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教学中教师“语言引导”与学生“动作体验”的观察分析

2022-06-07张军

体育时空 2022年7期
关键词:语言艺术

张军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2)04-268-03

摘  要  众所周知,教师的语言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利用语言引导学生的方式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以何种方式呈现,表达是否清晰,讲解的对象,讲解的频率等,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本次观察记录了教师课中在语言方式、语言艺术、引导场合、引导频率等方面的信息,以期在后续对学生学习结果分析中提供依据,也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  语言方式  语言艺术  引导场合  引导频率

一、问题的提出

“从课程设计到学习评价,始终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为中心”[1],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为了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课堂教学必须要“以学生为本”,不但要关注学生的技能和体能的发展,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发展。发展水平通过学生在“体验”过程中的行为、态度、表情、合作等得以体现。种种表现不仅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还与教师的引导行为息息相关,如教师的“语言引导”就是其中之一。

二、观察对象与方法

1.观察对象。江阴市要塞实验小学郭滢老师,及其所执教的三年级2班的32名学生(其中男生16人,女生16人)。观察、记录教师和学生在“前滚翻交叉转体180°”教学过程中教师“语言引导”与学生“动作体验”行为的相关数据。

2.观察方法。一是课堂观察法,通过《教师“语言引导”观察量表》记录课堂观察中的相关信息;二是借助相机、录像设备记录教学现场的实况,以弥补感官上的不足;三是文献检索法和数理分析法,对记录的相关信息进行分析与处理。

三、观察结果与分析

古代学者认为,教师以“以舌耕为业”。教师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以及师生之间信息的传递和情感的交流,都以语言作为凭借。教师通过情趣盎然的描述,鞭辟入里的分析,入木三分的概括,恰到好处的点拨,把学生带进瑰丽的知识殿堂,并开启心智,陶冶情操,获得精神上的满足。由此可见“语言引导”是教师在课堂上传递知识和组织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高质量的语言引导应做到“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的境界。清晰、准确、合理的语言引导能够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空间,帮助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本次课堂观察主要从教师语言引导的方式、艺术、场合以及频率四个方面反映教师语言引导的情况。

(一)以讲解为主的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语言引导一般以讲解、提问、评价等方式出现。不同的语言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有着不同的作用,在恰当的环节运用恰当的语言方式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次课堂观察中,教师的语言方式如表1所示。

据表1所得,方式A、B、C、D所占比例分别为55.17%、24.47%、19.45%、0.91%。从这组数字中可以看出,本节课以教师的讲解已经超出全课时的一半,但课中也能适当运用提问和评价的方式。以讲解为主的原因可能有二:其一,本课时为新授课,新授课的讲解成分相对较多,这是新授课的特点之一;其二,授课教师为年轻教师,由于其教学经验的不足,怀疑学生的能力,处处怕学生“听不懂”或“学不会”。三种讲解方式A①、A②、A③所占比例分别是24.32%、27.20%、3.65%,从这组数据更可以说明教师讲解中以新授知识的讲解为重,从这个角度就更能说明上述以讲解为主的两个原因,特别是原因二教师讲解中A③尽管也出现了,从所占比例上看,很显然教师并没有给学生提问的机会或思考的空间,导致无问题可解答。

B①比例是9.42%说明教师课前对教材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有了较深的理解,能够利用提问的方式吸引学生的兴趣,促进对教材的理解。B②的比例是15.05%,比B①要高出很多,说明教师能够充认识到体育与健康课程“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课程性质,注重的是学生的本体感受,以学生的体验为基点,以问题的形式促进学生对技能的理解。

评价中C①、C②、C③的比例分别是11.25%、7.45%、0.76%,課中教师基本以“对”或“错”、“好”或“不好”等字眼概括学生的表现;当学生出现问题需要解决时,教师却很少能及时给出策略,说明教师可能存在“赶流程”的现象,或者教师缺乏快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偶尔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在评价时却是含糊不清,更能反映出教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不足。

(二)吸引学生的语言艺术

一个说话没有标点、没有抑扬顿挫、不懂激趣的教师,纵有再高深的知识,也很难让学生喜欢听你的课。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如果能够达到乐此不疲的境地,就归功于教师语言艺术性。可见语言的艺术性是多么的重要。本次课堂观察中,教师的语言艺术如表2所示。

