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2022-06-08宋艳艳

学校教育研究 2022年11期
关键词:安塞后生腰鼓

宋艳艳

教学目标:

1.感知安塞腰鼓的特点,理解其中所蕴含的民俗文化的意义。

2.理解本文的语言特点,感受西北高原人蓬勃的生命力。

3.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领悟作者所歌颂的生命的力量。

重难点:

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领悟作者所歌颂的生命的力量。

教学方法:

阅读,提问、讨论

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梳理了本文的大意。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安塞腰鼓》。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安塞腰鼓是黄土高原特有的地域文化现象,素来以粗犷豪放,刚健雄浑著称。你看,一群茂腾腾的后生来了:(文章前四段展示,学生齐读)

[设计意图]在此主要想让学生通过朗读前4段,想象以下画面:无风之季,黄土高原上的一片高粱地里,兀立着一群茂腾腾的后生。体会作者想要通过这一安静的背景达到“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效果。

二、观鼓舞,若有所感

你们的朗读跟这群茂腾腾的后生一样沉稳,安静。但是,请看——这腰鼓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播放视频)

[设计意图]因为很多学生没有过观看安塞腰鼓的亲身体验,无法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所以通过观看表演视频,可以让学生比较直观地,形象地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激发学生的情感,奠定课堂情感氛围。

问题1:同学们,看着这样的画面你有怎样的感觉呢?

生1:这样的画面很有气势,看完后感觉很震撼。

生2:这样的画面有一种气势磅礴的感觉,很振奋人心。

问题2:安塞腰鼓这黄土高原上独有的形式,它就是这般的气吞山河,它就是这样的震撼人心,作者刘成章耳闻目睹经历了这样的场景后,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呢?请你把它们都勾画出来。

[设计意图]学生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这节课教学的切入点,本节课的教学环节是以“好一个安塞腰鼓”的反复出现为切入点,奠定本节课的感情基调,以便进入接下来的语言赏析环节。根据提问,学生不难找出这些句子。

好一个安塞腰鼓!

好一个安塞腰鼓!

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

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投影展示)

学生活动:谁来读一读?(学生齐读)

问题3:读了这几句话,你发现它们在语气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生1:这是五个感叹句。

师:是的,连用五个感叹号是作者最直白的宣泄,也是情感最浓烈的表达!

生2:每一个句子都是围绕安塞腰鼓写的,都是对安塞腰鼓的赞叹。

师:你很会总结,说出来它内容上的特点。那同学们,我们一起齐读一下这一组句子。

问题4:这几句话是作者在赞美安塞腰鼓好,那他赞美了安塞腰鼓哪几个方面的好呢?请你结合全文加以概括。

生1:好在安塞腰鼓这种舞蹈的场面很火热,很有气势。

生2:好在这鼓声很响亮,很有穿透力。

生3:赞美了安塞腰鼓的舞姿。(板书:场面、声响、舞姿、后生)

是的,作者赞美了安塞腰鼓的场面、声响、舞姿,以及这些打鼓的后生。

文章在写完安塞腰鼓的每一个方面之后,都要赞颂一句“好一个安塞腰鼓”,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它是文章的抒情线索,让作者所写的文章内容逐步具体化,内涵逐渐加深,在语气上形成了回环往复的气势,使语言也有一种鼓的韵律,渲染了气氛,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問题5:那么现在我们具体来看舞蹈这一场面,请大家阅读5-12段,之后以小组讨论的方式举例分析比喻、排比的表达效果。

[设计意图]结合我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看,在赏析语言时,学生能够准确的判断出常用的修辞手法,但是对于修辞手法表达效果的表述还不够熟练准确。所以在这一问题设置时直接让学生找比喻排比句子进行赏析,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梳理思路,完善自己的表达。

我们想啊,安塞腰鼓,这黄土高原独有的场景,当它第一次出现在作者的面前时,作者原以为那是一阵骤雨,却没曾想那是急促的鼓点;原以为那是一阵旋风,却没料到是飞扬的流苏;原以为那是乱蛙,却是蹦跳的脚步;原以为那是火花,却没曾想那是闪射的瞳仁;原以为那是斗虎,没曾想那是强健的风姿。(师生呼应朗读的方式,教师说前半句,学生呼应后半句。)是啊,只有这样的句式,才能写出这样的气势,只有这样的句式,才能写出作者当时的那种震撼;也只有这样的句式才能把我们拉到那一惊心动魄的现场。

