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证明:一种不可或缺的理性精神

2022-06-06王宪成

初中生世界·七年级 2022年8期
关键词:代数式内角线段

王宪成

生活中,我们有时凭借已有经验做出的判断并不一定正确。比如,某位运动员在历次体育比赛中一直名列前茅,小明就说,这位运动员在接下来的体育比赛中一定能拿金牌。显然,这样的判断只是预测,没有经过证实,结论不一定成立。再比如,我们在装有一定量水的杯子里斜插一根筷子,发现杯子里的筷子被“折断”了,而事实上,筷子并没有断。所以,有时眼见也不一定为实。这些都能让我们感受到证明的重要性。

通过数学学习,我们知道了许多数学知识,也经历了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活动,用“合情推理”的方式探索了许多结论,如圆的面积公式,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周长一定的长方形当长等于宽的时候面积最大,等等。但这些结论一定正确吗?如何说明这些结论的正确性呢?看来证明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也是必不可少的。

一、关于“证明”的几个概念

人们在说理的时候,常常使用一些名称或术语。对名称或术语的含义进行描述或做出规定,就是给它们下定义。如“能使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就是“方程的解”的定义。我们还常常要判断事物的对与错、是与非、可能与不可能等。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叫作命题。如“等角的余角相等”,这就是作出一个判断,是一个命题。正确的命题叫作真命题,错误的命题叫作假命题。

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我们曾把一些真命题作为基本事实。从基本事实、确定的规则等出发证实某个命题真實性的过程就叫作证明。经过证明的真命题叫作定理。由一个定理直接推出的正确结论叫作这个定理的推论。如“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是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推论。

二、“证明”的途径、方法

观察、操作、实验往往是我们研究问题的重要手段。通过观察、操作、实验,我们会发现一些结论,但所得的结论一定正确吗?答案是不一定。因此,我们要对结论加以证明。证明过程通常包含几个推理,每个推理应包括因、果以及由因得果的依据。其中,“因”是已知事项的条件;“果”是推得的结论;“由因得果的依据”是基本事实、定义、已经学过的定理以及等式的性质、不等式的性质等。下面,我们看几道具体题目。

问题1 在图1中,两条线段AB与CD,哪一条长一些?

看上去,线段AB似乎比线段CD长。但这个观察结果正确吗?怎么证明其正确性呢?我们可以通过度量线段AB和线段CD的长度来证实。结果发现,线段CD比线段AB长。

问题2 任意取数值a、b,对于代数式a2+b2+2a-4b+6的值,你有什么发现?

有的同学代入了几个值,发现得到的代数式的值总是大于或等于1。但可以直接说,对于任意的a、b,代数式a2+b2+2a-4b+6的值都不小于1吗?不可以。我们要对其进行证明。怎么证明呢?我们要寻找“因”,即寻找题目中的条件。本题条件中,有代数式a2+b2+2a-4b+6,我们就试试能否由这个“因”推出“果”。因为a2+b2+2a-4b+6=a2+2a+1+b2-4b+4+1=(a+1)2+(b-2)2+1,而(a+1)2≥0,(b-2)2≥0,所以(a+1)2+(b-2)2+1≥1。这样就证明了结论。

问题3 如图2,AC、BD相交于点O。求证:∠A+∠B=∠C+∠D。

本题中,由∠A、∠B、∠C、∠D所在的三角形,自然想到“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在△AOB中,∠A+∠B+∠AOB=180°;在△COD中,∠C+∠D+∠COD=180°。所以∠A+∠B+∠AOB=∠C+∠D+∠COD。∠AOB与∠COD又有什么关系呢?此时,同学们是不是会证明∠A+∠B=∠C+∠D了?

请同学们再想一想问题3,有没有其他方法?仔细观察图形,你有没有发现:∠A+∠B等于图中哪个角呢?∠C+∠D又等于图中哪个角呢?这两个角是同一个角吗?你能写出完整的证明过程吗?请同学们自己试一试,也可以与老师或同学进行交流。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

猜你喜欢

代数式内角线段
多边形内角和再探
三角与数列试题精选
画出线段图来比较
三角形分割问题
怎样画线段图
我们一起数线段
数线段
代数式中的“温柔陷阱”
例说代数式的求值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