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太平天国时期金华侍王府壁画价值研究

2022-06-09黄远胜

收藏与投资 2022年4期
关键词:太平天国壁画

摘要:壁画是太平天国最辉煌的成就,太平天国壁画是中国壁画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金华侍王府壁画是浙江地区在太平天国时期壁画的代表,侍王府保留了大量珍贵的壁画作品,数量之大、题材之多、范围之广举世罕见,具有极高的艺术、文化、历史和社会价值。艺术价值体现在艺术的人民性、画风的鲜明性、题材的广泛性和政治寓意上;文化价值体现在受众群体的普众性、图像资料的实物性和壁画内涵的深刻性上;历史价值体现在历史的重要性、壁画的原真性和稀缺性上;社会价值体现在社会集体意识的理想性和社会成效性上。

关键词:太平天国;金华侍王府;壁画

一、艺术价值

太平天国壁画的艺术价值体现在艺术的人民性、画风的鲜明性、题材的广泛性和政治寓意上。

(一)壁画艺术的人民性

金华侍王府壁画充分展示了太平天国时期的人民性,以壁画为媒介展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展示了农民参与革命战争的精神与生活状态。《四季捕鱼图》《读书图》《樵夫挑刺图》(图1)反映了劳动人民自由、欢乐、勤奋的生活情景,表达了人人平均、人人平等的理想状态,以及劳动人民认真读书的真实画面。《猫蝶图》(图2)《太平有象》和《鲤鱼跳农门》通过意象表达了人民希望冲破束缚、迎接光明、安居乐业、幸福生活、天下太平、人民能够当家做主的美好愿望。

(二)画风的鲜明性

其一,雄健朴实的画风,创作金華侍王府壁画的不仅有专业画师朱彝、方绍铣,也有民间画工李维贤、陈声远。画师不同,其画风和笔墨会形成鲜明的对比。其二,设色清新淡雅,据考,当时在颜色上选择了江南民间常使用的植物或矿物颜料,主要用朱砂、赭石、石青、石绿等颜色。《四季捕鱼图》设色清新淡雅,图中人物用不同的线条绘制,在线条上不晕染,或稍加晕染,呈现出浅绛山水风格。

(三)题材的广泛性

金华侍王府壁画有代表政治等级的题材,有体现动物的题材,也有反映人民生活的题材,还有战争类的题材。代表政治等级的题材壁画有《云龙图》《太狮少狮图》和《太平有象图》(图3),龙、象和狮子在太平天国是象征政治等级的图腾,用珍奇异兽划分官员的身份等级。动物题材的壁画有《猫蝶图》和《太平有象图》。《猫蝶图》又称《耄耋图》,有由猫和蝴蝶引申为耄耋的意思,祈福老人,尊重老人,祝愿太平天国长久、繁荣、昌盛、永固。《太平有象图》希望国家平安、祥和,人民安居乐业。生活类题材中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四季捕鱼图》,生动地描绘了一年四季老百姓劳动的场景,描绘了人民山水渔樵、丰收喜悦的热闹景象,背后也暗含着统一太平的思想情感。战争题材的壁画有《望楼兵营图》和《王府图》(图4、图5),《望楼兵营图》画面彰显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战时气氛,生动地呈现了战时的画面。

(四)寓意的政治性

侍王府的壁画具有浓厚的政治寓意,主要通过不同题材来体现。第一类,用政治图腾类壁画来划分官员的等级和政治地位,比如,在墙壁上绘制的龙、凤、狮、象、虎、鹿、豹、麒麟等动物有严格的等级规定,不同的身份等级绘制不同的动物,太平天国领导人洪秀全府邸绘双龙双凤,东王杨秀清府衙的门上只能绘一龙一凤,北王、翼王、忠王的府邸上只能绘一龙一虎。第二类,用生活场景壁画来凸显“行见天下一家,共享天平”的政治寓意。金华侍王府的《四季捕鱼图》是太平天国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壁画,画中描绘一年四季的山水渔樵。《春季捕鱼图》描绘了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场景。《夏季捕鱼图》把江南淳朴劳动人民的生活描绘得活灵活现,山峦秀丽,斜坡浅滩,江面上渔夫的鸬鹚此起彼伏,有捕捞者,有担筐者,有破鱼鳞者,有劈柴者,有喝酒吃肉者。更引人注目的是树阴下渔民载歌载舞,打板、击鼓、吹笙、歌唱者各司其职,渔夫们享受着欢乐、喜庆的氛围。《秋季捕鱼图》展现了一幅江南渔民美好幸福生活的场景,呈现了打斗嬉闹、喝酒食肉、猜拳令等人民庆祝秋收的生活场景。《冬季捕鱼图》把白雪皑皑、冰天冻地的寒冬营造成捕鱼的春天,展示了渔民不畏严寒、辛勤劳动的画面。第三类,用飞禽走兽、植物、器物组合画面,用不同的物象来凸显背后的政治寓意,用名称谐音来实现暗喻效果,彰显太平天国政权永享太平、安居乐业的美好愿景以及统治者的政治夙愿。第四类,用军事题材的壁画,宣传太平天国军人英勇善战,展示太平天国强大的军事实力。

