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云三号D星MERSI AOD资料的同化应用研究

2022-06-09王溢婕臧增亮杨磊库颜鹏胡译文曾勇尤伟潘晓滨

遥感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误差观测资料

王溢婕,臧增亮,杨磊库,颜鹏,胡译文,曾勇,尤伟,潘晓滨

1.国防科技大学气象海洋学院,长沙410073;

2.河南理工大学测绘与国土信息工程学院,焦作454003;

3.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北京100081;

4.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学院,南京210044;

5.中国人民解放军95746部队,成都611530

1 引言

PM2.5、PM10等气溶胶颗粒物是中国空气污染的主要因素,也是近年来空气质量监测和预报的重点(张人禾等,2014;赵子菁等,2015;Gao 等,2015)。大气化学模式是空气质量预报的主要手段之一(薛文博等,2013),利用最优差值、集合卡尔曼滤波、变分同化等技术,将监测资料同化到模式背景场,改进模式的初始场,进而提高模式预报的准确率。随着资料同化技术的发展和监测资料的丰富,很多研究从不同角度验证了资料同化对气溶胶预报的改进效果(崔应杰等,2006,Jiang等,2013;Saide等,2014;Tang等,2017)。

监测资料的时空密度和数据质量是影响资料同化效果的关键。目前资料同化所用的地面数据主要来自于地面空气质量监测站,生态环境部自2013年开始发布地面PM10、PM2.5、SO2、NO2、CO和O3等6要素的监测数据,并不断更新增加监测站点,目前全国已经有超过1500 个站点,提供逐小时监测数据。Jiang 等(2013)利用三维变分方法同化全国的PM10观测资料,显著减小气溶胶初始场误差,相对于没有同化的控制试验,均方根误差降低约60%、相关系数提高120%;并对后续预报有显著改进,预报12 h 时的均方根误差仍比无同化试验降低17.4%、相关系数提高76.1%。靳璐滨等(2016)采用三维变分方法对2014年南京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期间的PM2.5和PM10进行预报,结果表明初始场效果均方根误差降低55%,相关系数提高53%,平均偏差降低了90%,且预报正效果持续时间达到20 h。Feng等(2018)同样采用三维变分方法同化地面PM2.5资料,对中国冬季PM2.5预报进行改进,发现同化对预报的改进至少持续24 h。

地面监测站点多、时次密、数据质量好,是目前资料同化和预报检验的主要资料源,但地面观测站点的分布极不均匀,受地形、交通、经济等因素影响,在中西部地区和人口稀少的偏远地区,甚至是东部的农村地区,地面监测站点都相对稀少。气溶胶监测的另一个重要手段是卫星遥感,通过卫星反演得到的气溶胶光学厚度(AOD)产品也是气溶胶监测和预报的重要资料源,不同于地面监测站点,卫星资料基本不受地理和经济因素影响,而且分辨率比较高,通常都在10 km 以下,可以弥补地面资料在空间覆盖范围以及分辨率上的不足。目前常用于气溶胶资料同化的卫星主要有美国极轨卫星Terra 和Aqua,日本静止卫星Himawari-8,韩国静止卫星GOCI(Geo-stationary Ocean Color Imager)等。Saide 等(2014)利用Terra 卫星的MODIS(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和极轨卫星COMS 上的GOCI(Geostationary Ocean Color Imager)的AOD 数据进行资料同化和预报检验,用于改进WRF-Chem 模式的初始场,发现同化MODIS 数据相对于没有同化的试验24 h 平均偏差降低约50%,而同化两种数据相对于只同化MODIS 数据平均偏差又降低30%。Yumimoto 等(2016)利用集合变换卡尔曼滤波的方法建立了Himawari-8 卫星AOD 产品的同化系统,并对2015年4月的一次沙尘过程进行了同化试验,表明同化卫星AOD 可以改善人为污染过程和沙尘暴过程的模拟效果。

风云三号D 星(FY-3D)于2017年11月由中国成功发射,星上装载了10 台(套)遥感仪器,可以探测全球的温、湿、降水、云辐射等气象参数,主要用于气象灾害的监测(Yang 等,2019)。风云卫星中搭载的中分辨率光谱成像仪MERSI(Medium-Resolution Spectral Imager)与NASA(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的MODIS属于同类型传感器(张允祥等,2020),也能够反演气溶胶AOD,已经被用于气溶胶的定量化产品研发,精度接近MODIS(杨磊库等,2021)。但对于FY-3D 卫星AOD 资料的同化,目前尚未见到相关研究。

