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彝和园,牟定最近的远方

2022-06-09王艳霞

金沙江文艺 2022年4期
关键词:左脚葫芦彝族

王艳霞

有客自远方来,问及家乡的风物风情,总不免在心中把它们暗自排个序:化佛山、白马山、彝和园、土林、文庙、三清阁、雪梅庵、庆丰湖、化湖......顿时,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家乡竟有这么多的盛景风华!细想想,其实每一处便各有千秋,各具魅力,是无法用排序来表达美感的。如果非要分个子丑寅卯出来,恐怕唯有彝和园才是“玩乐吃喝购”兼具,又符合各种审美观的一个所在。

首先吸引人的,便是这个名字。一个“彝”字便体现出了地方民族特色,“和”则使人想到“天时地利人和”、心平气和、和谐共融等怀着美好情感的祝福和心愿,“彝和园”三个字组合在一起,一种扑面而来的和美气息、簇拥成团的坚实力量便展现出来。犹記得当初搞了征名、投票活动,集全县之力几经斟酌,最终把这样一个大气的名字给定下来,完全符合了人们心中的希冀。于是,从这里衍生出的每一个有自然元素的生命力、每一件微小的物事,便都有了一个可以依傍的灵魂,焕发出的是“各民族团结和谐的大家园”这么内秀的涵养和蓬勃的生机。

有牟定的文友这么形容彝和园:“乔迁的一段江南,移植的一片苏杭。”的确,从客观上讲,彝和园在牟定出现的历史并不久远。在我儿时,它还是一片山野或是一方田畴,获时代的机遇应势而生,得新时代领航人的慧眼独具并在匠人们的精心设计与装点下,终成这么一片浩大规模的艺术空间。它的建筑群以明清古建筑的人文风情元素为载体,人为痕迹虽有,飞檐翘角、雕梁画栋、灰墙黛瓦与其他地方也多无二致,却胜在尽量压缩、后退、隐藏,与周边的自然环境友好相处、深情相拥,亭台水榭、花草房屋、小桥流水均倚重自然天成,审美的天平也偏向自然风物,故在牟定人民心目中并无一丝突兀和不自然之感,仿佛它与生俱来便该在这里一般。

彝和园的美从进入门楼牌坊时便可体会。三层琉璃顶,两侧石柱,下方雄狮傲立,以中国建筑传统和彝族元素组合创意牌坊特色,上方书“彝和园”三个大字,左右两侧书“文明”“和谐”突显民族团结的美好寄寓。龙凤、牡丹、山水风光等祥瑞图案,使整个牌坊显得既庄重又大气。

往里走,大道宽广,青石板铺就的路穿越时空,与现代城市结构不同的仿古建筑把牟定小城一分为二,里面是古,外面是今,一脚踏进,便自然萌生了想要追寻古茅州历史和文化的迫切。高原的天空深远辽阔,蓝得近乎假象,几缕淡白的云、空中的小鸟和之下的房屋更像画家于蓝色底板画布上勾勒所出。一路走过去,那种呼朋引伴,其乐融融的氛围就来了,每个小商铺都有它存在的目的和意义,需要花些时间细心揣摩才是,若走马观花或许就错过了一番际遇。吃的、用的、穿的,平常的、特别的,你能想到的,你可能想不到的,有着我们最贴心的生活日常,也有我们想要碰运气找寻的东西。

或许,彝和园与别的古镇不同之处,就在于它并没有被冠名为“古镇”“古园”,而是在构建之初,就想要搭建一种合乎自然的和谐之感,应和地方特色的气息,在“彝”与“和”上激活小镇的生命力。当你逛完“彝绣一条街”“七月火把街”“三月风情街”“美食一条街”……你或许就找到了这样的感觉。园林水体景观是小镇的骨血,历史和文化、民族和风俗才是它的灵魂,其中,又以彝族左脚舞文化最为突显。

“彝绣一条街”,可以说是把牟定彝族厚重的文化底蕴浓缩在了这里。单说彝绣店就有数十个,花衣、花裤、花鞋、花帽、花包包......从头到脚,怎一个“花”字了得!色彩之浓烈,搭配之大胆,“全套武装”在身上,年龄和心灵的差距可以瞬间缩小。店家均有着自来熟的社交天赋,每每靠近,便有着“停下来看不够不想走”的冲动。最先,以王玉萍为代表的部分民间“绣娘”让彝绣从传统的家庭走向市场,接着,政府的规划使43家个体彝绣坊入驻园中“彝绣一条街”,此后,规模、数量均发展壮大。从家庭妇女蜕变成巧手工匠,彝和园与绣娘之间搭建了一种共生的关系,她们相互成全,和谐与共。