除了这两种修辞之外这一部分有没有对偶的修辞?如“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它既是比喻排比,又是多重对偶,这样表达的效果既有昂扬的气势,又有整饬之美。

除此之外,我们来看这一部分:

但是:

看!——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激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

问题6:看这组句子,同学们发现了什么句式特点?它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生:长短句综合运用。

是的。课文中有很多处长短结合的句子,并且作者多用短句来描写情景,比如“一群茂腾腾的后生”简要点明年轻生命的热烈奔放,“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就非常有力的表现出生命沸腾不止的情景。

问题7:在刚才的学习环节中,我们主要结合5-12段进行了语言赏析,那么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在阅读中赏析语言的方法有哪些?

[设计意图]简单的语言赏析是这一学段的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力,而有些学生分析语言时往往比较刻板,思维相对固定,所以有必要对其进行一些方法引导。此时学生刚刚进行了语言赏析,对自己语言赏析的思路还比较深刻,趁热打铁让他们结合自身的感受来总结语言赏析的方法,这个时候印象会更深刻。

通过学生的回答,加以归纳,板书赏析语言的角度:(1)修辞,特殊句式;(2)句子的表达方式,如描写方法,表现手法等;(3)内容情感。根据学生的回答,将这些角度落实到板书上。然后让学生结合刚刚总结的方法,勾画出其他部分自己喜欢的句子,建议用这种句式加以赏析。此处以小组活动的方式进行。

我喜欢_____________这一句,因为它使用了_____________ 的方法,有的_____________效果。(幻灯片展示)

在赏析的过程中有的学生注意到了“隆隆”这一叠词的使用,我趁机强调赏析句子时,除了以上角度,句内的一些精妙词也是赏析的角度,比如说句内的动词、形容词、拟声词、叠词等,并及时将精妙词补充的板书上。

三、听鼓声,若有所思

同学们,我们看着这火热的舞蹈,听着这响亮的鼓声,让我们把目光集中到这群打鼓的后生身上,接下来大家用1分钟的时间读一读18段,圈画出描写后生们打鼓的动词?

问题1:你们找到的是哪个词?

生:搏击(学生一起回答)

问题2:这小小的腰鼓为什么用搏击不用敲击呢?

生1:搏击就是做事情努力奋斗的意思。敲击是击打的意思,是一种事物对另一种事物进行碰撞和打击。而搏击是奋力的击打。

生2:博就是拼搏的意思。

师:博就是拼搏,用我们书上的语言来说那就是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

问题3:作者连用三个搏击,他们到底在搏击什么?

请你静下心来再读一遍这段文字,思考一下这个问题,说说你的理由。(同位之间可以自由讨论一下)

生3:文中说到他们生活条件很艰苦,但是依然还能演奏出如此气势磅礴的腰鼓,说明他们很乐观,生命力很顽强。

是的,用搏击可以看出生命力的强盛,让观众读后更加震撼。后生们脚下的那片土地离我们有点遥远,接下来让我们走进那片土地(展示黄土高原的现状图片或视频),也许你会有新的发现(教师配图配乐解说:这就是黄土高原,作者刘成章在《黄土写意》中是这样写的:连绵不断的,永远走不到头的,那是黄土的山,黄土的沟,黄土的坡洼。)(在他的《这边风景》中他是这样写的:这太荒凉了,太贫瘠了,慢说古时候了,即使是现在,他的荒凉与贫瘠,也吓退了一批又一批的来人。)(还是在《这边风景》里作者是这样写道:这里的人们有的不但没有吃过鱼虾,甚至连大米都没吃过。而他们,在穷乡僻壤里却像酸枣树一样,活得越来越旺。)

[设计意图]以“搏击”为切入点,体会作者通过安塞腰鼓表现出来的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对后生的赞美以及对黄土高原的赞叹。而仅仅通过文章内容,学生并不能深刻体会作者所要传达的精神,因此接下来我补充了刘成章另外两篇散文《黄土写意》《这边风景》里的文字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体会作者传递的情感和精神。

