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最美的对视

2022-06-06孙道荣

作文·初中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凝视着眼角膜捐赠者

孙道荣

她久久凝视着,凝视着。

站在她面前的,是一个1 6岁的男孩儿。与所有这个年龄的男孩子一样,他有着清澈、纯净、稚气未脱的眼睛。他也深情地凝视着她,凝视着她,然后,向她深深鞠了一躬。

几个月前,他的眼前还一片漆黑。4岁那年,因为一场大病,他失明了,从此,他的世界就漆黑一团。直到3个月前,他获得了一位刚刚去世的老人无偿捐助的一只眼角膜,才得以重见光明。

那位老人,就是她的母亲。

她的母亲,被社区追评为“最美的人”。她代表已经去世的母亲,上台领奖。让她没有想到的是,为母亲颁奖的,正是受捐的男孩儿。

早在6年前,年已八旬的老母亲,就向子女表达了最后的心愿:在百年之后,将自己的眼角膜无偿捐献给需要的人。一双儿女都表示赞成,并且和老母亲同时做了捐献登记,一家三口身后捐献眼角膜登记表的编号连在一起,分别是“3 5 1”“3 5 2”“3 5 3”。这组温暖的数字,就像小时候妈妈牵着她和弟弟的两只小手,齐步向前走着,温暖、坚定而有力。

随着年龄增长,老母亲身体状况每况愈下,尤其是她的眼睛,因为严重的白内障而使视力严重下降,看东西都是模模糊糊的。她说服母亲去做白内障手术,这是个小手术,做完了,就可以恢复不少视力。可是,老母亲却死活不答应,老人说,自己身上的器官都老化了,没啥用了,只有这眼角膜还行,将来还能够捐给别人,万一做了手术,眼角膜损坏了,那可怎么办?而且,自己也活不了几年了,看不看清楚也没什么关系,但保住眼角膜,就可以让别人一辈子都看得见。老人固执己见。最后,还是眼科医生说服了老人,说做白内障手术,对眼角膜不会有任何损伤,老母亲这才放心地接受了白内障手术。

老母亲又生病住院了,这一次,病情凶险。自知时日不多,老母亲心里惦记着的,仍然是捐献眼角膜的事,这可是她这一生最后的愿望。担心自己临终时,可能无法清晰地表达捐献的意愿,也害怕自己一旦撒手走了,子女们悲痛之中也许会忘了这重要的一茬,老人将那张“自愿捐献眼角膜登记卡”放在自己的病历本中,好让子女或者医生在最后时刻也不忘她的心愿。

一个静悄悄的凌晨,老母亲安静地走完了一生,溘然长逝。

她强忍悲痛,第一时间通知了有关部门。眼科医生小心翼翼地取走了老人的眼角膜——那“0 . 5克的挚爱”。

老母亲的眼角膜,很快就被移植给了受捐人,为他照亮了黑暗。

在母亲节那天,她发了一条微信:“我知道,有些人正用您的眼睛看着这个世界。说不定哪天,我们的目光在茫茫人海中对视,我知道,那是您爱的目光。”这是老母亲离开之后的第一个母亲节,她再也不能喊一声“妈妈”了,但她知道,母亲仍在注视着这个世界。

她没有想到,会在这个场合,再一次看到母亲的眼睛。她凝视着,凝视着,热泪盈眶。

男孩儿也惊喜而羞怯地凝视着她。

两个人的目光,就这样对视,凝视。那是思念的目光,那是充满柔情的爱的交汇,那是我们所见过的最美最亲的对视。

[选自《语数外学习》(九年级)2 0 1 6年第8期,有改动]

读写共振

世界上有无数种“对视”——爱恋的对视、仇恨的对视、期盼的对视、绝望的对视、亲切的对视、漠然的对视……这篇短文中所呈现的眼角膜受赠者和捐赠者女儿之间的对视,真正称得上是人间“最美的对视”。因为那深情款款的目光里,包含着的是受赠者的感恩、欣喜和对陌生世界的好奇,是捐赠者亲属的追思、缅怀和对亲人的眼神得以延续的欣慰。没有什么比器官的捐赠更恩重如山,没有什么比生命的延续更令人欣慰。所以,他们对视的眼神中,除了爱,更多的是一种深深的感激——感激捐赠者生命的付出,也感激受赠者使逝者生命之火复燃。大恩不言谢,一个深深的对视已将一切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作者选择这样一个镜头来描写,传递出的是一种以生命相托的大爱、一種足以净化人类心灵的大美。该文写作方面有三点值得借鉴:一是拟题的艺术。题好一半文,“最美的对视”既吸引了读者,又巧妙地蕴蓄了文意。二是选材的精心。作者将一则曲折的故事安放在一篇千字文中,不蔓不枝,又令人印象深刻,剪裁功夫上乘。三是语言的打磨,语言自然清新蕴藉。

猜你喜欢

凝视着眼角膜捐赠者
The unusual gym man
习惯
3D打印人类眼角膜问世
彩屏
如何做好眼角膜的“守护神”
何伟委员再度呼吁设立“中国眼角膜捐献日”
瑞典人工眼角膜人体实验成功
“抗冰雪,献真情”救灾款物捐赠者名单
告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