绣娘们秉承着得天独厚的民间传统技艺,但又不局限于此,她们紧跟市场需求,式样翻新层出不穷,让彝绣有了无穷的发展动力。彝绣能手鲁翠芹用三年半的时间,绣了一副长8米、高1.5米的纯手工彝绣《三月会的传说》,不仅仅为了市场,而是守护着心里对彝绣那独特的情感,她做到了物质与心灵的平衡。

在一排原生态的彝绣坊中,“半枕炊烟”这样的店名达到了独一无二的吸睛效果,当脚步随着唯美浪漫的心意走进去,另一种具有清新雅致风格的彝绣会着实令人眼前一亮。用彝绣手法在禅茶服、婚庆礼服上绣一朵只增生动却不媚俗的花,于发卡、领带、腰带合适处适可而止增加彝绣点缀,在竹编筐、家装类用物上用彝绣手工风格装饰,均达到了一种画龙点睛之效,这种古典、民族、时尚的碰撞不但无视觉上的反差,反而相得益彰赋予了彝绣全新的涵义,形成了独具个人特色的清新彝绣风格,让人体会到了什么是彝绣传统现代化、彝绣古老时尚化、彝绣民族国际化,与时代接轨,精致、实用,这才是彝绣进入普通人生活的最好方式。店主普明慧是个人如其名的女子,纤细的身型、年轻秀气的脸庞实在太配穿在身上的服饰,举手投足间竟把彝绣穿出了一种古典的韵味,真是“一步一生莲”啊,婀娜摇曳的彝绣百褶大摆裙把心给狠狠晃动了一下。普明惠毕竟是具有现代眼光的年轻女子,她与父兄组成了民族乐队“锦纳之音”,借助抖音快手等自媒体平台从线上引流进行彝绣产品销售,用彝绣讲好自己人生的动人故事。

还有一个人不得不说。王光金是公认且名副其实的“彝弦王”,他继承祖业从事彝弦制作,是家族第三代传人,儿子王文剑是第四代传承人。父子俩做的龙头四弦琴外观漂亮,音质纯美,随着彝族左脚舞文化的发展,彝弦作为必备工具,迎来了发展的好前景,他们每年制作的彝弦达到了供不应求。有太多的客人被带到这位“彝弦王”面前,被要求弹一曲,如果不听一曲,怎能体会到这一把弦子的精妙!没有一丝勉强,均愉快地答应,用心用情地演奏,真诚地邀人共舞,直至客人尽兴方休,时刻也不忘了作为“非遗传承人”这一展示牟定民族音乐文化的使命。彝弦与人共鸣,他把圣洁的灵魂塑造在了彝弦上 。

左脚舞赋予了彝和园持久弥新的魅力。每年传统三月会,七月火把节,后至每晚华灯初上时,这一场永远唱不够、跳不烦、够民众的“歌舞秀”总能在彝和园中找到最好的表演舞台。“七月火把街”“三月风情街”不管哪里,“左脚舞广场”空旷的露天平地上,不管燃不燃起篝火,那高亢不可达的调子,山摇地动的脚步总比火还热烈,勾腿、提脚、踮足、扭腰、摆跨,花球流苏于额前飞舞,艳丽飘带在身后翻飞,全身上下绚丽的花朵在一舞中盛放,每一脚都拼尽全力,忘乎所以的投入,令远方的客人叹为观止,“左脚舞的故乡”在此地得到了深情演绎。

文化的内蕴力能让一个地方的美更醇厚、更丰饶。除了左脚舞文化,彝和园还把古茅州的历史和文化搬入园中,文化人在这里受到礼遇,自然是要走进这方天地去瞻仰一番。左脚舞广场两旁,“茅州府衙”和古戏台遥相呼应。茅州府衙虽为仿制古代官衙内部构造,却尽量还原古衙的原汁原味,营造出一种威严肃穆的气氛,每观者瞻仰后总肃然起敬,扪心叩问做人做事做官之理。

“台下人走过不见旧颜色,台上人唱着心碎离别歌”,置身古戏台前,会让人有一刹那的恍惚,犹如置身于不可追的旧时岁月,流连于过往故人的幻影中。台上台下,人生如戏亦或戏如人生,正如两侧柱子上的那副对联写的:“天地无私贵贱皆为角色,古今如梦往来只换衣冠”,通俗的语言饱含着人生哲理。古戏台如今多为左脚舞及其他文艺活动的表演舞台,彝族猜拳大赛、酒歌赛、民族时装走秀等热热闹闹,闲暇时间就成了小城居民自娱自乐的舞台,让大家体验到一种“上台”的感觉和乐趣。

