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互联网+”助推农村经济发展路径探析

2022-06-04秦辉

商业文化 2022年12期
关键词:互联网+人才农村

秦辉

通过“互联网+”能够让地方政府更好地了解农村各类资源分布、农民经济收入构成、农民文化水平程度、农村人才发展规模以及农村经济发展现存问题,从而形成综合发展布局,实现农村资源优化和经济发展多样化,最终达到农民增产增收。同时,充分融入县域融媒体和文化产业,不断为农村经济注入文化内驱力,使其品牌策划得到大力支持,让农村经济向品牌经济迈进。

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展开的背景下,对于镇原县而言,需要充分抓住“互联网+”发展模式,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推动力,帮助其创新经营发展方式,有效整合农村资源,使其形成地方经济大数据管理,力争解决好“三农”问题,让农业可持续发展,让农村拥有绿水青山好环境,让农民增产增收。这对于镇原县的信息人才培养、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等都提出了挑战。

“互联网+”是一种经济发展模式,以互联网开放性、技术性、动态性、广泛性、自由性等特色融合传统行业形成线上线下交互的综合发展模式。这种模式能优化生产要素,实现资源整合,可以改变业务体系(线上线下齐头并进),让传统商业模式发生转变,有效打开产品销售通路,能够让生产端、流通端和消费端形成充分交互,确保产需平衡,实现社会稳定发展。“互联网+”发展模式对农村经济而言具有以下优势。

避免了传统收购当中农民处在劣势地位

镇原县农村传统农产品收购当中仍然以农产品零售为主,因为农民普遍不能获知各类农产品现价,故而议价能力低,在农产品销售当中比较被动。“互联网+”模式下,农民凭借智能端可以动态了解各地区内外农产品动态价格,从而提升了议价能力和增收技能。

能够让地方政府实现农村经济信息化管理

传统农村经济管理比较粗放,主管农业部门很难对本地包括耕田面积、农业劳动人口、单位面积产量、家庭农业收入、家庭消费水平等展开全面的数据采集。这也无法保证地方政府动态调整政策保证政策的驱动性。“互联网+”之下,镇原县政府的农业统计工作有所改善,各方面数据能够收拢起来,为有关政策的优化提供参考。例如2020年统计公告当中从粮食总产量、蔬菜产量、油作物产量、玉米、豆类、水果等都统计比较详细。

实现农业电子商务化形成线上线下销售双结合

传统农业经济当中,农民以粮食生产为主,销售上大部分受制于商贩,不具有虚拟销售意识,无法直接和终端消费者或者大型采购商对接。在“互联网+”模式下,农民纷纷向电子商務平台转移,将粮食、特色产品等推上电子商务平台,面对全国消费者销售,拓宽了销售渠道同时,也激励农民将手工品等纳入到了销售产品阵列当中,真正地实现了线上线下销售双结合。2020年镇原县电子商务平台、直播带货等形成了8840万元农产品销售额,镇原县电子商务化发展趋势明显。

丰富农村经济让农民增产增收

在“互联网+”发展模式下,农民除了传统生产销售之外,还积极地发展“采摘经济”“垂钓经济”“表演经济”“林下经济”“养殖经济”等,很好地丰富了农村经济种类,让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综合发展。镇原县2020年林下经济实现了8000万元总产值、特色养殖方面实现了3200万头(只)规模。农民也因此增加了收入,生活质量有了本质改善。

可以实现农村生态的动态监测

在中小型生产企业不断下沉大背景下,镇原县部分乡镇及农村生态环境有恶化趋势。通过“互联网+”发展模式,能够让传感技术、遥控技术、GPS技术等融入进来,对农村生态进行动态监测,能够做到及时执法,避免基层环境持续恶化。

“互联网+”发展模式人才不足

第一,经管人才缺乏。农村经济多样性和资源丰富性决定了必须要通过专业经管人才才能实现资源整合和产业优化,才能够保证农村农业经济稳定可持续发展。但目前镇原县农村人才生存环境不佳,以大学生、高职生为代表的高端经管人才难以大规模下沉,导致地方政府特别是乡镇干部队伍素养普遍不高,经济管控能力相对不足。

第二,信息技术人才缺乏。“互联网+”发展模式需要良好的硬件环境以及信息技术人才的综合支持,目前镇原县4G网络覆盖率达到了90%以上,互联网普及率即将超过60%,在硬件方面有了长足进步。然而这也让信息人才显得更加匮乏,网络故障多发,信息安全无法保障,让农村经济出现了一些隐忧。

