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速铁路单索面矮塔斜拉桥的静动力性能

2022-06-08王凯

铁道建筑 2022年5期
关键词:梁体实测值薄壁

王凯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北京 100081

双塔单索面矮塔斜拉桥是介于连续梁(刚构)桥与普通斜拉桥之间的一种组合结构桥型[1-2]。单索面斜拉索锚固于主梁中心位置,斜拉索提供的扭转约束比双索面小得多,主梁在偏载作用下扭转效应明显[3-4]。随着矮塔斜拉桥跨径和主梁横向宽度的增大,剪力滞效应更加严重。本文以赣深高速铁路剑潭东江特大桥主桥为例,建立空间有限元模型,结合现场静动载试验结果,研究该桥静动力性能。

1 工程概况

剑潭东江特大桥位于惠州北站—仲恺新区站区间,桥梁全长921.77 m,跨径组成为(24 + 32)m 简支梁 +(136 + 260 + 136)m 矮塔斜拉桥 + 9 × 32 m 简支梁+ 24 m 简支梁。主桥为双塔单索面矮塔斜拉桥,塔、梁、墩固结的结构体系,梁体为三向预应力结构,主塔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斜拉索采用扇形布置。桥梁为赣深高速铁路正线和广汕客运专线联络线四线共建桥,其中赣深高速铁路正线线间距5.0 m,广汕客运专线联络线线间距4.6 m,设计荷载为ZK 活载,设计速度350 km/h。桥梁布置见图1。

图1 桥梁布置(单位:cm)

梁体为变高度单箱三室箱形截面,跨中及边支点截面高6.0 m,中支点截面高13.0 m,梁底按圆曲线渐变。索塔设置于桥面中间,塔柱桥面以上高56.0 m,塔柱为矩形实体截面,塔柱下段在塔、梁、墩固结处纵向分叉为两个独立塔柱,呈倒Y 形。全桥设置40对斜拉索。2#、5#墩上横向布置3 个双向活动支座和1 个纵向活动支座,支座类型为TJQZ‐10000 球形钢支座。2#、5#墩采用矩形实体墩,3#、4#墩采用双肢薄壁墩,墩身的横桥向宽度为23.0 m。2#—5#墩墩高依次为9.4、27.0、25.5、27.9 m。

2 有限元分析

采用MIDAS/Civil 软件建立桥梁空间杆系有限元模型。塔、梁、墩均采用梁单元模拟,斜拉索采用只受拉桁架单元模拟。主梁(索塔)与斜拉索连接,索塔(桥墩)与主梁连接均采用弹性连接(刚性)进行模拟,二期恒载按271 kN/m 考虑。桥梁自振特性采用子空间迭代法进行求解,桥梁振型见图2。桥梁设计活载包络计算结果见图3。可知,双肢薄壁墩在设计活载作用下墩顶应力为4.60 MPa,活载应力幅值较大。

图2 桥梁振型

图3 设计活载包络计算结果

国内铁路矮塔斜拉桥常采用双肢薄壁墩与薄壁空心墩。依据图纸建立薄壁空心墩模型,不改变双肢薄壁墩壁厚、间距情况下仅改为闭口截面。采用薄壁空心墩,在设计活载作用下墩顶应力为3.27 MPa,应力幅值降低29%;然而梁体中跨跨中截面在设计活载作用下,顶板、底板应力分别由-3.37、3.22 MPa 增加至-3.71、3.55 MPa,应力幅值增加10%。由此可见,主梁应力控制设计情况下可采用双肢薄壁墩。

双肢薄壁墩与薄壁空心墩相比,具有水平抗推刚度小的特点,能够降低温度效应对刚构体系结构的影响。此外,双肢薄壁墩减小了跨径,对负弯矩的消峰能力强一些,能有效降低梁高。另外本桥跨越剑潭东江,双肢薄壁墩对水流有利。

3 现场测试

3.1 桥面线形

对成桥后的桥面线形进行测量,在桥面左右两侧挡砟墙顶对称设置高程测点,在有索区斜拉索对应位置以及无索区间隔10 m 位置设置测试截面。选取日温差最大时段进行测量。

3.2 静载试验

依据桥梁设计活载包络图选取测试截面,静载试验测试截面及测点布置见图4。主要测试内容:①A—E截面应力;②边跨A、F 截面和中跨L/4、L/2、3L/4 截面挠度(L为跨度);③3#、4#墩主塔纵向、横向位移;④2#墩顶支座纵向位移;⑤2#墩顶梁端转角;⑥3#墩主塔大小里程侧4对斜拉索索力(从左往右斜拉索编号为S10、S1、M1、M10);⑦A、B、C截面梁体横向扭转角。