本文利用FY-3D MERSI 的AOD 资料开展资料同化和预报研究,采用Zang 等(2016)和Liang 等(2020)建立的气溶胶三维变分同化系统,以2020-02-09-2020-02-15中国北方地区的一次重污染为例,分别同化地面PM2.5观测和FY-3D MERSI 的AOD 观测,改进WRF-Chem 模式初始场,并检验卫星AOD 资料同化对模式初始场和预报的改进效果。

2 资料与方法

2.1 资料

气象场资料采用NCEP 全球预报系统1°×1°、间隔6 h 的FNL 再分析资料,为模式提供气象初始场和侧边界条件。PM2.5观测数据来源于环保部发布的空气质量监测资料:beijingair.sinaapp.com[2021-05-31]。卫星AOD 数据来源于杨磊库等(2021)针对FY-3D MERSI 初步开发的AOD 产品,该产品在雾霾区也能提供有效的反演结果,在重污染期间的有效覆盖面积要大于美国的MODIS 产品(Shi 等,2021)。收集到的卫星数据原数据分辨率为10 km×10 km,数据精度为±(0.05+0.15τ),进行同化试验之前按照模式设定网格大小对原数据进行稀疏化,以避免过多数据造成的同化效果减弱。为了避免错误或异常数据对资料同化的影响,对观测资料进行了极值控制,剔除PM2.5大于600 μg/m3和AOD大于2小于0的数据。

2.2 大气化学模式

WRF-Chem 大气化学模式是由美国国家大气海洋局(NOAA)预报系统实验室(FSL)开发的气象和化学在线完全耦合的新一代的区域空气质量模式,该模式包括多种物理化学方案,能详细地模拟和预报气象要素和污染物的时空分布(Grell 等,2005,Zhang 等,2009;Forkel 等,2015)。

本文选择的气溶胶方案为MOSAIC 4bins 方案(Zaveri 等,2008),该方案包括4 个粒径段和8 类物种,共32 个气溶胶变量。4 个粒径段分别为:0.039—0.1 μm、0.1—1.0 μm、1.0—2.5 μm 和2.5—10 μm。第1 个粒径段到第3 个粒径段的和对应PM2.5;第4 个粒径段对应PM2.5—10。8 类物种包括:EC、OC、NO3、SO4、CL、NA、NH4和OIN。将前3个粒径段合并,和第4个粒径段的8个物种变量一起构成16个控制变量(Liang等,2020),其余参数化方案见表1。本文的模式区域采用两重嵌套,其中第1重网格(D01)的中心位置为(109.4°E,36°N),纬向网格数为164,经向网格数为155,网格距为27 km,覆盖中国的大部分陆地地区;第2 重网格(D02)的中心位置为(114.570°E,37.983°N),纬向网格数为175,经向网格数为166,水平网格距为9 km,覆盖华北和东北大部分地区。模式在垂直方向为41层,垂直分辨率随高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

表1 物理化学参数化方案设计Table 1 Selection of physical and chemical parameterization schemes

2.3 三维变分同化

三维变分同化以最优估计为基础,将观测数据加入到WRF-Chem 模式的背景场中,得到一个优化的初始场,减小初始场误差,使其在统计意义上“最优”。利用优化后的初始场进行预报,提高模型预测的准确率。

首先,建立泛函将三维变分同化转化为求函数极值问题:

式中,x是同化系统中的控制变量,称为分析场,y是观测变量。当x=xa时泛函取极小值,则xa为统计意义上“最优”的分析场(Liang 等,2020;Li 等,2013)。H被称为观测算子,用于将控制变量转化为与观测变量单位一致的变量,本研究中的观测算子参照Liang 等(2020),基于IMPROVE方程估计各种气溶胶化学成分对消光的贡献,设计同化方案中气溶胶质量浓度向光学参数转换的观测算子。B是背景误差协方差,R是观测资料的误差协方差矩阵,计算时假定B和R满足高斯分布。背景误差协方差B是变分同化中的关键问题,它决定着观测信息在背景场中的权重比重,本文采用了NMC(National Meteorological Center)方法进行统计,对同一时刻的两个不同预报时长的预报结果作差(48—24 h),利用差值场的协方差近似估计背景误差协方差(Parrish 和Derber,1992;Derber和Bouttier,1999;Liang等,2020)。

