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集团化企业合并报表编制的质量提升策略研究

2022-06-04葛红艳

商业文化 2022年11期
关键词:分支机构集团化报表

葛红艳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多集团企业一直在思考该如何有效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市场份额,确保自身效益的最终提升。也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很多企业意识到合并报表编制的重要意义,并且加大了对其研究和探究的力度,但是由于经验累积较少,实际所能取得的成绩也被大打折扣,本文中笔者就“集团化企业合并报表编制的质量提升”为研究对象,展开论述,以期相关研究内容能够为广大工作人员带来一定的参考、借鉴和启示。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很多集团化企业也进入了发展的新时期,企业合并报表编制在内部运营管理的过程中,不仅有助于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还能为重大决策提供一定的帮助和支持,因此是企业管理层以及相关工作人员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的存在。只不过就目前的实际执行情况来看,其确实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如何提高合并质量非常值得探究。

总结现状而言,集团化企业合并财务报表所存在的问题来自几个方面:

集团化企业报表合并的范围不够完整

首先,就会计准则所指向的内容来看,在任何合并报告期之内,集团子公司的增减变动情况都需要有明确的规定,但是很多集团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会忽略规定的强制性因素,无形中制造出一定的弹性空间,进而出现企业一味地追求利润而导致粉饰报表的情况。

其次,就集团企业的特点来看,其内部的子公司往往分布广泛、投资关系复杂,而为了确保其利益的最大化,并购是其发展道路上较为常见的一类选择。而在致力于企业并购重组的过程中,企业内部的各个分支机构之间很容易出现交叉持股的情况,如果集团总部不能对这些交叉利益进行必要的梳理,就有可能造成报表遗漏的情况。

再次,结合实际情况来看,集团内部人为因素所导致的刻意隐瞒投资的行为相对常见,特别是分支机构的法人擅自更改投资性质,自以为是地进行避税等操作,让分支机构被合并报表排除在核算系统之外的情况并不少见,如此不仅会影响到报表编制的范围,而且会影响到集团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现阶段很多集团化合并报表编制的相关准则研究仍然处于初始阶段,其本身与国际化接轨的程度并不高,如此就导致合并报表的范围不够明确,而且在针对一切实际问题所进行的合并编制研究中,结果还缺乏合理性。基于此,即便是同一持股关系的合并对象,往往会因为其对于会计准则的不同理解,而给利润操作提供了一定的空间。

所谓的合并抵消其实并不充分

从合并抵消的层面来分析,因为集团会计核算缺少统一的标准以及规范,这促使核算的准确性很难得到根本意义上的保障,最终导致集团财务管理的风险以及问题加剧。

首先,就现阶段我国集团化企业会计核算具体应用的制度来判断,因为分支机构编制的报表、集团总部编制的报表进行合并,是很多企业所惯用的操作办法。但是因为这样一种合并抵消模式需要自下而上,层层进行上报,所以很难保证报表内容的完整度,过程中出现遗漏或者资金管理漏洞情况并不罕有。

其次,在手工编制抵消分录的情况下,集团总部往往只能凭借下级单位逐级上报的编制信息来抵消部分内容,这样不仅对下级单位上报的信息进行及时和精准的核对,而且也会因为缺少系统性的财务监督管理机制而单纯地选择将巩固合并报表精准性——这一工作,寄托在财务人员本身的工作素养和专业能力方面。

最后,就集团化企业合并报表无法抵消的问题,除了财务人员本身的职业素养方面的原因,还包括这样三种类型的可能性:第一,从连续合并报表的角度来分析,部分集团化企业因为会忽略设备购入时的价格和成本差额在内的各种销售损益,粗是固定资产折旧所致的合并抵消,不能及时被计入到合并抵消的范畴当中,进而影响到合并报表的精准度;第二,从内部购销业务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国家现行的会计准则需要将集团内部的销售损益列入合并抵消的范畴当中,针对集团的固定资产等没有实现内部销售损益的部分,需要及时进行上报,但是很明显,部分分支机构其实做不到这一点,最终导致集团内部的交易金额上下存在差异,影响合并抵消的精准度;第三,从内部债券角度来进行分析,现行的国家会计准则要求集团总部与下属子公司之间因为发生交易、产生应收款项所进行的抵消要及时进行处理,但是如果在结算业务处理不及时、交易金额实际发生争议的情况下,很容易让信息传递出现偏差,进而出现抵消不及时、不准确和不充分的结果。

明确集团化企业合并报表的范围

1.加大集团内部的监督管理力度

集团可以对内成立相应的报表监督管理小组,对各分支机构的报表进行不定期的抽查,确保其存在以及内容的合理性。通过加大监督管理力度,集团能够为下属的各个分支机构以及子公司提供良好的沟通和交流,进而尽早地促进其统一核算办法,确保财务数据呈现的准确性、真实性,进而提高报表编制的质量。

