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陕南柑桔枝干流胶爆皮成因与对策

2022-06-10敖义俊邓家锐余小丽郑其峰丁德宽

中国南方果树 2022年3期
关键词:陕南柑桔树势

敖义俊,邓家锐,余小丽,郑其峰,丁德宽,张 波

(陕西省城固县果业技术指导站,陕西城固,723200)

位于陕西省南部的柑桔产区(包括秦岭山脉南麓的汉中和安康两地,简称陕南柑桔产区),是我国最北缘的柑桔产地,也是国内温州蜜柑生产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程度较高的一个产区。截至2020年,陕南柑桔总面积3.5万hm2,总产量50万t,综合产值逾15亿元,以温州蜜柑为主。近十年来,陕南柑桔产区柑桔枝干流胶爆皮现象十分严重,并有逐年加重之势,生产者普遍认为极难防治,已经成为陕南柑桔产业发展的一大障碍[1]。该病轻则引起柑桔树主干、主侧枝的皮层流胶和开裂爆皮,树势衰退;重则造成死树毁园。据2010—2020年统计,陕南柑桔枝干流胶爆皮造成死树毁园累计5 640 hm2。2019年发生流胶爆皮的柑桔园面积达2.39万hm2,占陕南柑桔总面积的68.29%。为探究陕南柑桔枝干流胶爆皮成因,笔者调查了陕南柑桔产区46个不同类型柑桔园流胶爆皮发生情况,对流胶爆皮症状及类型进行了总结,分析了不同立地条件、低温冻害、砧木及品种、管理水平等因素与陕南柑桔枝干流胶爆皮病发生的关系,提出了综合防控对策及措施。

1 材料与方法

2016—2019年,陕南柑桔综合试验站和城固县果业站先后多次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城固县、洋县、汉台区、汉滨区、旬阳县等柑桔主产区,对不同海拔、地形、品种和树龄桔园的流胶爆皮情况进行了跟踪调查和统计分析,共46个桔园,涉及面积30.67 hm2。具体方法是根据地形地势情况,分平地和坡地两种类型等进行定点调查。每个调查点,采取随机抽取5~8整行走“Z”形路线或走对角线等方法进行调查,调查株数不少于50株。每个调查点的病株率=(病株数/调查总株数)×100%。坡地或平地的病株率计算方法:按坡地和平地两种类型,分别求各自所有调查点的病株率的平均值。县区柑桔的病株率计算方法:以坡地和平地分别占县区柑桔总面积的百分比值为权数,求坡地和平地病株率的加权平均数。陕南柑桔的病株率计算方法:以各县区柑桔面积占所有县区柑桔总面积的百分比值为权数,求县区柑桔病株率的加权平均数。

2 结果与分析

2.1 流胶爆皮类型及症状

该病的发病部位均在嫁接口以上,外部特征是病部流胶或爆皮(见图1)。在陕南每年3月中旬开始发生,5月中下旬最为严重,7月中旬以后形成干胶。发生初期(3月下旬至4月初)病部皮层出现红褐色小点,有水渍状隆起(见图2A);遇雨后逐渐从隆起部位中央溢出胶液,胶液初成无色透明状,凝结后逐渐变成红褐色,有酒糟味。随着气温升高,病部干缩形成纵裂小缝,皮层开裂。雨季反复流胶,病部多呈纵向扩展,木质部变褐坏死,造成树体养分流通受阻,病部同侧枝条生长衰弱或干枯,树势衰败,甚至植株死亡。后期病部干枯卷翘脱落或下陷,严重者主干主枝同一方向上或向下形成长条形翘皮干裂病痕,翌年遇雨水病痕密生黑色小点(见图2B)。主要表现为生理性流胶和侵染性流胶两种类型。

图1 陕南柑桔流胶爆皮病的症状

注:A.发生初期(3月下旬至4月初)症状;B.病枝遇雨水病痕密生黑色小点。

生理性流胶:主要发生在主干嫁接口处、主枝或侧枝的分枝背角处,在高温雨季发病严重,一般情况不会传染和复发,伤面不会扩大,对树势和结果的影响较小。往往是由于低温冻害或者结果太多造成树干皮层冻裂或枝条机械拉伤后发生流胶,高温雨季树胶与空气接触变成茶褐色硬质琥珀状胶块,被腐生菌侵染后病部变褐腐烂,或遇高温干旱皮层开裂翻卷,形成纵向伤面,致使树势衰弱。

侵染性流胶:主要为害主干、主枝及侧枝,在同一发病部位具有连年复发扩展的特性,并且逐年在其他部位形成新的流胶口,病斑呈纵向扩展或沿干(枝)周呈横向扩展,严重时干(枝)周皮层全部坏死,造成整株或整枝死亡,对树势和结果影响较大。当年生枝条发病,多从伤口和侧芽处开始,先出现以皮孔为中心的瘤状突起,当年不流胶,次年瘤皮开裂、溢出胶液,发病后期病部呈梭形或环形伤痕,病部边缘分布凝固干胶,皮层干腐开裂(见图3)。一般在5月中旬遇雨开始流胶,8月下旬结束,6月中旬至8月中旬为流胶高峰期。

