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研究

2022-06-08李素英谢明明

会计之友 2022年11期
关键词:预算绩效灰色关联分析评价指标

李素英 谢明明

【摘 要】 当前,大众化教育培养模式对高校有限资源供给带来严峻的挑战。各院校要科学、高效规划资源配置,在未来发展中持续增强自身竞争实力,必须对预算管理绩效评价工作予以高度重视,做到“花钱必问效”。文章首先以S高校为例在运用层次分析法赋权的基础上,应用灰色关联系数评估2016—2020年S高校预算管理绩效,发现S高校的预算管理绩效水平整体上较差,未达到合格水平。其次,针对统计分析结果利用SWOT方法分析了S高校所处的内外部环境,提出了S高校的发展建议。最后,为提升各高校预算管理绩效水平提出了促进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法治化建设、加强校内外预算监督、建立考核奖惩机制、增强信息化建设等措施。

【关键词】 高校预算管理; 预算绩效; 评价指标; 灰色关联分析

【中图分类号】 F235.1;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22)11-0118-08

引 言

当前,我国高等学校招生规模呈现跨越式增长,办学层次逐渐向世界一流靠近,使得高等教育从精英化转向大众化。在我国高等教育大力发展的同时,产生了有限的教育资源供给与高层次、大规模教育发展战略之间的矛盾,然而部分财政教育经费在使用过程中却存在闲置、违规支出以及高耗低产等不合理现象。预算管理的焦点也由“投多少”向“怎样投”逐渐转换。全面预算管理和绩效评价作为我国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利器,在加强财政科学、规范、精细管理以及推动财政资金聚力增效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助于实现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远景目标。国家也多次在各种大会上强调要加强预算绩效管理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分配效率,并以立法、出台相关文件等形式作为保障。目前,我国高校预算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評价标准不一、缺乏横向可比性等问题。因此,高校作为教育事业单位,无论从政治要求出发还是满足自身实际需要,亟需构建一套多角度、高标准、全覆盖的预算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这不仅是对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积极落实,而且是推动院校实现从规模式扩张向内涵式良性持续发展突破的必不可少的战略途径。

一、研究现状概述

早在十六届三中全会党中央就明确提出要构建预算绩效评价体系。之后,财政部提出要完善绩效评价主体、方式方法和指标体系,并针对县级财政和部门支出管理展开绩效评价试点,针对部分项目提出共性评价指标,这为高校预算管理绩效评价共性指标的设置提供了有力的参考借鉴。2015年国家以立法形式在新《预算法》中提出预算编制要参考其支出绩效评价并在审查预算报告时提出增效建议。2021年4月13日,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指出,以制度化手段打通深层次梗阻,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再迈重要一步。其中,明确提出要强化预算执行和绩效管理、增强预算约束力等重点改革举措。为推进“双一流”建设,党中央强调要以绩效为杠杆,以目标为导向,突出建设实效。此外,党中央还要求各行业领域创新评估方法,从数量、质量、耗费、效用等多角度监控预算资金使用效果,明确“要效果”不要“借口”,对未达到期望的要分析产生偏差的原因,采取相应整改办法,预估完成目标的可能性。

可以看出,国家高度重视预算管理绩效的改革和落地实施,严格打击教育经费重“发”轻“抓”现象,着力打造科学、细化、可实践的绩效评价体系。但由于高校自身兼具科研、教育的职责,因此,在制定高校预算管理绩效评价指标时必须以国家方针政策为指引,但也不能千篇一律,完全照搬照抄,高校应根据自身实际来制定出符合自身特色的评价体系。

我国学者对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研究主要基于以下三种思路:一是根据平衡计分卡的四个维度[ 1-3 ]进一步分设下级指标来构建评价指标;二是根据投入产出[ 4-6 ]进行评价指标的构建;三是针对某一方面来构建评价指标,如内部控制[ 7 ]、基建项目[ 8 ]、专项资金[ 9 ]等角度进行指标构建。但我国高校预算管理仍存在目标导向不明确[ 10 ]、执行和监管不到位[ 11 ]、评价指标不全面[ 12 ]、信息化系统落后[ 13 ]等问题。总的来说,预算管理绩效评价指标缺乏全面性,不能全面考核高校预算管理水准。同时,由于存在易受主观影响的定性指标导致评价的客观性、公正性不足。因此,到目前该评价体系建设尚未达到统一的标准。但是,预算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国内研究正实现从理论向实践、定性到定量的转变,构建的绩效评价指标也逐步走向科学合理。