2.在集团化企业内部执行统一的会计准则

在集团化企业进行报表编制的过程中,如果具体执行的会计准则存在差异性,那么很有可能导致合并报表最终存在偏差,这意味着集团内部的各个分支机构以及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间,必须执行统一的会计准则。

首先,针对母公司以及子公司报表表现出的不一致部分,作为子公司有必要基于母公司的会计准则进行适度的调整,确保提高报表的真实性。

其次,要尽可能规范不同公司的报表格式以及内容呈现维度,尽可能减少合并过程中的工作量、并提高合并的效率以及质量。

再次,集团有必要针对子公司和母公司进行统一的会计核算,针对集团的生产销售以及财务情况,借助统一的数据处理和管理平台开展相关工作,为后续报表的合并提供一定的便利和支持。

最后,集团化企业有必要构建内部良好的沟通以及控制机制,强化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间的关联性,确保其彼此都能充分熟悉对方的业务范围以及管理模式,生成统一的会计处理办法以及记账习惯,为后续的报表编制,提供帮助。比如可以通过这样一个案例来说明问题,已知A公司是B集团和一家民营公司C合资成立的服务型企业,主要目的是为了提供针对性的仓储物流和配套服务。A公司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其中B集团持股80%、C公司占股20%。A公司内部不设董事会,所有执行董事以及总经理都由C公司委派,并且C公司承诺,B集团每年的投資回报率不会低于15%,而且会在每年6月份之前完成现金分红,如果企业的净利润无法满足分红条件,将会由C公司以现金形式予以补足。倘若A公司的净收益超过15%,那么超过的部分就为C公司所享有。在这样一起案例当中,B集团对A公司的持股比例超过了50%,对其拥有绝对的控股权,但是根据合作双方的具体协议,A公司并不属于B集团所需要进行合并报表具体应合并的范围。

如何让合并抵消变得更加充分

1.细化集团化企业内部的抵消项目

集团化企业在进行合并报表编制抵消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对各类抵消信息的设定,要提前明确各类内部交易可能带来的影响,进而将其进行必要的会计处理,结合具体的交易类型,将相同的部分进行抵消处理。

2.进一步明确集团的法人治理结构

因为我国的集团化企业大多采用的是多级法人的管理模式,其对于内部的各个分支机构也都强调其独立的 法人地位,如此很大程度上促使分支机构也拥有了一定的独立自主和选择权,為了切实提高经营管理的令活动,并且也确保分支机构所经历的风险隐患能够及时传递给集团,合并报表自然存在一定的困难,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企业的现代化进程。

基于此,集团化企业必须明确法人治理结构,在充分借鉴国外优秀集团机制和经验情况下,强调集中组织管理,便于集团总部能够随时了解分支机构的情况,进而呈现更加高质量的报表合并。

3.不断加大对集团化企业财务工作者专业素质的培养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集团化企业的内部培训工作伴随信息技术的日渐普及以及计算机应用能力的不断提升,而不断扩大了波及面。应用信息化管理到财务管理过程中,不仅可以提高财务数据处理的准确性,还能在合并报表的过程中应用先进的计算机软件对各类数据进行清晰且必要的整合。但是相应地,此举也会对企业内部的财务工作者提出更高的要求,其不仅需要提高对业务的熟练程度,而且要确保能够灵活使用各类数据分析集团的运营管理情况,切实提高合并报表的编制水平。

总而言之,对于集团化企业而言,良好的合并报表编制,能够提升企业整体的财务管理水平,对于促进集团可持续发展和扩大企业规模能够产生积极的促动作用。因此集团化企业有必要加大对合并报表编制质量提升策略的研究力度,针对现阶段编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采取针对性的策略予以解决,进而维系企业得以可持续发展。

(石家庄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陈宏.集团公司合并会计报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纳税,2021,15(16):2.

[2]胡海燕.企业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相关问题分析[J].财会学习,2021(13):2.

[3]刘兴悦.新会计准则下企业合并财务报表问题思考[J].经济视野,2021(2):2.

[4]陈秋芳.合并报表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分析[J].财会学习,2018(9):2.

[5]东伟.财务信息化集团合并报表编制方法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21(25):2.

猜你喜欢

分支机构集团化报表
集团化企业财务人员外派必要性及建议
融合共生:新时代高中集团化办学的创新实践
集团化办学热背后的冷思考
再论集团化办学
劳埃德银行拟开数百家自助式分支机构
国有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管理问题探讨
镇长看报表
月度报表
月度报表
年终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