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1217”发展规划为引领推进两个融合、打造四个示范、走好两条新路

2022-06-04杜善周

中国煤炭工业 2022年4期
关键词:碳循环能源转型

文/杜善周

“1217”发展规划,即一个主体、两翼一网、七个准能发展规划,旨在解决“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走”和“事往哪里干”的问题

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国家能源集团准能集团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结合集团发展定位与产业优势,提出了“1217”发展规划(一个主体、两翼一网、七个准能),确立了“推进两个融合、打造四个示范、走好两条新路”的发展目标,全力推进绿色转型开新局、创新驱动开新局、提质增效开新局、管理提升开新局、深化改革开新局和党的建设开新局,推动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

一、发展规划和全新目标提出的背景

1.是落实“双碳”目标,引领能源结构转型的需要

围绕碳达峰碳中和,国家作出了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严控煤电项目、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和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等系列重大部署,这为加快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转型升级提出了新遵循,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指明了新方向。

2.是融入内蒙古自治区“三个转型”“四大产业集群”发展格局的需要

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提出,围绕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推进绿色转型、数字转型、创新转型,打造风能产业、光伏产业、氢能产业与储能产业四大新型能源产业;坚持生态保护,优化能源生产布局,推进光伏+生态治理建设等部署,为区内能源企业转型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3.是聚焦国家能源集团“力争2025 实现碳达峰”目标的需要

国家能源集团坚定不移推进产业低碳化和清洁化,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明确2025年碳排放达峰的目标。为此,准能集团亟需创新具体思路,扎实开展工作,助力集团如期实现碳达峰目标。

二、保持战略定力,把主体做优、两翼做强,推进“1217”发展规划全面落地、贯穿始终

1.依托“一个主体”

“一个主体”,即持续坚持以做精煤炭产业为主体,旨在筑牢根本基石,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实现稳定发展,是公司可持续发展的立足之本。准能集团坚持做好煤炭这篇大文章,按照立足国情、控制总量、兜住底线的要求,巩固增强一体化运营优势,承担起煤炭供应安全保障的责任,聚焦主责主业,做精做专煤炭主业,为多领域协同发展筑牢基石、积蓄动力。

2.构架“两翼一网”

“两翼一网”,即以低碳循环经济和绿色生态经济为两翼,以打造智能微电网为纽带,将低碳循环经济和绿色生态经济有机连接,形成能源闭环,助推两翼发展,旨在解决“人往哪里走”的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是新时期公司实现转型升级的发展之基。

(1)坚定信心发展低碳循环经济。准格尔矿区煤炭探明储量为265亿吨,远景储量近1000亿吨,具有“高铝、富镓”特性,为公司发展低碳循环经济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公司遵循国家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发展原则,着力建设绿色低碳循环型产业体系,从煤炭资源中开辟铝产业是企业转型发展的重点方向。

一是打造粉煤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策源地。开发出“一步酸溶法粉煤灰提取氧化铝”和“水热除杂”工艺技术,开创了高值化利用粉煤灰中有价元素协同提取的先河,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通过粉煤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成果的产业化转化,可有效解决我国铝土矿资源短缺和对外依存度高的战略安全问题,实现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铝从煤里来”。

宪法学研究要同中国近现代史特别是党领导人民长期奋斗的光辉历程紧密结合起来,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深入研究阐释我国宪法是党领导人民长期奋斗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反映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是国家意志的最高表现形式。要正确阐释新时代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内涵和意义,使宪法精神深入人心,以宪法精神凝心聚力,为把宪法实施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打牢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社会基础。

二是培育新型经济增长点,延长产业链。准能集团循环经济产业链向高端化、纵深化发展,推动产业上下游优势互补,将绿色生态基地建设与光伏发电有机结合,打造绿色能源产业生态圈;创新煤炭伴生资源综合利用模式,构建以“煤、电—粉煤灰—氧化铝、硅、镓—绿色电解铝及铝产品”为核心的煤电铝循环闭环;探索电解铝储能新模式,引领储能技术潮流;开发高端铝合金、铝基复合材料、白泥综合利用新技术,逐步形成硅肥、白炭黑、橡胶填料等应用技术体系;利用硅肥反哺绿色生态农业,实现工业发展成果与生态农业协同互补。

三是构建“源网荷储”一体化“铁三角”。“光伏新能源”“火电三源装置”“绿色电解铝”构建出公司低碳循环经济“源网荷储”一体化“铁三角”,三项主体协同互补、智能联动,实现电源侧与消纳侧的自律有机分配,形成智能、安全、高效的能源互联网,推动公司新能源利用迈入新阶段。

(2)坚定决心打造绿色生态经济。准能集团按照“一基、三山、五重、多园”发展思路,全力建设覆盖矿区总量18万亩的绿色生态经济产业示范园;打造集畜牧养殖、林果生产采摘、光伏新能源、生态碳汇、红色教育、工业科普为一体的综合园区;以光农林牧游为核心,采用“上光下农”“上光下牧”创新方案,将光伏发电与农业种植、畜牧养殖相结合,将企业发展与乡村振兴相结合,打造集农牧种养、生态体验、生产加工为一体的绿色农牧示范基地;落实“两山”理论,打造矿山公园,建设集科普教育、休闲观光为一体的呼包鄂科普观光体验式旅游目的地。

