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同饮澜湄一江春水 共绘六国绿水青山

2022-06-09宋平王紫珊

绿色中国·B 2022年4期
关键词:老挝柬埔寨缅甸

宋平 王紫珊

今年3月21日—27日,是第五个“澜湄周”,也是澜沧江-湄公河合作启动6周年。

澜湄合作是中国与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越南共同发起和建设的新型次区域合作机制,由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第17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提出,旨在深化澜湄六国睦邻友好和务实合作。

澜沧江-湄公河发源于我国青藏高原,流经西藏和云南,从西双版纳出境后,先后流经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澜湄河干流全长4880公里,是全球第九大长河,也是最重要的跨境河流之一。澜湄区域46%的土地是森林。澜湄各国森林资源和林业产业结构各具特色、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大。

因水结缘的澜湄六国高度重视流域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把林业作为重点合作领域写入《澜湄合作五年行动计划(2018—2022)》。

作为林草科研国家队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发挥在林业科技创新领域的人才和技术优势,积极承担《澜湄合作五年行动计划(2018—2022)》任务,把成果“种”在澜湄流域的山川大地。

据中国林科院原院长、国际林联副主席刘世荣研究员介绍,与澜湄国家开展林业合作历来是中国林科院东盟林业合作以及“亚非拉”双边林业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中国林科院借助各类合作交流平台和国际合作项目,与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开展了多层次、多方面合作,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基础,在林木良种培育、森林可持续经营和生态修复、林草相关产业发展、林业管理和科研能力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成绩,得到了合作伙伴的充分肯定。

中国良种培育技术花开澜湄

长期在不同地理气候环境下生长的植物可以形成独具地域特色的种源,而种源是新品种、良种杂交选育的重要材料。澜湄合作平台让林木良种选育研究跨越了国界,具有热带、南亚热带特色的泡桐、交趾黄檀等树种种质基因被引进国内,中国传统特色经济林树种油茶的良种培育技术也走向了东南亚。

2015—2020年,中国林科院热林所执行“交趾黄檀(大红酸枝)种质资源和高效培育技术引进”项目,共收集泰国、老挝和柬埔寨天然和次生林分布区12个种源88个家系交趾黄檀种质资源。通过早期评价筛选获得速生优良种源2个、优良家系3个。通过开展播种育苗、配方施肥和无性繁殖等繁育技术研究,实现造林3年内抚育成本降低约10%,生长量提高15%,创新了多项适合大径材培育和目标树经营的技术成果。项目促进了与澜湄国家热带林木的良种选育研究和良种推广,对实现热带珍贵林木栽培的良种化和高效化、促进天然林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意义重大。

2013—2017年,中国林科院热林中心与越南北疆农林大学合作开展“热带短日照光周期白花泡桐育种材料杂交技术引进”项目,收集了越南北部、中部、南部的白花泡桐的种质基因资源120份,建立白花泡桐种质资源保存林和高效栽培技术示范林100亩,树高年生长量达3米,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并利用越南白花泡桐与经济林所(原泡桐中心)开展泡桐种间杂交育种的单杂交组合实验研究,获得了适应性强的品种苗木1万余株。

自2010年以来,中国林科院亚林所与泰国清迈皇家农业研究中心、Chaipattana基金会等多家单位共同开展“中泰油茶良种筛选研究”合作。经过中泰双方科技人员5年的努力,解决了良种和育种技术欠缺等瓶颈问题,完成了泰国北部地区油茶野生资源初步调查和优良油用物种筛选工作,在泰国清迈省建立了用于种质材料评价的试验林300亩,为泰国油茶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助力澜湄森林经营一体化

森林可持续经营理论和方法是林业科研专家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道路的重要创新。澜湄流域面积81万平方公里,为超过7000万人口提供水资源。因此,只有澜湄国家一同携起手来,坚持走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发展道路,才能更好发挥森林涵养水源的生态功能,确保水资源安全。

2019年开始,中国林科院热林中心和柬埔寨林业局森林与野生生物发展研究所,共同实施亚太森林组织项目“基于补植固氮珍贵树种和疏伐相结合的退化森林改造和可持续经营”。在柬埔寨暹粒省项目点营建了750亩示范林,指导当地农户建立150亩家庭花园,改善了森林的生长状况和森林质量,提高了柬埔寨森林资源恢复效果。

2018年12月20日,中国林科院牵头的亚太森林组织“面向可持续经营的区域森林观测”项目在云南普洱向澜湄经济体成员开展森林资源遥感监测培训。

2018—2022年,中国林科院资源所牵头实施“面向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区域森林观测”项目,与越南森林调查规划设计院、老挝国立大学、泰国皇家林业局林业信息技术中心、缅甸国家林业局、柬埔寨环境部自然保育与保护局检查与执法司等多个澜湄国家单位合作,利用先进的遥感技术发展适合该地区的森林制图和碳估算方法,进一步加强大湄公河次区的森林资源监测和制图能力,建立了面向可持续森林管理和气候变化适应的区域森林观测机制。项目将产出高分辨率的森林覆盖图和森林变化图,并在大湄公河次区域典型试验区开展2015年至2020年年度森林变化监测,研究森林变化内容的时空动态分布特征并分析其驱动因素。