图3 陕南柑桔当年生枝发生流胶爆皮病的症状及翌年症状

2.2 流胶爆皮病害发生与立地条件的关系

调查结果表明,2019年发生流胶爆皮的柑桔园面积达2.39万hm2,其中,安康0.29万hm2,汉中2.3万hm2,陕南柑桔产区总体病株率达55.1%。位于陕西省西南部的汉中柑桔产区流胶爆皮病病株率达55%以上,位于东南部的安康柑桔产区则仅为20%左右。各县(区)的病株率,汉台区为55.6%,城固县为63.5%,洋县为59.8%,汉滨区为24.7%,旬阳县(2021年改为旬阳市,由陕西省直辖,安康市代管)为19.8%(见表1)。其中,汉中的城固县、洋县和汉台区是柑桔面积较大、规模集中的老产区,病株率均大于55%。可见,陕南柑桔枝干流胶爆皮的发生,由东南部的安康至西南部的汉中依次加重。从全国来看,柑桔枝干流胶爆皮主要出现在北缘柑桔产区,如陕西省的陕南地区、湖北省的丹江口市、上海的崇明岛等,而且越往北越严重,南方柑桔主产区如四川省、重庆市、湖南省等很少有关于温州蜜柑流胶爆皮病的报道。

表1 陕南地区不同县(区)柑桔流胶爆皮病害发生情况 mg/g

调查发现,不同地形地势条件的柑桔园,流胶爆皮病株率及病害程度有明显差异。城固县蚂蟥滩水库、刘家营下坡和垣山刘湾等调查点,海拔在550~600 m之间,为平坦的水田地和旱平地,病株率分别为91.94%、91.59%和87.85%;刘家营中坡、刘家营上坡、垣山春树坡和李家山刘河等调查点,海拔在590~800 m之间,为坡地,病株率分别为52.73%、48%、43.36%和52.22%;刘家营同一块坡地调查点,下坡(海拔543 m)、中坡(海拔591 m)、上坡(海拔644 m),病株率分别为91.59%、52.73%和48.00%。可见,在一定海拔范围内(小于800 m),低海拔区域平坝低湿水田桔园、坡脚地桔园、沟槽地桔园病害严重,随海拔升高病害逐渐减弱,海拔较高的区域病害较轻,通透性好、海拔较高的坡地桔园病害轻或未受害。调查发现,桔园风口处轻、背风处严重,山谷严重、山顶山腰处轻[2];低海拔区域主要以主干处发病为主,高海拔区域主要以侧枝处发病为主(见表2)。

表2 陕南地区不同地形地势柑桔园柑桔流胶爆皮病害发生情况

2.3 流胶爆皮病害发生与低温冻害的关系

调查发现,陕南柑桔流胶爆皮病害的暴发与周期性冻害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每次极端低温出现后2~3年就会暴发流胶爆皮病害(见表3)。分析认为,每次大冻之后,第一年受冻柑桔树会造成大量伤口,树势衰退、减产,并抽发大量新梢,为生产小年,在高温高湿季节局部冻伤部位组织发生溃烂流胶,同时诱发一些弱寄生性真菌,如树脂病、炭疽病等入侵为害或暴发侵染;第二年为生产大年,结果多、树体消耗大,树势衰弱,为弱寄生性真菌的入侵、扩散及流行创造了条件。柑桔流胶爆皮的发生还有两个重要的气候因素,即夏季的高温和高湿[3]。在温度15~25 ℃、有水膜的条件下,柑桔冻伤组织或病部才会出现流胶现象,反之,不会出现严重的流胶。如:2015年3—6月持续长时间的干旱,平均气温较往年同期偏高2~3 ℃,当年柑桔流胶现象就非常轻。

表3 极端低温与流胶病发生的关系

调查发现,同一坡向的柑桔园发生流胶爆皮的位置具有一致的方向性,即迎风面。如:刘家营景区柑桔园为南坡,85%的病部处于树干西南方向;杨家滩村柑桔园为北坡,病部处于树干西北方向,南坡柑桔园比北坡发生严重。经常发生冻害的区域,柑桔流胶爆皮也严重。如:低洼地、坡脚地、沟槽地的柑桔园,冬季低温冷空气沉积,易产生低温冻害,发生流胶爆皮也严重。

2.4 流胶爆皮病害发生与砧木及品种的关系

调查发现,同一栽培品种采用枳、枳雀、红桔、酸橙做砧木均有流胶爆皮现象,按发病严重程度依次为枳砧>酸橙砧>枳雀砧>红桔砧。就枳砧而言,嫁接高度不同,流胶爆皮的发生也有很大差异:嫁接高度小于5 cm的发生严重,其次是嫁接高度在5~8 cm的,嫁接高度在8~10 cm的几乎不发病。另外,本地实生枳和实生酸橙大树均没有发生流胶爆皮,而实生枳雀和实生朱红桔大树流胶爆皮发生严重。说明柑桔流胶爆皮病发生与选用砧木种类关系不大,与嫁接高度有密切关系。

