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挥农民田间学校优势助力农业高效发展

2022-06-09张立岐

农民科技培训 2022年6期
关键词:津南区农广校田间

张立岐

天津市津南区农广校从2016年开始按照产业结构特色、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五有”(即有较好的产业基础、有固定的培训场所、有必要的教学设备、有规范的规章制度、有较多的农民学员)为基础条件,先后建立五所农民田间学校,坚持“ 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建共用”等原则,在培养农村实用人才,特别是高素质农民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推动农民教育培训高质量发展。

一、建设农民田间学校 打造津南区农民教育品牌

(一)建设农民教育培训平台与体系,创新高素质农民培养新格局

2015年,津南区农广校按照中央农广校制定的《关于加快农民田间学校建设的意见》(农播体〔2015〕108号文件)文件精神,以及本地待建农民田间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农民田间学校建设的必备条件为“五有”。通过走访调研,采用“筛、选、分、建”的原则,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以“方便农民学习为中心,提高农民素质和能力,达到产业增效、农民增收、区域和谐”为理念,先后建设了天津市鑫龙盛地果蔬专业合作社农民田间学校(以下简称鑫龙盛地农民田间学校)、天津市兴牧联丰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农民田间学校(以下简称兴牧联丰农民田间学校)、天津市小站迎新农业专业合作社农民田间学校(以下简称迎新农民田间学校)、天津市月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农民田间学校(以下简称月坛农民田间学校)、天津市安顺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民田间学校(以下简称安顺农民田间学校)等五所农民田间学校。这些农民田间学校建设标准高、起步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产业优势明显、技术先进、示范带动能力强、田间学校负责人员责任意识强,保证了农民田间学校高效运转。五年来,五所农民田间学校共举办各类培训班32期,培训各类农村实用人才累计2400人次,培育高素质农民586人,农作物全生长季、全产业链辅导培训340人。

(二)提升农民教育质量,打造津南区农民教育品牌

津南区农广校始终坚持“质量立校、制度理校、文化兴校”的理念,夯实基础,强化特色,不断优化农民田间学校办学水平和与办学能力。每年不定期召开田间学校管理工作会议,各田间学校负责人交流培训经验,探讨培训模式,提出存在问题,协调解决,有效地推动了田间学校的运转。依据产业不同、模式不同、专业不同建设农民田间学校,各有职能,各具特色,凸显产业示范作用、独领风骚,努力打造具有津南特色的农民教育品牌。截至目前,五所农民田间学校被评为天津市市级示范田间学校,迎新农民田间学校被评为国家级培训基地,月坛农民田间学校和安顺农民田间学校先后被中央农广校推介为全国优秀农民教育培训田间学校。

二、深化农民田间学校改革与创新   拓展高素质农民培养路径与形式

津南区农广校农民田间学校坚持学以致用,以用为本,创造性地提出“五型”农民田间学校的高素质农民培养模式,扎实推进高素质农民培养模式创新。

(一)拓展延伸型——鑫龙盛地农民田间学校

以蔬果种植为主的基地,占地631亩,拥有20余个温室大棚种植各类不同新品种果蔬,配备两间大型培训教室可容纳100余名学员。专业人员常年指导生产和培训。开办农民田间学校以来,从种到收全过程培训温室西红柿、黄瓜无公害栽培技术,农民不仅减少了投入,提高了蔬菜产品的质量,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十分显著。延伸至中小学生科普教育,了解农业、热爱农民、发展农业埋下了优良的种子。

(二)种养结合型——兴牧联丰农民田间学校

以畜牧养殖和小站稻种植为主,已形成“一区四基地”:农业生产综合服务区和生猪养殖基地、商品蛋鸡养殖基地、种鸡养殖基地、小站稻种植基地。总面积达3000余亩。围绕生猪、肉鸡、小站稻等产业,根据农民產业发展需求加强农民田间学校建设,种养结合、相互补充,互促发展,受到农民欢迎。

(三)综合服务型——迎新农民田间学校

集水产养殖,小站稻、蔬果种植,观光、休闲度假、娱乐餐饮、采摘垂钓为一体,多种业态综合发展。田间学校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讲授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提高广大农民的种植水平,普及科学知识,传播弘扬科学精神及现代农业管理理念,取得成效。