2.4 检验方法

为了对同化效果进行定量的判断,引入平均偏差(BIAS)、相关系数(CORR)、均方根误差(RMSE)进行量化评分:

式中,Cp代表试验模拟值,Co代表观测真值,n代表样本数。平均偏差代表模拟结果与观测值的偏差的平均值,相关系数可以反映模拟结果和观测结果的相关性,均方根误差量化了模式系统性误差。在进行量化评分时,首先将模拟值插值到观测点上,然后将其与观测值比较计算这3个评分指标。

2.5 试验设计

本文以华北地区为主要研究区域(D02区域)。研究时间为2020-02-10—2020-02-12,考虑卫星数据经过研究区域时间约在世界时05:00-07:00时前后,选择每天的06:00 为起报时间,逐日进行24 h 预报,并分别用PM2.5观测数据、FY-3D MERSI的AOD数据作为同化和验证资料。

为了分析资料同化对初始场和预报的改进效果,设计了4 组试验,控制试验不同化任何观测资料,PM 试验仅对PM2.5观测数据进行同化、FY试验仅对FY-3D MERSI 的AOD 数据进行同化,FY&PM 试验对PM2.5观测和卫星AOD数据同时进行同化(表2)。

表2 试验方案设计Table 2 Design of four experiments

3 结果分析

3.1 污染过程分析

2020-02-09—2020-02-15 在中国北部地区发生了大范围的空气污染,由于2020年1月底新冠疫情爆发,大部分工厂停工,交通出行也显著减少,在污染排放较少的情况下出现大范围的污染。2020-02-10—2020-02-12 是这次污染过程中污染最为严重的3 d。图1给出了这3 d每日06:00(世界时UTC,下同)的PM2.5浓度和风场分布。图1(a)可以看出,京津冀到辽宁一带为污染大值区,PM2.5浓度大部分都在120 μg/m3以上,有些达到了150 μg/m3;污染区的风速较小,有风场的辐合。由图1(b)可以看出,2月11日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的风速加大,导致这些区域的PM2.5浓度降低,而北京、天津、河北地区的风场辐合增强,造成PM2.5浓度增加,达到了150 μg/m3。由图1(c)可以看出,2月12日辽东半岛南部为风场的辐散区,导致辽宁地区的PM2.5浓度继续降低,华北地区仍为风场辐合区,PM2.5浓度略有增加。2月13日之后华北地区污染物浓度开始下降,2月15日华北地区PM2.5浓度均小于35 μg/m3,污染过程结束(高庆先等,2020)。

图2 是2020-02-10—2020-02-12 每日06:00 FY-3D MERSI 反演的AOD 结果值分布情况,可以明显看出卫星AOD资料分布较地面观测更为密集,并且能够覆盖华北和东北的大部分地区,但在内蒙古、宁夏地区由于植被稀疏,没有AOD 反演数据;而在湖北、江苏等地区由于云的影响,也会出现资料缺测的问题。图2(a)中2月10日AOD大于0.5 的大值区在京津冀、陕西及沈阳到大连一线,与PM2.5观测资料的大值区一致。由图2(b)和图3(c)中可以看出,卫星AOD 大值区分布也与图1(b)、图1(c)中地基PM2.5的大值区基本一致,但范围更大,特别是在辽宁东北部的AOD 的大值区,这一方面是因为地面站点分布不均匀,PM2.5没有覆盖到这些区域,另一方面是由于这一区域的相对湿度比较大,气溶胶的吸湿增长导致AOD增大,而PM2.5本身的浓度不高。

图1 2020-02-10—2020-02-12 06:00(UTC)地面PM2.5质量浓度(μg/m3)和再分析风场(m/s)Fig.1 The wind field(m/s)and surface PM2.5(μg/m3)in ground stations at 06:00 on February 10,11 and 12

图2 2020-02-10—2020-02-12每日06:00前后1 h风云三号D星MERSI的AOD结果分布Fig.2 Distribution of AOD results of MERSI on FY-3D at 05:00 to 07:00 on February 10-12,2020

图3 控制试验模拟的2020-02-10—2020-02-12 06:00时初始场PM2.5质量浓度(μg/m3)Fig.3 Surface PM2.5(μg/m3)of control experiment in initial field from February 10 to 12,2020 at 06:00