据表2所得,A39.19%与B1.71%相比说明教师的上课语言简洁明了,具备了作为教师最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反映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深入,同时根据观察量表发现B主要出现在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阶段,教师不能对学生的行为作出准确判断所致;C22.55%与D5.29%的比较说明在课堂上,教师讲解能够从学生的心理出发,通过语音的高低区别知识点的重要与否,充分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并加深学生对重要知识点的印象;E24.42%与F6.84%比较可以看出,教师的声音洪亮,能够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具备作为教师又一基本语言表达能力,而F主要出现在课的开始部分,由于无线话筒的故障导致部分学生听不清讲解,以及教师在小组内或对个体讲解时的区别对待。

(三)引导场合与课的组织、性质有关

语言引导是为学生指明学习方向的一种方式,但是课堂上的每一个学生又是存在差异的个体,他们的学习水平既有阶段性的共同特征,却又有差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语言引导必须既能针对学生的“共同特征”,又能适时的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取得发展。本次课堂观察中教师的语言引导场合具有表3所示的特征。

由表3所得,A41.05%的比例反映了新授课的特征,也与表1中A①、A②的比例相一致;B58.60%的比例之高说明教师尽管很年轻,却能充分认识到学生本体感受的重要性,为学生建立“体验—引导—体验”的学习模式;在练习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同样具有新授课的特征,这从B①33.60%的比例即可反映,与A是相一致的;B③15.58%的比例说明,尽管集体的引导充斥着课的多个阶段,但是作为年轻教师也能发现那些存在个体差异的学生,并及时给予相适宜的引导;B②9.42%的比例较低,与本节课的分组形式相关,因为本课中学生学习主要以个体学习和二人一组合作学习为主。

(四)对学生的担忧和对知识点的描述与强化

语言引导频率即教师重复性的语言描述次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因为某些原因对某些内容进行重复描述,有时为了强调知识点,有时为了不断给学生提示,有时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力,又可能是因为教师的啰嗦。有的引导只需一次即可,有的必须多次重复。本次课堂观察中教师的语言引导的频率如表4所示。

据表4所得,A33.52%的比例说明,课中教师在一些环节只用“单次”引导即已完成,通过查阅原始记载表发现这些环节主要集中在知识点较为简单、提问等地方;B所占比例39.34%最高,由此可以看出教师非常担忧学生不能理解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寄望于通过重复的语言方式让学生能够明白,但也有在讲解动作要领时,对要点的强调;C27.14%的比例集中于学生练习中,教师能够认识到新授课中,新授知识必须通过多次循环性提示、强化,学生技能才能得到巩固,这样的重复是必要的。

四、思考与建议

“语言”一般是一节课中学生获取知识的第一通道。因此,无论是语言方式、语言艺术、引导场合,还是引导频率都会影响到学生接受知识的效果。语言方式方面,教师应给与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特别是在提问环节,学生没有通过深入思考,所得出的结论是不全面的,教师获得学生的信息也是不完整的,不能有效地指导教学;语言艺术方面,教师的语言应做到简洁明了、通俗易懂,符合教学对象的年龄层次;引导场合是教师在课堂上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的需要而做出的引导,这需要教师能够不断地发现学生的需要;引导的频率根据引导内容的作用不同,此时也不同,引导作用分为提示性的、过渡性的、强化性的、描述性的等。

教师的语言引导不应仅局限于语言方式、语言艺术、引导场合和引导频率。体态语言、表情语言也是教学中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方面。如教师在课堂上始终板着脸、背着手,很显然学生都不愿亲近这样的教师,有一种压抑感,这样的压抑感也会让他失去对体育课的兴趣。

学生“动作学习行为”的变化是教师引导的结果,也是学生“情意体验”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教师的引导影响了学生的体验结果,而学生的行为也反映了教师或同伴的引导行为,它們不是孤立存在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张华.经验课程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3]动作发展视角下的跳跃类技能教学设计研究课题组.跳跃类技能教学内容分析与教材构建设想[R].北京: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北京市教育委员会,2011.

猜你喜欢

语言艺术
话筒前的声音——广播文艺节目主持人的语言艺术
小学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浅析
主持人语言艺术与包装的重要性
生活中的语言艺术
生活中的语言艺术
关于电视播音主持人的语言艺术探讨
浅谈新闻记者采访的语言艺术和规范
习近平的语言艺术探析
刍议播音主持的语言艺术
教师的语言艺术对学生写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