二、高校预算管理绩效存在的突出问题

推动高校预算管理绩效评价的责任主体主要包括以政府部门为核心进行顶层设计的政策制定方以及各大高等院校以政策为设计依据进行深入贯彻的实施方,但二者分别在制度的设计和应用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一)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1.制度威慑力较低,规定笼统缺乏细节

虽然“三法两制一框架”(具体如图1)给高校预算管理绩效评价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法律制度上的保障和设计上的参考依据,具有非常高的权威性,但是对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无论是在指引、落实、结果运用等方面都未上升到法律层次,由于缺少法律和制度的保障,其权威性和威慑力被大大削弱。

此外,部分规定的内容较为笼统,缺乏实际可操作性,大部分的“原则性”和“政策重要性”给政策实施方实际执行带来了困扰,同时尚存在一定的“钻空子”空间。

2.部分制度脱离高校绩效监控实际

《中央部门预算绩效运行监控管理暂行办法》规定每年8月开展对1—7月预算的执行情况和绩效实施监控。下级部门将监控时点由年中转变为季度。由于高校部分教育成效需要漫长的积淀,因此很难适应季度绩效监控。由于季度绩效监控过于频繁,在一定程度上与国家呼吁的科研“放管服”相矛盾。此外,学校的基础设施改造活动为避免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一般会选择在寒暑假期间实施,因此按季度进行绩效监控有时会与实际进展不适应,此时负责人迫于绩效监控压力,通常会笼统填报,甚至虚报,从而导致高校的绩效评价质量不高,使其进一步停留在表面。

(二)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1.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不健全

各大院校对预算绩效管理的深入贯彻实施必须要以坚实、可靠的制度来支撑。但是通过走访调查发现,部分高校尚未对此形成完善的制度体系。当行政部门面临预算绩效考核工作时,会出现临时“搭班子”现象,整个团队的组织架构、责任划分、工作流程都是临时规定安排。

此外,部分高校工作人员缺乏预算绩效管理理念。有些工作者会把预算的编制认为是据理力争取得财政资金的过程。在“就高不就低”“有钱好办事”的错误理念指引下申报资金,其财政资金的使用通常很难做到规范开支,资金的分配也有失科学,很难保证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同时给完善的预算绩效考评制度的建立造成了很大阻碍。

2.缺乏健全、个性、具体的评价体系

当前高校制定绩效指标的可靠参考较为缺乏,因此,高校通常会根据业务部门的绩效指标作为自身考核指标,从而使得预算管理绩效评价粗糙应对,很难具备实践性,绩效评价流于形式。此外,绩效评价指标的构建还不健全,部分高校只关注资金指标而忽视了资金的使用效益。

3.尚未做到全流程监督管理

当前预算绩效考评制度着重于事后评价,过度将目光转移到考核结果上而不是对预算的全程监控。这种“重结果,轻过程”的考核制度,催生了预算执行事前、事中不合规行为的产生。

比如,在事前预算编制过程中,按照新《预算法》规定,高校预算的编制应包含其全年收支资金。在当前高校资金来源渠道日益广泛的今天,部分高校预算收支项目仍然千篇一律,多年不进行调整。例如,部分高校未将下设的经济实体应上缴的收入纳入预算。因此,在未真正實现全口径预算管理的情况下,很容易造成会计信息失真,也不能准确衡量资金的投入产出效益。此外,部分员工由于业务能力较差,在人员经费、公用经费概念上容易混淆,导致预算编制的准确性降低,从而在日后预算的执行过程中出现无预算安排的情况。

在预算执行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问题:一是预算执行进度慢。由于施工建设、校园基础设施修缮等部分项目前期涉及招投标等大量的工作基础,有些高校资金到账才开始做前期基础性的准备工作,从而耗费了大量时间,耽搁了项目建设应有进程,一旦遇到流标风险,项目预算资金的执行进度会大大降低。二是对盈余资金的监控力度不足导致预算突击执行。由于项目在执行过程中会遇到许多不可控因素,因此在年末可能会有大量结余资金,项目负责部门为追求预算的执行进度,会出现违背财经法规而支出的现象,即使报销流程合规,也使得资金的使用效益大打折扣。也会由于突击花钱,集中报销情况的出现,从而打破了财务工作者正常的工作进度,影响了其他财务工作的开展。