(四)高新技术型——月坛农民田间学校

依托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核心区,园区占地4000亩,秉承健康、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致力于绿色有机蔬菜、优质小站稻、健康水产的生产,同时注重新技术研究开发,在水培蔬菜的生产研究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

(五)传统服务型——安顺农民田间学校

以种植小站稻米为核心,涵盖米、面、杂粮三大类20余种农作物,种植面积高达1.2万亩,以“土专家”“农把式”为主进行信息技术交流,学中干、干中学。采取“参与式、启发式、互动式”组织农民田间技术培训活动,在农民田间学校开展过程中技术指导员除手把手,面对面的培训指导学员,还利用电子设施将更全面的知识分享给大家,并将一些趣味性游戏融入培训中,以此激发学员学习兴趣,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三、农民田间学校聚焦主责主业   突出特色重点

津南区是小站稻故乡,为落实好天津市优质小站稻振兴规划,培养更多小站稻种植人才,2021年津南区农广校开办小站稻技能服务型高素质农民班,在农民田间学校全生长季、全产业链培训,根据季节及各个节点逐步推进,实现专业课程“生产化”。

专业课程“生产化”,是指根据学员来源的特点,形成专业能力课的所需要的知识点,编排成课程学习内容,开展教学工作。前期通过对学员的来源、学历层次、产业知识的掌握,开展专业课程内容调研,把农民学生反馈的要求进行梳理,形成教学内容。

对每个环节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培训一次,每次2-3个小时,且只要农民在操作中发现问题,可随时开设田间课堂,探讨解决之道。采取让农民带着问题来探讨研究,实践实验,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和决策能力,让农民回去后更好地实际操作。

四、农民田间学校体制机制充满活力   工作体系扎根大地

一是得到了农民的认可。农民田间学校使农民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变成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主角”,辅导员也不是照本宣科的传输者,而是根据农民的兴趣适时地引导和讲解。体验式、参与式、启发式、互动式、求证式的教育方式;以农民为中心,以实践为手段,自下而上的田间学校推广理念;实操性、针对性、时效性、实用性的田间学校培训特点,使农民对田间学校新颖的授课方式兴趣浓厚。

二是农民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明显提高。受训农民提高了自觉学习能力,提出问题和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田间科学管理能力。据调查,受训学员通过农民田间学校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平均提高30%。

三是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通过农民田间学校组织的多形式的系统培训,使广大的专业户明确了发展方向、更新了观念,调整了结构品种,学习了科学管理技术。参加培训的农民学员普遍获得了增产增收,亩效益增加15%,病虫害发生率降低10%。

四是提高了学员的团结协作能力。农民田间学校的培训,改变以往“老师讲,学员听”的传统方法,采取互动式、参与式辅导方法,学员参与,辅导员与学员互动,充分调动学员学习积极性。注重引导学员积极参与讨论,展示自我,介绍经验、互相学习,提高学员团队意识,培养了学员发现问题并正确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是农民田间学校延伸培训有特色。津南区农民田間学校的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农民田间学校、固定课堂互相促进,为农民终身学习提供了有力支撑;农民田间学校的建设植根于农村,服务于农民,也带动了农村科普教育的发展,为中小学校进行农耕文化教育提供了优质的基地;田间学校的建设立足本区、面向全市、辐射京津冀,不仅服务本区,也为全市、北京市和河北省农民教育培训交流搭建了平台。

六是提高了学员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农民田间学校提高了学员对农业环境保护的意识,使其更好地掌握了农业生产技术及病虫害的综合防治,降低农药、化肥的施用量,推动绿色生产方式落地生根。

七是达到了预期的建设目标。通过农民田间学校的建设和培训的顺利开展,达到了预期的“五个一”的效果。即开办一个学校、建设一支队伍、培养一批能人、壮大一个产业、探索一套机制。

(作者单位:天津市农广校津南区分校)

猜你喜欢

津南区农广校田间
春日田间
科技示范推广?助力乡村振兴
田间地头“惠”果农
“码”上办理“田间一件事”
津南区分层标组地质鉴别孔松散层取芯施工技术与效果分析
田间地头有了“新绿”
加强教学质量提升农广校教学管理
加强教学质量 提升农广校教学管理
农民培训在县级农广校的组织工作
津南区总工会深入开展关爱职工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