图4 静载试验测试截面及测点布置(单位:m)

依据测试截面影响线和加载效率要求,采用列车编组为两列DF4 + 14 × KZ70,编组列车轴-轴总长度186.3 m;DF4机车轴重23 t,KZ70货车实际装载平均轴重19.5 t。试验列车横向布置在赣深左右线,静载试验加载工况见表1。

表1 静载试验加载工况

3.3 动载试验

桥梁结构自振特性测试采用环境微振动和余振法,动力响应测试内容见表2。所有测试数据均采用DASPV11数据采集系统。

表2 剑潭东江特大桥主桥动力响应测试内容

4 桥梁静力分析

4.1 温度对桥面线形的影响

与下午(33 ℃)时的桥面线形相比,清晨(26 ℃)时所测的桥面线形出现上拱现象(图5),第4孔跨中截面上拱约10 mm,第3 孔和第5 孔桥面线形变化不明显。桥址年气温变化-2~38 ℃,由实测值推算年最高、最低温度下桥面线形会有5 cm 的差值。因此,桥面线形测量必须考虑现场实际温度,需回归至同温度状态下进行对比。

图5 梁体桥面线形变化曲线(降温7 ℃)

4.2 静载试验结果分析

4.2.1 塔梁位移

塔、梁位移现场试验采用全站仪、水准仪及倾角仪进行测试。塔、梁在试验列车作用下位移测试结果见表3,主梁横向扭转角测试结果见表4。

表3 塔、梁位移测试结果

表4 主梁横向扭转角测试结果

由表3可知:①偏载作用下,同一截面主梁左侧挠度均大于右侧挠度,最大位移较均值增加11%~16%;取主梁同一截面左、中、右侧挠度测点进行线性回归,相关系数在0.994 ~0.999,说明梁体横向刚度较大,基本处于刚性转动状态。②塔、梁位移实测值与理论值变化规律一致;梁体测试截面挠度实测值均小于理论值,C 截面挠度实测值换算至设计活载下挠跨比为1/3 379,小于设计挠跨比1/2 582,说明塔、梁刚度满足设计要求[5]。

由表4 可知:梁体测试截面扭转角双线加载大于单线加载;B 截面由于有桥墩约束且梁高比A、C 截面高,横向扭转角比A、C 截面小;梁体跨径越大,扭转效应越明显。按横向扭转角最大值0.018 35°推算,3 m长的线路范围内一线两根钢轨的竖向相对变形量为0.58 mm,换算至ZK 静活载作用下为0.91 mm,小于TB 10621—2014《高速铁路设计规范》1.5 mm的限值。

4.2.2 塔、梁、墩应力

塔、梁、墩应力是该桥强度的重要指标,用于评价桥梁承载能力。各工况下测试截面应力结果见表5。

表5 各工况下测试截面应力结果

由表5可知:①两种工况下,塔、梁、墩应力实测值均小于理论值,表明结构的强度满足设计要求。②试验列车加载在赣深高速铁路左右线,A—C 截面顶底板实测正应力左箱室>中箱室>右箱室,即应力由加载侧向非加载侧逐渐减小。偏载增量约11% ~16%。A 截面顶板、底板应力偏载系数分别为1.17、1.21,C 截面顶底板应力偏载系数均为1.10,可见,A截面应力偏载系数比C 截面大。③偏载作用下,边跨A 截面顶板、底板平均扭转剪应力分别为-0.22、0.19 MPa;中跨C 截面顶板、底板平均扭转剪应力分别为-0.16、0.16 MPa。A、C截面顶底板扭转剪应力均较小。

A、C 截面纵向应力沿横向分布情况见图6。图中括号内为顶板测点。可知:测试截面加载时,中箱室的剪力滞效应比边箱室大,A截面顶板、底板剪力滞系数均为1.24,C 截面顶板、底板剪力滞系数分别为1.17、1.14。

图6 A、C截面纵向应力沿横向分布情况

4.2.3 梁端转角

梁端竖向转角测点布置在2#墩顶,梁端转角在工况1 加载作用下实测值为0.41‰ rad,推算至ZK 活载作用下为0.65‰ rad,小于设计值0.92‰ rad,同时满足规范[6]不大于1.0‰ rad的要求。

