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之下教育焦虑现象的缓解和策略

2022-06-08朱蓓

学校教育研究 2022年11期
关键词:双减应对策略政策

朱蓓

摘要: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过重、教育焦虑情绪高涨的问题,我国出台了“双减”政策,为了减少我国教育发展的阻碍,然而“双减”政策的落实同时也出现了新的教育“焦虑”问题,例如家长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而产生焦虑等,面对新的“焦虑”作为教学者我们必须正面应对,并积极顺应存在的问题来寻找对应策略。本文从分析幼儿教育焦虑成因出发,站在教学和家校共育角度来解决教育焦虑问题,从以往经验以及现实的多角度来展开分析,更具有时代性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双减”政策;教育焦虑;应对策略

一、“双减”政策实施的背景及意义

在2020年7月份,国家正式发布关于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以及校外辅导培训负担政策,本政策实施的背后原因较多,从宏观角度上看,主要是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加重,而人们由于生活压力导致对生育意愿不高;从教育结果上来看,人们更多的是追求高学历,优质资源,使得我国的教育模式出现“资本化”现象,总之对教育的规律和观念都出现了严重的偏离。由此从微观的角度上看,学生出现学业压力大,家长出现教育焦虑的问题。为了缓解我国在教育层面上的问题,由此实行“双减”政策[1]。

此政策的颁布,可以有效的缓解当前我国教育上存在的矛盾,有效纠正教育观念的偏离,使得我国学生学业压力降低,能够有更多机会培养“智育”之外的“体美劳”的发展,从精神和经济上都大大解放了家长的压力。然而一个新政策的出现,必然会出现短时间内的不适应,当前面对教育新政策和模式,又出现新的教育“焦虑”,例如部分家长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在精神上出现了焦虑,基于这种新教育焦虑的出现,我国也在积极从学校、家庭、社会层面采取措施来应对,以更好的发挥出“双减”政策的积极影响,使得我国教育环境变得更加健康和谐。

二、“双减”政策前后家长焦虑问题的演变

从一定的程度上来看,学生负担过重的来源主要是校外培训负担过重,这也是家长焦虑外辐射的必然结果。在各个方面都有广告语和宣传语,让家长在潜移默化中,很难不产生焦虑情绪,总是担心自己的孩子会“输在起跑线上”,于是英语培训班、兴趣班,占据了学生的课后大部分时间。而当前这种教育上的焦虑,是从学生幼儿时期就开始萌发,包括“早教”智力开发、各种兴趣班等,都是从学前阶段开始,孩子就必须面对繁重的培训任务,这是“双减”政策前的现象,虽然这是家长对孩子“负责”的一种表现,但是这些教育上的教育基本呈现出“同质化”现象,都是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能够进入尽快适应更高年级的学习,获得更高的成绩,进入更加优质的学校,都是在同一跑道上狂奔,然而这种教育上形式,也变得越来越“内卷”,在提高分数线的同时,也在提高家长的焦虑水平。

双减政策发布之后,家长们又出现新的焦虑,他们在教育培养目的和手段上都感觉到了“失衡”,从以往习惯以成绩衡量孩子学习到如今多元化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转变,突然的变化让他们对孩子的教育和培养失去了“控制感”,从以往单一的焦虑转变如今更加多元化的焦虑,反而导致了家长对教育焦虑的问题的复杂化[2]。

三、“双减”政策实施下幼儿教育焦虑现象的成因

(一)行为互动以教师发起为主

正常的交流和互动,都是需要雙方都互相做为主体的,才能充分得到有效的互动行为,然而在现实的教学教育实践活动举行的过程中,老师会相对处于主动的地位,特别是在面对幼儿群体大多是幼儿的时候,老师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来调动气氛,控制整个互动的过程。

在幼儿园幼儿进行游戏时,幼儿主动跟老师互动的次数明显少于老师发起的互动次数。从这个主动性的角度来看,教师主动引导幼儿是正常的行为,但是幼儿较少的主动思考如何与老师进行互动,只是单纯的接受或拒绝老师发出互动示意,这种问题的出现明显表示老师缺少对幼儿主动性的引导,在互动过程中忽视了应该提高幼儿的主动主体地位。与此同时,在正常情况下,师生互动可以分为三类:即教师与全体幼儿之间的互动(简称“师班互动”)、教师与小组之间的互动(简称“师组互动”)、教师与不同幼儿之间的互动(简称“师个互动”),在教学和游戏开展的过程中,正常也主要是以师组为主,缺少教师和个体之间的互动,导致教师对个体的特征了解并不明显,无法真正落实向个体提供个性化培养方案[3]。