4.绩效评价结果缺少应用反馈机制

作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流程的最后一环,部分高校认为绩效评价环节工作完成便万事大吉,忽视了应用反馈环节,使得本应该形成的动态闭环存在缺口。部分高校制度建设只停留在结果就画上句号。因此,预算主管部门应用考核结果来指导预算的编制、执行和及时适当调整内部控制制度缺乏积极性,造成高校考核结果与资金的拨付在一定程度上相脱节,各种不合规现象频发难治理。此外,部分高校也未真正实现绩效考核与奖惩挂钩,奖惩措施欠缺,从而很难对项目负责单位产生约束。“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在一定程度上停留于表面,严重降低了预算考核应具备的严肃性和有效性。

三、高校预算管理绩效评价指标及模型构建

本文从顶层设计及预算的编制、执行、产出四个角度出发,基于完备性、科学性、独立性、可行性等原则构建定量评价指标,在指标赋权的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系数来评估高校预算管理绩效,从而使得评价内容更加全面、科学。

(一)指标体系的构建

在参考以往研究的基础上结合S高校自身发展战略,构建了以顶层设计、预算编制质量、财务收支情况和产出效益四个层面的评价体系(见表1)。

(二)高校预算管理绩效评价模型的构建

本文在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的基础上应用灰色关联系数来构建高校预算管理绩效评价模型。

1.层次分析法

当前,预算管理绩效评价日渐成为强化学校管理的有力工具,因此各高校要根据自己的办学定位、发展规划、财政支持力度等多种重要影响因素来确定指标的权重,进而科学指导下一年度预算的编制、执行。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咨询S高校管理教务、财务、科研等众多专家学者,同时结合S高校自身发展实际情况对S高校的预算管理绩效评价指标进行赋权(具体流程见图2)。

(1)构建递阶层次结构

在研究中,构建完善的S高校预算管理绩效评价体系是最终战略目标,应为目标层(A)。其下分设顶层设计、预算编制、执行和产出四个维度,设为准则层(B)。进而将准则层分解为相应二级指标(C)和三级指标(D)。

(2)构建判断矩阵

先设计专家咨询表,然后通过座谈会或者网络等通信方式咨询校内外管理教务、财务、科研等领域的专家学者,采用Saaty九级分制进行打分。选取各指标分值的平均数并取整来确定最终分值。例如,在研究中准则层B相对于目标层A的判断矩阵如下:

A-B=b1/b1 b1/b2 b1/b3b2/b1 b2/b2 b2/b3b3/b1 b3/b2 b3/b3

(3)层次单排序

通过权值表示下层某因素对上层某因素的影响程度,同时求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λmax。

(4)一致性检验

1)计算一致性指标CI

CI=■

2)根据Saaty给出的相应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计算一致性比例CR

CR=■

当CR<0.1时,通过一致性检验,否则要构建新判断矩阵。

(5)层次总排序

即求指标层相对于目标层的合成权重,其公式如下:

指标层总权重=指标层相对于准则层的权重×准则层相对于目标层的权重

2.灰色关联分析法

基于高校财务数据具备“小样本、贫信息”的特征,本文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其进行评价。具体计算步骤如下:

(1)确定比较、参考序列

设比较序列为:X1={X1(1),X2(2),…,Xn(n)}(i=1,2,…,m),该序列为被评价对象各指标的原始数据集合;

设参考序列为:X0={X0(1),X0(2),…,X0(n)}(i=1,2,…,m),该序列为所有评价对象各指标中选取的最优值集合。

其中,n和m分别代表评价指标和评价对象的个数。

(2)无量纲化处理

由于每个指标无论是在计量单位方面还是所表示的含义方面都有很大差别,要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公式如下:

正指标转换公式:Xi=

负指标转换公式:Xi=

(3)确定指标权重

本文结合S高校财务情况、“十四五”规划等实际情况和发展战略来设置相应指标并进行赋权。

(4)计算灰色关联系数

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分辨系数ρ=0.5。

(5)计算灰色关联度

因此,可根据Ri的大小确定不同年度S高校预算管理绩效水平,并据表2划分等级标准。

四、实证分析——以S高校为例

根据上述所构建的指标搜集了2016—2020年S大学的相关数据,该数据主要来源于S高校每年度公开的预算及决算报告、招生就业处信息披露、《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以及知网检索。对尚未披露的数据,取该指标前3年的平均值。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各指标统计数据结果如表3所示。