二、文化价值

(一)文化受众群体的普众性

太平天国侍王府壁画历史地位高,因为其不仅体现了民间大众文化,也打破了农民战争没有留下有价值实物的局面。太平天国壁画遗产是太平天国美术最辉煌的成就,继承了中国壁画的传统。中国社会自周、秦以来直至五代,统治者皆有在宫廷、寺庙的建筑立面上绘制壁画的行为。宋代以后,由于卷轴画的兴起,士大夫把壁画看作“匠意”,壁画被达官显臣所鄙视,发展逐渐衰落。但是壁画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是民众喜闻乐见的一种大众化的艺术表现形式。卷轴画是基于经典文化创造出来的,具有法理上的正统性,对受众的知识水平要求较高。壁画与卷轴画不同,其内容丰富,绘制的内容大多数是山水,不需要较高的知识储备,是大众喜闻乐见的。壁画主要绘制在庵观、寺院、庙宇、祠堂之类的建筑上,这是广大人民能够广泛参与的活动场所,也是大众能够欣赏到壁画的公开场所。

(二)图像资料的实物性

壁画保存数量多,题材内容广泛,是重要的历史与文化实物资料。金华侍王府遗存壁画是全国范围内保存最完整、艺术品数量最多也最为丰富的一处,共计119幅壁画,彩画407方。壁画内容涉及军事、政治、生活、自然等题材,包括了飞禽走兽、仙道人物、渔樵耕读、纳福祝寿等内容,题材广泛,内容丰富,风格鲜明。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农民运动的最高峰,虽然以失败告终,部分壁画遗存氧化、掉色、损坏,但大部分保存完好。这些壁画见证了太平天国的历史,为研究该时期的历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三)壁画内涵的深刻性

太平天国壁画展示和被赋予了深刻的文化内涵。首先,太平天国壁画深刻地展示了金华地区的地域文化。壁画中的渔、樵、耕、读是金华地区乡土地域文化的呈现。以当地盛传的大量民间故事作为壁画元素,同时,将金华各地区不同的捕鱼方式在《四季捕鱼图》中呈现。其次,金华侍王府壁画被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内涵,通过对侍王府壁画题材美术作品和文创作品的创作,对太平天国侍王府壁画进行活态传承,不仅赋予其文化内涵,还展示了文化价值,也彰显了时代特征。

三、历史价值

(一)历史的重要性

侍王府壁画是太平天国壁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壁画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方面,在整个壁画史上,太平天国时期壁画推动壁画艺术再度发展,将壁画艺术推向高峰。从壁画产生到周代、战国时期,再到南北朝壁画,中国壁画不断发展,直到唐朝的敦煌壁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继唐朝之后,宋代壁画虽有规模,元代永乐宫壁画虽有气魄,但也无法逆转壁画逐渐衰落的事实。直到太平天国时期,壁画以全新的艺术形式呈现在人民面前。太平天国时期侍王府壁画不仅继承了中国壁画的传统,也将江南的艺术特色融入其中,推动了中国壁画的发展。另一方面,侍王府壁画为研究太平天国时期金华地区的历史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侍王府壁画是太平天国时期农民起义的产物。历代农民起义都没有留下珍贵的美术创作作品,然而太平天国遗留的这些作品不仅有文人画师参与绘制,还有本土画师参与绘制,数量众多、题材多样、内容丰富、风格各异、艺术表现形式新颖,以壁画为媒介很好地记录并展示了太平天国时期的历史。

(二)壁画的原真性

金華侍王府壁画在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被清政府用石灰覆盖,在百年之后被发现,仍保有壁画的原真性。1861年太平军用一年时间攻下浙江九府七十州县,侍王李世贤率兵攻占金华府后,开始招募画师,在墙壁、走廊、房梁、门板、天花板上绘制壁画。由于政局突变,1883年李世贤被迫撤离金华,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清政府将所有太平天国壁画用石灰覆盖进行销毁。1963年,文物工作者在对侍王府进行修复期间,发现侍王府墙壁的表层脱落,内部有精美的壁画,表层剥离后,百年前的侍王府壁画才得以重见天日。