第三,规划人才严重不足。“互联网+”发展模式实际上便是将传统农业向网络经济方向发展,这需要专业的规划人才来进行全局规划,例如物流规划(传统物流、冷链物流)、产业规划(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农业的融合)、教育规划(根据地方经济来针对性培养技术人才实现精准就业)、资源规划(劳动力就业、土地流转、新农业进入)等。但目前基层政府系统缺乏此类人才,无形中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第四,行政村管理人员素养较低。行政村是我国权力机构的底层机构,以行政村党支部书记为代表的“两委”班子成员是宣传党和国家政策、方针、路线的主体。目前,镇原县有200余名村党支部书记,虽然大部分人政治水准符合标准,但是缺乏经济管理能力,不具有品牌经营意识,导致了乡村经济生产要素散乱无序,资源开发不具有持续性,甚至于造成了一些宝贵资源的流失。

第五,其他技术人才不足。主要包括农机人才、农技人才、兽医、医生等人才匮乏,导致了农村综合农机普及率低、农业种植粗放、养殖业受自然影响明显、群众就医难等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从而致使“互联网+”经济发展模式难以高速持续挺进。

现行工作制度无法与“互联网+”对接

目前乡镇政府工作制度仍然受传统意识影响,工作模式缺乏创新,网络化办公水平低,责任制度落实不到位,导致现行制度和“互联网+”所要求的工作模式存在差距,无法紧密衔接。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乡镇政府动态管理能力,无法针对最尖锐的问题给出对策。

文化产业融合水平低

在产业融合的今天,农业也面临着产业融合挑战,在产业融合当中文化产业融入是关键,但基层农村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都与第四产业文化产业融合不佳,这也导致农村拥有的文化资源无法利用,例如民风民俗、非遗文化、红色文化遗址、悠久历史的古建筑等不能与第三产业融合。镇原县旅游产业受疫情影响,2020年实现了4.93亿元收入,同比下降67%。即便不受疫情影响,因为缺乏文化产业融入导致农村产业融合层次低,旅游业发展较为缓慢。原本婚嫁习俗、葬礼习俗、名优特产等融入不足。旅游业缺乏内动力。九大旅游景点景观缺乏规划,和其他地区景区联合协作能力较低。

“互联网+”模式下沉到乡村,为乡村经济发展提供内在驱动,需要地方政府深入理解“互联网+”模式对农业发展的优势,并且能够抓住人才培养、制度对接和产业融合三个抓手,才能保证农村经济可持续稳定发展。

深入理解“互联网+”模式并培养专业人才

以县政府为主导,带领乡镇领导干部深入学习“互联网+”经济发展模式,使其认识到网络硬件、专业人才对于“互联网+”经济发展模式的双轮驱动作用,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加强硬软件建设,尤其在经济管理人才、信息技术人才、产业规划人才、其他技术人才以及乡村村支书培养上投入更多地精力。

第一,积极培养经管人才。镇原县要形成产业链建设,打造出良好的现代农业生态环境,让大量的涉农企业不断下沉到基层,发挥出这些企业具有的资源优势、人才优势、资本优势、技术优势,以达到激励当地经济良性发展的目的。这其中要提供良好的激励政策,保证涉农企业主动下沉。县政府与涉农企业联合打造利于经管人才就业、发展的工作环境,让更多人愿意进入农村寻求发展。这其中,乡镇政府可以积极对接辖区内农户家庭,对于报考经管专业的学生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并签订定向就业合同,吸引这部分人才毕业返乡。通过这种形式不断地提升乡镇干部队伍文化素养、专业水平,提高对当地经济的把控能力。

第二,充分培养中高等信息人才。目前镇原县总体建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村级服务点215个,遍布所有行政村。在信息人才培养过程中,可以将这些服务点作为基地,由其服务人员作为教师,面对广大村民提供信息技术培训,要让农民能够顺畅操作新媒体,可以很好地进行电子商务、直播带货以及其他形式的网络直播,有效对外宣传,打造镇原县知名度。可以将那些比较活跃的年轻人作为重点培养对象,使其成为信息人才。同时,积极面对信息类专业学校引入人才,打造高等信息技术人才队伍。确保互联网建设顺利推进,网络故障得到动态修复。