在顶层设计阶段,S高校针对预算管理相关的培训会议次数逐年增加,到2020年达到20次,可以看出校领导层对预算绩效评价的重视力度不断增强。为了加强措施的刚性,防止措施停留在口头层面,S高校近年不断修订、出台新的文件,如《预算项目库管理办法》《预算管理办法》《预算绩效管理办法》等。

在预算编制质量方面,2016—2020年S高校平均预算的调整率达到19.98%,平均财政拨款收入预决算差异率高达49.8%。可以看出S高校2019年和2020年两个年度的财政拨款收入预决算差异率突增,分别高达93.74%和89.33%,远远高于前3年。因此,虽然S高校收入预算完成率大幅提高,但是其预算编制质量的准确性大幅下降,不利于资金的统筹规划和安排。

在财务收支方面,S高校开支较多,每年均超过实际预算,但由于S高校均超额完成收入预算,因此收入基本能够维持开支,S高校应严格把控财务支出,避免不合理开支、浪费行为的发生。

在人才培养方面,S高校培养的毕业生人数逐年上涨。2016—2019年整体上本科生就业率平均保持在78.20%左右,本科升学率逐年递增。在全国整体应届毕业生规模以及考研报名人数规模不断上涨的情况下,S高校较高的就业率以及逐渐增长的升学率侧面反映了S高校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提升。由于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的入侵对我国经济造成严重冲击,投资、消费、出口低迷,第三产业岗位需求大幅度减少,从而给应届毕业生的求职带来了严重困难。因此,S高校在2020年度的本科生就业率下滑较大,达近年来的最低值,仅为63.31%。也由于新冠造成的就业困难以及近年的“考研热潮”使得部分应届生转向考研升学,从而S高校的升学率在2020年达到顶峰,升学率高达23.61%。

在科学研究上,其主持的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数量不断提升,无论是论文数量,还是授权发明专利数量均递增,科研成果日渐丰富。尤其是国内外优秀核心期刊的发文数量逐年攀升,2015—2020年S高校教职工所发表在核心期刊文章数量由260篇上升到357篇,增长幅度高达37%。此外,S高校在2016—2020年5年时间里,有4年所主持或参与的项目斩获国家级三大奖励之一。因此,S高校在提高科研工作质量方面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

在学科建设方面,S高校学科建设投入力度逐渐增强,在2017年分别增设两个硕、博学位一级学科授权。师生比作为衡量高校预算投入产出效益的不可或缺指标,QS世界大学排名将该指标作为重要参考[ 14 ]。可以看出,随着S高校不断大量引进师资,即使招生人数不断增加,但其师生比整体上不断提高,这有利于S高校学科建设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社会效益方面,校友会排名在波动中上升,2020年S高校校友会排名实现激增,较前一年度上升75名,这说明S高校对外界社会公众的影响力度不断提高。但是S高校的技术合同转让收入走低,部分科研成果还不能较好应用于实践。

基于描述统计分析结果,同时结合S高校内外部实际环境,其SWOT分析结果如下:

S:总体收入情况良好,收支平衡,科研投入稳步提高,科研实力日益增强,毕业生就业率较高,排名逐渐提升,社会知名度和认可度比以往增加;

W:博士学历占比较低,技术转化收入较低,学科建设不均,重理工、偏人文,師生比较低,师资力量较弱;

O:科教兴国战略举措的执行以及所在省份的重点支持使S高校教育经费持续增长,科研“放管服”有利于增强高校科研工作者的进取心和积极性;

T:与“双一流”高校相比经费相差很多,省内同类型高校经费逐渐追赶甚至超过S高校,其他高校对校内优秀师资的挖掘和引进时有发生。

(二)灰色关联分析

通过咨询学校从事财务预算、教务、科研的专家学者并结合学校发展实际,同时充分响应国家破除“唯论文”、重视高校专利质量、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运用等方针政策予以打分,各二级指标的权值向量为:

Wi=(0.0389, 0.0778, 0.0155,

0.0668, 0.0720, 0.0459, 0.0206,

0.1321, 0.0296, 0.0472, 0.0637,

0.0250, 0.0538, 0.0340, 0.0653,

0.1194,0.0297,0.0117,0.051)