3.2 初始场检验评价

图3 为2020-02-10—2020-02-12 控制试验每天06:00 初始场情况,由图3 可见,模拟的污染区分布与图1中PM2.5观测相似,图3(a)2月10日主要的污染区位于华北地区,北京、天津PM2.5浓度均在180 μg/m3以上。相比图1(a),北京、天津以及皖北到苏北的PM2.5浓度值比实况偏大,而东北的PM2.5浓度值偏小。由图3(b)可以看出,2月11日污染区明显北移,京津冀及东北地区污染程度增强,PM2.5数值在150 μg/m3以上,山东、江苏、安徽等地区污染减弱,与图1(b)分布相似,但观测结果中高污染区的强度和范围明显小于模拟结果。2月12日(图3(c))华北地区的重污染区范围扩大,东北地区重污染区略范围减小,与观测结果的趋势一致(图1(c)),但模拟的污染区强度和范围仍大于观测结果。

图4为2020-02-10—2020-02-12 3组同化试验的PM2.5增量场,即同化试验减去控制试验的差值场。图4(a)为2月10日PM 试验的增量场,可以看出,东北地区以正增量为主,天津以及山东半岛到江苏、安徽等地区为负的增量场,对比控制试验(图3(a))和地面PM2.5观测结果(图1(a))的差别,同化后的初始场由于融合了地面PM2.5观测信息,与观测场更一致。图4(b)为2月11日PM 试验的增量场,除了河北北部以及陕西西南部地区以外,整个增量场以负值为主,同化改进了控制试验(图3(b))中相比于地面观测(图1(b))的高估情况。图4(c)2月12日PM2.5试验的增量场,可以看出整个华北、东北地区为明显的负增量场,也改进了控制试验相比于地面观测的高估情况。总体来说,PM 试验可以显著的改进控制试验的高估。图4(d)、图4(e)和图4(f)分别为2020-02-10—2020-02-12 FY 试验初始场PM2.5的增量分布,可以看出,FY 试验也是以负增量场为主,从2020-02-10—2020-02-12 负增量的范围和强度逐渐扩大,与PM 试验增量场的趋势是一致的,这说明FY-3D 卫星AOD 资料虽然和地面PM2.5资料是相互独立的数据源,但两者的强度分布是基本一致的,对同化改进的趋势也趋同;但FY 试验和PM 试验的增量场也有所区别,主要体现在FY试验负增量场的强度和范围偏小,而正增量场的范围较大,强度也略大于PM 试验,这和图2 中卫星AOD的大值区范围偏大是一致的,而这些地方的地面观测站点较少(图1),说明通过同化AOD数据在空间上可以更全面地提高PM2.5模拟结果。图4(g)、图4(h)和图4(i)分别为2020-02-10—2020-02-12 FY&PM 试验PM2.5的增量场,可以看出,FY&PM 试验由于融合了PM2.5和卫星AOD数据,其增量场正负中心更多,FY&PM 试验增量场分布既综合体现了前两组同化试验各自的特征,又体现出AOD 数据对地面PM2.5观测的补充效果。由于AOD 数据的数据量更大,所包含的信息量更充足,其明显改善了PM 试验由于数据缺失导致的在西北地区的低估模拟,可以认为AOD 数据在空间上可以更全面的对模式的模拟效果进行改进。

图4 2020-02-10—2020-02-12同化试验与控制试验的模拟PM2.5质量浓度(μg/m3)结果差(增量场)Fig.4 Incremental field of surface PM2.5(μg/m3)in the experiments on February 10 to 12,2020

为了进一步定量评价同化对初始场的改进效果,利用式(2)—式(4)计算2020-02-10—2020-02-12 T 06:00 时各组试验的量化评分。图5为4 组试验2020-02-10—2020-02-12 模式初始场PM2.5与观测值的散点图,表3 为其对应的检验评分。由图5(a)可以看出,2月10日控制试验初始场的模拟结果(黑色)位于中心线左上方,表明控制试验中PM2.5浓度模拟结果普遍偏高,平均偏差为64.68 μg/m3,相关系数仅为0.39,均方根误差为85.34 μg/m3;同化PM 试验(蓝色)降低了PM2.5的模拟浓度,与观测结果更一致,平均偏差降低到36.24 μg/m3,相关系数提高到0.73,均方根误差降低到48.69 μg/m3;FY 试验(红色)相对于控制试验也有一定改进,平均偏差为62.12 μg/m3,相关系数为0.47,均方根误差为70.68 μg/m3,需要强调的是,由于检验资料用的是地面PM2.5观测,而FY 试验的同化资料来自于卫星AOD 数据,两者的观测变量、时空分布都有所不同,但FY 试验评分仍优于控制试验,这表明同化卫星AOD 资料对改进地面PM2.5分析场有一定的正效应;图5(a)中FY&PM 试验(棕色)的评分介于PM 试验与FY 试验之间,平均偏差为40.91 μg/m3,相关系数为0.66,均方根误差为55.17 μg/m3。图5(b)(c)分别是2020-02-11—2020-02-12 PM2.5模式初始场与观测散点图,与图5(a)类似,3组同化试验的检验结果均优于控制试验,特别是图5(b)中的FY 试验也明显优于控制试验,相关系数达到了0.72。

