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雏鸭病毒性肝炎的症状表现与治疗方法

2022-06-09徐远伟

家禽科学 2022年5期
关键词:母鸭雏鸭致死率

症状表现 雏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具有传染能力强、发病率高、致死率高、全年可发的特点,对雏鸭有极强的危害性。养殖环境的卫生程度与雏鸭病毒性肝炎的发生几率存在一定关联。

雏鸭感染初期,表现出精神沉郁、持续喘息、神情呆滞、动作迟缓、少食拒食、缩颈静立、双翅脱垂等。此外,部分雏鸭还出现腹泻。随着病程的延长、病情加重,患病雏鸭会出现昏迷、抽搐等神经性症状,躯体的协调控制能力明显变弱,进而向侧方倾倒且难以恢复直立,并伴有双足持续性痉挛抖动,几小时后患病雏鸭死亡。雏鸭尸体多见头部后弯,整体呈现出角弓反张的异常姿态。解剖检查,发现肝脏多已发生出血性坏死,器官整体肿胀膨大,表观可见大量淤血性斑点,部分病变肝脏的颜色转为黄红色;胆囊充盈肿胀,内部胆汁多呈浅茶色或黄褐色;脾脏、肾脏肿大,且可见大量淤血;肠道内可见炎性病变与出血斑、出血点。对雏鸭的脏器组织进行电镜下观察,还可见肝、胆等内脏细胞的细胞质出现气球样病变,脾脏的红髓、白髓数量明显减少甚至完全消失,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广泛性的病变坏死。

雏鸭感染病毒性肝炎存在一定潜伏期,多在1~7日之间,一般从患病到死亡时间通常不超过4日。不同日龄的鸭发病症状与致死率也存在差异:不足7日龄雏鸭,感染率接近100%,死亡率处于95%的极高水平;在7~21日龄,感染率也接近100%,但死亡率会降至50%左右;21~42日龄,感染率在30%~90%,死亡几乎为零;超过42日龄,感染率比较低,且不会发病,但会成为病毒携带者,长期排毒。

治疗 免疫接种是预防最有效的手段。现阶段,一是对母鸭实施免疫注射,从而使雏鸭出生后獲得母源抗体;二是直接对7日龄内的雏鸭免疫注射。此外,还需做好养殖环境的清洁消毒工作,并加强选种、引种时的检疫力度,尽可能地避免母鸭、雏鸭感染病毒性肝炎的风险。

药物治疗 对患病雏鸭立即注射高免血清1 mL/只。将1 g利巴韦林拌料25 kg或拌水20 kg,每日1次;或可将1 g复方病毒唑可溶性粉剂拌料75 kg或50 g拌水200 kg,每日2次。连续用药3~5日,可达到明显的治疗效果。若条件允许,同时对患病雏鸭注射肝炎卵黄抗体,药效更强,雏鸭能够更快恢复。

(463700)河南省泌阳县种畜场

徐远伟

猜你喜欢

母鸭雏鸭致死率
母野鸭
台湾致死率升至5.2%
月圆之夜车祸致死率高
樱桃谷鸭雏鸭的饲养管理要点
雏鸭运输中应注意的问题
净水剂对红线虫的毒性试验
算蛋
The devoted mother
S. longicaudum X—7线虫对草坪地下害虫小云斑鳃金龟幼虫的致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