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对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启示

2022-06-04张婷婷佟玉英

甘肃教育 2022年10期
关键词:教育思想劳动教育

张婷婷 佟玉英

【摘要】劳动教育是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是教育的综合体现。它将培养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人作为教育目标,倡导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并且重视劳动教育的发展环境。其劳动教育思想既有所处时代的合理性,也有对新时代开展劳动教育的启发性,经久不衰,熠熠生辉,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教育者。文章通过研究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提炼其劳动教育思想精髓,以期为我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劳动教育;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

【中图分类号】G40-01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6—0463(2022)10—0015—04

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也是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根本力量。马克思将之定义为:“劳动力的使用就是劳动本身。劳动力的买者消费劳动力,就是让劳动力的卖者为其提供劳动。”[1]劳动能力的获得离不开教育,在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不仅对青年的自身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着深远影响[2]。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将劳动教育纳入现代教育体系,对原有教育体系作出了强有力的补充。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对劳动教育的意义、内容进行了具体的规定[3]。这一系列举措充分说明了劳动教育对于个人成长和国家发展的举足轻重,也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劳动教育高度重视。

1.推动全面发展,促进和谐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一个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是智育、德育、美育和体育素养的发展,还应是劳动素养的发展[4],这五种教育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共同助力人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5]。

第一,劳动是道德之源。人类的很多美德都是从劳动中产生的,亲身参与劳动活动,才能切实地感受到劳动的价值和意义,懂得尊重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第二,劳动是智慧之泉。人类的一切文明都是在辛勤劳动中产生的,未来的美好生活仍然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奋斗,中小学生作为未来改造世界的主体力量,拥有从劳动中汲取智慧的客观需求。第三,劳动能改善体质。适当的劳动能达到加强肢体灵活性、提高新陈代谢率的效果,也能够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缓解身体机能的异常,其益处对于正处于成长中的中小学生来说,具有更为深刻的意义和更为深远的影响。第四,劳动能美化心灵。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劳动是一种心灵美,同时他也提倡学生将心灵美与外表美结合起来。人们在劳动的过程中相互合作、收获友谊,在劳动中奉献力量、共筑集体。当其在劳动中找到自身价值时,也就实现了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统一。总之,人们能从劳动中掌握技能、收获经验,也能在劳动中创造物质世界的美好,收获精神世界的富足。

2.重视劳动情感,认识劳动价值。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任教期间,积极组织开展劳动教育,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劳动情感和劳动价值观的培养。他认为生产劳动是教育学生热爱劳动和道德上成熟起来的重要途径[6],要求学生必须参与劳动,从劳动实践中感悟劳动不易、提高劳动认识。与此同时,他还积极倡导学生参加集体劳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劳动意识、热爱集体的劳动情感。苏霍姆林斯基所倡导的劳动教育不是一时的、片面的,而是持续的、全面的,他真切地将劳动情感和劳动活动相结合,以劳动情感促进劳动活动,用劳动活动激发劳动情感,最终实现劳动所具有的、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特殊价值。

3.呼唤创新劳动,脑力和体力相结合。从劳动的外在呈现方式来看,劳动可以划分为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但事实上,任何一种劳动都不是单独的脑力劳动或体力劳动,而是两者的有机结合。在结合的过程中,也并不是要在脑力劳动之上机械地增加体力劳动的负担,而是要在体力劳动中不断地运用智慧的力量[7]。

苏霍姆林斯基在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时,紧紧地将劳动和教育融合在一起,既能思考劳动活动的特点,又能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他认为在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如果学生缺乏动脑思考,单纯地进行体力劳动,久而久之,学生会失去劳动的兴趣;如果学生排斥体力劳动,一味地进行脑力思考,长此以往,脑力劳动的结果也无法有效输出,只有脑力和体力相结合,才能使劳动富有创造性。