(二)教育受唯分数指挥牵引思想未修正

我国在1997年正式恢复了高考制度,这一制度也给我国社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生机,但是事物的出现和发展都是具有双面性的,矛盾也是在不断转化的。高考制度的出现也逐渐衍生出“唯分数”的影视教育弊端。虽然这一弊端的出现,在20世纪末我国的政府和党就已经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一次次进行纠正,但是制度本身就是有较大的磁性,长期的执行也成为我国教育路径的依赖,一直都影响着学校和老师的教学模式,也一直在束缚着家长和学生,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使得学校和老师都出现了错误的教育观念,家长也形成了错误的成才观,形式不良的教育生态环境。在“双减”政策实施之后,短时间内这种不良的教育生态环境和思维无法改变,导致家长产生新的焦虑,教师也未能修正以往错误的教学模式和思维,在短时间内无法顺利衔接新政策下的新要求,造成社会性的新焦虑[4]。

四、幼师教学角度缓解教育焦虑的方向

(一)教师需转化角色,积极发挥出幼儿的主动性

幼儿参与游戏的原先目的是在游戏过程中锻炼幼儿各方面的能力,幼儿应该作为游戏的主体,每个幼儿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以及需求等来支配自己的行为,整体体现出积极和勇于探索的行动,这不仅对幼儿身心健康又帮助,更是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

然而教师作为游戏的引导者,容易在这个过程中滥用权力以及由于各自意外情况而忘记本身让幼儿游戏的初衷,更多的是为了让游戏顺利完成,而这样并没有锻炼到幼儿的能力,老师也显得比较辛苦且游戏成果不佳。因此老师应该学会转化角度,让幼儿主动提问,并且更加注重对每个个体的互动,积极回应每个幼儿的诉求。

例如在集体教学语言活动《遇见春天》中,小可(化名)主动举手,想把自己想法告诉大家,虽然老师并没有让幼儿举手,但是小可的行为得到了老师的认可并邀请她回答,同时在回答后老师说:“哇,小可说的话真完整啊!我们应该像小可一样,积极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我们给她鼓鼓掌吧!”

有了这次的榜样,《遇见春天》的活动是幼儿主动互动最多的一次。由此可以得出,幼儿实际上是愿意主动积极参加活动的,老师在活动过程中,应该通过类似的鼓励来发挥幼儿的主动性,这样才能更好的体现出教学目标的效果。

(二)幼师教学内容及形式注重多元化

“双减”政策的实施,能够解决我国当前教育短视化、功利化的现象。对于当下的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型时代,培养新时代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幼师作为幼儿教育的观察者、追随者和支持者,应该也需要摈弃旧的教学模式,当今的社会幼师不再是工业时代的幼师,幼儿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也在发生变革。在教学内容和模式上要注重多元化,注重幼儿的想象力和散发性思维的开发,尊重幼儿的个性化差异,在教学上注重对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的使用,进而更全面的分析不同幼儿的特性,针对不同幼儿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即注重“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在课程内容上,要跟随幼儿园的政策步调,对游戏化的幼儿衔接课程要落到实处,在幼儿园开展的实践教育活动过程中,要秉承注重幼儿自由和创造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幼儿,协助幼儿顺利实现过渡,提高幼小衔接活动举行的实际意义。

五、幼儿园家校共育应对教育焦虑的策略

(一).家长树立正确且科学的教育观念

首先,不要被“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观念误导。舒缓教育焦虑情绪的出现,最重要的是要加强家长群体观念的引导,端正家长对孩子教育的观念,要正确认识到每个孩子成长和发展都是出于不同的“赛道”上,人生的目的和意义都各不相同,不能够用输和赢来进行衡量人生的成功与失败。如果非要拿“赛跑”来做比喻,那么人的一生应该是漫长的马拉松。对孩子在童年和少年时期的培养,要按照自然规律和年龄特征来进行正确且适当的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孩子身体、心智、情感、心理方面的健康发展,过分的压力会给孩子带来适得其反的效果,适应自然规律才能更好的以平常的心态去迎接挑战。要培养好全面健康发展的小孩,家长应该端正自己的教育理念,可以通过参加社会及学校提供的正确培养幼儿讲座或座谈会分享,了解成功教育模式并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进行借鉴,总之要对孩子的教育要形成自己的特色和思考,不要被错误的观念所误导。