共谋澜湄林业产业发展大计

澜湄国家地缘相近,民心相通,为澜湄产业合作的深化奠定了基础。中国林科院在项目合作中,始终坚持以提升民众福祉为合作导向,充分挖掘地域资源优势和自身科技资源优势,努力把科技成果和发展经验转化为发展互助力,推动澜湄区域的竹产业和食用昆虫产业健康发展。

2016—2019年,中国林科院竹子中心与缅甸林科院、缅甸竹产业协会共同开展了“缅甸竹产业发展对森林保护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项目,对缅甸竹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为当地竹業发展探索出一条“以竹代木”的新发展道路。通过建立竹子加工生产链示范区,促进缅甸政府对竹子加工行业和竹类资源开发的资金支持,推动了当地竹子产业商业化的可持续发展和竹加工行业在缅甸规模化发展。如今,以竹代木的产业发展还有效控制了缅甸面临的大面积毁林状况发生。D3038074-6B22-4DC7-844B-385DE6FB7074

2020年,中国林科院高原所(原资昆所)参加了澜湄合作基金项目“澜沧江-湄公河地区食用昆虫资源评价及合作开发”。高原所发挥自身在资源昆虫研究领域的传统优势,与泰国孔敬大学合作,对澜湄地区食用昆虫产业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为推动区域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合作提出了实现路径建议。

合作培养澜湄次区域人才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为澜湄流域国家提供科技成果和技术的同时,中国林科院高度重视乡土专家的人才培养和储备,通过举办援外技术培训班,组建区域林木遗传资源培训中心,开展亚太国际留学生实习活动等形式为澜湄国家提供学习交流机会和平台,激发澜湄人才交流新活力。

中国林科院竹子中心是首批承担援外培训任务的单位之一。自2016年澜湄合作机制建立以来,承担16期含澜湄国家学员在内的商务部援外培训班,培训学员91名。2016年9月,竹子中心承担了“发展中国家林业产业部级研讨班”,时任缅甸联邦共和国政府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部部长翁温先生来华交流学习中国林业管理发展方向及经验成就。2017年和2018年两次举办“亚洲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与履约官员研修班”,来自老挝和泰国等国学员也分享了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履约的经验和做法。

2016—2018年,中国林科院林业所与亚太森林遗传资源网络计划(APFORGEN)、国际生物多样性中心(Bioversity International)合作,共同组建了区域林木遗传资源培训中心,面向包括澜湄地区在内的东盟和太平洋地区等国家的学员举办了3期培训班,传播林木遗传资源保护新知识,分享林木遗传资源可持续利用新理念,推广中国林木遗传资源保护的新经验,深化澜湄国家之间的合作。

2019年7月,中国林科院资源所承办的“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森林资源遥感监测技术国际培训班在广西南宁举办,培训老挝、泰国、柬埔寨和缅甸等8个国家的15名学员,推动了相关国家在森林遥感领域的人才储备和交流合作。2015—2019年,来自老挝、泰国、缅甸、柬埔寨等国家的亚太森林组织国际留学生在中国林科院热林中心开展了4期实习活动。通过实地考察教学,使国际留学生切身体会到中国热带南亚热带多功能近自然森林经营的成效,对推动和促进多功能近自然林业在亚太区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推动澜湄次区域林业科技合作

中国林科院积极主办、承办各类学术交流研讨会,为澜湄区域林业科技合作营造了良好的互动学习氛围。

2010年4月,由亚太森林组织主办、中国林科院承办的亚太地区森林资源动态监测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交流了当前各国在森林资源监测和动态管理方面的经验,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未来合作的潜在领域以及实现亚太森林资源动态管理的政策和技术方面的可行性进行了研讨。来自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越南等10个亚太地区国家,以及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森林观测与土地覆盖变化动态组织的森林资源管理人员和森林监测技术专家,共计35人参加了研讨。

2017年6月,广西南宁,由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和亚太森林组织主办、中国林科院热林中心协办的“森林天然更新国际研讨会”召开。柬埔寨、印度、老挝、缅甸、越南等近20个国家的林业官员和专家学者围绕森林天然更新技术,分享了各国相关经验和最佳实践,讨论了利用天然更新方式恢复林地的关键问题,在森林天然更新监测技术、有利于促进天然更新的政策及制度、天然更新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交流。

据统计,中国林科院在澜湄合作机制平台下,与老挝农林部、老挝琅南塔省农林厅、越南林业大学、越南林科院、缅甸竹藤协会、柬埔寨林业局森林和野生生物发展研究所、泰国皇家林业厅、泰国农业大学和泰国清迈皇家农业研究中心等数十家单位的相关专家开展了交流合作,结下了深厚友谊。

同饮一江春水,共绘绿水青山!中国林科院将继续秉持包容開放、合作共赢的国际合作原则,不断拓宽澜湄合作机制下国际合作项目渠道,在前期合作的基础上与澜湄各国加强科研能力建设和人才交流互访,为完善区域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D3038074-6B22-4DC7-844B-385DE6FB7074

猜你喜欢

老挝柬埔寨缅甸
柬埔寨·贡布
柬埔寨鲜芒果出口猛增
老挝肉牛输华实现突破
朝发夕至 乘着火车去老挝
柬埔寨:失落的天堂
缅甸总统吴廷觉访华
缅甸非常之旅
柬埔寨筹组新航空公司
回忆缅甸作战中的史迪威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