4.注重劳动环境,崇尚榜样作用。苏霍姆林斯基非常重视劳动环境的创造,他所指的劳动环境,包含物质环境和榜样环境两部分。一方面,他重视校园环境的建设,校内树木葱郁、绿草成茵,学生置身于校园之中,能够充分体验美、感知美;他为学生提供劳动实践的场所,田地、工厂、实验室都是帕夫雷什中学学生劳动技能、劳动成果的孵化器;另一方面,他主张通过榜样示范的方法加强劳动教育的实施、巩固劳动教育的成果,其榜样包括父母、教师、优秀劳动者、同年级或高年级学生等[8]。中小学生正处于善于模仿的年龄段,其家庭生活中所接触到的父母、社会生活中所接触到的优秀劳动者、学校生活中所接触到的老师、同学都是其模仿的对象,发挥榜样的力量,能够为学生提供正确指引。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是在其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形成的,从纵向来看,其观点既吸收了马列主义作家的劳动理论精华,又发扬了马卡连柯的劳动教育思想;从横向来看,其观点既涵盖学校这一教育主阵地,又涉及家庭、社会等对受教育者有广泛而深刻影响的其他要素。既与现代素质教育异曲同工,又与“五育并举”理念不谋而合,探微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能够为我国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1.坚持五育并举,重视劳动教育。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和谐发展的人。这样的人不仅要拥有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素养,还必须要在劳动素养、劳动创造素养上具备较强能力。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其劳动素养、劳动创造素养的习得主要依靠劳动教育手段,作为“五育”之一的劳动教育,既承担改变育人方式的重任,又承载着培养时代新人的使命[9]。从劳动教育的内容上来看,它既具有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同,共同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丰富的知识储备,又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不同,拥有更为广阔和繁杂的认知任务和技能方法;從劳动教育的形式上来看,劳动教育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习和生活相结合,它更多地被看作是一种载体,通过劳动这种形式来促进个体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发展,增强个体的综合能力,为个人提供谋生手段。

在当前社会环境错综复杂、网络环境良莠不齐的背景下,帮助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显得更为关键。学校在对中小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时,应该充分结合德智体美教育,以德育塑造思想境界、以智育升华知识技能、以体育锻炼强健体魄、以美育丰富精神世界,共同助力劳动教育的落实。基于培养全面发展、和谐发展的人的教育目标,在教育过程中必须坚持“五育并举”,不能过分突出某一“育”,也不应该忽略某一“育”。

2.激发劳动热情,收获劳动价值。苏霍姆林斯基所强调的“劳动”是真正意义上的“劳动”,是为了学生能够体验劳动过程的快乐、收获劳动成果的美好。学校在进行劳动教育时,不是让学生为了完成劳动任务而劳动,将劳动当成累赘、负担、包袱,而是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劳动体验、劳动感受、劳动情感。因此,学校应该从劳动教育的全过程、全方面出发,提高学生的认识,厘清学生的思路。

在劳动教育开始前,学校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劳动积极性和参与度。通过提供新奇有趣的劳动活动、打造丰富多彩的劳动形式、构建生动活泼的劳动课堂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一方面,学校可以依托新媒体资源的优势,通过微课、慕课、短视频平台等方式,传递榜样力量、解读劳动属性;另一方面,学校可充分利用校内外环境和资源,校内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劳动环境,校外为学生联络适宜的劳动岗位,课上加强理论知识学习,课下增强实践能力练习。

在劳动教育结束后,学校应联合多方参与者及时总结、认真评价。可以通过制订劳动教育评价手册、建立学生劳动实践档案、评选学生积极劳动之星等手段保存学生的心得体会和劳动成果、记录学生劳动的美好瞬间和点滴回忆、夯实学生的劳动情感和劳动信念。

3.坚持脑体结合,创新劳动体验。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是苏霍姆林斯基的创造性观点,其在教育实践过程中,缓解了由于过度重视知识、忽视实践所导致的学生步入社会后的盲目不安,也减轻了重视实践、轻视知识而造成的学生面对未来时的懵懂无知。在当前的新时代背景下,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结合更加复杂和深奥,两者之间不是简单的组合,而是走向深度融合,共同进行创造性的劳动,这也为中小学生的劳动教育提出了新挑战。