其次,防止只重视智育而忽视德智体美劳培养观念形成。从人的一生来看,身体健康永远是最基础的,正如习近平书记说的那样,健康是第一,其他是后面的0,如果没有1,那么再多的0也是没有存在的意义。再从其他角度来看,例如说人类社会衡量人才的标准,思想品德也是极为重要的,处于核心的位置,只有真正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能够在面对复杂的社会茁壮健康成长。因此在对孩子的教育上,家长应该不能只重视孩子的“智育”培养,要明白每个孩子天赋都是有差异的,仅仅在学业成绩上对孩子寄予厚望是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反而会给孩子造成过重的心理负担以及压力,产生负面的影响。家长除了要树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培养理念之外,还要积极配合学校开展的工作,例如对学校开展的家教理念、家教技巧要认真学习,积极参加学校的管理,积极推进家校共育方案的实施[5]。

(二)幼儿园完善家校共育体系

首先,幼儿园完善教学及制度系统。幼儿园面对新的教育模式,应该加大力度来完善校区的教学系统,借助电子化教学系统来完善,例如加大对幼儿园教学管理系统的建设,通过技术的智能化来分析幼儿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特点,形成独一无二的个性化学习报告,教师可以通过不同幼儿的具体情况来进行个性化教学和引导。其次,面对新的教育环境,调动教师团队的积极性是十分有必要的,只有发挥教师团队的主动性,才能更好的将新政策和新模式正常运行,因此就需要幼儿园校方能站在教师团队的角度来完善鼓励和支持制度,例如定期组织教师团队展开培训活动,通过利用集中学习时间,有计划且系统的对教师团队进行综合素质培训,其次是通过完善教师鼓励制度,适当对教师团队的教学成果进行评价,并让有成绩的教师进行分享,对该人群给予不同层次的福利发放支持,只有鼓励好教师团队,才能给教育质量提供基础保障。

其次,培养扎实务本及守正创新的教师团队。学校是实施教育的主体,教学成果的最直接体现者,应该注重对教学团队的培养,提高教师团队的综合素质以提高学校的办学管理水平,主要的措施包括提高教师团队的课堂教学效率及质量,教学质量提升则能够缩小校际之间的差距,家长对子女的教学需求则能够基本得以实现,家长对教育的焦虑情绪自然会减少;其次则是要注重对教师团队能力的提升和培养,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多元化的价值观和新科技的进步,都会对教育产生影响,教育也将面临新的挑战,在服装的形式下要对教师团队树立正确教育观念进行指导,坚持在守正中创新,检查教育的正确方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顺应时代的需求,培养能够变革育人新模式的教师团队,适应现代社会和我国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满足家长和社会对新高质量教育的需求[6]。

六、总结

当前,我国的“双减”政策从实施到现在,我们已经看到教育焦虑情绪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环境,国家关于教育现代化推进和对于教学质量、理念的糾正已经有了明显的规范和效果。这种积极的影响离不开家长、学校、社会三个层面的共同努力和配合,当前家校共育的方案也初具模型。但是“双减”政策的落实时间还相对较短,我们的新教学系统和理念还尚未真正完善,依然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和不足,例如家校双方责任边界依然较为模糊,双方沟通体现还尚未完善,存在共同合作意识淡薄的现象,其次也存在社会协同力量不足的情况,这些问题的出现,则需要我们社会各个层面继续努力和配合,才能在摸索中不断改进和完善,但是相信在国家的导向之下,只要学校、家长及社会继续坚持正确的教育方向,跟随国家的方针政策走,科学寻策,理性作为,以往错误的教育观念和模式将会不断取得修正,以创造健康和谐的教育环境,培养出新时代要求下的全面发展的新青年。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 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EB/OL].(2021-07-24)[2021- 08-20].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2107/ t20210724_546576.html.

[2] 王蓉.中国教育新业态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108.

[3] 徐虹,刘佳.全国2809个县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 “双九五”目标如期实现[EB/OL].(2021-04-27)[2021-08-22].http://edu.china. com.cn/2021-04/27/content_77445442.htm.

[4] 司晓宏,杨令平.西部县域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政策执行中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研究,2015(8):74-80.

[5] 习近平.健康是幸福生活最重要的指标[EB/OL].(2021-03-24) [2021-08-22].http://www.gov.cn/xinwen/2021-03/24/content_5595274. htm.

[6]李潮海,徐文娜,康健.新时代中小学家校合作共育的理论基础与策略创新[J].现代教育管理,2019,(11):12-19.

猜你喜欢

双减应对策略政策
将政策的优势落到实处——“双减”政策下师生关系的现实重构
“三提高”“两保障”: “双减”政策落地生根的有效策略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股指冲高回落 多方政策救市
筑牢洪灾后的舆情“堤坝”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