表3 初始场PM2.5的检验评分Table 3 Average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results of PM2.5 in the initial field

下面以卫星AOD数据作为标准计算量化评分,图6为观测和模拟的散点图,表4为其对应的检验评分。图6、图5类似,3组同化试验总体上均优于控制试验。相对而言,FY 试验(红色)及其评分最优,但FY&PM试验(棕色)的有些评分与FY试验相当,甚至优于FY试验,如图6(b)中FY&PM试验的平均偏差为0.02,图6(c)中FY&PM 试验的平均偏差为0.05,相关系数为0.83,均方根误差为0.18,均优于FY试验的评分,这说明同化地面PM2.5资料,可以有效弥补整层AOD的效果。

表4 初始场AOD的检验评分Table 4 Average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results of AOD in the initial field

图5 2020-02-10—2020-02-12初始场PM2.5浓度模拟值与观测值的散点图Fig.5 Scatter diagram of the simulated and observed PM2.5 concentration in the initial field on February 10 to 12,2020

图6 2020-02-10 06:00—2020-02-12 06:00 AOD模拟值与观测值分布散点图Fig.6 The scatter diagram of AOD simulated concentration and observed concentration from 06:00 on February 10 to 06:00 on February 12,2020

为了更客观评价同化对初始场的改进效果,对PM2.5观测和AOD 观测资料进行检验结果进行平均。表3 是2020-02-10—2020-02-12 两种资料检验的平均量化评分,可以看出,两种检验方法同化试验的评分均优于控制试验。用PM2.5检验时,控制试验的平均偏差为68.56 μg/m3,相关系数为0.51,均方根误差为80.36 μg/m3。通过同化PM 试验平均偏差减小到30.93 μg/m3,减少54.9%,相关系数提高到0.77,提高51.4%,均方根误差减小到85.36 μg/m3,减小50.6%;FY 试验的平均偏差为53.53 μg/m3,减少21.9%,相关系数为0.59,提高16%,均方根误差为70.72 μg/m3,减少17.2%。FY&PM 的平均偏差为35 μg/m3,减少49%,相关系数为0.68,提高34%,均方根误差为49.28 μg/m3,减少42.3%。用AOD资料检验的效果表明,FY&PM试验的平均总体最优,平均偏差为0.04,降低83%,相关系数为0.8,提升66%,均方根误差为0.15,降低65.2%。

表5 PM2.5和AOD初始场的平均量化评分Table 5 Average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results of PM2.5 and AOD in the initial field

表6 PM2.5和AOD的24 h预报平均量化评分Table 6 24 hours forecast average quantitative score of PM2.5 and AOD

3.3 预报效果检验评价

同化对初始场改进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后续预报的准确率,下面对4组试验的预报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图7 是2020-02-10 T 06:00—2020-02-12 T 06:00 每天24 h PM2.5预报的量化评分演变曲线,可以看出,3组同化试验的平均偏差、相关系数和均方根误差相对于控制试验都有所提高。图7(a),图7(b)和图7(c)分别是2月10、11 和12日平均偏差变化曲线,可以看出除了10日FY 试验(红色线)对控制试验的改善效果略差以外,其他时间3组同化试验对控制试验都有明显的改善,而且改善效果一直持续到24 h。图7(d),图7(e)和图7(f)为相关系数曲线,3 组同化试验对控制试验都有明显提高,特别在前12 h 的提高显著。图7(g),图7(h)和图7(i)为均方根误差变化曲线,其特征与平均偏差曲线相似。从图7中还可以看出,PM 试验(蓝色线)在前几小时的评分通常优于FY 试验(红色线)和FY&PM 试验(棕色线),但随着预报时效的延长,FY&PM 试验(棕色线)通常能够超过PM 试验的评分,FY 试验的评分也能和PM试验相当,这表明同化卫星AOD资料能够改进三维空间的气溶胶浓度,更有利于后期预报的持续性提高。