问题4:孩子们,此刻你们又明白了什么呢?相信你对搏击这个词又有了新的理解。

生1:黄土高原那么贫穷,他们是在为美好的生活而搏击。

生2:从他们打鼓的面貌和状态来看,他们很乐观,有一种不服输的精神,我感觉这也是对命运的搏击。

(多找几个学生)

是的,他们就是用搏击来展示生命的这份力量,展示对生命的希望。就是这群后生,是黄土高原滋养了他们,也只有黄土高原能够承受他们生命的伟力。所以作者才写道:

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搏击。(投影展示,学生齐读)

就是这样一群后生,他们把黄土高原蓄养的元气淋漓的释放在这片土地上,他们把对黄土高原的憧憬尽情地挥洒在这腰鼓上。在这尽情地挥洒中,这里的人是有希望的,这里的土地也是有希望的。落后只是暂时的,只要生命还在期盼“搏击”,重生之日便不遥远。

四、品鼓味,若有所悟

问题:那么现在,你觉得这篇文章的主题是什么呢?

[设计意图]通过对“搏击”的分析,很自然的进入文章主题的归纳总结。

生1:我觉得作者在这篇文章里是在歌颂安塞腰鼓给黄土高原带来的希望。

生2:我认为作者是在歌颂安塞腰鼓的蓬勃气势,在歌颂黄土高原的厚重。

生3:我认为作者是在歌颂黄土高原和安塞腰鼓的力量。

生4:歌颂生命中奔腾的力量。

同学们,其实这篇文章的主题可以有多种见解。刚刚大家说的都有道理。文章歌颂了生命中奔腾的力量,这股力量是由茂腾腾的西北汉子热情奔放的安塞腰鼓表现出来的。所以作者也歌颂了这群朴实的,具有阳刚之美的西北汉子。同时也表达了人就应该这样痛快淋漓的生活、表现,要冲破束缚、阻碍的强烈渴望。

怪不得作者发出这样的感叹:

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投影展示,一起读)

安塞腰鼓这壮阔的场面,这隆隆的鼓声,这打鼓的后生使作者不禁浮想联翩,他就是沉浸在这无尽的想象力中才发出这样的感慨:

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投影展示,一起读)

学生活动:同学们,让我们的想象力也蓬勃起来吧!请大家拿出纸和笔,写写此时的安塞腰鼓让你想到了什么?可以参考以下句式:

这                的舞蹈,

让我(们)

这                 的鼓声,

让我(們)

这                  的搏击,

让我(们)

[设计意图]在学生经过这节课的语言赏析和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后,学生有了语言输入和比较饱满的情感理解,心中也有自己关于安塞腰鼓想要说的话。学生写完后进行交流分享。

五、课堂小结

听,这隆隆的鼓声响起来了,只要拥有了这力量,人是有希望的,脚下的土地也是有希望的。

(读)愈捶愈烈!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投影展示)

作者通过这种火热的场面,歌颂了生命中奔腾的力量。表达了要冲破束缚、阻碍的强烈渴望。人就应该这样痛快淋漓地去生活,去表现,不必计较功名利禄,不必计较患得患失。

教师朗读最后三段:

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地寂静,以致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

简直像来到了另一个星球。

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蹄。(安静半分钟)

[设计意图]这节课是在一种安静的气氛开始的,中间学生体会了腰鼓的激情与喧嚣,到最后鼓声戛然而止,这样由静到响,再由响到静,课堂结构很完整。从喧嚣的鼓声到戛然而止,让学生在寂静中体会安塞腰鼓带给人们的思考与希望仍在继续。

推荐阅读:刘成章的两篇散文《黄土写意》和《这边风景》。

猜你喜欢

安塞后生腰鼓
唐代的腰鼓这样演奏
安塞腰鼓的体育文化价值与传承发展探究
在黄土地上飞扬的安塞腰鼓
安塞区开展“我们的中国梦”义写春联活动
你好,腰鼓
沪指受压回落 轻仓待后生
卧底
激发兴趣,简化腰鼓教学
drum dance in ansai 安塞腰肢舞
唯一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