根据无量纲化处理和灰色关联系数公式可以得出2016—2020年S高校预算管理各评价指标的关联系数如下:

r1=(0.013,0.026,0.011,0.049,

0.024, 0.017, 0.014, 0.077, 0.010,

0.046, 0.021, 0.009, 0.022, 0.011,

0.022,0.040,0.010,0.005,0.051)

r2=(0.015,0.026,0.007,0.049,

0.072, 0.020, 0.015, 0.118, 0.011,

0.047, 0.021, 0.009, 0.024, 0.015,

0.065,0.119,0.013,0.004,0.028)

r3=(0.018,0.033,0.010,0.067,

0.034, 0.017, 0.016, 0.100, 0.012,

0.035, 0.028, 0.008, 0.054, 0.015,

0.022,0.040,0.021,0.004,0.017)

r4=(0.023,0.047,0.005,0.022,

0.030, 0.046, 0.007, 0.044, 0.018,

0.022, 0.031, 0.011, 0.018, 0.017,

0.022,0.040,0.030,0.004,0.017)

r5=(0.039,0.078,0.016,0.023,

0.050, 0.015, 0.021, 0.132, 0.030,

0.016, 0.064, 0.025, 0.027, 0.034, 0.022, 0.040, 0.014,

0.012,0.019)

根据计算灰色关联度的公式得出S高校2016—2020年预算管理绩效评价结果(见表4)。

由表4可知,在2016—2020年度S高校预算管理绩效并没有达到合格水平,年度均值仅为0.567,2016年预算管理绩效水平较差,因此S高校应采取积极措施予以改善。

S-O(依靠内部优势,借助外部机会):利用国家大力发展教育的契机,多渠道增加收入来源。

W-O(利用外部机会,克服内部劣势):在鼓励产学研一体化的背景下,重视技术转化,大力发展校办企业;在“放管服”背景下,大力开展科研经费改革,要顺应科学研究的开展规律,减少不合理规章对科研人员的束缚。

S-T(依靠内部优势,回避外部威胁):通过提高奖学金金额及覆盖比重以吸引更多优质学生,进一步提高学校优势学科的办学质量,争取建设成世界一流学科,以此来获取更多的经费支持。

W-T(克服内部劣势,回避外部威胁):缩减师生比提升自身师资力量;加大对科研设备购置,进一步选拔聘用高层次人才;加大自身宣传曝光力度,提升知名度。

五、提升高校预算绩效的对策建议

(一)科学全面构建指标体系,强化立法支持力度

为保证预算绩效评价指标更加全面科学,建议教育主管部门成立绩效管理专家库,专门为指标构建、监控要点、结果运用等过程出谋划策。高校应通过人才引进、选拔、培训等多种方式增强绩效组成员的专业化素质,以保证预算绩效管理成员的专业性。绩效领导小组在运用专家库成员建议的同时应充分结合学校发展实际确定绩效目标,并围绕目标全面、科学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好评价体系后,建议选取绩效管理专家库成员为构建的评价体系进一步把关,根据其意见进行修改完善,避免出现“一刀切”现象。只有构建合理、全面的评价指标,才会产出真实可靠的结果,进而才能指导下年度的工作实践。

有了科学全面的预算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后,为了使其常态化建设,减少改革的阻力和成本,建议人大在既有法律中添加相关法律条文,对其规章、程序、方法、效果、整改等部分进行详细的规定。高校也应该在校内出台红头文件对整体工作做好全方位规划安排,避免临时组建行为的发生,从而通过法治化建设增强全体人员对此工作的重视程度。

(二)加强校内外预算监督,建立畅通反馈渠道

当前部分高校在不同程度上出现“重编制,轻监督”的情况,导致预算编制时所制定的管理办法往往停留在纸质层面,实际执行时则缺乏规范性和计划性。因此,要加强预算的监督管理,让预算管理办法做到名副其实。

一是要做好预算编制监督。保证预算的编制方法和编制程序要高效、科学,预算的收支范围精细、合规,预算的追加、调减、调剂有规可依,发生不合理行为要有计可施并落实责任主体。因此,要着力把控高校预算的编制和审批环节,从而保证在预算管理的首要环节做好基础准备预防工作(具体流程见图3)。