图7 2020-02-10 T 06:00—2020-02-13 T 06:00量化评分Fig.7 Quantitative score during 2020-02-10 T 06:00—2020-02-13 T 06:00

表4 是2020-02-10—2020-02-12 24 h 预报平均量化检验结果,可以看出,以PM2.5和AOD 两种资料检验的结果都表明同化对预报有明显的改进。以PM2.5作为检验标准时,相对于控制试验,同化PM 试验的平均偏差减少15.2%,相关系数提高7.3%,均方根误差减少13.4%;同化FY 试验也有明显的改进,平均偏差减少13.7%,相关系数提高6.5%,均方根误差减少了12.3%。同化FY&PM 试验的改善效果最显著,平均偏差减少19.7%,相关系数提高8.8%,均方根误差减少17.2%。用卫星AOD 资料作为检验标准与PM2.5检验标准的效果类似,3 组同化试验都比控制试验有提高,同化FY&PM 的提升效果最好,平均偏差减少40.1%,相关系数提高25.9%,均方根误差减少了34.7%;同化FY 试验也有显著改进,平均偏差、相关系数和均方根误差都改进20%以上。总之,两种资料的检验都表明同化地面PM2.5和卫星AOD 资料均可以改进24 h 预报评分,同时同化两种资料的预报评分效果最高,这说明两种资料可以相互弥补,达到最好的预报效果。

4 结论

资料同化是改进大气化学模式预报水平的有效手段,目前用于空气质量预报的卫星数据大多源于国外卫星,包括Terra、Aqua、Himawari-8等。本文首次采用了国内自主研发的FY-3D 星AOD 数据进行同化和空气质量预报,以2020-02-10—2020-02-12中国北部地区的一次重污染过程为例,检验了FY-3D 星数据对提高空气质量预报水平的作用,为空气质量资料同化预报自主控制提供了参考。

本文的试验结果表明,无论同化地面PM2.5质量浓度还是AOD都可以有效提高24 h的预报效果,当采用地面PM2.5作为检验标准时,同时同化两种资料相对于只同化地面PM2.5资料,对后期预报的改进有明显提升,这表明卫星AOD 资料能够弥补地面PM2.5资料的不足,对三维空间场的改进尤其有利于后期地面PM2.5预报的提高。以AOD 数据为检验标准时,同化两种资料试验相对于无同化试验提高效果更为显著,24 h 预报场的平均偏差和均方根误差分别降低40.1% 和34.7%,相关系数提高25.9%。与已有文献相比,本文中同化FY-3D 星AOD 资料的提高效果高于国外卫星资料同化对预报的改进,例如同样是对24 h 预报的改进,同化GOCI 的AOD 资料平均偏差降低36.3%左右(Pang等,2018),同化Terra 和Aqua 卫星的MODIS 的AOD 资料平均偏差降低14.2%左右(McHenry 等,2015)。当然,同化效果的改进受地理区域、污染情况、模式能力等差异的影响,不能完全相比,但可以肯定同化FY-3D 星AOD 资料的在空气质量预报中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

本文对风云卫星AOD 同化试验仅是初步的,在以后的研究中还需要进一步从资料和同化两方面入手提高FY-3D 星的应用价值。如目前的FY-3D 星MERSI 的AOD 数据采用的是暗目标算法DT(Dark Target),主要覆盖有植被、城市和反射率较低的裸地上空(杨磊库等,2021),而在高纬度雪融地区、沙漠区以及海洋上空缺少反演结果,如果能改进反演算法增加AOD 在这些区域的反演值,将会进一步提高卫星AOD 同化和预报的效果;还可以利用卫星AOD 和地面PM2.5资料进行四维变分资料同化研究,将更多的观测信息引入模式中,生成在四维时空尺度上更加协调的分析场,同时还可以改进模式的排放源,下一步将在这些方面开展研究。

猜你喜欢

误差观测资料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基于“地理实践力”的天文观测活动的探索与思考
隧道横向贯通误差估算与应用
隧道横向贯通误差估算与应用
2018年18个值得观测的营销趋势
精确与误差
压力表非线性误差分析与调整
正确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