~78 岁,平均年龄(63.27±4.39)岁;血肿部位:丘脑及基底核区35例,脑叶11 例;出血量35~90 ml,平均出血量(64.68±7.85)ml。观察组男29 例,女17 例;年龄53~79 岁,平均年龄(63.19±4.28)岁;血肿部位:丘脑及基底核区37 例,脑叶9 例;出血量34~90 ml,平均出血量(64.57±7.69)ml。两组性别年龄、血肿部位、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可行。本研究已通过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患者及家属均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经头颅CT 扫描确诊,符合脑出血相关诊断标准;②发病至手术时间<48 h;③生命体征平稳,格拉斯哥意识障碍(GCS)评分>5 分;④无手术禁忌。排除标准:①严重器质性疾病者;②凝血功能障碍或严重出血倾向者;③动脉瘤、颅内血管畸形及外伤性出血患者;④恶性肿瘤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采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麻醉后依据颅脑CT 明确血肿位置与大小,于近脑皮质处(避开功能区与大血管处)做4~5 cm 切口,常规钻孔后扩大成骨窗,直径3 cm×3 cm,随后以“十”字形切开硬脑膜,迅速牵开皮质进入血肿腔,将引流管置入血肿中心,随后采用吸引器对血肿进行清除,首次抽吸量控制在30%以内,防止腔内压力突降导致的再出血情况。完毕后缝合硬脑膜,固定引流管外接闭式引流装置,根据CT 的复查结果作出适当调整。

1.3.2 观察组 采用微创置管抽吸液化引流手术治疗,麻醉后依据术前CT 定位检测明确血肿位置及大小,确定穿刺点位置与穿刺路径,随后进行颅骨钻孔,穿透颅骨后,将穿刺针插入血肿处,连接引流管进行抽吸引流,待抽吸量达到血肿量的1/3 后,注入尿激酶与生理盐水,随后放置引流夹,夹闭3 h 后开放引流,术后开放引流4 h,经CT 检查残余血肿量<10 ml,且无再出血后,拔出引流管。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血肿清除率、术后再出血率、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TNF-α)、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并发症情况(颅内感染、肺部感染、血栓形成)、神经功能及预后情况。神经功能: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5]与纳维亚卒中量表(SSS)[6]评定,NIHSS 量表共0~42 分,分数越高神经功能受损越严重,SSS量表共0~56 分,分数越高神经功能恢复越好。预后情况:术后6 个月采用格拉斯预后评分(GOS)[7]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8]进行评价,GOS:5 分(预后效果优,基本恢复正常生活与工作)、4 分(预后效果良,伴中度残疾,但可独立生活)、3 分(重度残疾,但意识清楚)、2 分(植物生存,仅有呼吸、心跳等最小反应)、1 分(死亡)。ADL 量表共14~56 分,分数越高生活能力越差。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行X2检验,P<0.05 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肿清除率及术后再出血率比较 观察组血肿清除率大于对照组,且术后再出血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肿清除率及术后再出血率比较[,n(%)]

表1 两组血肿清除率及术后再出血率比较[,n(%)]

2.2 两组PCT、TNF-α、NSE 水平比较 两组治疗后PCT、TNF-α、NSE 水平均有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PCT、TNF-α、NSE 水平比较()

表2 两组PCT、TNF-α、NSE 水平比较()

注:同组与治疗前比较,*P<0.05

2.3 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52%(颅内感染1 例、肺部感染2 例),低于对照组的21.74%(颅内感染3 例、肺部感染4 例、血栓形成3 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90,P=0.036)。

2.4 两组神经功能比较 两组治疗后NIHSS 评分低于治疗前,SSS 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SSS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NIHSS 评分、SSS 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NIHSS 评分、SSS 评分比较(,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2.5 两组预后情况比较 术后6 个月,观察组GOS 评分高于对照组,ADL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GOS 评分、ADL 评分比较(,分)

表4 两组GOS 评分、ADL 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脑出血发病多与血压升高引起的颅内动脉破裂有关,该病起病急骤、进展迅速,血肿形成导致的占位效应可压迫脑组织,引起局部缺血缺氧性病变,同时造成神经功能损伤,导致致残、致死风险的上升[9,10]。因此,及时清除血肿,减轻颅内压,降低颅内血肿对其脑组织及神经功能的损害是治疗脑出血疾病的关键[11,12]。近年来,微创置管抽吸液化引流手术在脑出血疾病的治疗中获得了广泛关注[13],可通过脑脊液引流降低颅内压,提高血氧含量,加快血肿吸收,减轻脑组织坏死程度,缩短急性发作时间,具有血肿清除彻底、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利于颅内深部血肿治疗[14-16]。

本研究中观察组血肿清除率大于对照组,且术后再出血率小于对照组(P<0.05),提示微创置管抽吸液化引流手术具有良好的血肿清除效果,可改善脑出血患者的颅内血肿情况,降低术后再出血风险。微创置管抽吸液化引流术可在内镜引导下完成,其操作更为精确,血肿清除效果更为彻底[17]。脑出血可引起脑组织缺氧、缺血状态,诱发PCT 及TNF-α 等炎性因子释放,导致局部炎症反应加重;还可引起神经元变性、坏死,导致NSE 大量释放入血,造成脑组织继发性损伤[18]。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后PCT、TNF-α、NSE 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微创置管抽吸液化引流手术可降低患者的炎性反应状态,且对神经元具有一定保护作用,利于患者脑组织修复。此外,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可见微创置管抽吸液化引流手术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与其定位精确、手术创伤小等特点有关。观察组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SSS 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微创置管抽吸液化引流手术可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的受损程度,与黄蔚文[19]研究相符。观察组术后6 个月GOS 评分高于对照组,ADL 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微创置管抽吸液化引流手术更有利于脑出血患者预后质量的改善。

综上所述,微创置管抽吸液化引流手术对脑出血患者具有良好的血肿清除效果,可降低其再出血风险及局部炎症反应,且术后并发症少,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及预后质量的改善,安全可行。

猜你喜欢

液化血肿微创
头皮血肿不妨贴敷治
面部液化随意改变表情
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血肿复发的相关因素研究
贲门失弛缓症的微创治疗进展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天然气液化厂不达产的改进方案
问题2:老年患者中硬膜外血肿的手术指征?
高速涡轮机、微创拔牙刀在阻生智齿拔除术中的应用观察
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研究进展
微创内减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