第三,以项目为核心培养具有真才实学的规划人才。在镇原县开展的各类经济项目当中,积极地挑选年轻干部进入到规划队伍,通过专业人士带领,以项目为核心展开实际操作,让年轻干部在农村网络经济布局当中发挥出资源整合作用。例如在215个行政村之间构建冷链物流,保证时鲜特产及时走出镇原县销往各地;积极引入文化产业,使其扎根于旅游产业、农业、手工业当中,可以形成一村一景、一村一韵、一村一品,实现旅游品牌化发展、农产品品牌化运作;抓住土地流转工作,积极吸引涉农企业下沉,实现规模化生产,保证各类农业机械进入农田,提高当地综合农机利用率;以特色农场为中心,不断就地化解过剩劳动力,实现就业扶贫;积极建设乡村文化点,有效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发动基层干部深入了解本地环境生态水平,并给出提升环保水平的对策,例如目前困扰镇原县的地膜污染问题,急需要有关专家以及管理人员形成科学对策。

第四,培养其他技术人才。2020年镇原县各类专业人才总计6974人,其中高级、中级、低级技术人才分别为:1557人、3158人、2259人。这些人才因为传统机制影响,大部分滞留在县、乡当中,能够前往乡村面对面提供技术辅导者较少。故而,利用互联网在线教学,发动这些人才培养农民农机技术、农技技术(种植技术、养殖技术)、手工品制作、文化产品加工等,积极地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培养出更多土专家,以缓解人才不足带来的压力。积极鼓励养殖户报考兽医,培养民间中医,要打破传统养殖、农民就医两个领域存在的发展屏障。

第五,提升村支书队伍素养。镇原县各级党组织需要发挥基层战斗堡垒作用,积极聘请农业经济专家提供网上网下培训,要求所有行政村书记必须完成线上线下学习,要形成本村调研报告,能够结合专家培训内容展开深入分析,找到本村发展存在的短板,并形成对应的解决方案。县政府可以破格提拔学习成绩优秀、方案详细具有可执行性的村支书。党组织将村书记们的调查报告整理出来存入数据库,再调动专家总结分析各村情况,结合村支书们提出的想法,来构建一个比较完善的“互联网+”发展模式。通过该模式提升地方资源利用率,提高农业经济建设环保水平。

建立与“互联网+”匹配的工作制度

首先,要建立村支书、乡镇政府书记第一责任制,通过严格考核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快速推动镇原县各乡镇电子商务化发展水平。

其次,建立无纸化办公环境,积极落实放管服,要提高县政府各部门、乡镇政府办公效率。对每个部门建立责任制,形成严格考核体系,保证管理压力不断向下传导,提高全员工作效率。

再次,积极调动县域融媒体中心,使其发挥出宣传作用,有效监督各部门工作。同时积极对接县域群众,能够让群众意见上达。县政府对群众意见实行动态管理,积极给出答复,对于给出优秀策略者要给予奖励。

最后,给县经管中心设定任务,确保其在经济管理当中发挥出监督、引导、评价、指导等作用。避免經管中心陷于传统,只是做账报账,而不能发挥出具体经管功能。

发展文化产业提高产业融合水平

将镇原县1个博物馆、2个纪念馆、1个公共图书馆、19个文化站、215个农家书屋整合起来,培育出本地文化产业,确保群众文化需求得到满足。在文化产业作用下,让博物馆、图书馆、农家书屋等融入到乡村旅游产业之内,为游客提供本地文献、资料,让旅游深度了解镇原县历史、传说以及对应的名人。积极统计本地具有百年以上具有积极意义的传统文化,准备详细资料申请市级非遗项目,并在项目成功申请后融入地方旅游线路之内,要确保非遗文化成为旅游项目发展的内生动力。抓住本地婚嫁、葬礼习俗,融入名优特产,塑造出不同的旅游特色,围绕九大旅游景点景观形成布局,让一村一品、一村一韵、一村一景都成为旅游线路上的有机组成。对外积极联系其他景区,形成业务合作,保证彼此客流的互相转化。

发展农村经济需要积极融入“互联网+”发展模式,要实现政府、企业和群众的有效互动,政府要抓住人才培养、工作制度创新和文化产业建设三个抓手来完善软硬件建设,保证“互联网+”发展模式发挥出资源整合作用,让农村经济改变传统状态,能够实现线上线下协同发展的局面,让镇原县成为农产品品牌集中地。

(中共镇原县委党校(县行政学校))

参考文献:

[1]贾芳芳, 薛立刚. "互联网+"背景下振兴乡村经济的新路径探讨[J]. 中国农业会计, 2020(4):3.

[2]孙海哨.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经济发展路径探析[J]. 营销界, 2020(28):76-77.

[3]李娟. 基于农村电子商务的智慧农业发展路径探析[J]. 商业时代, 2020,(07):140-142.

猜你喜欢

互联网+人才农村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毛遂自荐
新农村 新一辈
为国家选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