调查发现,不同栽培品种的发病情况有差异。旬阳狮头柑、紫阳金钱桔、城固朱红桔等本地传统品种,以及生长势强旺的尾张温州蜜柑没有流胶爆皮现象,而兴津、宫川、大分等温州蜜柑流胶爆皮严重。

2.5 流胶爆皮病害发生与果园管理的关系

调查发现,结果量大、树体衰弱的桔园发病较重,合理负载、树势健壮的桔园发病轻;果园密闭、通透性差的桔园发病重,实施了密改稀、通透性良好的桔园发病轻;管理粗放、施肥不当(如长期单一使用氮肥)的桔园发病重,科学管理、按时施采果肥的桔园发病轻;病虫害防治不到位的桔园发病重,精心管理防治及时的桔园发病轻;嫁接部位低、分枝较低、栽植较深的树体发病重,嫁接部位高(8 cm以上)以及起垄栽植的桔园发病轻;老树、弱树及失管桔园发病重,初结果园不发病;大小年结果的柑桔园发生流胶爆皮尤其严重[4]。

3 讨论

从调查分析结果看,造成陕南柑桔产区大面积暴发流胶爆皮病的因素很多,主要因素是低温冻害,其次是立地条件、果园管理、砧木及品种等。陕南是我国柑桔栽培的最北缘地区,属北亚热带气候,年霜期90 d左右,1月平均气温2.4 ℃,极端低温-5 ℃(周期性极端低温-9~-15.3 ℃)。因此,陕南发展柑桔产业,做好防寒防冻是保障安全生产的基础,具体而言,应在园址选择、品种选择、栽培模式选择(推广密株宽行栽培,培育高主干树形)、负载量确定、树势维护、越冬防护等关键环节做好工作。

柑桔流胶爆皮病是我国北缘柑桔产区的一种特殊“病害”,一旦发生,病部纵向逐年扩大,造成树干或树枝韧皮部和木质部大面积死亡,树势迅速衰退,防治难度极大,危害性极大。笔者调查发现,生产上果农采取的防治方法有密改稀、提高主干、树干涂白、大蒜涂治和化学药剂[“三灵膏”(凡士林500 g、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5 g、九二○ 0.5 g,混拌均匀)、枝腐灵(保护剂商品名,陕西普诺丰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多菌灵、甲基硫菌灵等]涂治,总体效果,以密改稀、提高主干和树干涂白最好。该病害受气候影响和入侵隐蔽等因素,使用化学杀菌剂涂治主要局限于补救性治疗,复发率高,治标不治本,因此,效果差,给桔农的感觉是该病无药可治。

我们根据调查分析的结果,并结合实践经验,总结出以下防控治理措施,可供生产者参考。

(1)改造老果园:密改稀,将株行距1.5 m×2 m的老果园,间伐成株行距2 m×3 m;提高主干,培育50~70 cm的主干,对老树进行更新修剪,复壮树势。

(2)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树体抗逆性:合理修剪,适当提早放秋梢,清除冬梢(晚秋梢),采取“开天窗”修剪,增强树体的通风透光[5];合理负载,适时采收,恢复树势,增强树体抗性;配方施肥,有机肥、氮磷钾以及微量元素肥合理搭配施用,壮果肥提前至6月中下旬施入,采果后及时施入足量基肥。

(3)树干涂白防护:用生石灰5 kg、石硫合剂原液0.5 kg、食盐0.5 kg、动物油0.1 kg、水20 kg、适量乳胶漆混合配制成涂白剂[6],冬夏两季进行主干和主枝涂白。

(4)浅刮深刻涂药法治疗:用刀将翘皮流胶刮除干净,再纵向刻划数刀,深达木质部,然后用3.3%甲硫·萘乙酸膏剂、2.12%腐植酸·铜水剂原液或20%丁香菌酯悬浮剂80倍液进行涂治(见图4)。

图4 浅刮深刻涂药法治疗柑桔流胶爆皮病

(5)靠接换砧:对于只在嫁接口部位发生流胶爆皮的植株,可在感病部位上方靠接2~3株砧木,结合修剪、叶面喷肥等措施促进病树恢复健康。

猜你喜欢

陕南柑桔树势
柑桔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大量元素水溶肥料在石榴上的应用效果
尴尬的陕南
陕南民歌艺术生存状态分析与研究
文化生态视角下的陕南民歌保护与创新研究
浮梁县不同地形杨梅园树势与产量情况研究
柑桔大实蝇分析及防治研究
年桔能制养生药膳
柑桔树应慎用波尔多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