(3)致力发展智能微电网技术。智能微电网是将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能源管理系统与输配电基础设施高度集成的新型电网。建设智能微电网,构建“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发展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公司内部能源的利用与循环效率,显著提升可再生能源开发消纳水平。一方面,绿色光伏产业发挥准格尔地区自然条件优势,产生清洁能源接入智能微电网,让绿色赋能电力;另一方面,循环经济电解铝产业通过智能微电网充分消纳绿色光伏能源,既解决绿色光伏新能源消纳瓶颈,又把电解铝打造成“绿色、无碳、储能”材料,创造了“减耗就是减碳”的智能微电网使用新模式。

3.打造“七个准能”

“七个准能”,即打造“红色、安全、生态、智慧、精益、法治、和谐”准能,解决“事往哪里干”的问题,服务于“一个主体”的定位,助推“两翼一网”的落地。

(1)推进从严治党,打造“红色准能”。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把党的领导全面融入公司治理体系,不折不扣贯彻上级重大决策部署,严格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和“第一议题”制度,充分发挥党委领导作用,切实从政治上把握大局、谋划工作、推动落实,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到改革发展各方面。

(2)推进本安建设,打造“安全准能”。本质安全是能源企业安全生产追求的最高境界,通过全面实施“六项保安”,致力打造“安全准能”。

(4)推进数字驱动,打造“智慧准能”。把握数字化趋势,坚持“四个面向”,抓住“两新一重”发展机遇,按照国家煤炭产业“全面建成安全绿色、高效智能矿山技术体系,实现煤炭安全绿色、高效智能生产”的要求,加快推进“生产智能化、运营数字化、创新自主化、管理智慧化”建设步伐,打造“智慧准能”。

(5)推进培优增效,打造“精益准能”。汲取“五精管理”精髓,通过“价值导向、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打造“精益准能”。

(6)推进依法合规,打造“法治准能”。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公司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任务,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打造“法治准能”。

(7)推进共建共享,打造“和谐准能”。坚持思想引领筑牢和谐之基,坚持民主治企打造和谐之家,坚持素质提升集聚和谐之力,坚持员工关爱培育和谐之本,坚持以文化人凝铸和谐之魂,打造“和谐准能”。

“红色准能”是立企之舵,“安全准能”“生态准能”是兴企之基,“智慧准能”“精益准能”是强企之源,“法治准能”“和谐准能”是治企之本。“七个准能”是实现规划落地的务实之举。

三、把战略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结合起来,推进两个融合、打造四个示范、走好两条新路

1.推进两个融合

(1)推进党的建设与企业生产经营深度融合。持续深化贯彻落实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全国组织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聚焦管党治党责任和治企兴企责任融合落实,着力在思想引领、系统谋划、体制机制、载体建设、考核评价上,推动党的建设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

(2)推进德和文化与企业管理实践深度融合。准能集团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涵养企业精神,培育现代企业文化,在管理实践中大修为人之德、大兴和谐之风,大力弘扬“以德为美,以和为贵”的德和文化,实现文化育人、培根铸魂。

2.打造四个示范

(1)打造国家化石能源基地转型示范区。坚持把产业转型作为主攻方向,通过对煤炭资源、光伏能源等功能转化和技术应用,将国家能源集团化石能源基地转型成可再生能源基地的示范区。

(2)打造内蒙古低碳循环经济生态产业示范园。坚持“能化一体”思路,做强以节能低碳为方向的循环经济产业,建设以煤基固废综合利用为主体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实现煤炭资源的一次开采多级利用,打造高端化、多元化发展的低碳循环经济生态产业示范园。

(3)打造准格尔地区绿色创新示范基地。坚持把绿色生态作为最大价值,推动矿山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发展,以“转型发展、共享共融”为主题,以碳中和为目标,依托矿山公园、绿色能源产业、科普教育基地、光伏农牧业等项目,打造准格尔地区集科普教育、休闲体验、生态观光为一体的绿色创新示范基地。

(4)打造国家智能矿山建设示范标杆。以“十四五”时期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建设为导向,积极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攻关,聚焦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北斗+5G通信、人工智能等技术与煤炭开采的深度融合,打造以“三保障、三导向”为依托、以“单机装备智能控制、多机装备智能协同”为核心的国家智能矿山建设示范标杆。

3.走好两条新路

(1)走好新时代的赶考之路。要筑牢国有企业的“根”和“魂”,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努力增强公司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要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站稳群众立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依靠职工群众创造历史;要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持续加强科技创新顶层设计,加快新能源、制造业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锻长板”和“补短板”,努力攻克“卡脖子”技术。

(2)走好新准能的转型之路。立足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准能集团将充分发挥矿区优势,在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上,协同发展风能、光伏、氢能、储能等新能源项目,打造煤基固废综合利用为主体的循环经济产业链,进而实现以多能互补、多级利用的清洁能源系统带动公司产业转型升级。

猜你喜欢

碳循环能源转型
国际能源署:今年清洁能源投资将再创新高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再传捷报:八钢富氢碳循环高炉实现50%的富氧目标
全球首次!八钢富氢碳循环高炉实现重大技术突破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湿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研究进展
围绕“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组织模型建构教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