(三)壁画的稀缺性

首先,侍王府壁画在题材上较为稀缺,在壁画史上,军事题材的壁画少之又少。侍王府壁画是宣传政治理想的媒介,太平天国通过壁画宣扬了思想,利用壁画发挥了巨大的政治作用。其次,壁画大多随着时间的推移,颜色逐步氧化消失,凸显了其稀缺性。金华侍王府壁画的现状堪忧,壁画色彩暗淡,图案模糊。虽然相关部门对侍王府壁画进行了保护,但也无法逆转壁画颜色逐渐消失的事实。当前的保护措施局限于禁止对壁画拍照和用布遮挡部分壁画,防止色彩消失,壁画的保护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四、社会价值

(一)社会集体意识的理想性

渔樵耕读和神仙故事的内容体现了太平天国时期社会集体的思想意识。渔樵耕读是普通大众思想意识的具体表征,更深层次的是大众逃离现实生活,追求神仙一般逍遥自在的愿望。太平天国时期侍王府壁画将渔樵耕读的场景或如神仙故事所描绘的山水仙境展示在大众眼前。壁画中,神仙所居住的福地是大众向往的隐居之地,描绘的渔樵耕读与仙境反映的是百姓安居乐业、共同富裕、和谐美好的集体思想意识,反映了现实生活中参加太平军的人员的思想意识。太平天国许诺从军者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描绘一个“普天之下皆兄弟,灵魂同是自天来,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参加太平军之前,很多人都是渔夫、樵夫,生活艰辛。作为渔樵者,内心渴望获得丰收、生活得到改善。参军者加入太平天国,必须要有“悔罪奏章”,要向天父诚心悔改:“恳求天父皇上帝赐圣神风,化恶心,永不准妖魔迷,时时看顾,永不准妖魔害,祝福有衣食,无灾难,今世见平安,升天见永福。”从“悔罪奏章”中可以看出,参军者渴望衣食无忧、生活平安,表现了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社会成效性

在壁画衰败的大背景下,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对金华侍王府壁画乃至整个太平天国壁画的影响巨大,他在文化艺术方面的理念与清政府的文化统治理念相悖。题材上,他反对清政府提倡的佛教、宗教和封建的人物画,提倡绘制人民大众喜欢的壁画、彩画、年画。因此,太平天国时期侍王府壁画与鼎盛时期的敦煌壁画风格大相径庭。随着太平天国势力的扩大,在官方的倡导下,壁画开始盛行,也逐渐成为太平天国主流的艺术表现形式。不仅用喜闻乐见、大众化的壁画团结了社会群众,也宣传了政治思想,同时装饰、美化了建筑立面。此外,太平天国金华侍王府取得的成就总结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将现实主义的思想、地方文化融入壁画,实现了中国壁画艺术的突破;另一方面,借助专业画师和民间画师力量,创造了新的审美图像,推动了中国壁画的发展。

基金项目

金华市社会科学联合会2021年度课题研究成果“金华侍王府壁画艺术价值、形式与发展研究”(项目编号:YB2021131)。

作者简介

黄远胜,1990年生,男,汉族,四川达州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视觉文化。

参考文献

[1]朱颖.论清末江南古建筑壁画艺术研究—以金华侍王府壁画艺术特征为例[J].南方文物,2017(4):291-296.

[2]赵伟.金华太平天国侍王府壁画艺术题材解析[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1(11):42-44.

[3]汪燕鸣.近代传统建筑壁画的奇葩—题材奇特,极具战斗、生活气息的太平天国侍王府建筑壁画艺术[J].华中建筑,2005(1):15-20.

[4]樊艳芳.太平天国壁画人物画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4.

[5]伍冰蕾.浙江地区明清传统壁画发展与保护研究[D].杭州:中国美术学院,2017.

[6]石青芳.湮灭中的辉煌—现存太平天国壁画考证[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4.

[7]于安记.太平天国壁画艺术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14.

猜你喜欢

太平天国壁画
敦煌壁画里的“养生秘诀”
敦煌壁画中的消暑妙招
三观壁画
“反美”壁画
清末西方人眼中的太平天国
“飞蛾”修复壁画忙
阳翰笙《李秀成之死》的政治影射内涵
血色残阳下的一曲悲歌
论社会主义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
天涯海角壁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