二是要做好预算的执行监督。严格按时按量将款项拨入账户,预算的支出要在合法合规的基础上合理安排进度。建议在审计部门下成立专门的预算监督小组或办公室,保证预算的编制、执行和監督等职务互不干涉,保持高度独立性。此外,当前高校的财务数据往往只有内部人员可以查询到,即使公开,时间也很短暂。因此,要扩大预算信息披露的范围,延长预算信息披露的时间,让高校的预算管理工作充分暴露在“阳光”下运行,受到群众审阅[ 15 ]。同时,在校内外要建立畅通的反馈渠道来了解广大学生、教职工、社会公众对预算管理的诉求和建议,以促进预算更加规范科学。

(三)加强信息化建设,促进信息高效传递

高校建立预算管理评价指标,提升绩效水平的过程同样是上通下达,不同部门之间彼此联系协调的过程,因此建立互动顺畅的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决算的信息传递与反馈网络是不可或缺的工作。建议以财务部门为核心,财务处通过预算管理计算机系统完成预算草案编制,并与学校账务管理系统衔接以实施掌控监督资金的流向和预算的執行进度及预算的调整(控制流程见图4),及时生成决算报告等。同时,通过该系统及时向领导及各责任单位传递相关信息,以使领导及时掌控预算执行情况并下达新的工作计划安排,有利于各责任单位及时采取针对性举措。各责任主体也要做好总结工作,将“问题、举措、成效”形成书面总结报告定期分享做好信息反馈工作。

(四)建立奖惩机制,增强绩效意识

增强、重视预算绩效认识是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前提。高校往往过度追求资金的供给来源和经费的数量,而忽视了资金的分配,导致低产现象。在高校收入逐渐不再以学费、住宿费为支撑,收入渠道日渐拓宽,支出范围和结构亦多样化的背景下,筹划资金的渠道和使用绩效必须予以足够重视。人们都有被尊重的需求且带有经济人这一属性,因此,建议由财务处和人事处牵头建立考核奖惩机制,让绩效充分与部门预算相关联并指导下年部门预算金额。对随意开支、任意调整、绩效低的责任主体要做出严厉惩罚,如取消评优资格、进行约谈问责、削减下一年度预算等;对开源节流、绩效高的部门要适度增加下一年度预算,并给予部门职工奖励。这样既能对内心掩藏的违规思想予以打击震慑,又能激励其他部门积极进取做好预算管理工作,从而形成良性竞争,促进高校良性持续发展。总之,高校领导要重视预算管理绩效的文化理念形成和发展,让高校全体教职工在知绩效、重绩效的管理氛围奉献自身价值。

总之,高校在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时,指标构建要做到“全面覆盖、突出重点”,具体操作时要做到“贯彻实施、严格监控”,针对运行结果要合理运用做到“赏罚分明、及时纠偏”,进而真正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

【参考文献】

[1] 刘淑方.基于绩效棱柱与BSC的高校预算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以S高校为例[J].国际商务财会,2020(6):65-71,74.

[2] 孙凌峰.基于BSC和KPI的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会计师,2020(8):73-74.

[3] 华秋红.基于平衡计分卡的高校预算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8(12):61-62.

[4] 杨小波,尹学东,王玉娟.高校预算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河北企业,2018(12):11-13.

[5] 赵湘莲,徐艺.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8(5):31-32.

[6] 张雯亭.“投入—产出”维度下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设立[J].轻工科技,2016,32(11):111-112.

[7] 朱伟,王洪丽.基于内部控制下的高校预算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探究[J].科技经济导刊,2020,28(12):98-99.

[8] 周远祎.高校基建项目预算绩效评价研究[J].当代会计,2020(3):22-23.

[9] 刘晶淼.关于高校专项资金预算管理绩效评价的几点思考[J].现代商业,2017(7):148-149.

[10] 张雄斌.高校预算管理存在问题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进展[J].价值工程,2020,39(1):106-107.

[11] 俞奕奇.高校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重难点问题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0(11):28-29.

[12] 马立群.民族高校预算管理的问题、成因及对策初探[J].民族教育研究,2017,28(6):76-81.

[13] 肖广华,侯玉燕.政府会计制度下高校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探析[J].会计之友,2020(20):109-115.

[14] 乔春华.高校开展整体绩效评价的思考[J].会计之友,2020(20):73-77.

[15] 唐大鹏,吴佳美.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内部控制体系构建探究[J].财务与会计,2019(1):47-49.

猜你喜欢

预算绩效灰色关联分析评价指标
基于灰色关联的河南省旅游收入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制造企业跨国并购财务决策
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第三方物流企业绩效评价研究综述
基于UML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价系统的分析与研究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评价指标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资源型企业财务竞争力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