人与水的和谐,是彝和园的另一种美。如果缺少了水这个昭示着生命力的部分,彝和园也就缺少了太多的自然神韵。走在彝和园中,总能遇到水,它们或环抱在古戏台的下方,流淌于小桥下,或以一种温润、柔和、宁静的姿态横卧于古街中央,蜿蜒流淌,成为景区温柔的自然分割线。

彝和园的水体景观中,最有名的自然要数“葫芦海”,称之为“海”虽有些夸张,但与“洱海”同理,表达的是深居内陆的人们对海的一种向往和期待。“葫芦海”的入口处有一个叫作“扬帆出海”的建筑,由主体阁楼和观景台构成,布局精巧严谨,富有扬帆起航的深意。之所以建成葫芦形状,则居于彝族的葫芦文化,在创世神话中有葫芦救人种和人出自葫芦的民间神话传说,说的是远古时洪水滔天,兄妹俩躲进葫芦中得以生存下来,后从葫芦中走出来发展成为汉、傣、彝、苗等民族的先祖。对葫芦的崇拜后又延伸出一系列破葫芦成婚、送葫芦生子、取葫芦驱邪避害等民俗。再则葫芦谐音“福禄”,有吉祥的美好象征。

走近“葫芦海”,会自然生出一种浓烈的幸福感来。“葫芦海”一年四季清碧澄澈,湖边垂柳依依,成为鸟雀的天堂和乐园,更与环水而建的仿古民居相互衬托,和谐相处,谁也不忍心去亵渎了这一方摄影家们无论从哪个角度拍摄,均能拍到水中清晰倒影的湖水吧,它的存在是一种“和谐”的存在,它的美能让浮躁的心情沉静下来,像是抚慰在人的心口一样。横跨葫芦海的“定远桥”,是观赏葫芦海美景的最佳位置,人从桥上晃晃悠悠地走过,桥下的人看到,自然也成为他人眼中的一道风景。

“味道就是生活,生活就是人间烟火味”。在饱览了彝和园美景风光之后,会想着歇下来品尝一下这里的美食,品“原汁原味”的民族风。彝和园汇彝族美食文化于一体,形成了“美食一条街”的规模,在牟定请客吃饭,倒有一多半是在彝和园中。彝族是个好客的民族,有首歌叫作《朋友来了不想走》,还有首叫作《留客调》,更霸气的是《管你喜欢不喜欢也要喝》,均唱出了这种热情好客、不醉不归的朴实待客风俗。彝族菜的特色是鲜、嫩、脆、香,口味偏咸、香、辣、麻,在美食一條街上,可以尽享彝家美食,“彝和天香”“楚留香”“腊湾彝家菜”……一个个看着就勾起腹中馋虫的店名让人垂涎,走进去,尝尝羊汤锅、坨坨肉,品味喜鹊窝、大力石酒,体验颊齿留香的牟定油卤腐,感受一下彝家人的热情好客,岂不快哉!

“遇一人白首,择一园终老”。每次邂逅彝和园的美,总忍不住暗自羡慕住在这里的亲戚朋友,能把温暖的小家安在园中,逛彝和园就像逛自己家的后花园一样,每天早晨推开窗户,首先闻到的是温暖湿润的清新空气,听到的是鸟语蝉鸣,看到的是一个水绿花香生态和谐的世界。而对于居住在园外的人来说,彝和园是“离小城最近的远方”。“近”是相对地理位置而言,它紧靠牟定县城的东南方向,与元双公路毗邻,是城中靠走路就能抵达的风景。“远”则指它远离了城市的喧嚣,有历史人文的守护,有花草树木的故事,更有心灵的领悟,是一个自然风物与人的情感和谐共生的所在。这个“远方”还是现代人在浮躁的生活状态下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心向往之,是心头存留的那一抹诗意栖居,在这里,人与生灵,人与自然,皆和谐共生。

责任编辑:张永祥

猜你喜欢

左脚葫芦彝族
彝族美神故里 生态山水画廊
中共马边彝族自治县委党校:加快发展,努力开创新局面
彝族传统服饰与现代创新设计
抬不起的左脚
葫芦瓜
A Review of Studies since the 1980’s on the Tieto-urman Song of the White Wolf
宝葫芦
画葫芦
脑筋急转弯
巨大的葫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