创造性的劳动体现在活动内容、形式上,也体现在活动途径、成果上。学校可以通过为中小学生提供有创造性的劳动任务或扣人心弦的技术课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有趣的、有挑战的劳动活动更能带给青少年满足感。活动的内容应该涵盖生产、生活各个领域;活动的形式应该涉及个体独立、合作分工等多种样态;活动的途径应包括家庭、学校、社会等多个方面;活动的成果应该体现个人意义和社会意义的多种层次。

总之,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二者之间没有轻重之分,都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体力劳动是劳动教育的基础,脑力劳动促进劳动教育的发展。

4.营造良好环境,激发劳动兴趣。结合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来看,在实施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劳动环境和社会氛围的创设十分重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提高中小学劳动教育水平不能只依靠学校或个人来完成,而是要靠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协同努力,探索劳动实践活动,营造劳动教育氛围,发挥劳动教育作用,最终形成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的社会风尚。

在家庭方面,父母是主要的引领者,作为学生的第一任劳动榜样,其劳动态度和劳动习惯会为学生留下关于劳动的第一印象。首先,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员要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职业观念,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其次,要合理安排学生的劳动活动,不能溺爱,也不能放纵,帮助孩子适应劳动活动,打下劳动基础;最后,要多鼓励,不要常批评,帮助孩子找到劳动的快乐,激发孩子的劳动责任感,为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奠定基础。

在学校方面,教师应该采取积极手段,提高学生对劳动教育的参与兴趣,落实劳动教育对学生的深刻意义。第一,教师应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教师能够为学生树立标杆,吸引学生向正确方向发展,相反,好逸恶劳、不劳而获的教师也会产生负面效应,对青少年的价值观产生冲击;第二,学校应该注重发挥劳动课程的作用,通过劳动课程传授给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劳动技能、劳动习惯,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劳动课程不能一成不变,而是要根据时代发展和进步及时更新、根据地方特色和情况适当调整。第三,学校应重视劳动教育体系的建设,将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结合起来,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共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保驾护航。

在社会方面,各行各业应该共同携手,为培育时代新人发挥作用,为中小学生提供广阔的劳动空间和锻炼机会。首先,应在全社会宣传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及其对青少年成长成才的意义,促使在全社会对劳动教育正确认识、真正重视。其次,相关部分应通力合作,为学生打通学校和社会的链接纽带,在企事业单位、社区等场所为学生提供符合其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劳动实践岗位,引导学生从课堂到社会进行身份转变,为日后走向工作岗位做好准备。最后,要发挥社会资源的辅助作用,打造劳育平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社会实践机会,帮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劳动成就感,引导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中培养劳动责任感。

[1]刘淑艳,刘培路.列宁劳动教育思想的内涵和实践路径论析[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22(01):11-20.

[2]于亚楠.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重建的新思路新方法[J].教育教学论坛,2021(42):185-188.

[3]熊彬霖,刘钊.苏霍姆林斯基劳动教育思想对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启示[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21(04):41-45.

[4]肖遥,李凤萍.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及其对幼儿劳动教育的启示[J].教育观察,2020(48):17-119.

[5]胡君进,檀传宝.劳动、劳动集体与劳动教育——重思马卡连柯、苏霍姆林斯基劳动教育思想的内容与特点[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8(12):40-45.

[6]宦欣雨.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及其借鉴意义[J].劳动哲学研究,2021(01):325-333.

[7]B.A.苏霍姆林斯基.苏霍姆林斯基论劳动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9:73.

[8]田丽.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地方化实施的有效策略探究——以黑龙江省推进劳动教育实践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23):24-27.

[9]马瑛.从苏霍姆林斯基美育思想重审美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的地位[J].教育观察,2021(40):120-124.

编辑:张昀

猜你喜欢

教育思想劳动教育
邓颖超的妇女劳动教育思想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浅论罗家伦的民族主义教育思想
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 办有气质的乡村小学
践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开幼儿美术之路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贯彻陶行知教育思想加强师德建设的研究