5 桥梁动力分析

5.1 桥梁自振特性

桥梁自振频率实测值与有限元计算值的对比见表6。可知,桥梁横向自振频率实测值略大于计算值,而竖向自振频率实测值约为计算值的1.09倍,表明桥面轨道结构能提高梁体竖向刚度。

表6 桥梁自振频率实测值与有限元计算值对比

5.2 振幅

5.2.1 跨中横向振幅

梁体第3 孔、第4 孔跨中截面横向振幅与车速的关系见图7。可知,梁体跨中截面横向振幅与车速关系不明显;第4 孔梁跨中横向振幅显著大于第3 孔梁跨中横向振幅;在综合检测列车速度为200 km/h 时,由于车辆横向激励引起的强振频率(2.20 Hz)与桥梁横向自振频率(2.22 Hz)接近,第3 孔跨中横向振动响应出现峰值。

图7 梁体跨中截面实测横向振幅与车速的关系

5.2.2 跨中竖向振幅

梁体第3 孔、第4 孔跨中截面竖向振幅与车速的关系见图8。可知:实测梁体跨中竖向振幅随行车速度的增加而增加;第4 孔梁跨中竖向振幅略大于第3孔梁跨中的竖向振幅。

图8 梁体跨中截面竖向振幅与车速的关系

5.3 动力系数

虽然特大跨度桥梁在设计过程中不计动力系数,但在动车组作用下仍然会产生相应的动力作用增量[6-7],运营应变动力系数须按TB 10761—2013《高速铁路工程动态验收技术规范》6.0.2‐2 公式计算。第3孔梁A 截面实测最大动力系数为1.17,对应车速342.9 km/h(运营动力系数 1.39),第 4 孔梁 C 截面实测最大动力系数为1.19,对应车速330.3 km/h(运营动力系数1.33)。实测动力系数均小于运营动力系数。

5.4 梁体竖向加速度

梁体跨中竖向振动加速度(20 Hz 低通数字滤波后)与速度的关系见图9。可知,第4 孔跨中竖向加速度随行车速度的增加而增加。在综合检测列车速度为180 km/h时,由于车辆引起的强振频率(1.98 Hz)与桥梁竖向自振频率(1.92 Hz)接近,第3 孔跨中竖向振动响应出现峰值。

图9 梁体跨中竖向加速度与车速的关系

5.5 梁端两侧钢轨支点横向相对位移

不同车速下,实测无砟轨道相邻梁端两侧钢轨支点横向相对位移数值位于0.04~0.09 mm,满足TB 10761—2013限值1.00 mm的要求。

6 结论

1)大跨度桥梁桥面线形测量须考虑现场实际温度,需回归至同温度状态下进行对比。

2)双肢薄壁墩水平抗推刚度小,在跨度大、墩身低,主梁应力控制设计情况下可采用此墩型。

3)偏载作用下,主梁挠度、顶底板正应力由加载侧向非加载侧逐渐减小,偏载增量约11%~16%;A、C截面顶底板扭转剪应力较小。表明采用塔、梁、墩固结的结构体系可有效弥补单索面斜拉桥抗扭刚度的不足。

4)测试截面加载时,中箱室的剪力滞效应比边箱室大,剪力滞系数为1.14~1.24。

5)桥梁横向自振频率实测值略大于计算值,而竖向自振频率实测值约为计算值的1.09倍,表明桥面轨道结构能提高梁体竖向刚度。

6)动车组在小于或等于设计速度运行时,桥梁动力性能满足TB 10761—2013《高速铁路工程动态验收技术规范》的要求。

猜你喜欢

梁体实测值薄壁
6NOC2022年6月6月CERNET2国内互联互通总流量降50G
一种适用于薄型梁体的周转装置
±800kV直流输电工程合成电场夏季实测值与预测值比对分析
梁体混凝土实体强度弹模强度检测研究
磁流变液仿生薄壁吸能管及其耐撞性可控度的研究
市售纯牛奶和巴氏杀菌乳营养成分分析
超小型薄壁线圈架注射模设计
一种基于实测值理论计算的导航台电磁干扰分析方法
朗盛推出采用薄壁设计的大面积结构部件
铁路桥梁梁体裂损原因分析和整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